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寬宥之心撫慰過錯,修德積善承藉天命
《説文解字》稱:「宥,寬也。」寬容待人,既是寬厚仁慈的體現,也是承蒙上天恩澤的基礎。
宥的釋義


類型 | 解釋 | 例文 |
---|---|---|
寬容赦免 | 不咎既往之過 | 寬宥過錯,化干戈為玉帛 |
宏深靜密 | 德行深厚 | 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
寬仁 | 寬以待人 |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
《易經》有云:「君子以赦過宥罪。」意思是君子寬恕他人的錯誤,赦免其罪過。在《莊子·在宥》中,更是提倡「知其冤而宥其失」,即明知其犯錯,仍寬恕其過失。
《柳毅傳》記載,帝君得知柳毅蒙冤後,心生悲憫,寬宥其罪:「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責,因而獲免。」寬宥之舉,不僅體現了仁慈之心,更彰顯了上天對善德的嘉許。
寬恕他人既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德行。常懷寬宥之心,方能廣結善緣,積德修善。正如《書經·大禹謨》所言:「宥過無大。」即使所犯錯誤再大,也應寬恕,方能修身積善,承藉天命。
宥 字義探析
宥字在《説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赦也」,意指寬赦、饒恕。其字根為「由」,表示「順」,故「宥」有「順應、遷就」之義,引申為「寬容、原諒」。
「宥」的語源與演變
時代 | 字形 | 字源 | 字義 |
---|---|---|---|
甲骨文 | 由形 | 從由 (順從) | |
金文 | 由形 | 順從、寬容 | |
小篆 | 由形 | 順應、原諒 | |
楷書 | 宥 | 由形 | 寬赦、寬恕 |
「宥」的辭義探討
一、寬赦
「宥」最常見的用法為寬赦、饒恕,如:
– 「朝廷大宥,天下釋然。」
– 「罪人請求陛下從寬宥免。」
二、寬容
「宥」也可表示寬容、遷就,如:
– 「他個性寬厚,對晚輩總是十分宥容。」
– 「母親對孩子的任性表現出極大的宥恕。」
三、原諒
「宥」有原諒、豁免之義,如:
– 「彼此誤解已久,這次終於相互宥諒。」
– 「希望他能宥恕我一時的過失。」
「宥」的用法與例句
「宥」字在中文中使用廣泛,常見的用法及例句如下:
一、寬恕
– 宥恕罪犯:赦免罪犯的過錯。
– 宥恕罪行:寬容罪行的刑罰。
二、寬容
– 宥容他人:對他人的錯誤或缺點表示寬容。
– 宥恕無知:原諒無知的舉止。
三、原諒
– 宥諒過錯:寬恕他人犯的錯誤。
– 宥免懲罰:豁免對他人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