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牆壁裂痕】強震後住家牆壁現裂痕,是警訊還是正常現象?

房屋地震後自我檢查指南

全台近期地震頻傳,民眾居家安全堪憂。為避免後續災害,在地震後,建議民眾及時檢查自家建築物狀況,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修復。

家裡牆壁裂痕 Play

檢查步驟:

  • 詢問鄰居:詢問鄰近住户是否有發現明顯損害。

    家裡牆壁裂痕

  • 整體檢查:觀察建築物是否傾斜、沉陷或門窗變形。

  • 牆壁、柱樑檢驗:重點檢查牆壁、柱子、樑、樓板是否有裂縫或損壞。

  • 一樓檢查:確認柱子是否有明顯裂縫、混凝土剝落或鋼筋外露等問題。特別注意挑高挑空大樓或改建後使用的一樓空間。

  • 樓層檢查:檢視各樓層的柱、樑、剪力牆和樓板。留意以下特殊情況:

檢查部位 需注意事項
柱樑接合處 是否有類似45度角或交叉的斜向裂縫
柱子頂端或底部 明顯的水平裂縫或錯位
樑端 近似45度角或交叉的斜向裂縫
剪力牆 接近45度角或多重裂縫、錯位、混凝土剝落或鋼筋外露

發現異常處理辦法:

若發現上述異常情況,建議立即聯絡專業工程人員進行評估和修復。

其他防災知識:

  • 地震後房屋自我檢查手冊:[參考連結]
  • 台東地震後房屋檢查重點:[參考連結]
  • 房屋地震裂縫判定表:
裂縫寬度 裂縫角度 可能成因 處理方式
小於0.1mm 任意 熱脹冷縮 無需處理
介於0.1-0.3mm 水平或垂直 塗層裂縫 補土粉刷
超過0.3mm 45度 可能影響結構 及時灌漿補強

家裡牆壁裂痕:成因、修復方法與預防措施

家裡牆壁裂痕對於屋主而言,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因為它可能表明結構問題或其他潛在問題。瞭解家裡牆壁裂痕的成因、修復方法和預防措施,對於維護房屋安全和美觀至關重要。

成因

家裡牆壁裂痕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

  • 地基沉降
  • 水分滲透
  • 温度變化
  • 地震
  • 施工缺陷

修復方法

家裡牆壁裂痕的修復方法取決於裂痕的嚴重程度和成因。常見的修復方法包括:

修復方法 成因
填補和修飾 細小裂痕(小於 1 公釐)
注入樹脂 較大裂痕(1-5 公釐)
結構性修復 由於地基沉降或地震造成的嚴重裂痕

預防措施

預防家裡牆壁裂痕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預防措施:

  • 維護排水系統,防止水分滲透。
  • 控制室內外温度,以減少膨脹和收縮。
  • 定期檢查房屋,及早發現並修復裂痕。

裂痕分類

根據嚴重程度,家裡牆壁裂痕可分為以下三類:

裂痕類型 寬度 特徵
細小裂痕 小於 1 公釐 表面裂痕,通常由温度變化引起
中等裂痕 1-5 公釐 較深的裂痕,可能由水分滲透或地基沉降引起
嚴重裂痕 大於 5 公釐 穿透牆壁深度,可能是結構性問題的跡象

注意事項

如果發現家裡牆壁裂痕,建議立即聯繫合格的承包商或結構工程師進行評估。延誤修復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損害,甚至危及房屋安全。

延伸閲讀…

震後回家發現「牆面裂了」是警訊?專家教你判別危險性

Q ! 為什麼明明是新房子牆壁會有裂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