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傳統喪禮中,喪期結束後常設有兩場宴席:解穢酒和纓紅宴,旨在慰藉家屬和親友,滌淨哀傷。兩者雖略有差異,但都有先食甜湯的共同習俗。
菜式差異
解穢酒通常包括七道菜和一份糖水,菜餚種類較廣泛。


纓紅宴則有八道菜和一份糖水,強調成雙成對的寓意。
特殊習俗
解穢酒在脱孝前舉辦,象徵解除孝期帶來的晦氣。
纓紅宴於火葬或土葬後即時舉行,代表喪禮正式結束。年滿六十歲長者才允許辦理「笑喪」的纓紅宴。
甜湯象徵
兩場宴席都先上甜品,意在「先甜後鹹,後福留給後世子孫」,祈求逝者庇佑後人安康。
特點 | 解穢酒 | 纓紅宴 |
---|---|---|
宴席時機 | 脱孝前 | 火葬/土葬後 |
菜餚數量 | 7道菜 + 1份糖水 | 8道菜 + 1份糖水 |
糖水忌諱 | 蓮子、紅豆沙 | 無特定忌諱 |
成雙成對 | 不強調 | 強調 |
長度 | 30-60分鐘 | 60-90分鐘 |
文章內容目錄
纓紅宴的禁忌
纓紅宴,是傳承於古老宮廷的一場神秘盛會,其間充斥著種種禁忌,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禍患。
禁忌一:禁穿紅衣
纓紅宴的主角身著華麗的纓紅服飾,與會賓客卻嚴禁著紅,否則會被視為對皇權的冒犯,輕則受責,重則喪命。
禁忌二:禁食肉類
宴席上的食物均為素齋,肉類被認為是穢物,不可供奉於神聖的場合,食用者將觸犯神靈。
禁忌三:禁飲葷酒
酒精會麻醉神智,在莊嚴的儀式中飲酒會褻瀆神明,招致災禍。
禁忌四:禁喧譁吵鬧
宴會期間必須保持肅穆,喧譁吵鬧會擾亂儀式,引發神怒。
禁忌五:禁觸碰祭品
擺設在神壇前的祭品是獻給神明的,凡人不可擅自觸碰,否則會招致不祥。
禁忌六:禁直呼神名
神明之名不可直呼,必須以尊稱替代,否則會驚嚇神靈,帶來厄運。
禁忌七:禁擅入禁區
宴席設有禁區,通常是存放法器的區域,外人擅自進入會觸犯戒律,輕則被罰,重則喪身。
禁忌八:禁早退離場
纓紅宴結束前不得擅自離場,否則會被視為對神明的無禮,招致禍患。
違規後果:
延伸閲讀…
殯儀知識與禁忌Part 10: 「解慰酒」與「纓紅宴」有何分別?…
解穢酒及纓紅宴| 紅磡殯儀(香港)服務公司 – 訂購花籃
違反纓紅宴禁忌將面臨嚴重的後果,包括:
違規行為 | 後果 |
---|---|
穿紅衣 | 受責、喪命 |
食肉類 | 受責 |
飲葷酒 | 招致災禍 |
喧譁吵鬧 | 受責 |
觸碰祭品 | 招致不祥 |
直呼神名 | 驚嚇神靈、帶來厄運 |
擅入禁區 | 受罰、喪身 |
早退離場 | 招致禍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