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宅第建築
護龍,傳統建築中的重要組成,是指正身兩側的廂房。護龍在等級上低於正身,尺度和裝飾也較為樸素,一般供晚輩或下人居住。
院落空間
宅院的空間設計遵循著倫理規範和主從觀念。正廳是最尊貴的空間,位於中軸線上。房間地位高低依距離正廳的遠近而定,左邊(龍邊)比右邊(虎邊)大。建築間距以「間」為單位,「間」為偶數時稱為「次間」、「梢間」或「盡間」。院落深度則以「落」或「進」稱之,第一組建築稱為第一落,其前院稱為外埕。


門樓與埕
獨立的屋舍作為門樓,設在宅第大門外,兩側連接圍牆。外埕是住宅前方圍成的空地,用於晾曬或農事工作。與外界隔離的內埕,私密性較高,是婦女操持家務或家人生活的地方。
門廳、正廳與護龍
門廳是宅第的門面,供主人接待賓客。正廳是建築主體,用於祭祀、接待賓客,裝飾較為精緻。護龍位於正身左右,與正身呈垂直格局,提供起居或寢室空間。
廚房與步口廊
廚房通常位於屋後或邊間,兼作用餐區。步口廊是正廳或護龍屋簷下的走廊,連接不同院落。
軒亭與過水廊
正廳前的屋簷稱為軒亭,突顯正廳的重要性和提供遮陽效果。過水廊連接正廳與護龍,有時設有隔牆,則稱為「過水廳」。
護龍的格局
護龍的格局分為以下幾種:
* 一字形:只有正身,沒有護龍,為基本形式。
* L形:正身前加建單邊護龍,又稱「轆轤把」。
* ㄇ形:正身左右均有護龍,形成圍護院落,稱為「正身帶護龍」。
* 口字形:前後兩進及左右兩護龍圍成內埕,稱為「兩落帶護龍」。
護龍的數量與功能
規模較大的院落,護龍數量可達十數條,容納大量人口,且每條護龍都有獨立的天井和過水門。餘三館的建築屬於「一字二彎」格局,外護龍比內護龍長,兼具防護作用。
傳統建屋思想
傳統建屋思想受到「形、神、氣」的影響,如以三合院為例,正廳為頭,護龍為臂,內埕為丹田,圍牆為腕,風水池為水氣循環之地。
大門與採光
大門是宅第的門面,守衞功能。餘三館大門為三開間的門廳式,左右房間供僕人或晚輩居住。埕和天井是房間的採光處,外埕私密性較低,內埕私密性較高,以矮牆或台基分隔。
房間與馬背
房間位於正身兩側和護龍,兼具就寢和盥洗功能。金形馬背呈線條滑順的單弧狀,木形馬背呈五個平直邊,水形馬背由三個圓弧構成。餘三館的正身、軒亭和門樓為金形馬背,南北向護龍為水形馬背。
文章內容目錄
護龍:明代皇宮的忠誠護衞
前言
護龍是明代紫禁城內專司侍衞帝王安全的特殊機構,作為皇帝的親信侍衞,其職責重大且任務繁瑣。本文將深入探討明代的護龍制度,解析其組織架構、選拔訓練以及值勤職務等方面的特色。
護龍組織架構
官職 | 職責 |
---|---|
掌衞太監 | 統領護龍總體事務,負責監督和管理 |
緹騎校尉 | 實際指揮護龍的軍官,負責訓練和指揮 |
護龍統領 | 副手協助緹騎校尉,統領護龍日常運作 |
百户 | 掌管護龍中的一個百户所 |
總旗 | 掌管護龍中的一個總旗 |
小旗 | 掌管護龍中的一個小旗 |
護軍 | 最基層的護衞人員,負責值守宮門、巡邏戒備 |
選拔與訓練
護龍成員由各地精挑細選的年輕力壯的士兵組成,經層層考核後選入。其訓練嚴格且全面,包括武術搏擊、弓弩射箭、禮儀規矩等方面的內容。訓練合格後,護龍成員會被授予特製服飾和兵器,以示其特殊地位。
值勤職務
護龍值勤範圍涵蓋紫禁城內的各個重要場所,其中包括:
- 皇宮門户:守衞宮門,檢查進出人員並執行戒嚴
- 皇帝寢宮:貼身保護皇帝,確保其人身安全
- 後宮嬪妃:護衞皇帝嬪妃,維持後宮秩序
- 內閣大臣:保護大臣安危,防止外臣擅闖宮闈
- 御書房:守衞御書房,防止機密外泄
特權與福利
作為皇宮的特殊護衞,護龍成員享有以下特權與福利:
- 高俸祿:護龍成員的俸祿比一般士兵要高,其經濟待遇較為優渥。
- 特殊服飾:護龍成員配備特製的盔甲和兵器,以示其尊貴的職位。
- 升遷機會:表現優異的護龍成員可獲得升遷機會,進入更高的官職。
護龍的沿革與消滅
延伸閲讀…
古厝建築知多少?護龍、銃眼、劍獅、過水亭等23種特色 …
餘三館之美 – 永靖國小
護龍制度始於明初,至明末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清朝建立後,廢除了護龍制度,改為由八旗軍負責皇宮的警衞工作。至此,護龍這一明朝皇宮的忠誠護衞組織,隨著時代變遷走入歷史。
結語
明代的護龍制度是一套獨特的皇宮侍衞體系,其職責重大、組織嚴密、訓練有素,忠誠地守護著皇權的穩定和安全的。護龍的存在不僅是皇帝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是明代宮廷制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