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時下熱門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塔羅牌占卜”十分火爆。一些商家以改變運氣、消災避禍、祛病解憂等為噱頭,收費動輒成千上萬元,通過搞“洋迷信”牟取暴利。
文章內容目錄
“塔羅牌占卜”流行網絡,線上線下互動花樣繁多
在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上,“塔羅牌占卜”“轉運儀式”等很受一些網民歡迎。在微博平台上,“塔羅牌占卜”話題的閱讀量和討論量分別超過27億和390萬;在百度上搜索“塔羅牌占卜”,相關結果超過5000萬個。在微信公眾平台上,以“塔羅”“占卜”為名的公眾號非常多。
記者隨機添加了一個從事“塔羅牌占卜”的微信號。對方稱,可根據個人需求設計專屬牌陣,單次占卜需要298元;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做儀式改變運勢,每天一次,單次收費199元,難度越大需要持續的時間越長。他不斷催促記者快點付費:“今天占卜客人較多,名額有限,如果名額滿了要往後排期。”
一些商家還開了實體店,線上線下互動。在廣西南寧市,已有近10家“命運塔羅”店鋪開業。
一份名為“命運塔羅加盟店守則”的材料,清晰地列出這類店舖的商業模式:新開店加盟費6.8萬元,推薦加盟的人員可獲得1.8萬元的提成;總店與加盟店進行利潤分成,根據銷售的物品和提供的服務項目不同,總店與加盟店的分成在6:4到7:3不等;加盟店的商品種類和服務由總店負責提供,加盟店做好客戶的維護。
2020年12月底,南寧市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舉報,興寧區青雲街一家“命運塔羅”店鋪涉嫌從事迷信活動、發布宣傳迷信廣告。隨後,南寧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部門對這家店鋪進行取證調查,發現該店鋪涉嫌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由市場監管部門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南寧市市場監管局公平交易稽查局科員黃泳信表示,該店鋪涉嫌發布宣傳迷信廣告,違反了廣告法有關規定。根據廣告法,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對這家店鋪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對於這類發布宣傳迷信廣告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根據廣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如果涉及利用迷信活動詐騙錢物,建議受害者向屬地公安機關報案。”黃泳信說。
組織者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法物賣多少錢全靠“忽悠”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披著“洋外衣”的迷信經營活動,從業門檻低、人員素質低,不少商家利用部分人的迷信心理,花式營銷牟取暴利,並採取各種辦法規避監管。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從事“塔羅牌占卜”的所謂的“師傅”“大師”自稱師承國外且經驗豐富,但實際上其身份、經歷等根本無從考究。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這類店鋪從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無需提供相關資質證明、專業背景即可開店營業,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主要通過“怪力亂神”的宣傳鼓吹吸引顧客。
“我們調查中發現,一名主要組織者只有初中學歷,既無專業背景也無海外工作經驗,看到這行能賺錢,才從個體戶轉行做這個。”一位執法人員表示。
這些組織者靠花式營銷牟取暴利。一個聲稱提供“轉運、控靈術、占卜”等諮詢服務的微信號介紹,舉行一場所謂的“桃花朵朵”法事1.68萬元,點一組“蓮花燈”1592元,一塊掩面佛牌售價3800元。銷售者聲稱,這些項目有改變命運、消災避禍等功效,微信上的項目只是一小部分,可根據客戶具體需求提供對應項目,收費越貴的項目效果越好。
知情人表示,這些物品成本極低,有些售價上萬元的佛牌,其實是鍍金材質,成本最多幾百元,賣多少錢全看銷售員的個人“忽悠”能力。
青雲街那家被查處的“命運塔羅”店舖的銷售賬單顯示,僅一個半月時間,該店就有13萬餘元的銷售額。
黃泳信說,這些店舖的經營者俱有較強的規避監管意識。青雲街這家“命運塔羅”店鋪把迷信廣告撤下後,仍以銷售工藝品的名義繼續經營,市場監管部門雖然進行了立案,但不能責令其立刻停止經營。其他“命運塔羅”店鋪得知青雲街的這家店被立案調查後,就把自家店舖的宣傳迷信廣告撤下,以此規避監管。
“處女座接好運!”“雙魚沖沖衝!”“天秤好運降臨!”今年7月以來,星座博主陶白白在抖音平台上“火速出圈”,一句“你會為了我去搜陶白白嗎”成為網絡熱詞,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該博主的抖音賬號漲粉超千萬。
90後小伙兒馮浩自從在抖音上刷到陶白白後,養成了每週必看星座運勢的習慣,他希望藉助這種占星的方式讓自己避凶趨吉。
伴隨著陶白白以及星座運勢的“出圈”,一些年輕人熱衷於占星等各類占卜行為的現像也逐漸引人關注。
占卜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古代,人們常用龜殼、蓍草、銅錢、竹籤等手段來推斷未來的吉凶禍福,之後國外傳入的紙牌、占星等占卜方式逐漸流行,並受到部分年輕人追捧。這究竟是古老迷信的現代變種,還是年輕人為了緩解壓力的自娛自樂?個中原因值得探究。
有困惑的青年是迷戀占卜的主流
2019年,正處於備戰考研關鍵階段的李太行開始關注到塔羅牌占卜。由於心理壓力較大,他想通過占卜的方式給自己信心。
一開始李太行只是在網站上做免費的大眾占卜,提出問題後,占卜師會根據問題決定牌陣,通常每次占卜只需要十幾分鐘時間。令他開心的是,每次測出來的結果都是他能考上研究生,對結果感到滿意的他開始主動在網絡上購買教程學習如何用塔羅牌占卜,為自己的決策提供“參考”。在他看來,占卜更多充當了生活中的安慰劑,“有時候壓力大,就想算一下,就算不准,娛樂也不錯。”
2019年,小鵬在畢業之際面對兩份工作無法抉擇時尋求了占卜師的“幫助”。據他說,自己在學校所在的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實習工作,如果順利的話可以轉正,但同時他還收到了來自北京的工作錄取通知。他表示,面臨抉擇時比較困惑,希望能有一個人指點迷津。聯繫上淘寶的占卜師後,對方讓小鵬從1-10之中選出3個數字並給出一番分析。 “‘大師’沒有為我作決定,只是分析兩個工作的利弊得失。”小鵬說,幾經考量後,他辭掉了實習工作去了北京。
打開與占卜相關的討論組或論壇,便能看到一些青年的種種煩憂:要不要分手?考研、考公能不能上岸?想離職找不到工作怎麼辦?記者發現,這些青年是迷戀占卜的主流,他們將種種焦慮投射於未可知的 “命數”當中,期望著能找到破局之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認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算命占卜,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掌控感,是對於不確定性的規避。”他表示,人的情感或者生活壓力往往來自於生活的不確定性。
大雁塔和鍾樓的地位一樣,是西安旅遊名勝中最著名的地標古蹟,到西安旅遊一定要看一看這座千年佛塔。
一直以來大雁塔有兩個問題困擾著文物保護工作者以及關心大雁塔的普通百姓:
一是大雁塔下是否存在地宮?二是大雁塔是斜的,會不會倒?
關於第一個問題,人們一直以來都在猜測,大雁塔下會不會有地宮?
地宮裡有沒有佛祖舍利和價值連城的珍寶?
這個問題在沒有發掘之前誰也不能給出答案,不過我的猜想是大雁塔下肯定有地宮,裡面的寶貝也不會少。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從我國已發掘的很多古代佛塔案例來看,只要有塔,塔下都會有地宮,地宮裡面也都會有東西珍藏,只是不同級別的佛塔,地宮大小和珍藏文物的等級、數量有差別。唐代是佛教文化的鼎盛時期,皇家大力推行佛教,不惜重金在全國各地修建寺廟和佛塔,作為最高等級的大雁塔,又是建在都城長安,怎麼會沒有地宮?
二、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皇家寺院,大雁塔是由唐高宗出錢,玄奘法師主持建造,屬於皇家級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差錢”,塔下放一些寶貝完全說得通。
例如我們寶雞的法門寺塔,八十年代因風雨倒塌,塔下地宮發掘後裡面珍藏的大量國寶震驚世界,尤其是收藏在八重寶函內的佛指真身舍利和鎏金雙輪十二環銀錫杖,都是國內罕見,錫杖更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法門寺是唐代的皇家寺院,法門寺塔是全國珍藏佛舍利的十九座寶塔之一,而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等級甚至比法門寺還要高。
三、建造大雁塔的目的主要是存放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的佛教典籍和八尊佛像,以及更為珍貴的數量眾多的佛祖舍利。那麼,玄奘帶回的捨利去了哪裡?除了大雁塔下還有哪裡更合適?
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正是大唐最鼎盛,經濟實力最強,又十分奉行佛教文化的時代,玄奘法師更是全國最受尊敬的高僧,他修建的佛塔怎麼能少了最重要的地宮呢?
當然,大雁塔太堅固了,屹立一千多年,現在是重點保護,倒塌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不允許主動發掘,所以有沒有地宮這個問題會一直留給我們猜想!
第二個問題,大雁塔會不會倒塌?
當然也不會,這座塔已經傾斜了七百多年了,都安然無恙。而且經過近些年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努力,大雁塔正在逐年“歸位”,也就是說大雁塔不但不會倒,終有一天還會自動扶正。傾斜的主要原因是六十年代地下水開採,為了保護大雁塔,西安每年都會往地下灌水,也起到了“扶正”大雁塔的作用。
據歷史記載,七百多年前有外國傳教士測量過大雁塔,就已經發生傾斜,不過那個時候傾斜的角度應該很小,肉眼幾乎看不到。到公元1719年,塔身出現較明顯的傾斜,所以大雁塔是一座已經斜了七百多年卻不倒的神奇建築。具體傾斜的方向是西北方,我們看幾張照片就清楚了,上面第一張是在塔的南邊拍攝,和大殿屋脊對比明顯是偏向了左邊,也就是西邊;第二張是在大雁塔西邊拍的,塔偏向左邊,即北方。
大雁塔傾斜七百年,那麼塔建成多少年呢?
準備的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雁塔,內部一千三百多年,外部四百多年。
玄奘法師在公元652年修建的是五層磚塔,外面是磚,裡面是土,不夠結實,遭風雨侵蝕,五十多年後損毀。公元701至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大臣共同出錢在原址上重建,這一次全部用的青磚,高度一說是七層,另一說法是十層,尚無定論,不過這次建的塔堅持了兩百多年。到五代後唐(公元931年)時對塔進行了修葺,後來又遇到大地震,損毀嚴重。直到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604年),在大雁塔基本形狀不變的情況下維修加固,在塔身外圍增加了厚度達六十厘米的青磚包層,不但使塔更加堅固,也更雄偉壯觀了,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雁塔的雄姿。
初建大雁塔時,玄奘法師向唐高宗提出的申請是在慈恩寺正門外建造高三十丈的石塔,石塔堅固、防火,適合存放佛經和珍貴的佛舍利,不過這個計劃被高宗否決了,工程量太大,擔心玄奘法師心力有限,難以建成。最後由唐高宗出資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五層磚塔。開始塔的名字叫雁塔,五十年後長安城薦福寺內又修建了一座體型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分,兩座塔就分別叫大雁塔和小雁塔。
大小兩座雁塔為了兩位高僧而建,小雁塔是為了存放義淨法師從天竺取回的經書,他們二人經歷極其相似:
玄奘,十三歲出家,公元629至645年西行印度,學習佛法,求取真經,回長安時帶回了六百多部經卷、八尊佛像和大量佛舍利;
義淨,十四歲出家,公元671至689年去印度取經,帶回了佛經四百多部、舍利三百多顆。
玄奘和義淨法師都是唐代著名高僧,也都去天竺留學十餘年,為佛教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同的是他們年齡相差三十五歲,屬兩代法師,玄奘取經走的是陸路,古絲綢之路,而義淨走的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廣州,返回也從廣州上岸。
“雁塔”的名字來源傳說是和雁有關的,玄奘法師在他的遊記《大唐西域記》中有記載,古印度一座寺院的僧人開始是習慣吃雁,有一天一群雁飛過寺院,一位和尚見到群雁,說了一句:“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居然有一隻雁墜死在他們面前,眾僧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玄奘法師留學印度時曾瞻仰這座塔,所以就給他在慈恩寺建的塔取名為雁塔。
大雁塔自建成後就成為了長安的遊覽勝地,文人墨客紛紛登塔賞景,形成了“雁塔題名”的習俗,凡是高中進士的學子,都會在大雁塔塔壁題名留念。大詩人白居易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可惜的是歷代留下的題壁在宋代被大火焚毀。
塔底四面都有石門,門楣門框上雕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都是由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主要是讚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世稱《雁塔聖教》。是唐代碑刻中的精品,也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珍貴文物。
大雁塔內部是木質立柱和旋梯,現在遊客遊覽時也可以登塔,每層四個方向都有券門,可以遠眺西安。旋梯越往頂層越狹窄,上下相遇需要側身才能通過。為了保護文物,券門是用玻璃封住的,不影響觀景,玻璃上開的圓孔你知道有什麼作用嗎?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寫出了大雁塔的恢宏氣勢!你登過大雁塔嗎?你認為塔下會有地宮嗎?歡迎留言,探討。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歷史文化研究者,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感謝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時態 2022-09-14 14:59:42
環球網 2022-09-14 15:44:02
小A看世界 2022-09-14 19:38:21
軍武次位面 2022-09-14 13:26:35
九方魚論 2022-09-11 23:34:59
九方魚論 2022-09-12 00:10:56
網易體育 2022-09-14 08:13:18
體育生活頻道 2022-09-11 21:35:50
黃智賢中國 2022-09-14 13:59:33
界面新聞 2022-09-14 10: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