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傳統饗宴:豬一十五,品味古早味
熱愛傳統美食的饕客們,不妨到訪新近落成的【豬一十五 刈包・四神湯・眷村麵】。店面以文青風裝扮,提供一系列温暖可口的點心。從餡料滿溢到炸開的肥瘦適度的刈包,到料好實在的四神湯,都能感受店家滿滿的用心與熱情,為食客創造日常生活中的幸福體驗。
【豬一十五 刈包・四神湯・眷村麵】坐落於新竹竹北嘉興路上,墨綠色招牌搭配現代感十足的外觀,鄰近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開車前往者可以停放於路邊停車格。
用餐空間延用了墨綠色作為基調,結合復古風元素和磁磚裝飾,以二人和四人座為主。與一般的小吃店風格有所不同,乾淨清爽的環境加上時尚的設計感,讓人有置身於咖啡廳的錯覺。


【豬一十五 刈包・四神湯・眷村麵】的手作小菜皆為每日製作,品類時常變換。當天可見的選項包括豬耳朵、宜蘭鴨賞、蒜泥白肉和涼拌魚皮等。
採自助式用餐的模式,醬料、葱花、芥末、酸菜和辣椒可以依照喜愛自行取用。此外,餐點中還可享用免費提供的紅茶。用餐完畢後,請將所有餐具放置至指定的回收區。
【豬一十五 刈包・四神湯・眷村麵】主推經典小吃,像是刈包、四神湯、眷村湯乾麵,麵食類更可依照個人選擇細麵、寬麵、板條或米粉。另備有各式各樣的手作小菜品項,餐點價位大致都落在百元之下。
令人印象深刻的爌肉飯,超大份量的爌肉幾乎覆蓋了半個飯碗,搭配麻油炸彈更增添豐富度。半肥半瘦的爌肉鹹而不膩,肥美軟嫩入口即化,瘦肉纖細且不柴澀,佐以脆筍絲與爽脆酸菜,令人食指大動。
料多味美的鮮蝦小卷米粉,可依照個人喜好選定細麵、寬麵、米粉或板條為基底。當中含有四支肥嫩鮮蝦和三隻新鮮小卷,口感十分鮮美紮實。湯頭結合了鮮蝦與小卷的精華,甘美鮮香而不會過於死鹹,一不小心整碗就見底了。
招牌刈包💰60元
餡料豐富到幾乎破錶的經典刈包,肥瘦肉皆可自由選擇,加入適量的花生粉、糖、薑、香菜和酸菜等。甜鹹交替的滋味中點綴著迷人的薑味和香菜香氣,鬆綿柔軟刈包外皮一口咬下,紮實入味的控肉在舌尖蔓延,每一個角落都塞滿了飽滿的食材,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受。
對於愛好經典小點和懷舊眷村美食的朋友而言,豬一十五絕對是一處絕不能錯過的選擇。招牌特色包括刈包、四神湯、眷村麵、還有爌肉飯等等,麵食更備有細麵、寬麵、板條與米粉等多元種類。綠意盎然的木材質與簡約清透的文青風格,讓你盡情享受道地的傳統料理。
自助服務區提供酸菜、辣椒、芥末、葱花等佐料,還有無限續杯的紅茶及檸檬水。
今回品嚐的眷村麵選用寬麵,口感相對紮實,麵條吸滿湯汁後綿滑順口。每碗配有一尾鮮蝦和一顆香醇滷蛋,淋上肥美多汁的肉燥,滷肉的加持更讓整體風味提升至另一個層次,加上香濃撲鼻、刺激食慾的蒜蓉醬,每一筷子都能帶來味蕾上的驚喜體驗,搭配爽 хру 豆芽菜更是畫龍點睛。
值得推薦的一項湯品,是以大骨以及珍選藥材長時間精心熬製。富含蓮子、枸杞、大腸、豬肚等等豐富配料,大腸與豬肚處理得宜、毫無異味且軟彈不爛,每一口都帶來温潤甘香與餘韻悠長的酒香,店家更堅持使用無味精烹煮,喝後唇齒留香而不乾渴難受。好的食物無須額外調味,以簡便的烹飪技法與恰到好處的佐味食材呈現。選擇搭配的細麵口感Q韌,麵條中藴含自然清香,細緻陽春的麵條裹附著酸鹹均衡的 醬汁,上頭裝點著香酥油葱,令人食指大 動且回味無窮,厚實肉片的肥瘦勻稱,咬起來富含彈性。每一次吸食麵條,濃鬱的葱香瞬間充盈鼻間,口感豐富的花生顆粒更添加了一份獨特脆甜的驚喜。
清澈的米粉,結合鮮蚵和小卷這些美味的海鮮,整體表現中規中矩、新鮮美味且沒有刺鼻的腥味。湯底的鮮甘十分足夠,鮮美的清味在唇齒間久久不能散去。
具有獨特胡椒藥材香氣的特色料理,鹹甜交織的滋味融合為令人垂涎的這一碗。加入白菜、枸杞增加視覺層次,再佐以一支鮮嫩多汁的雞腿。值得留意的是,這款湯品的胡椒香不屬嗆鼻刺激型,而是散發著温潤和緩的香氣,由裡往外、由胃部逐漸暖活身體。
肥嫩的白麵皮中包裹的是滷製成烏黑亮澤、瘦肉與肥肉比例適中的控肉,再加入酸脆爽口的酸菜、新鮮香氣的香菜,以及香甜花生粉,這就是台灣經典而地道的刈包。不過,這道刈包的肉質略瘦,咀嚼時可以感受到肉質緊密的口感,整體味道稍偏甜。
刈包冷知識:
刈包的外型和內餡類似於一隻老虎含著一大塊豬肉,因此在中國部分地區亦被稱為「虎口含嬌」,而它的造型也酷似錢包,裏面則夾著滷到金黃噴香的大塊肥肉、酸菜、香脆花生與香氣撲鼻的香菜,如同一個飽滿、富足的皮夾一樣,藴含著財源滾滾、錢財豐盈的美好寓意。因而台灣傳統習俗中,每年尾牙時都會食用刈包,象徵著在新的一年裡財路亨通、富貴盈門的期許。
滷肉肥膏豐盈,入口即散,軟爛至極,不經費力就可以化開在齒舌之間;只留下豐沛的膠質黏附於唇角,與香脆的筍乾搭配食用。不過這道料理在鹹度的呈現稍有遺憾,搭配米飯時的感受略顯平淡。
海帶,滷 蛋 和豬肚等配 菜,每一 樣的 處理 都 非常 的 入 味 而 不 軟 爛, 配合上鹹鹹甜甜的醬料,十分刷嘴。其中我最驚豔的是香酥可口的豬耳朵,散發著獨特、令人垂涎的烤火風味,在台灣料理中的確是一種獨特、新奇的存在。
以冰涼方式上桌的美味,全部皆為去骨後的雞腳,雖然偏甜的風味稍嫌普通、無特別之處。
這一家餐館的料理在傳統小吃中融入許多時髦、新意的元素,用不平凡的技藝創造出簡單卻不失傳統精粹的家常料理。每一道的呈現,都帶著你我共同的童年記憶、勾引著味蕾深處的那一份情懷。進入餐廳瞬間便會被店內的文青設計所吸引,環境舒適、餐品美味,進進出出的顧客川流不息,充分印證了這家店深受歡迎的程度。特別推薦的餐品包含湯類料理、麪食類料理等。希望大家都有個美妙而滿足地道的飲食體驗回憶!
文章內容目錄
「豬一十五」的歷史與文化探討
前言
「豬一十五」一詞,在台灣民俗中流傳甚廣,常被用來形容人肥胖或愚笨。然而,它的起源和文化意義,卻鮮有人知。本文將探討「豬一十五」的字面含義、歷史出處、文化延伸意涵,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使用現況。
字面含義
「豬」本為家畜名,而「一十五」在閩南語中諧音「一匹五」,意指「一隻豬等於十五隻豬」。這句俗諺隱喻豬的食量巨大,能吃下相當於十五隻豬的食物。
歷史出處
「豬一十五」一詞最早出現在何時,已不可考。不過,據推測可能是明清時期傳入台灣的。當時,台灣經濟以農業為主,養豬是普遍的副業。為了提高養豬效益,農民開始進行品種改良,培育出食量較大、體型較胖的新品種。然而,這種豬的食慾驚人,常讓飼主大感頭疼。久而久之,「豬一十五」便成為形容其食量之大的慣用語。
文化延伸意涵
「豬一十五」一詞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衍生出更廣泛的文化意涵。其中最常見的是:
意涵 | 慣用詞組 |
---|---|
貪吃 | 豬一十五地吃 |
肥胖 | 肥得跟豬一十五一樣 |
愚笨 | 傻得跟豬一十五一樣 |
這些衍生意涵,反映出人們將豬的貪吃、肥胖、愚笨等特徵,投射到「豬一十五」這個詞彙上。久而久之,這個詞彙便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傳達出對這些負面特質的嘲諷和貶抑。
現代社會中的使用現況
時至今日,「豬一十五」一詞仍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其使用方式已有所不同。
過去,「豬一十五」多用於直接批評或戲謔他人。然而,在現代社會中,由於講究禮貌和尊重,它更常被用在委婉的諷刺或自嘲語境中。例如:
- 「這道菜太好吃了,我豬一十五地吃了兩碗。」(自嘲貪吃)
- 「我腦筋有點豬一十五,常常忘記東西。」(自嘲健忘)
此外,「豬一十五」也逐漸被應用在各種流行文化和商業領域。例如,在網路迷因中,常出現「豬一十五」的圖示或標籤;在商品廣告中,也有商家使用「豬一十五」作為產品特色的宣傳點。
延伸閲讀…
【新竹美食】豬一十五刈包・四神湯・眷村麵|竹北新開幕文青 …
【新竹美食】 豬一十五-刈包•四神湯•眷村麵| 竹北 小編私心推薦
透過這些轉化和延伸,曾經被視為負面用語的「豬一十五」,在現代社會中反而增添了一絲趣味性和自嘲意味。
總結
「豬一十五」一詞起源於農業社會,後來演變為形容貪吃、肥胖、愚笨等負面特質的文化符號。在現代社會中,它仍廣泛應用,但其使用方式已趨於委婉和自嘲。瞭解「豬一十五」的字面含義、歷史出處、文化延伸意涵和現代使用現況,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探究台灣民俗文化的多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