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莉塔時尚(日語: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是從1990年代開始在日本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尚風格及次文化[1],可以形容為「成人的少女服裝」。
蘿莉塔時尚受到維多利亞時代服裝和洛可可時期風格的影響[2][3][4][5][6][7],服裝設計上常使用蕾絲、花邊、緞帶、蝴蝶結等元素。
蘿莉塔時尚中有三大子風格,分別是古典、甜美、歌德[4][8]。亦有其他如水手、鄉村、公主/王子、龐克、中華風、和風等等設計。
目次
概要編輯
從2000年代開始,蘿莉塔時尚在東京及大阪等日本都市中快速的增長。華麗且少女的風格,加上標誌性的蓬起的裙擺,在街頭十分顯眼,而有著特別的存在感[9]。
有一種觀點認為,蘿莉塔時尚本質是忠於自我。女性的時尚與美的標準,有很大部分受到男性評價的影響,但蘿莉塔並不介意大眾的想法及潮流,只要自己穿上自己喜歡的服裝,就是蘿莉塔[10]。而隨著許多蘿莉塔品牌興起,在各品牌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也逐漸確立為一種風格[10]。
蘿莉塔時尚最明顯的特徵是蓬起的裙子,透過穿著裙撐(克里諾林裙襯)或舊式襯裙使裙子形成A字形或鐘型[11]。搭配方面通常以襯衫配上連身裙(JSK)或裙子(SK),另外也有帶袖的連身裙(OP),通常裙長及膝[12]。蘿莉塔搭配上也常見使用假髮與其他頭飾搭配,腿部是穿著長襪、褲襪等,搭配高跟鞋或平底鞋。
即使沒有蓬起的裙子,使用大量荷葉邊及蕾絲元素,設計類似近代歐洲少女穿著的連身裙也被視為蘿莉塔時尚[13][14]。在《蘿莉塔衣裝道樂II》中,介紹了蘿莉塔時尚的起居服(包含內衣及睡衣)[15][16],同時也有蘿莉塔時尚品牌推出休閒系列的衣飾[17]。
名稱意味編輯
「蘿莉塔」一詞來自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發表的的同名小說中登場,令到一位中年文人對其一見鍾情、神魂顛倒的12歲美少女多洛蕾絲·海茲名字中「多洛蕾絲」的一個簡稱(在作品中使用羅(Lo)或蘿莉塔(Lolita)等)。此外,同樣來自該作品,「對10到14歲的少女抱有特別感情的人」會被稱為蘿莉塔情結[18][19]。這位稱為多洛蕾絲,擁有少女期特有的妖嬈魅力的魔性少女,最後導致中年文人亨伯特·亨伯特走向毀滅[20]。納博科夫對蘿莉塔的定義極為細緻﹐除了低齡(10到14歲)外,如果言動和外貌不像小惡魔般充滿挑逗性的性感少女(原文為nymphet,源自寧芙(Nymph)一詞)的話就不算等。不過在日本的「蘿莉塔」這個詞﹐跟nymphet完全相反,是指「明明實際上已經是大人﹐但由於娃娃臉充滿未成熟魅力的女性」或「完全沒有情色感覺的少女」[19]。
嶽本野薔薇在說明蘿莉塔的時候,如果不將nymphet的定義﹐以及衍生出來且完全相反的日本獨特的解釋整理的話﹐會慢慢偏離論點會並引起混亂。因此,嶽本以日本對蘿莉塔的作解釋為蘿莉塔的基本[19]。不過,《蘿莉塔衣裝道樂》中認為蘿莉塔是「表現出少女像小惡魔般美的風格」[1]。而嶽本本人也說明了喜歡蘿莉塔纖細之美的傾向是源自其陰沉的性質[21],也說過蘿莉塔有「死」的氣味[22],顯然地蘿莉塔時尚本身也很難說是單純的純粹無垢(innocence)。此外,嶽本的著作《Patch Work》,書中以「蘿莉塔源流」來介紹的品牌「MILK(日語:MILK (ファッションブランド))」[23]的總監大川HITOMI(大川ひとみ)的說法,MILK的設計形像是「因為是女孩子所以可愛,女孩子的形象就是就像輕盈天使般的感覺,也有像惡魔的地方」及「保留著小孩般感覺的美艷大人女性」,有著「披著天使的皮的惡魔」的意識[24]。
蘿莉塔情結是對於「少女(甚至少年)」有關對性方面的執著及喜好。作為一種時尚的「蘿莉塔」,是以少女趣味為受眾的一個服裝系列。兩種「蘿莉塔」並沒有的明確的直接關連性。
蘿莉塔時尚和蘿莉塔情結不同的地方﹐蘿莉塔情結對具誘惑性並為性對象的少女並不稱為「蘿莉塔」而有別的稱呼,蘿莉塔情結本身就是「喜歡像故事內蘿莉塔一般的美少女的人」[25]。而蘿莉塔時尚並沒有區分「以少女為受眾的街頭時尚」或「喜歡以少女為受眾的街頭時尚的人」(或者現時沒有作分別能的詞彙),在這邊讓人感覺兩者有分別[9]。另外,在小説中雖然描寫少女蘿莉塔為奔放且不道德,但穿著的蘿莉塔時尚其沒有過分的暴露[23],而對禁慾的執著以及對性的忌避亦非常強烈﹐因而明顯地不同[20](不過,《蘿莉塔衣裝道樂》內109頁有關蘿莉塔品牌Victorian maiden的説明文中「不只是可愛,也讓人感覺倦怠的陰暗及知性的情色」,雖然還沒去到小説中的蘿莉塔的程度,但或多或少含有這些要素的套裙及品牌存在[26])。另外,出現與納博科夫所定義的年齡限制(10到14歲[25])﹐但這不是針對愛好者,因是指「服裝的形象」所以並不矛盾(不過,有很多蘿莉塔時尚的愛好者是中學生[27]﹐也有是作為童裝品牌「Shirley Temple(日語:シャーリーテンプル (ブランド))」等的延長,開始選擇蘿莉塔時尚[27])。
到現時為止,納博科夫的《蘿莉塔》已經電了化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62年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由史丹利·寇比力克執導(劇本是由納博科夫本人所寫)。但由於當時的檢查和尺度的關係,與原作有不少違和感。影片的時尚性很強,當年只有15歲的莎莉·溫德絲(英語:Shelley Winters)飾演主角蘿莉塔時穿的不是蘿莉塔,而是戴上代表媚俗的紅色心形太陽眼鏡,身上穿著充滿少女氣息的BuriBuri系時尚,與原作描寫的性感少女(nymphet)略有不同[28]。另外﹐納博科夫對nymphet的解釋是10到14歲的部分少女,15歲應該不能算是nymphet。實際上電影中蘿莉塔踏入15歲,出現了開始疏遠亨伯特的場景[29]。但是,電影中是描述12至的16歲的蘿莉塔,如果縱觀原著小說的話,說角色而言還算說得過去。另外,於1995年3月16日《日本經濟新聞》中報導當時日本流行的原色系蘿莉塔風格是與寇比力克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共通的[30]。而1995年當時在英國有個稱為Shampoo(日語:シャンプー (アイドルグループ))的2人偶像組合,形象近乎跟寇比力克的《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樣,穿著少女般色彩鮮豔及媚俗的時尚。甜美的聲音卻唱著反社會的龐克搖滾,在當時被受注目,而活動形態也像日在本獨自解釋的蘿莉塔接近。不過根據HMV心齋橋店當時的說法,聲音甜美和風格的確是共通,但是在音樂上無法分類[30][31]。
約2004年開始,比起蘿莉塔,在日本一般更常用「哥德蘿莉」一詞。雖然更有時將「哥德蘿莉」作為蘿莉塔時尚的總稱[33],但與寶際正好相反哥德蘿莉只是蘿莉塔時尚內其一個種類,亦有說法指在蘿莉塔時尚中要含有「哥德」要素的才稱為「哥德蘿莉塔」[34](不過,有部分是哥德時尚的傍系,亦有不少愛好者主張哥德蘿莉塔是源自樂隊服裝[35])。因此﹐在蘿莉塔時尚穿著者之間的共識是「蘿莉塔時尚」包含了甜美蘿莉與哥德蘿莉並作為總稱[34]。
另外﹐「蘿莉塔」並不只是單單代表服裝,在喜歡蘿莉塔時尚的愛好者在自我介紹時,就經常使用「我是蘿莉塔。(私、ロリータなんです。)」說明自己。也是愛好家用來表示自己的身分的言詞[9]。
衣著風格編輯
蘿莉塔服裝風格經過歷年的演變,現今已發展出各式分支風格,能依照服裝給人的感覺(是以所表達的感覺、心情、外表和打扮來分類,而並不是單純用顏色或布料區分)加以分別,目前比較常見有三大類型,各為可愛類型、尊貴類型、混合類型。 [來源請求]
甜系蘿莉塔(甘ロリ,英語:Sweet Lolita)的服裝通常包含非常高比例的蕾絲及褶邊,裙子及膝,並且使服裝的外觀看起來儘可能的「甜美」與「可愛」。其經常使用的顏色包括粉紅、粉藍,也有米黃色、咖啡色與紅色。至於黑色系如果包含上述的特徵及標準,另稱「黑甜」。 [來源請求]
古典蘿莉塔(英語:Classical Lolita)是蘿莉塔風格的一種次分類,它是由維多利亞風(Victorian fashion,維多利亞時代的女裝風格)、巴洛克風及洛可可風所獲得的靈感而來的。此一風格不同於甜美蘿莉塔所散發出的天真爛漫,而呈現出更為成熟的風采,它以花朵或花朵似的造型為主題,具有深沈且柔和的顏色,使用的顏色包括全白、生成、煙粉、酒紅、紺色、咖啡、黑色等。 [來源請求]
哥德蘿莉塔源自哥德風格在日本和蘿莉塔風格的結合。衣物通常是黑、白色,但也有可能包含黑色與暗藍色(於Moitié風格)或深紅色。暗綠色也會被使用。 [來源請求]
EGL(英語:Elegant Gothic Lolita)是哥德蘿莉塔的次分類,更加強調貴族高雅的風格,並融入蒸氣龐克風格。這個詞源自Moi-même-Moitié品牌的文案。 [來源請求]
龐克蘿莉塔(英語:Punk lolita)是結合了龐克文化基礎的蘿莉塔風格。主要是基於龐克衣著,例如破爛的布料、彩格布、鉚釘、安全扣和鏈子,screen-printed的布料和短髮也被應用其中。 [來源請求]
公主蘿莉塔(英語:Princess/Hime Lolita)是一種優雅的蘿莉塔風格,通常為印有小王冠,皇冠等華麗裝飾的禮服。主要靠「搭配完成風格」,而不是單純指服裝本身。穿著受洛可可風格較重的甜美洛麗塔禮服。通常會使用珍珠,玫瑰和蝴蝶結等作為裝飾。 [來源請求]
王子風(英語:Prince/Ouji Lolita),男性配對物的蘿莉塔風格。靈感來自其穿著維多利亞時尚。 [來源請求]
男生特色(英語:Knickerbockers),男性短上衣和襯衣,長褲,和及膝襪。有時會重疊Dandy風格。 [來源請求]
血腥蘿莉塔(Guro Lolita)次範疇的風格有時除了服裝外,並要求佩戴繃帶、固定用的敷料、假血和眼罩,或是刻意輕度自殘來造成悲慘的情境,像他們有受傷或在醫院。是一種蘿莉塔風格當中令人反感或是驚訝的風格,但也有例外,如只搭配護士的醫療器材,如醫療用眼罩、針筒等以及鮮紅用器和純白強烈對比的色彩,但沒有任何血跡和液體也算在血腥蘿莉塔裡頭。 [來源請求]
化妝以暗色為主,跟其他的化淺色妝的蘿莉類型成對比。蒼白的臉更好,但不是「哥德或白塗」的蒼白。紅 唇膏和smokey和/或靈巧清晰的使用黑眼線膏和khol也會用。不過,這化妝不是很暗或像西方哥德的引人注目;而是比較輕柔。 [來源請求]
常見搭配:口袋書、帽盒、蝙蝠飾品、棺材、十字架。玩具熊和其他毛絨玩具是偶爾被攜帶,某些品牌製造特別”goken”玩具熊用黑皮革或聚氯乙烯。 [來源請求]
與甜系、黑甜系醫療蘿莉塔的不同,衣裝主要是純白,無印花的,就算是白哥德也可以是血腥蘿莉塔。 [來源請求]
一般有水手領的蘿莉塔式襯衣和裙子基本都可以稱作水手蘿莉塔(英語:Sailor Lolita),但鮮有襯衣,由於比較接近日常制服,很多新接觸蘿莉塔文化的少女會將它作為人生第一套蘿莉塔衣服。 [來源請求]
蘿莉塔時尚(日語: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是從1990年代開始在日本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尚風格及次文化[1],可以形容為「成人的少女服裝」。
蘿莉塔時尚受到維多利亞時代服裝和洛可可時期風格的影響[2][3][4][5][6][7],服裝設計上常使用蕾絲、花邊、緞帶、蝴蝶結等元素。
蘿莉塔時尚中有三大子風格,分別是古典、甜美、歌德[4][8]。亦有其他如水手、鄉村、公主/王子、龐克、中華風、和風等等設計。
目次
概要編輯
從2000年代開始,蘿莉塔時尚在東京及大阪等日本都市中快速的增長。華麗且少女的風格,加上標誌性的蓬起的裙擺,在街頭十分顯眼,而有著特別的存在感[9]。
有一種觀點認為,蘿莉塔時尚本質是忠於自我。女性的時尚與美的標準,有很大部分受到男性評價的影響,但蘿莉塔並不介意大眾的想法及潮流,只要自己穿上自己喜歡的服裝,就是蘿莉塔[10]。而隨著許多蘿莉塔品牌興起,在各品牌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也逐漸確立為一種風格[10]。
蘿莉塔時尚最明顯的特徵是蓬起的裙子,透過穿著裙撐(克里諾林裙襯)或舊式襯裙使裙子形成A字形或鐘型[11]。搭配方面通常以襯衫配上連身裙(JSK)或裙子(SK),另外也有帶袖的連身裙(OP),通常裙長及膝[12]。蘿莉塔搭配上也常見使用假髮與其他頭飾搭配,腿部是穿著長襪、褲襪等,搭配高跟鞋或平底鞋。
即使沒有蓬起的裙子,使用大量荷葉邊及蕾絲元素,設計類似近代歐洲少女穿著的連身裙也被視為蘿莉塔時尚[13][14]。在《蘿莉塔衣裝道樂II》中,介紹了蘿莉塔時尚的起居服(包含內衣及睡衣)[15][16],同時也有蘿莉塔時尚品牌推出休閒系列的衣飾[17]。
名稱意味編輯
「蘿莉塔」一詞來自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發表的的同名小說中登場,令到一位中年文人對其一見鍾情、神魂顛倒的12歲美少女多洛蕾絲·海茲名字中「多洛蕾絲」的一個簡稱(在作品中使用羅(Lo)或蘿莉塔(Lolita)等)。此外,同樣來自該作品,「對10到14歲的少女抱有特別感情的人」會被稱為蘿莉塔情結[18][19]。這位稱為多洛蕾絲,擁有少女期特有的妖嬈魅力的魔性少女,最後導致中年文人亨伯特·亨伯特走向毀滅[20]。納博科夫對蘿莉塔的定義極為細緻﹐除了低齡(10到14歲)外,如果言動和外貌不像小惡魔般充滿挑逗性的性感少女(原文為nymphet,源自寧芙(Nymph)一詞)的話就不算等。不過在日本的「蘿莉塔」這個詞﹐跟nymphet完全相反,是指「明明實際上已經是大人﹐但由於娃娃臉充滿未成熟魅力的女性」或「完全沒有情色感覺的少女」[19]。
嶽本野薔薇在說明蘿莉塔的時候,如果不將nymphet的定義﹐以及衍生出來且完全相反的日本獨特的解釋整理的話﹐會慢慢偏離論點會並引起混亂。因此,嶽本以日本對蘿莉塔的作解釋為蘿莉塔的基本[19]。不過,《蘿莉塔衣裝道樂》中認為蘿莉塔是「表現出少女像小惡魔般美的風格」[1]。而嶽本本人也說明了喜歡蘿莉塔纖細之美的傾向是源自其陰沉的性質[21],也說過蘿莉塔有「死」的氣味[22],顯然地蘿莉塔時尚本身也很難說是單純的純粹無垢(innocence)。此外,嶽本的著作《Patch Work》,書中以「蘿莉塔源流」來介紹的品牌「MILK(日語:MILK (ファッションブランド))」[23]的總監大川HITOMI(大川ひとみ)的說法,MILK的設計形像是「因為是女孩子所以可愛,女孩子的形象就是就像輕盈天使般的感覺,也有像惡魔的地方」及「保留著小孩般感覺的美艷大人女性」,有著「披著天使的皮的惡魔」的意識[24]。
蘿莉塔情結是對於「少女(甚至少年)」有關對性方面的執著及喜好。作為一種時尚的「蘿莉塔」,是以少女趣味為受眾的一個服裝系列。兩種「蘿莉塔」並沒有的明確的直接關連性。
蘿莉塔時尚和蘿莉塔情結不同的地方﹐蘿莉塔情結對具誘惑性並為性對象的少女並不稱為「蘿莉塔」而有別的稱呼,蘿莉塔情結本身就是「喜歡像故事內蘿莉塔一般的美少女的人」[25]。而蘿莉塔時尚並沒有區分「以少女為受眾的街頭時尚」或「喜歡以少女為受眾的街頭時尚的人」(或者現時沒有作分別能的詞彙),在這邊讓人感覺兩者有分別[9]。另外,在小説中雖然描寫少女蘿莉塔為奔放且不道德,但穿著的蘿莉塔時尚其沒有過分的暴露[23],而對禁慾的執著以及對性的忌避亦非常強烈﹐因而明顯地不同[20](不過,《蘿莉塔衣裝道樂》內109頁有關蘿莉塔品牌Victorian maiden的説明文中「不只是可愛,也讓人感覺倦怠的陰暗及知性的情色」,雖然還沒去到小説中的蘿莉塔的程度,但或多或少含有這些要素的套裙及品牌存在[26])。另外,出現與納博科夫所定義的年齡限制(10到14歲[25])﹐但這不是針對愛好者,因是指「服裝的形象」所以並不矛盾(不過,有很多蘿莉塔時尚的愛好者是中學生[27]﹐也有是作為童裝品牌「Shirley Temple(日語:シャーリーテンプル (ブランド))」等的延長,開始選擇蘿莉塔時尚[27])。到現時為止,納博科夫的《蘿莉塔》已經電了化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62年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由史丹利·寇比力克執導(劇本是由納博科夫本人所寫)。但由於當時的檢查和尺度的關係,與原作有不少違和感。影片的時尚性很強,當年只有15歲的莎莉·溫德絲(英語:Shelley Winters)飾演主角蘿莉塔時穿的不是蘿莉塔,而是戴上代表媚俗的紅色心形太陽眼鏡,身上穿著充滿少女氣息的BuriBuri系時尚,與原作描寫的性感少女(nymphet)略有不同[28]。另外﹐納博科夫對nymphet的解釋是10到14歲的部分少女,15歲應該不能算是nymphet。實際上電影中蘿莉塔踏入15歲,出現了開始疏遠亨伯特的場景[29]。但是,電影中是描述12至的16歲的蘿莉塔,如果縱觀原著小說的話,說角色而言還算說得過去。另外,於1995年3月16日《日本經濟新聞》中報導當時日本流行的原色系蘿莉塔風格是與寇比力克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共通的[30]。而1995年當時在英國有個稱為Shampoo(日語:シャンプー (アイドルグループ))的2人偶像組合,形象近乎跟寇比力克的《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樣,穿著少女般色彩鮮豔及媚俗的時尚。甜美的聲音卻唱著反社會的龐克搖滾,在當時被受注目,而活動形態也像日在本獨自解釋的蘿莉塔接近。不過根據HMV心齋橋店當時的說法,聲音甜美和風格的確是共通,但是在音樂上無法分類[30][31]。
約2004年開始,比起蘿莉塔,在日本一般更常用「哥德蘿莉」一詞。雖然更有時將「哥德蘿莉」作為蘿莉塔時尚的總稱[33],但與寶際正好相反哥德蘿莉只是蘿莉塔時尚內其一個種類,亦有說法指在蘿莉塔時尚中要含有「哥德」要素的才稱為「哥德蘿莉塔」[34](不過,有部分是哥德時尚的傍系,亦有不少愛好者主張哥德蘿莉塔是源自樂隊服裝[35])。因此﹐在蘿莉塔時尚穿著者之間的共識是「蘿莉塔時尚」包含了甜美蘿莉與哥德蘿莉並作為總稱[34]。
另外﹐「蘿莉塔」並不只是單單代表服裝,在喜歡蘿莉塔時尚的愛好者在自我介紹時,就經常使用「我是蘿莉塔。(私、ロリータなんです。)」說明自己。也是愛好家用來表示自己的身分的言詞[9]。
衣著風格編輯
蘿莉塔服裝風格經過歷年的演變,現今已發展出各式分支風格,能依照服裝給人的感覺(是以所表達的感覺、心情、外表和打扮來分類,而並不是單純用顏色或布料區分)加以分別,目前比較常見有三大類型,各為可愛類型、尊貴類型、混合類型。 [來源請求]
甜系蘿莉塔(甘ロリ,英語:Sweet Lolita)的服裝通常包含非常高比例的蕾絲及褶邊,裙子及膝,並且使服裝的外觀看起來儘可能的「甜美」與「可愛」。其經常使用的顏色包括粉紅、粉藍,也有米黃色、咖啡色與紅色。至於黑色系如果包含上述的特徵及標準,另稱「黑甜」。 [來源請求]
古典蘿莉塔(英語:Classical Lolita)是蘿莉塔風格的一種次分類,它是由維多利亞風(Victorian fashion,維多利亞時代的女裝風格)、巴洛克風及洛可可風所獲得的靈感而來的。此一風格不同於甜美蘿莉塔所散發出的天真爛漫,而呈現出更為成熟的風采,它以花朵或花朵似的造型為主題,具有深沈且柔和的顏色,使用的顏色包括全白、生成、煙粉、酒紅、紺色、咖啡、黑色等。 [來源請求]
哥德蘿莉塔源自哥德風格在日本和蘿莉塔風格的結合。衣物通常是黑、白色,但也有可能包含黑色與暗藍色(於Moitié風格)或深紅色。暗綠色也會被使用。 [來源請求]
EGL(英語:Elegant Gothic Lolita)是哥德蘿莉塔的次分類,更加強調貴族高雅的風格,並融入蒸氣龐克風格。這個詞源自Moi-même-Moitié品牌的文案。 [來源請求]
龐克蘿莉塔(英語:Punk lolita)是結合了龐克文化基礎的蘿莉塔風格。主要是基於龐克衣著,例如破爛的布料、彩格布、鉚釘、安全扣和鏈子,screen-printed的布料和短髮也被應用其中。 [來源請求]
公主蘿莉塔(英語:Princess/Hime Lolita)是一種優雅的蘿莉塔風格,通常為印有小王冠,皇冠等華麗裝飾的禮服。主要靠「搭配完成風格」,而不是單純指服裝本身。穿著受洛可可風格較重的甜美洛麗塔禮服。通常會使用珍珠,玫瑰和蝴蝶結等作為裝飾。 [來源請求]
王子風(英語:Prince/Ouji Lolita),男性配對物的蘿莉塔風格。靈感來自其穿著維多利亞時尚。 [來源請求]
男生特色(英語:Knickerbockers),男性短上衣和襯衣,長褲,和及膝襪。有時會重疊Dandy風格。 [來源請求]
血腥蘿莉塔(Guro Lolita)次範疇的風格有時除了服裝外,並要求佩戴繃帶、固定用的敷料、假血和眼罩,或是刻意輕度自殘來造成悲慘的情境,像他們有受傷或在醫院。是一種蘿莉塔風格當中令人反感或是驚訝的風格,但也有例外,如只搭配護士的醫療器材,如醫療用眼罩、針筒等以及鮮紅用器和純白強烈對比的色彩,但沒有任何血跡和液體也算在血腥蘿莉塔裡頭。 [來源請求]
化妝以暗色為主,跟其他的化淺色妝的蘿莉類型成對比。蒼白的臉更好,但不是「哥德或白塗」的蒼白。紅 唇膏和smokey和/或靈巧清晰的使用黑眼線膏和khol也會用。不過,這化妝不是很暗或像西方哥德的引人注目;而是比較輕柔。 [來源請求]
常見搭配:口袋書、帽盒、蝙蝠飾品、棺材、十字架。玩具熊和其他毛絨玩具是偶爾被攜帶,某些品牌製造特別”goken”玩具熊用黑皮革或聚氯乙烯。 [來源請求]
與甜系、黑甜系醫療蘿莉塔的不同,衣裝主要是純白,無印花的,就算是白哥德也可以是血腥蘿莉塔。 [來源請求]
一般有水手領的蘿莉塔式襯衣和裙子基本都可以稱作水手蘿莉塔(英語:Sailor Lolita),但鮮有襯衣,由於比較接近日常制服,很多新接觸蘿莉塔文化的少女會將它作為人生第一套蘿莉塔衣服。 [來源請求]
你認識「蘿莉塔」嗎?說到「蘿莉塔」,就想到夢幻甜美風格的洋裝、飄逸的荷葉邊或蕾絲等,除此之外到底「蘿莉塔」代表什麼樣的文化呢?這次就要來解說關於「蘿莉塔」的7個知識,快一起來認識這個日本獨有的次文化吧!
小知識:「蘿莉塔」英文為「Lolita」;日文為「
ロリータ
」。在華語圈中將喜歡穿蘿莉塔的女生又稱作「Lo娘」,而不穿蘿莉塔打扮一般的人稱為「地球人」。
▋①「蘿莉塔」原來是小說名?
圖片來源:Wikipedia
「蘿莉塔」這名稱確實會和很多誤解,不少人都會想到1955年由俄國出生的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所寫的小說《Lolita》,這本小說知名度甚高,還曾經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寶座,後來甚至被改編成電影,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等多像獎項。雖然名字確實是由此小說而來,但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文章內容目錄
▋②「蘿莉塔」是日本獨特的時尚風格!
「蘿莉塔時尚」是源自於日本青少年次文化的時裝風格,啟發靈感主要來自歐洲17~18世紀的華麗宮廷服飾,分別為法國的「洛可可時期」和英國的「維多利亞時期」,1970年代時以「PINK HOUSE」和「MILK」這兩大品牌為主要代表,到了1990年代「蘿莉塔」才開始蔚為流行,起初喜歡蘿莉塔的Lo娘們最常出現在「原宿」街頭,即使現在也是蘿莉塔最具代表的聚集地之一。
▋③ 說到「蘿莉塔」就會想到深田恭子主演的《下妻物語》!
圖片來源:AMAZON
2004年由中島哲也執導的電影《下妻物語》,讓全日本乃至海外都掀起了「蘿莉塔」熱潮。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嶽本野薔薇」的同名小說,劇中由深田恭子飾演一位瘋狂熱愛蘿莉塔服飾、並總是活在自己幻想中的女高中生,因緣際會結識了土屋安娜所飾演的暴走族少女,各型截然不同的兩人逐漸在彼此理解、認同中建立起友情。劇中深田恭子所穿的服裝全為「BABY, THE STARS SHINE BRIGHT」提供,也因此打響了品牌的知名度!
▋④「蘿莉塔」和「蘿莉控」完全不一樣!
那麼「蘿莉控」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從前文提及的小說《Lolita》說起。這部小說描寫一位中年男子戀上了名為「蘿莉塔」的12歲小女孩,因此「蘿莉塔」就成為「小女孩、幼女」的代名詞,並衍伸出了「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Lolita complex)」這個詞,也就是蘿莉塔情結,用來形容喜歡小女孩、青少女的人。日文略稱為「
ロリコン
」,為和製英語,中文則直接諧音譯為「蘿莉控」。很多人會把「蘿莉塔」、「蘿莉控」兩個名詞搞混,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唷!
▋⑤ 蘿莉塔? Cosplay?女僕裝?傻傻分不清!
Cosplay也是日本獨有的次文化之一。圖片來源: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財団
「女僕裝」和蘿莉塔外型類似,但其實是不一樣的!圖片來源:インフィニア株式會社
很多「Lo娘」都非常忌諱被說是「Cosplay」,因此要特別解釋一下,Cosplay中文稱為「角色扮演」,概念是將自己打扮成動漫中的角色,但由於動漫中有許多角色的服裝類似蘿莉塔,因此常被搞混。 「蘿莉塔」本身就是一種時尚風格,並沒有在扮演任何角色唷!另外「女僕裝」是指在日本秋葉原興盛的「女僕咖啡廳」中的店員制服,平常只會在店裡著裝,雖然女僕裝和蘿莉塔外型有些類似,但是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簡介 先畫公主裙的大輪廓,然後再畫上一些小細節,最後塗上色,塔羅麗的公主裙就畫好了。工具/原料 畫筆 紙 方法/步驟 1 1.畫輪廓畫上公主裙的大輪廓。 2 2.添加細節在公主裙上畫上
平成魔女家的蒼鷺,其實裙子本體很修身,被我搭配得風格都變了哈哈哈 ——— 很日常的: 龐貝壁畫sp(橘子樹),新出的型,橘子樹的柄圖我可以愛一百年! 圓點點家的薔薇人形 小房子sk+襯衫
京東是國內專業的塔羅麗服裝網上購物商城,本頻道提供塔羅麗服裝商品圖片,塔羅麗服裝精選圖片大全等信息,為您選購塔羅麗服裝提供全方位的精選圖片參考,提供愉悅的網上購物體驗!
洛麗塔裙子公主洋裝日系ita藍色甜美現貨日常全款套裝 藍色+小熊蝴蝶結.裙長約92CM M(建議60-100斤) 已有1人評價 關注 ¥204.00 閃動少女洛麗塔日系甜美少女蘿莉塔羅麗塔Lo軟妹創設計Lolita洋裝禁
dior塔羅裙 baby dior 裙子內襯是什麼料子? Ba by Dio兒裙子那三是什麼跳子?呃,是你的料子,二是你的布料日。二接吻音樂暴。去香港哪裡可以買dior裙子 Christine Dior(銅鑼灣
而且吊帶的部分還不是直接採用縫製在裙身上的而是用綁起來打結的方式來進行固定,這樣設計的好處有兩個,一過長的肩帶在打結後可以形成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垂在身後起到了裝飾點綴的作
阿里巴巴為您找到超過40條塔羅麗裙子產品的詳細參數,實時報價,價格行情,優質批發/供應等貨源信息,還能為您找到塔羅麗裙子在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的同款貨源,您還可以找等產品信息。
塔羅牌—高塔 二十二張大阿卡那主牌代表人生不同的階段會經歷不同的狀況,這些階段包括: 0、(the fool)愚者:滿懷天真、單純沒有恐驚的邁向人生旅途。 1、(the magician)魔術
在京東找到了塔羅麗裙子184件塔羅麗裙子的類似商品,其中包含了塔羅麗裙子價格、塔羅麗裙子評論、塔羅麗裙子導購、塔羅麗裙子圖片等相關信息
還有更多的Lolita裙子,其中更著名的有:鯨魚島,黑鯨頌,春季花宴會,花仙子之歌,夢麥田守望者》,《夢迴凡爾賽宮》等。這張你的照片有點像鮮花婚禮洛麗塔(Lolita)十二星座魔幻禮服圖片
星座運勢塔羅測試測桃花運八字精批 性 別 12星座專屬“葉羅麗裙子”,雙魚座浪漫公主裙,射手座堆疊仙女裙 葉羅麗戰士中的人物的裙子,一件件都十分的好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十二星
10.03.19:花朵中的精靈、美麗的裙子 10.03.26:神秘的禮裙(美麗國元素花考驗任務)、受傷的小鳥(愛心國元素花考驗任務)、麻煩的花標本(智慧國元素花考驗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