《斯卡羅》(排灣語:seqalu,英語:Seqalu: Formosa 1867)是2021年的公視電視劇。改編自記述羅妹號事件(羅發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小說《傀儡花》,劇名源自曾存在於臺灣瑯𤩝(今稱恆春)的部落聯盟政權—斯卡羅酋邦,由吳慷仁、溫貞菱、查馬克·法拉屋樂、雷斌·金碌兒、法比歐、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 法愛Vaai`餘竺儒、張瑋帆、郭芷芸、程苡雅、王振全等人演出。
全劇共12集,於2021年8月14日起在公視主頻首播,每週六晚間9至11點連播兩集。公視+、LINE TV每週六晚間10點播出;Netflix台灣、myVideo、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每週日晚間6點上架兩集。
全球地區,Taiwan+平台8月30日起以英文字幕上架,而PTS WORLD TAIWAN則於10月4日起上架本電視劇,並提供中、英文字幕,讓國際觀眾收看[6][7][8]。
目次
劇情簡介編輯
劇情改編自記述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小說《傀儡花》。故事背景起點在當年3月,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臺灣南部恆春半島的瑯嶠地區(今恆春鎮)遭遇暴風而觸礁擱淺海邊。船上13人上岸求生時因誤闖原住民族斯卡羅的領地,被當地原住民誤認為侵略者而被殺害,史稱「羅妹號事件」。當時的斯卡羅人、排灣族人會攻擊擅闖領域的洋人,宣稱是龜仔甪社的祖先曾經在百年前遭洋人入侵,幾乎被滅社,為了保護部落並為祖先報仇,才將誤闖地盤的洋人出草。
事件一觸即發引發震盪,美國任命其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來台調查,大清對此事虛以委蛇欲蓋彌彰意圖將此事掩蓋過去。對此美國決定自己發動福爾摩沙遠徵,派出兩艘海軍軍艦出兵攻打原住民部落。然而擁有較為先進武器的美軍因不諳險惡地形而遭原住民伏擊得手,帶隊軍官反遭原住民狙擊戰死。美軍受挫後決定撤退等待增援,但美國政府強硬表明決不善甘罷休。而清廷見到美國政府態度才驚覺事態嚴重,即派臺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士500人協助前來瑯嶠調查的美英兩國人員。
種族交織、山頭林立的恆春半島,風起雲湧。包括山區斯卡羅族和排灣族、平埔馬卡道族和土生仔的社寮部落、因土地開墾而移墾的閩、客漢人聚落。事發前,各方族群關係已不睦,為了生存,閩、客、原住民之間長期交鋒,常常發生利益衝突。而這起事件的風波,加上外來勢力的威脅,使得閩、客、原住民之間長年的恩怨積累爆發,導致更多種族紛爭。
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以智慧化解紛爭,整合在地各族群力量。最後,由美國領事李仙得,與卓杞篤雙方達成共識,以書面紀錄為非正式的諒解備忘錄,史稱「南岬之盟」,紛爭始告一段落。
劇集交織歷史人物和虛構角色,呈現羅妹號事件及其衍生事件,涉入其中的族群有原住民排灣族、斯卡羅族、馬卡道族、土生人(原漢混血);漢人有閩南人、客家人、清朝官員,西方國家有英、美、法裔人。劇集描繪臺灣原住民族、漢人,與西方國家勢力,透過角色們從中協調(翻譯)的多個族群間的衝突與發展,不僅顯現族群交流的互動,也刻劃出臺灣族群融合的深刻過程。 [9][10][11][12]
製作編輯
2017年9月,公共電視宣布將改編《傀儡花》,將作品以大河劇形式製作為十二集的電視連續劇,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補助下,以每集約新臺幣1550萬、共斥資1.55億的預算製作《傀儡花》,這是公視節目製作招標採購案史上的罕見的高額[13][14][15]。台灣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長期觀察日本的大河劇並因此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歷史,但卻發現自己反倒對臺灣歷史不甚了解,因此她想透過製作大河劇讓觀眾更了解臺灣[16]。她認為公共電視的許多節目雖然有各自的亮點,但卻缺乏連貫性,她希望能整合公視的節目,並認為在HBO Asia合製的《通靈少女》受到國際好評後可以促進臺灣業界的投資,將臺灣推向國際,而《傀儡花》便是一部足以代表臺灣精神又能推向國際舞台的大河劇[16],她還向文化部請命,希望每年都能推出一部旗艦級的歷史劇[17]。陳郁秀指出《傀儡花》的製作規模前所未見,而且將會相當困難,因為作品中不但包含了各個族群和多個場景,還有海戰場面,勢必耗費大量預算和心血在前置作業上[16],必須要有龐大的資金支援,佐以嚴謹的史料分析及對場景、服裝和語言的考究,但是這些檔案、服裝、道具和場景都是在為臺灣的影視產業打下基礎,能夠提供未來繼續使用[18][19]。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表示公視自2016年起便有製作時代歷史劇的規劃,期望透過歷史劇題材訴說臺灣的故事,並以戲劇形式引起社會大眾對歷史的反思[13]。而《傀儡花》是公視歷史劇系列的起點,未來公視將會建立更多在不同的年代中發生於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5][20]。對於自己的作品將被改編,陳耀昌除了希望大家在看過電視劇後能回頭閱讀原著[21],也表示並不介意修改原著中的編排,只要歷史時代的精髓被留存下來,並能促進觀眾更加貼近歷史即可。 [16][22]。
曾拍攝過《孽子》、《一把青》等電視劇的導演曹瑞原在讀完《傀儡花》後深受作者與蝶妹感動,儘管他在執導前述兩部作品時都有不少虧損,還被人上門討債,但他表示既然公部門想要做,自己就願意支持[23],他帶著場景設計圖、配樂以及施如芳、柯宗明寫的大綱和劇本自四組投標者中脫穎而出,接下拍攝《傀儡花》的任務[24],並在2018年3月23日召開籌拍記者會,預計於2019年3月12日,也就是羅發號事件152週年時開拍[25],並預計在2020年播出。劇名由董陽孜題字[26],編劇團隊成員施如芳、柯宗明及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皆出席記者會[27]。曹瑞原把陳耀昌的作品形容成一項偉大的工程,並認為他的作品可以讓臺灣人知道自己的歷史、並找尋未來的勇氣[28]。曹瑞原表示《傀儡花》作為歷史劇,包括美軍船隻、砲艇、不同人種的髮型、語言和服裝等,在考究上都十分不易[4]。為了激發創作靈感,曹瑞原在召開記者會前就已請配樂製作一段描述原住民勇士在山林間狩獵的音樂,並在記者會中展示[29]。曹瑞原表示這部作品規模龐大,現今的影視環境難以支撐,但必須勇於突破才能開疆闢土[30],他還認為只要把這部戲拍好,就能帶給民眾和影視產業很大的信心[25][15],並指出過去這些年來,台灣出產太多偶像劇[24],讓本土及海外市場不斷流失,再加上數位時代來臨,必須要有強力的OTT產業才能在國際上闖出名號[31][32][33]。
鄭麗君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認為這是國家隊踏出的第一步、是一支讓人期待的團隊,並表示這部作品具有十足的開創性和多元族群觀點,能讓台灣人重新認識自己,政府不但會力挺[15],更會持續投入高額預算,協助推出歷史大戲[4][34]。陳耀昌則表示過去的歷史都以漢人為視角,他希望能呈現多元族群與文化[29],由於故事的男主角李仙得是法國人、當過美國將軍、在日本擔任顧問並娶妻、最後葬在韓國,因此陳耀昌認為這部劇一定能打入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15][35]。除此之外,他還提出兩項願景,一是希望能為恆春的荷蘭公主廟正名,並指出該廟祭祀的八寶公主是羅發號的船長夫人杭特夫人;第二個願景是能在2019年,也就是卓杞篤跟美方簽約的150週年時紀念這份條約。 [29]
曹瑞原透露自己拍攝這部戲劇最初的動力,是想拍出被外國人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拍出《台灣通史》描述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並表示製作團隊會帶著虔敬與感激呈現這個故事[15][23]。他表示過去執導《孽子》時曾被質疑性傾向,在執導《一把青》時也有人質疑在美化中國國民黨,由於臺灣各個族群的價值觀和史觀處在融合階段,因此曹瑞原預料《傀儡花》完成後,必定會受到質疑[23],但劇組仍會試圖展現台灣族群在當時的國際架構下所處的位置[38]。曹瑞原認為羅發號事件是台灣首次浮現在世界版圖上,不是只屬於台灣、而是能推向世界的好題材[23]。他以中國大陸製作、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題的《台灣往事》為例,認為中國大陸花費了這樣大的資源詮釋台灣的歷史,儘管《傀儡花》被業界視為一個大坑,但台灣人都在這個坑裡,誰也無法逃出[23]。曹瑞原認為《傀儡花》之於台灣影視產業的重要性堪比敦克爾克戰役,一定要起到帶動整體產業發展的作用[23]。
曹瑞原希望能把《傀儡花》推向中國大陸,同時歡迎中國大陸投資,並認為中國大陸「將民進黨政府支持的都視為臺獨」是種狹隘的觀點[39]。
編劇施如芳表示,《傀儡花》的劇本非常難寫,但也因為如此,她希望能藉此證明台灣有能力製作出格局宏大的作品[24]。
故事的三位主角是蝶妹、李仙得以及蝶妹的弟弟,對飾演蝶妹的演員人選,陳耀昌並無意見[40],曹瑞原表示蝶妹必須是視覺年齡18歲左右的原住民臉孔,最好是排灣族或有客家血統[38],並兼具外放和含蓄的特質。曹瑞原預計找素人演出,由於是劇中關鍵人物,曹瑞原十分重視[38];飾演李仙得者會在5月進行海選,萬巴德、馬偕等西洋人角色則會到澳洲選角。另外也可能會找曾出演《一把青》的演員[41]。曹瑞原表示比起主要角色,自己比較擔心臨時演員,包括海難場景所需的170位美國士兵、500位剃頭清兵、還有近千名的原住民等[25][15]。故事有八成多在屏東取景,曹瑞原也希望能在屏東找到飾演劇中要角的演員。共有150人參與演員徵選,超過三分之一出身屏東[42]。屏東青年學院在2018年8月4日進行複選,有許多原住民青年參與了面試並與曹瑞原面談,希望能演繹自己部落的故事[30]。
為了忠實呈現歷史,劇組捨棄在臺灣北部搭景,而是不惜增加經費到屏東實地取景[38],屏東縣政府表示,《傀儡花》會以屏東縣為主場景,並盡力讓場景在殺青後被保留,希望以這部史詩級鉅作提高屏東的國際能見度,提升觀光價值[30][42],日後也可作為其它劇組取景的場所[24]。
除了在屏東取景,台南市政府也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把自1994年停產後閒置24年的鹽水區岸內糖廠改建成影視園區,其中一部分將作為《傀儡花》拍戲時所需的街景[43]。 2018年11月7日,文化部、台南市政府、台灣糖業公司和《傀儡花》劇組一起出席,為搭景開工動土典禮剪綵[44]。光是場景搭建的部分,就耗費了整體預算的三分之一[45],在影視園區拍攝的場景包括臺灣府城和漢人聚落,劇組特地向成功大學建築系所討教,以期還原當時景象。 [19]
2020年1月,《斯卡羅》正式殺青[46]。
播出時間編輯
演員列表編輯
《斯卡羅》(排灣語:seqalu,英語:Seqalu: Formosa 1867)是2021年的公視電視劇。改編自記述羅妹號事件(羅發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小說《傀儡花》,劇名源自曾存在於臺灣瑯𤩝(今稱恆春)的部落聯盟政權—斯卡羅酋邦,由吳慷仁、溫貞菱、查馬克·法拉屋樂、雷斌·金碌兒、法比歐、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 法愛Vaai`餘竺儒、張瑋帆、郭芷芸、程苡雅、王振全等人演出。
全劇共12集,於2021年8月14日起在公視主頻首播,每週六晚間9至11點連播兩集。公視+、LINE TV每週六晚間10點播出;Netflix台灣、myVideo、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每週日晚間6點上架兩集。
全球地區,Taiwan+平台8月30日起以英文字幕上架,而PTS WORLD TAIWAN則於10月4日起上架本電視劇,並提供中、英文字幕,讓國際觀眾收看[6][7][8]。
目次
劇情簡介編輯
劇情改編自記述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小說《傀儡花》。故事背景起點在當年3月,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臺灣南部恆春半島的瑯嶠地區(今恆春鎮)遭遇暴風而觸礁擱淺海邊。船上13人上岸求生時因誤闖原住民族斯卡羅的領地,被當地原住民誤認為侵略者而被殺害,史稱「羅妹號事件」。當時的斯卡羅人、排灣族人會攻擊擅闖領域的洋人,宣稱是龜仔甪社的祖先曾經在百年前遭洋人入侵,幾乎被滅社,為了保護部落並為祖先報仇,才將誤闖地盤的洋人出草。
事件一觸即發引發震盪,美國任命其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來台調查,大清對此事虛以委蛇欲蓋彌彰意圖將此事掩蓋過去。對此美國決定自己發動福爾摩沙遠徵,派出兩艘海軍軍艦出兵攻打原住民部落。然而擁有較為先進武器的美軍因不諳險惡地形而遭原住民伏擊得手,帶隊軍官反遭原住民狙擊戰死。美軍受挫後決定撤退等待增援,但美國政府強硬表明決不善甘罷休。而清廷見到美國政府態度才驚覺事態嚴重,即派臺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士500人協助前來瑯嶠調查的美英兩國人員。
種族交織、山頭林立的恆春半島,風起雲湧。包括山區斯卡羅族和排灣族、平埔馬卡道族和土生仔的社寮部落、因土地開墾而移墾的閩、客漢人聚落。事發前,各方族群關係已不睦,為了生存,閩、客、原住民之間長期交鋒,常常發生利益衝突。而這起事件的風波,加上外來勢力的威脅,使得閩、客、原住民之間長年的恩怨積累爆發,導致更多種族紛爭。
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以智慧化解紛爭,整合在地各族群力量。最後,由美國領事李仙得,與卓杞篤雙方達成共識,以書面紀錄為非正式的諒解備忘錄,史稱「南岬之盟」,紛爭始告一段落。
劇集交織歷史人物和虛構角色,呈現羅妹號事件及其衍生事件,涉入其中的族群有原住民排灣族、斯卡羅族、馬卡道族、土生人(原漢混血);漢人有閩南人、客家人、清朝官員,西方國家有英、美、法裔人。劇集描繪臺灣原住民族、漢人,與西方國家勢力,透過角色們從中協調(翻譯)的多個族群間的衝突與發展,不僅顯現族群交流的互動,也刻劃出臺灣族群融合的深刻過程。 [9][10][11][12]
製作編輯
2017年9月,公共電視宣布將改編《傀儡花》,將作品以大河劇形式製作為十二集的電視連續劇,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補助下,以每集約新臺幣1550萬、共斥資1.55億的預算製作《傀儡花》,這是公視節目製作招標採購案史上的罕見的高額[13][14][15]。台灣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長期觀察日本的大河劇並因此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歷史,但卻發現自己反倒對臺灣歷史不甚了解,因此她想透過製作大河劇讓觀眾更了解臺灣[16]。她認為公共電視的許多節目雖然有各自的亮點,但卻缺乏連貫性,她希望能整合公視的節目,並認為在HBO Asia合製的《通靈少女》受到國際好評後可以促進臺灣業界的投資,將臺灣推向國際,而《傀儡花》便是一部足以代表臺灣精神又能推向國際舞台的大河劇[16],她還向文化部請命,希望每年都能推出一部旗艦級的歷史劇[17]。陳郁秀指出《傀儡花》的製作規模前所未見,而且將會相當困難,因為作品中不但包含了各個族群和多個場景,還有海戰場面,勢必耗費大量預算和心血在前置作業上[16],必須要有龐大的資金支援,佐以嚴謹的史料分析及對場景、服裝和語言的考究,但是這些檔案、服裝、道具和場景都是在為臺灣的影視產業打下基礎,能夠提供未來繼續使用[18][19]。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表示公視自2016年起便有製作時代歷史劇的規劃,期望透過歷史劇題材訴說臺灣的故事,並以戲劇形式引起社會大眾對歷史的反思[13]。而《傀儡花》是公視歷史劇系列的起點,未來公視將會建立更多在不同的年代中發生於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5][20]。對於自己的作品將被改編,陳耀昌除了希望大家在看過電視劇後能回頭閱讀原著[21],也表示並不介意修改原著中的編排,只要歷史時代的精髓被留存下來,並能促進觀眾更加貼近歷史即可。 [16][22]。
曾拍攝過《孽子》、《一把青》等電視劇的導演曹瑞原在讀完《傀儡花》後深受作者與蝶妹感動,儘管他在執導前述兩部作品時都有不少虧損,還被人上門討債,但他表示既然公部門想要做,自己就願意支持[23],他帶著場景設計圖、配樂以及施如芳、柯宗明寫的大綱和劇本自四組投標者中脫穎而出,接下拍攝《傀儡花》的任務[24],並在2018年3月23日召開籌拍記者會,預計於2019年3月12日,也就是羅發號事件152週年時開拍[25],並預計在2020年播出。劇名由董陽孜題字[26],編劇團隊成員施如芳、柯宗明及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皆出席記者會[27]。曹瑞原把陳耀昌的作品形容成一項偉大的工程,並認為他的作品可以讓臺灣人知道自己的歷史、並找尋未來的勇氣[28]。曹瑞原表示《傀儡花》作為歷史劇,包括美軍船隻、砲艇、不同人種的髮型、語言和服裝等,在考究上都十分不易[4]。為了激發創作靈感,曹瑞原在召開記者會前就已請配樂製作一段描述原住民勇士在山林間狩獵的音樂,並在記者會中展示[29]。曹瑞原表示這部作品規模龐大,現今的影視環境難以支撐,但必須勇於突破才能開疆闢土[30],他還認為只要把這部戲拍好,就能帶給民眾和影視產業很大的信心[25][15],並指出過去這些年來,台灣出產太多偶像劇[24],讓本土及海外市場不斷流失,再加上數位時代來臨,必須要有強力的OTT產業才能在國際上闖出名號[31][32][33]。
鄭麗君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認為這是國家隊踏出的第一步、是一支讓人期待的團隊,並表示這部作品具有十足的開創性和多元族群觀點,能讓台灣人重新認識自己,政府不但會力挺[15],更會持續投入高額預算,協助推出歷史大戲[4][34]。陳耀昌則表示過去的歷史都以漢人為視角,他希望能呈現多元族群與文化[29],由於故事的男主角李仙得是法國人、當過美國將軍、在日本擔任顧問並娶妻、最後葬在韓國,因此陳耀昌認為這部劇一定能打入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15][35]。除此之外,他還提出兩項願景,一是希望能為恆春的荷蘭公主廟正名,並指出該廟祭祀的八寶公主是羅發號的船長夫人杭特夫人;第二個願景是能在2019年,也就是卓杞篤跟美方簽約的150週年時紀念這份條約。 [29]
曹瑞原透露自己拍攝這部戲劇最初的動力,是想拍出被外國人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拍出《台灣通史》描述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並表示製作團隊會帶著虔敬與感激呈現這個故事[15][23]。他表示過去執導《孽子》時曾被質疑性傾向,在執導《一把青》時也有人質疑在美化中國國民黨,由於臺灣各個族群的價值觀和史觀處在融合階段,因此曹瑞原預料《傀儡花》完成後,必定會受到質疑[23],但劇組仍會試圖展現台灣族群在當時的國際架構下所處的位置[38]。曹瑞原認為羅發號事件是台灣首次浮現在世界版圖上,不是只屬於台灣、而是能推向世界的好題材[23]。他以中國大陸製作、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題的《台灣往事》為例,認為中國大陸花費了這樣大的資源詮釋台灣的歷史,儘管《傀儡花》被業界視為一個大坑,但台灣人都在這個坑裡,誰也無法逃出[23]。曹瑞原認為《傀儡花》之於台灣影視產業的重要性堪比敦克爾克戰役,一定要起到帶動整體產業發展的作用[23]。曹瑞原希望能把《傀儡花》推向中國大陸,同時歡迎中國大陸投資,並認為中國大陸「將民進黨政府支持的都視為臺獨」是種狹隘的觀點[39]。
編劇施如芳表示,《傀儡花》的劇本非常難寫,但也因為如此,她希望能藉此證明台灣有能力製作出格局宏大的作品[24]。
故事的三位主角是蝶妹、李仙得以及蝶妹的弟弟,對飾演蝶妹的演員人選,陳耀昌並無意見[40],曹瑞原表示蝶妹必須是視覺年齡18歲左右的原住民臉孔,最好是排灣族或有客家血統[38],並兼具外放和含蓄的特質。曹瑞原預計找素人演出,由於是劇中關鍵人物,曹瑞原十分重視[38];飾演李仙得者會在5月進行海選,萬巴德、馬偕等西洋人角色則會到澳洲選角。另外也可能會找曾出演《一把青》的演員[41]。曹瑞原表示比起主要角色,自己比較擔心臨時演員,包括海難場景所需的170位美國士兵、500位剃頭清兵、還有近千名的原住民等[25][15]。故事有八成多在屏東取景,曹瑞原也希望能在屏東找到飾演劇中要角的演員。共有150人參與演員徵選,超過三分之一出身屏東[42]。屏東青年學院在2018年8月4日進行複選,有許多原住民青年參與了面試並與曹瑞原面談,希望能演繹自己部落的故事[30]。
為了忠實呈現歷史,劇組捨棄在臺灣北部搭景,而是不惜增加經費到屏東實地取景[38],屏東縣政府表示,《傀儡花》會以屏東縣為主場景,並盡力讓場景在殺青後被保留,希望以這部史詩級鉅作提高屏東的國際能見度,提升觀光價值[30][42],日後也可作為其它劇組取景的場所[24]。
除了在屏東取景,台南市政府也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把自1994年停產後閒置24年的鹽水區岸內糖廠改建成影視園區,其中一部分將作為《傀儡花》拍戲時所需的街景[43]。 2018年11月7日,文化部、台南市政府、台灣糖業公司和《傀儡花》劇組一起出席,為搭景開工動土典禮剪綵[44]。光是場景搭建的部分,就耗費了整體預算的三分之一[45],在影視園區拍攝的場景包括臺灣府城和漢人聚落,劇組特地向成功大學建築系所討教,以期還原當時景象。 [19]
2020年1月,《斯卡羅》正式殺青[46]。
播出時間編輯
演員列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