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豆瓣閱讀上線,開始進入網上電子書版權領域。 2012年8月,豆瓣宣布其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Unique Visitors)已超過1億,日均PV為1.6億。 [4] 2013年第二、三季度的豆瓣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均達2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 [5]
目次
文章內容目錄
簡介[編輯]
像大多數 Web 2.0 網站那樣,豆瓣網內容可由用戶添加,對裡面所列的音樂、書籍、電影、電視劇等可以作收藏、評論、打分等操作。該網站程序算法可以根據用戶收藏的電影、電視劇、書等進行同類推薦,即在用戶提供了一定量的收藏信息後,豆瓣會根據其算法自動選出與此成員口味最像的其他成員,成員以此可以找到和自己「臭味相投」的用戶。豆瓣還會給出「豆瓣猜你會喜歡」的列表,向用戶推薦可能合其口味的音樂、書籍、電影或電視劇。
用戶可以通過加入同城,小組,友鄰等交流方式和其住在同一地區,或喜歡某個共同主題,或互相感興趣的成員們進行圖書,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的交流和推薦以及二手轉讓。
歷史[編輯]
爭議[編輯]
2月,大量帶有時政信息和民主意識形態的小組被強制解散。 [62]另外,因某豆瓣用戶在相冊中存放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若干繪畫作品被網站管理員以「色情」的名義刪除。繼而有用戶在豆瓣網上發起名為「反低俗,給名畫穿衣服」的線上活動,以示抗議。後來豆瓣把這位用戶的相冊恢復了,但該線上活動亦被同時關閉。 [63][64][65][66]廣州《信息時報》報導,豆瓣網媒體外聯部門工作人員指,之前被刪除具有裸露圖片的帖子是考慮到上級相關部門反色情內容的要求。為了保險起見,所以網站關閉了一些無法判斷是否屬於色情內容的帖子。 [67]
2017年7月24日,新浪微博CEO王高飛在個人微博上轉發了一篇文章《只有B站的老大才能救A站》,並摘抄了其中一段話「中文網站圈裡面最沒價值的兩群用戶莫過於豆瓣和acfun的用戶群」,引發一些豆瓣用戶的不滿和批評,亦有一些豆瓣用戶自嘲確實是「無價值用戶」,甚至創作出了相關文創產品設計。 7月29日,王高飛對此解釋說自己說的是所有網絡社區都存在「老用戶綁架」的問題。 [69]
但「雪盲」也於2011年2月20日發微博表示,其中不少影評是其發微博後網友故意添加的,以「讓事情更好玩」,並在2016年因媒體誤解,在豆瓣網上再次發廣播澄清此事是「多年開的一個玩笑」,並表示「豆瓣是國內最權威和有公信力的電影打分平台」[71]。
2016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客戶端轉發《中國電影報》文章並改名為《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文章指出,豆瓣、貓眼對於3部主打檔期新片《鐵道飛虎》、《擺渡人》、《長城》的評分過低,讓不少觀眾對賀歲檔國產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絕觀看國產影片[72]。
媒體曾報導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約談豆瓣負責人,但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微信朋友圈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相關報導過度「猜想」了事實,電影局沒有與豆瓣有過任何接觸,也不認識豆瓣任何人,但很想有機會接觸,共商促進電影進步對策[75]。
2018年的中國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在豆瓣網站上禁止公眾以個人名義進行評論,取消了網友的自主評分功能,僅有的數條評論則是以中國大陸官方的主流媒體為主,對影片的評分也是以媒體的形式表現:媒體評分8.5分[79]。
2020年10月,豆瓣用戶發現豆瓣電影更改了短評顯示機制,不再顯示全部短評,質疑此舉是否影響評分的公正性。 11月2日,豆瓣電影回應稱,表示這一調整早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是「為了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反爬蟲、反水軍」。 [85]
2022年1月12日,微博網友爆料豆瓣上多部紅色主旋律類作品的標籤中出現「謊言」等負面標籤,此事引發爭議與對豆瓣的批評。同年1月14日起,豆瓣網關閉豆瓣電影、豆瓣讀書等板塊中作品的標籤功能,豆瓣音樂的作品標籤未受影響[87]。 2022年4月中旬,豆瓣電影網頁版中顯示和添加用戶自定義標籤的功能也被下線,官方回應為因功能調整,相關分類、標籤暫時不支持顯示[88][89]。
2020年11月23日,有多名圖書編輯在豆瓣上反映,自己編輯的新書被某明星粉絲「灌水」了很多複製他人的評論、不相關的語句用來「養號」。次日晚間,豆瓣讀書回應稱,豆瓣方面加大了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了處理。豆瓣上的明星粉絲「養號」以人為幹預評分、評論的現象引起關注。 [90][91]
2022年3月29日,新浪微博的超話社區發布「超話新星計劃」招募超話管理員,並企圖挖角部分豆瓣小組組長,還在博文配圖中使用了多個豆瓣小組組名,對此,3月30日,豆瓣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微博,要求微博立即停止侵權行為[92]。
豆瓣250[編輯]
「豆瓣250」是仿照IMDB250而設立的排行榜,旨在列出豆瓣用戶評價最高的250部電影、音樂專輯和書籍。排名結果根據用戶評價人數及評分,通過算法分析加權綜合而成。
2012年,豆瓣閱讀上線,開始進入網上電子書版權領域。 2012年8月,豆瓣宣布其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Unique Visitors)已超過1億,日均PV為1.6億。 [4] 2013年第二、三季度的豆瓣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均達2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 [5]
目次
簡介編輯
像大多數 Web 2.0 網站那樣,豆瓣網內容可由用戶添加,對裡面所列的音樂、書籍、電影、電視劇等可以作收藏、評論、打分等操作。該網站程序算法可以根據用戶收藏的電影、電視劇、書等進行同類推薦,即在用戶提供了一定量的收藏信息後,豆瓣會根據其算法自動選出與此成員口味最像的其他成員,成員以此可以找到和自己「臭味相投」的用戶。豆瓣還會給出「豆瓣猜你會喜歡」的列表,向用戶推薦可能合其口味的音樂、書籍、電影或電視劇。
用戶可以通過加入同城,小組,友鄰等交流方式和其住在同一地區,或喜歡某個共同主題,或互相感興趣的成員們進行圖書,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的交流和推薦以及二手轉讓。
歷史編輯
爭議編輯
2月,大量帶有時政信息和民主意識形態的小組被強制解散。 [62]另外,因某豆瓣用戶在相冊中存放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若干繪畫作品被網站管理員以「色情」的名義刪除。繼而有用戶在豆瓣網上發起名為「反低俗,給名畫穿衣服」的線上活動,以示抗議。後來豆瓣把這位用戶的相冊恢復了,但該線上活動亦被同時關閉。 [63][64][65][66]廣州《信息時報》報導,豆瓣網媒體外聯部門工作人員指,之前被刪除具有裸露圖片的帖子是考慮到上級相關部門反色情內容的要求。為了保險起見,所以網站關閉了一些無法判斷是否屬於色情內容的帖子。 [67]
2017年7月24日,新浪微博CEO王高飛在個人微博上轉發了一篇文章《只有B站的老大才能救A站》,並摘抄了其中一段話「中文網站圈裡面最沒價值的兩群用戶莫過於豆瓣和acfun的用戶群」,引發一些豆瓣用戶的不滿和批評,亦有一些豆瓣用戶自嘲確實是「無價值用戶」,甚至創作出了相關文創產品設計。 7月29日,王高飛對此解釋說自己說的是所有網絡社區都存在「老用戶綁架」的問題。 [69]
但「雪盲」也於2011年2月20日發微博表示,其中不少影評是其發微博後網友故意添加的,以「讓事情更好玩」,並在2016年因媒體誤解,在豆瓣網上再次發廣播澄清此事是「多年開的一個玩笑」,並表示「豆瓣是國內最權威和有公信力的電影打分平台」[71]。
2016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客戶端轉發《中國電影報》文章並改名為《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文章指出,豆瓣、貓眼對於3部主打檔期新片《鐵道飛虎》、《擺渡人》、《長城》的評分過低,讓不少觀眾對賀歲檔國產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絕觀看國產影片[72]。
媒體曾報導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約談豆瓣負責人,但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微信朋友圈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相關報導過度「猜想」了事實,電影局沒有與豆瓣有過任何接觸,也不認識豆瓣任何人,但很想有機會接觸,共商促進電影進步對策[75]。
2018年的中國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在豆瓣網站上禁止公眾以個人名義進行評論,取消了網友的自主評分功能,僅有的數條評論則是以中國大陸官方的主流媒體為主,對影片的評分也是以媒體的形式表現:媒體評分8.5分[79]。
2020年10月,豆瓣用戶發現豆瓣電影更改了短評顯示機制,不再顯示全部短評,質疑此舉是否影響評分的公正性。 11月2日,豆瓣電影回應稱,表示這一調整早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是「為了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反爬蟲、反水軍」。 [85]
2022年1月12日,微博網友爆料豆瓣上多部紅色主旋律類作品的標籤中出現「謊言」等負面標籤,此事引發爭議與對豆瓣的批評。同年1月14日起,豆瓣網關閉豆瓣電影、豆瓣讀書等板塊中作品的標籤功能,豆瓣音樂的作品標籤未受影響[87]。 2022年4月中旬,豆瓣電影網頁版中顯示和添加用戶自定義標籤的功能也被下線,官方回應為因功能調整,相關分類、標籤暫時不支持顯示[88][89]。
2020年11月23日,有多名圖書編輯在豆瓣上反映,自己編輯的新書被某明星粉絲「灌水」了很多複製他人的評論、不相關的語句用來「養號」。次日晚間,豆瓣讀書回應稱,豆瓣方面加大了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了處理。豆瓣上的明星粉絲「養號」以人為幹預評分、評論的現象引起關注。 [90][91]
2022年3月29日,新浪微博的超話社區發布「超話新星計劃」招募超話管理員,並企圖挖角部分豆瓣小組組長,還在博文配圖中使用了多個豆瓣小組組名,對此,3月30日,豆瓣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微博,要求微博立即停止侵權行為[92]。
豆瓣250編輯
「豆瓣250」是仿照IMDB250而設立的排行榜,旨在列出豆瓣用戶評價最高的250部電影、音樂專輯和書籍。排名結果根據用戶評價人數及評分,通過算法分析加權綜合而成。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編輯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是豆瓣每年年底基於千萬豆瓣電影用戶的評分、收藏、訪問數據生成的年度評價排行,首屆榜單設立於2014年,以下為歷屆主要得獎名單。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