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字面意思,被狼群所養大的人類兒童,上個世紀20年代,人們在印度的一個山村發現了未知生物,看起來長得很像人類,但卻是四肢爬行,跟隨狼群移動,於是人們捕捉了兩個未知生物,結果發現是人類孩童。
於是人們給大“狼孩”取名為卡瑪拉,年齡大約在7歲左右,較小的叫阿瑪拉,年齡估計不到兩歲,但這兩位女孩似乎融入不到人類社會,她們仍然吃著生肉,並且不會人類的語言,只會依靠四肢爬行,但她們的嗅覺、聽覺和視覺比普通人要高太多,特別是夜晚的時候,兩人更是活躍。
雖然兩人被人們帶進了人類社會,好久不長,小“狼孩”阿瑪拉率先離世,大“狼孩”則慢慢地接受融入人類,但也是生活了9年就離開人世。
除了女孩之外,還有著1954年的西班牙男“狼孩”潘托哈,跟狼群生活數十載被人類發現後,帶回了文明社會,以至於用了很長時間適應了人類生活,並且很好的存活下來。
為什麼只有狼群會撫養人類嬰兒?
要知道,在野外遇到狼群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但在某些條件下,狼群卻會選擇撫養人類嬰兒這是為什麼呢?或者說狼群為什麼不把人類嬰兒當作獵物呢?
狼孩的傳說可謂是廣泛流傳,並且經過狼群撫養的嬰兒,通常都會野化,選擇四肢爬行,吃生肉,選擇野外覓食,甚至還會逐漸失去語言,只會學習狼的嚎叫。
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狼的習性,在狼群中,社會分明是常態的,狼王負責統領群狼,還有著幾隻幼崽,那麼幼崽是讓母狼照顧,母狼會把食物咀嚼,之後在餵食幼崽,失去母狼的幼崽則會交給其他母狼照顧,並且一個狼群是很排斥外來種群的。像是其他的陌生狼入侵,都會遭到狼群的攻擊。
狼群中的成狼更是會留下獨特的氣味,確定領地的範圍,一旦入侵者進入,狼群就會迅速保衛領地,不過狼群對於陌生的幼狼卻極為照顧,還可以取得狼群的信任,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選擇撫養人類嬰兒(大部分則被當成食物),比如剛好失去幼崽的母狼,可能會發揮母性光輝,撫養被遺棄的人類嬰兒,狼王也會負責保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水光視角 2022-09-14 17:01:02
時態 2022-09-14 14:59:42
鬼穀子思維 2022-09-14 16:44:55
娛樂圈無國界 2022-09-14 13:52:30
九方魚論 2022-09-12 00:10:56
九方魚論 2022-09-11 23:34:59
體育生活頻道 2022-09-11 21:35:50
黃智賢中國 2022-09-14 13:59:33
網易體育 2022-09-14 08:13:18
小吳小吳 2022-09-13 19:58:06
環球網 2022-09-14 15:44:02
小A看世界 2022-09-14 19:38:21
軍武次位面 2022-09-14 13:26:35
極目新聞 2022-09-14 16:39:13
快看視野 2022-09-14 15:35:28
晨露說事 2022-09-14 20:36:00
界面新聞 2022-09-14 10:51:41
環球Tech 2022-09-14 06:28:04
參考消息 2022-09-14 10:54:18
澎湃新聞 2022-09-14 07:07:17
網易體育 2022-09-14 21:26:21
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人們常見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動物存在於人們的周圍。比如寵物,人類將寵物視為感情寄託,寵物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環。
非常普遍的例子之一就是寵物狗,狗作為人類長期馴化而來的動物,對人類有著非常高的忠誠度,除了看家護院,還能夠充當人們生活的調節劑,給枯燥的生活帶來一絲趣味。作為狗的馴化前身,狼就沒那麼讓人感到親近了,狼在人們普遍的印象裡都是充滿獸性,嗜血、危險、獵手……這些詞語你都會在狼身上聯想到。狼在長期的生活中因為它們凶狠的外表和高效的捕獵活動常常給人一種難以接近、必須遠離的生物。 ‘
雪中狼
犬科
狼作為犬科里的一員,其有著非常龐大的生物演化結構。犬科動物在世界範圍內有13個屬、36個種。化石證據表明最早的犬科生活痕跡能夠追溯到漸新世,是演化至今歷史非常久遠也最成功的大型肉食動物。一直到晚中新世在舊大陸也有著非常多的化石廣泛分佈,最早發現於西班牙。
犬科動物化石
大概900萬年前,犬科動物開始大量的遷徙和繁衍,並在歐亞大陸、非洲、南美洲開始蔓延開來。我們所熟知的狼種,基本都在食肉類總科里。最早的狐狸屬和犬屬動物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
犬科動物的交流也具有獨特性,以叫聲為例,犬科的嚎叫、咆哮、低吟、哀鳴都與直接的視覺有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犬科動物能夠把眼睛看到的通過聲音信息傳遞給同類,包括身體部位如尾巴的運動傳遞信息。身體的臭腺和肛腺用作氣味標記和領地劃分,以此來更好的區分成員等級。
狼的眼睛
狼的演化
作為犬科里較為特別的一個種類,我們所熟知的灰狼、野狼也是較早就有發現的。關於狼的起源最早能夠追溯到5000萬年前的新世代麥芽獸的出現。這種動物身體較長,四肢較短,有五趾並且會爬樹,靠捕食一些鳥類和小型動物為食。麥芽西獸是現代食肉犬科、貓科的共同祖先,包括熊科、鼬科。
到了新世代中期,麥芽西獸開始分化演變,並產生了貓亞目和犬亞目兩個大類,犬科也便是從後期在犬亞目中分化出來。而黃昏犬作為其中的代表,它的出現意味著犬亞目動物的正式演變,同時也是犬科動物最早的三個分支之一。到了中新世晚期,恐犬亞科的衰退給古犬亞科帶來生存演化的機會,開始逐漸演變成今犬亞科,進而繼續發展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現代犬科物種。
麥芽西獸
現代犬科的起源仍有不同的意見,但可以肯定的是,狼最早出現在亞洲,隨後在美洲和歐亞的狼種成為了今天的郊狼和紅狼。我們所熟知的灰狼出現較晚,最早在歐亞大陸向美洲大陸擴散,中間還有過狼種裡最大的恐狼,但不知為何最終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強盛繁衍至今的灰狼。
從發現的各種結果和數據來看,灰狼的生存能力更為強大,無論從食性、動物行為、捕食策略、繁衍方式來說,灰狼都勝過恐狼一籌,這也使得灰狼成為歐亞大陸的優秀物種。
在我國北方南方中東部地區都有大量的狼群存在,包括眾多自然保護區和山脈湖泊中都能看到。除了在我國,狼群種族在俄羅斯、中東等地區和一些國家都有分佈,歐洲在以往的大規模捕殺中,狼群數量受到了大幅度衰減,部分地方甚至被滅絕,美國也只有少量的野生狼群分佈。
狼群
狼
從狼的外型來看,它們普遍在中等體型,較為勻稱、四肢修長,面部偏長,有突出的鼻端,耳朵直立呈三角狀;犬齒和裂齒非常發達,臼齒也有明顯的齒尖;毛髮旺盛且長,尾部毛髮最為發達且尾部下垂夾於後腿間,毛色也隨地區不同有部分顏色差異。
狼的獠牙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灰狼外,犬科亞種裡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狼類。比如豺狼,身型比灰狼小,背部為紅褐色。豺狼之名主要在於它的殘暴,為了捕食,豺狼身型雖小但常常向鹿、牛這類大型動物發起攻擊。此外還有人們較為熟知的貉、胡狼這類小型的犬科生物。
不僅在狼這塊,狐狸作為犬科里的動物,也在世界範圍內有廣泛分佈,多為肉食性,靠捕獵小型昆蟲、囓齒動物為生。常見的赤狐也是國內非常令人熟悉的生物,狐狸都非常的機警、敏感,和善於主動出擊的狼相比,狐狸這類小型動物更多的喜歡在夜晚進行狩獵,潛伏在獵物身旁伺機而動。
機敏的狐狸
但無論是狼還是狐狸或者其他犬科動物,無一例外都是兇猛的肉食動物,它們狡猾又致命,不少文學作品裡也有對這類生物有著相當多的描述來證明它們的危險性,這也讓人們在提起狼這一類生物時有了更多的聯想和不安。
積居的狼群
狼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動物,通常而言,以家庭為單位的群居才是狼的主要生活方式,狼群居的原因是綜合性的,有著多種的因素,但主要還是體現在捕食和繁衍。
“人多力量大”,對於狼來說也一樣,為了更多的捕食機會和捕食所需要的食物,狼的數量增多能夠更好的幫助它們繁衍生存。特別是在冬天,許多動物需要冬眠,這個時候通常只有大型的動物比如鹿這樣的動物,但捕食大型動物不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群居對於狼來說極大的增加了生存機會。
雪狼群
狼從來也不在食物鏈頂端,大型貓科動物、熊都會是狼的敵人,狼群在對付侵犯自己領地和受到威脅時,能夠有效的聚集力量對付敵人,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捕食者的威脅。
狼群的組成被研究學者們以代號稱呼,“阿爾法”則代表頭狼,這是狼群裡等級最高的成員,有著優先享用食物,和絕對的交配權以及領導能力;“貝塔”便是由頭狼裡親緣關係較近的姊妹兄弟組成;而老弱病殘和地位最低下的狼則是“歐米茄”,通常只有等頭狼們進食後才能夠吃上食物,而且在狼群受到威脅時需要隨時犧牲自己以保證狼群的存活。
到了繁衍的夏季,狼群便會開始繁衍後代,母狼產下的幼崽會被狼群保護在洞穴中,而群居不僅能夠為後代提供更多被養育的機會,還大大的提升了幼崽的生存機會。
狼幼崽
對於捕獵活動來說,狼會挑選比自己弱小的生物進行捕獵,或者勝算較大的獵物。狼群一般由7到8只組成,更大型的狼群則有數十隻,如此多的成員也讓狼群對食物的消耗非常大,所以它們很少會去捕食小型動物,而是會挑選大型動物。
狼群首先會進行觀察,在獵物周圍漫遊徘徊數小時,這個階段通常會由獵物活動決定;然後逐漸試探獵物,這個階段狼群會不斷地騷擾獵物,讓獵物感到疲憊,同時還會有其他狼來吸引獵物,分散它們的注意力。最後才到了捕食階段,狼群會一擁而上,但並不是無序混亂的,等級較為低下的會聽從頭狼的指揮進行圍攻,頭狼也會積極回應捕食活動。
“全軍出擊”
狼群會攻擊獵物的腿部和腹部,與獅子老虎、熊這些大型獵物不同,狼會在獵物身上進行撕咬,鋒利的牙齒能夠扯下獵物的大塊皮肉,最後獵物會因為失血過多,疲於應付而失去反抗能力,最終死於狼群圍攻之下。
捕獵中的狼
但即便是如此有組織的行為也不能保證狼群的出動每次都成功,失敗是常有的事。像那些會涉水的駝鹿如果在河邊,一旦駝鹿脫離狼群的圍捕游到湍急的水流中,狼群也會束手無策。通常狼群的捕獵活動範圍也不會離巢穴太遠,如果等不到獵物休息,便會放棄捕獵。所以狼群活動的實際情況則是餓一頓飽一頓,冬天的時候甚至會很長時間都沒有食物的補充,在食物充分的情況下過量進食也成為了狼的常態。
被狼圍攻的獵物
領導者
狼群之所以這麼有組織力、執行力,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頭狼的存在。狼群作為一個大家庭,會由群體裡最強大的公狼和母狼共同組成“頭狼”這個身份。由於有著絕對的交配權,也只有頭狼能夠進行生育,頭狼也只會有一隻母狼作為配偶。
頭狼作為家族中生存繁衍的希望,低階級的狼對頭狼會表示絕對的服從,這體現在進食,尾巴動作上,低階狼的順從能夠對狼群的平衡維持關鍵的作用,沒了頭狼的存在,狼群便會顯得焦躁不安直到有新的“領導者”出現。
頭狼長嘯
幼狼在出生後會由所有的家庭成員輪番照顧直至長大,在哺育上母狼還有“假孕”的現象,除了頭狼會進行哺乳外,其他母狼即便沒有妊娠,也會分泌乳汁對幼狼進行哺育。而其他家族成員便會外出捕獵,維持狼群生存。幼狼也會在家族成員的幫助下進行觀摩學習,在冬天來臨前學會捕獵。
低級狼如何繁衍後代?
低級狼沒有交配和繁衍自己後代的權利,而挑戰頭狼,成為新的“領導者”的難度又太大,不少狼都會死在“爭權奪位”的道路上。但是還有另一條路——長大後的幼狼可以選擇繼續在家族生存或者離開家族與其他母狼組建成新的狼群,由此就能讓帶有自己血脈的後代出世了。
除了自己離開狼群,也會有不服從狼群的狼被逐出狼群成為“獨狼”。雖說獨狼由於脫離了狼群,同樣能夠擁有繁衍後代的機會,但其面對的生存威脅也大幅度提升,要么餓死要么被其他動物殺死,結局往往會很慘。
“獨狼”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繁衍後代還是在狼群中有一份保障地活下去,就看狼自己的選擇了。
結語
狼群可以說是自然界的一種野性的美,家族成員各司其職為了保證族群的存活,頭狼優秀的領導能力也讓狼群得到發展。雖然不具備社會行為,但狼群還是為我們展現出了它們強大的生存能力。
狼群在盡心竭力地哺育後代這方面也讓人們看到了狼在凶狠外表下不一樣的地方,危險的野獸也有溫柔的一面,對於狼群幼崽來說,可能這是它最幸福的時光了。在未來的成長中,它們將擔負起家庭的責任,保護狼群或是組建新的狼群。
母狼與幼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球球說動物 2022-09-14 06:55:35
辣辣動物 2022-09-12 16:07:26
鍾銘聊科學 2022-09-12 14:13:52
黃叔探影 2022-09-14 13:01:40
黃叔探影 2022-09-14 13:02:25
嗨芝士 2022-09-13 19:38:37
人文收藏藝術大師 2022-09-13 18:59:59
濤濤地球記 2022-09-13 10:10:24
老閆侃史 2022-09-11 08:20:02
糖寶影視w 2022-09-13 14:42:41
怪羅 2022-09-12 17:47:46
朋友搞笑娛樂 2022-09-12 13:54:43
溫柔病 2022-09-13 18:50:11
敲著木魚講故事 2022-09-12 10:43:38
習新蕾萌寵 2022-09-11 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