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羅洗牌、選牌之間,還有額外兩個「自選步驟」可以自由加入這一環節當中:使用指示牌(significator)及空白牌(blank card)。它們對於問牌有哪些作用呢?

⚠️ 較長課文注意。

塔羅牌的使用手法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在洗牌前為問牌者挑選一張代表他們的指示牌(Significator, Signifier)。

指示牌就好像「分身」一樣,代表問牌者出現在牌陣中,看見主角在事件中的身份、反應與行為。除了問牌者本人,指示牌也能代表一組人、一間公司等出席問事的身份。不同時間點或提問上,即使是同一人問牌,使用的指示牌也會因狀況改變。

當事件主軸是人或問牌的當事人,代表牌用宮廷牌(Court Cards);以事件為主軸的話,指示牌可以是78張牌中的任何一張。

洗牌前、選好指示牌後,這張代表牌可以回到整套牌當中繼續洗牌,看它會不會在翻牌時再出現——很明顯這種出現將會是一種別有意義的巧合,需要多留意。

另一做法是將選好的指示牌直接拿出來,放旁邊參考、成為焦點或者牌陣元素之一。

若希望以隨機方法選指示牌,可以在洗牌後切牌,然後從第一張開始翻,第一張出現的宮廷牌就是代表牌。

至於在一張牌的讀牌中、或需要快速讀牌的場合,指示牌就留侍下次再用吧。

塔羅指示牌不同切牌——尤其因為有分析師也會切牌來為問牌者取指示牌——儘管如此,它們是不同的內容。洗牌後套用切牌,在於觀察當下主觀心態;至於指示牌,它的重點不在解釋或解讀它本身,而是看這張牌代表主角在全部牌之間出現時、它相對於牌桌上其他牌而言有怎樣的意義和感覺。

歷史上傳統塔羅占卜裡,外國人問牌者會對照性別、頭髮、眼睛、皮膚顏色挑選與自己相像的宮廷人物去代表牌桌上的自己。以外貌選代表人物,不會有它的局限嗎?尤其亞裔人口頭髮和皮膚顏色相對單一,難道大部份亞洲人都是黑頭髮的錢幣宮廷人物?

比較好的做法,是根據牌中人物的個性特質、在有關事件中的說話做事方式,甚至是人物的星座對應等象徵去為問牌者選指示牌。例如用熱血的權杖侍衛代表被創業工作弄得焦頭爛額的年輕人,或者用溫柔的聖杯皇后代表婦幼心理輔導員。然而一位成熟女士的代表牌亦可以是國王、教皇等男性角色;年輕男士也許是侍衛甚至皇后、女祭司也不一定。

指示牌在牌陣中,帶來的相性和感受是遠遠超出它本身的牌義。它與其他牌之間是否和諧或起衝突、有否互相影響、出現矛盾,甚至有否強勢壓倒另一方的傾向,特別能夠解釋到事件對當事人的影響有多大。

假如代表問牌者是內向的聖杯皇后(Queen of Cups),當她被一堆權杖或寶劍和騎士或男人包圍起來的時候,您知道她的感覺一定不會太好受;換作像衝鋒隊組長一樣的權杖皇后(Queen of Wands),在刀光劍影下突破重圍的能力她總比前者優勝多了。

如果牌陣裡出現同一個宮廷家庭,您或許會發現問題根源就在同一屋簷下。如果有任何宮廷牌出現在過去、現在、推論將來的牌陣位置上,用指示牌對照一下,或許可以看到它們這些角色是否屬於問牌者的個性轉變,例如從不成熟的小侍衛長大成國王、或從熱血的權杖皇后變成較沉穩的錢幣皇后等等。

很多學習塔羅的人,不約而同都覺得宮廷牌很難掌握,更不要說在問牌時再加入宮廷人物做指示牌了。這堆人物是讓很多初學者甚至是老手在解牌時頭痛不已的原因,多了解人、人性、人心,對了解宮廷牌會有很大的幫助。 「行走江湖閱人無數」,意義也不過如此?

在以後的課堂中深入學習宮廷牌之前,先來點簡單的(真的只是非常標籤化的簡單概念)。撇除人物外貌與性別,我們來簡單概括一下不同牌組和人物們可代表哪些特質,以方便套用在指示牌上:

即使是已經篩選過,有時候在討論牌局時也會覺得指示牌與實際不符合,認為代表人物表達有誤。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

所謂塔羅牌裡的「空白牌」(blank card),是指在印刷上為了令78張牌版成為完整兩組滿版80張、而且兼顧商品包裝所出現的封面牌及商標底牌。

有些塔羅用家會將封面牌作收藏或用來保護紙牌;也有人會在洗牌的時候加入面牌及/或底牌,讓整套牌變成79甚至80張,為解答增添特殊的意義。

洗牌後攤牌出現空白牌,意味「留白」,可以為讀牌帶來情緒呼吸位和更大的思考空間。即使它的象徵意義圍繞「未知」,卻絕不代表不能討論一些未知事情的忌諱。總觀空白牌的意義可以包括:

如果您認同「人算不如天算」,覺得人怎麼努力計劃目標、怎麼找機會、怎樣嘗試都不如讓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來得有意思,那您一定會喜歡在問塔羅時加入空白牌這設定。

要為前來問牌的人解說為什麼會出現空白牌,不希望對方迷信以為天機不可洩漏,可怎樣解釋?解牌者首先要明白以下兩種不同的觀念:

哪個說法比較中立,能令解牌問牌雙方都能理性地「停一停、諗一諗」,甚至心照不宣?當然是第二種說法。

塔羅牌桌前討論的可以是日常柴米油鹽與生活,可以是工作、職場、家庭、感情與人際,更可以涉及隱私和個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或恐懼。除了不應該說三道四或談論他人八卦,有些話題在專業塔羅師和問牌者之間也該像空白牌一樣留白,點到即止。

小丑(The Joker)又被叫做鬼牌,也叫做The Jester、The Fool、The Folly或者The Jolly。最初小丑出現在印刷紙牌裡,乃始於1860年代南北戰時期由歐洲移民引入北美的紙牌遊戲(Euchre),作為遊戲元素的一部份。

在傳統紙牌占卜歷史發展上,遊戲用撲克牌是主要的常用工具。用在占卜時,小丑可以像指示牌一樣額外代表問牌者的身份,帶來圍繞個人的分析焦點,例如告訴問牌者這是您最關心的議題;然而小丑這張牌本身並無包含更多個別牌義。

塔羅在意大利面世時作為一種遊戲紙牌,也有屬於它的一系列主牌與小丑皇牌(Opening Trump) – —即當初未被編號、能夠自由穿梭在第1至21號大塔羅人生之旅故事當中的愚者(The Fool/ The Fool’s Journey)。

撲克牌小丑的出現,是因為紙牌遊戲的玩法需要,與塔羅牌的愚者本來沒有關連。塔羅牌上的愚者,算算歷史上的時間,比撲克牌小丑最少早出現了400餘年。愚者的原角色設定是一位小丑沒錯,因為當塔羅出現於15–16世紀那個時候,小丑的確是一種能賺錢的職業,而且是能常常出入名門貴族的家甚至皇宮的特殊人物呢。

您可以將愚者當做小丑一樣使用這張牌。當愚者出現在牌陣裡,您會知道與愚者身處那位置有關連的牌都和問牌者那一刻心裡最關心的事有關。即使如此,愚者也暗示事件會出乎預料地出現,不在問牌者控制範圍內,甚至狀況表裡不一,總為解答帶來「!」的感覺。

總括而言,愚者與小丑在占卜牌桌上的意義幾乎是一樣的。他們的出現可簡單標示為事件的「零」(起點)或對應行為上的「零」(不成熟、未入世);若問牌時只使用52張小塔羅,甚至用撲克牌占卜,加入愚者或小丑(或空白牌)一起使用,或許更容易解釋一些矛盾所在。大家不妨試試。

隨堂練習

今課的練習主要為學習宮廷牌鋪路。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下一堂

基礎概念建立好之後,是時候開始學牌義了。塔羅牌義如恆河沙數,要怎樣開始? !有沒有學習步驟好建議?

在塔羅洗牌、選牌之間,還有額外兩個「自選步驟」可以自由加入這一環節當中:使用指示牌(significator)及空白牌(blank card)。它們對於問牌有哪些作用呢?

⚠️ 較長課文注意。

塔羅牌的使用手法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在洗牌前為問牌者挑選一張代表他們的指示牌(Significator, Signifier)。

指示牌就好像「分身」一樣,代表問牌者出現在牌陣中,看見主角在事件中的身份、反應與行為。除了問牌者本人,指示牌也能代表一組人、一間公司等出席問事的身份。不同時間點或提問上,即使是同一人問牌,使用的指示牌也會因狀況改變。

當事件主軸是人或問牌的當事人,代表牌用宮廷牌(Court Cards);以事件為主軸的話,指示牌可以是78張牌中的任何一張。

洗牌前、選好指示牌後,這張代表牌可以回到整套牌當中繼續洗牌,看它會不會在翻牌時再出現——很明顯這種出現將會是一種別有意義的巧合,需要多留意。

另一做法是將選好的指示牌直接拿出來,放旁邊參考、成為焦點或者牌陣元素之一。

若希望以隨機方法選指示牌,可以在洗牌後切牌,然後從第一張開始翻,第一張出現的宮廷牌就是代表牌。

至於在一張牌的讀牌中、或需要快速讀牌的場合,指示牌就留侍下次再用吧。

塔羅指示牌不同切牌——尤其因為有分析師也會切牌來為問牌者取指示牌——儘管如此,它們是不同的內容。洗牌後套用切牌,在於觀察當下主觀心態;至於指示牌,它的重點不在解釋或解讀它本身,而是看這張牌代表主角在全部牌之間出現時、它相對於牌桌上其他牌而言有怎樣的意義和感覺。

歷史上傳統塔羅占卜裡,外國人問牌者會對照性別、頭髮、眼睛、皮膚顏色挑選與自己相像的宮廷人物去代表牌桌上的自己。以外貌選代表人物,不會有它的局限嗎?尤其亞裔人口頭髮和皮膚顏色相對單一,難道大部份亞洲人都是黑頭髮的錢幣宮廷人物?

比較好的做法,是根據牌中人物的個性特質、在有關事件中的說話做事方式,甚至是人物的星座對應等象徵去為問牌者選指示牌。例如用熱血的權杖侍衛代表被創業工作弄得焦頭爛額的年輕人,或者用溫柔的聖杯皇后代表婦幼心理輔導員。然而一位成熟女士的代表牌亦可以是國王、教皇等男性角色;年輕男士也許是侍衛甚至皇后、女祭司也不一定。

指示牌在牌陣中,帶來的相性和感受是遠遠超出它本身的牌義。它與其他牌之間是否和諧或起衝突、有否互相影響、出現矛盾,甚至有否強勢壓倒另一方的傾向,特別能夠解釋到事件對當事人的影響有多大。

假如代表問牌者是內向的聖杯皇后(Queen of Cups),當她被一堆權杖或寶劍和騎士或男人包圍起來的時候,您知道她的感覺一定不會太好受;換作像衝鋒隊組長一樣的權杖皇后(Queen of Wands),在刀光劍影下突破重圍的能力她總比前者優勝多了。

如果牌陣裡出現同一個宮廷家庭,您或許會發現問題根源就在同一屋簷下。如果有任何宮廷牌出現在過去、現在、推論將來的牌陣位置上,用指示牌對照一下,或許可以看到它們這些角色是否屬於問牌者的個性轉變,例如從不成熟的小侍衛長大成國王、或從熱血的權杖皇后變成較沉穩的錢幣皇后等等。

很多學習塔羅的人,不約而同都覺得宮廷牌很難掌握,更不要說在問牌時再加入宮廷人物做指示牌了。這堆人物是讓很多初學者甚至是老手在解牌時頭痛不已的原因,多了解人、人性、人心,對了解宮廷牌會有很大的幫助。 「行走江湖閱人無數」,意義也不過如此?

在以後的課堂中深入學習宮廷牌之前,先來點簡單的(真的只是非常標籤化的簡單概念)。撇除人物外貌與性別,我們來簡單概括一下不同牌組和人物們可代表哪些特質,以方便套用在指示牌上:

即使是已經篩選過,有時候在討論牌局時也會覺得指示牌與實際不符合,認為代表人物表達有誤。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

所謂塔羅牌裡的「空白牌」(blank card),是指在印刷上為了令78張牌版成為完整兩組滿版80張、而且兼顧商品包裝所出現的封面牌及商標底牌。

有些塔羅用家會將封面牌作收藏或用來保護紙牌;也有人會在洗牌的時候加入面牌及/或底牌,讓整套牌變成79甚至80張,為解答增添特殊的意義。

洗牌後攤牌出現空白牌,意味「留白」,可以為讀牌帶來情緒呼吸位和更大的思考空間。即使它的象徵意義圍繞「未知」,卻絕不代表不能討論一些未知事情的忌諱。總觀空白牌的意義可以包括:

如果您認同「人算不如天算」,覺得人怎麼努力計劃目標、怎麼找機會、怎樣嘗試都不如讓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來得有意思,那您一定會喜歡在問塔羅時加入空白牌這設定。

要為前來問牌的人解說為什麼會出現空白牌,不希望對方迷信以為天機不可洩漏,可怎樣解釋?解牌者首先要明白以下兩種不同的觀念:

哪個說法比較中立,能令解牌問牌雙方都能理性地「停一停、諗一諗」,甚至心照不宣?當然是第二種說法。

塔羅牌桌前討論的可以是日常柴米油鹽與生活,可以是工作、職場、家庭、感情與人際,更可以涉及隱私和個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或恐懼。除了不應該說三道四或談論他人八卦,有些話題在專業塔羅師和問牌者之間也該像空白牌一樣留白,點到即止。

小丑(The Joker)又被叫做鬼牌,也叫做The Jester、The Fool、The Folly或者The Jolly。最初小丑出現在印刷紙牌裡,乃始於1860年代南北戰時期由歐洲移民引入北美的紙牌遊戲(Euchre),作為遊戲元素的一部份。

在傳統紙牌占卜歷史發展上,遊戲用撲克牌是主要的常用工具。用在占卜時,小丑可以像指示牌一樣額外代表問牌者的身份,帶來圍繞個人的分析焦點,例如告訴問牌者這是您最關心的議題;然而小丑這張牌本身並無包含更多個別牌義。

塔羅在意大利面世時作為一種遊戲紙牌,也有屬於它的一系列主牌與小丑皇牌(Opening Trump) – —即當初未被編號、能夠自由穿梭在第1至21號大塔羅人生之旅故事當中的愚者(The Fool/ The Fool’s Journey)。

撲克牌小丑的出現,是因為紙牌遊戲的玩法需要,與塔羅牌的愚者本來沒有關連。塔羅牌上的愚者,算算歷史上的時間,比撲克牌小丑最少早出現了400餘年。愚者的原角色設定是一位小丑沒錯,因為當塔羅出現於15–16世紀那個時候,小丑的確是一種能賺錢的職業,而且是能常常出入名門貴族的家甚至皇宮的特殊人物呢。

您可以將愚者當做小丑一樣使用這張牌。當愚者出現在牌陣裡,您會知道與愚者身處那位置有關連的牌都和問牌者那一刻心裡最關心的事有關。即使如此,愚者也暗示事件會出乎預料地出現,不在問牌者控制範圍內,甚至狀況表裡不一,總為解答帶來「!」的感覺。

總括而言,愚者與小丑在占卜牌桌上的意義幾乎是一樣的。他們的出現可簡單標示為事件的「零」(起點)或對應行為上的「零」(不成熟、未入世);若問牌時只使用52張小塔羅,甚至用撲克牌占卜,加入愚者或小丑(或空白牌)一起使用,或許更容易解釋一些矛盾所在。大家不妨試試。

隨堂練習

今課的練習主要為學習宮廷牌鋪路。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下一堂

基礎概念建立好之後,是時候開始學牌義了。塔羅牌義如恆河沙數,要怎樣開始? !有沒有學習步驟好建議?

一副塔羅牌有78張,22張大阿卡納,56張小阿卡納。使用過程中難免會有折損和遺失,為了繼續使用這一副牌,便用空白牌去代替遺漏的牌。使用空白牌當替代時,說明所替代的牌。

通常來說,是不加入空白牌的,可是有些人會加入,這是個人習慣,但是如果真的要加入空白牌,那麼他的位置在哪,意義如何?

塔羅牌有千萬種版本,每年還要推陳出新,如棱鏡,一代二代三代四代黑白耀光。

如何在茫茫牌海中選擇一副最適合自己牌?以下提供幾點供大家參考。

一,選擇普及的牌,在學習的過程中,翻譯資料多,授課資源多,不愁沒人問,目前全世界最通行的牌是維特設計的維特塔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