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有愛時,便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 ——漂鳥集

The leaf becomes flower when it loves.The flower becomes fruit when it worship.The roots below the earth claim no rewards for making the branches fruitful.——Stray Birds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看電影《返校》的時候,殷老師在讀書會中帶大家讀的句子。

電影之所以選了這首詩,或許是為了間接傳遞出「愛與崇拜」的不同,年少的女主角方芮欣將對張老師的崇拜視為是愛,內心渴望著依賴與佔有張老師。

當然,我們都是凡人,凡人的愛經常是參與著七情六慾的,有所求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以對大自然的觀察,寫出了花朵、樹葉、果實、樹根之間的關係,他所指的「愛」,是屬大自然的,無所求的。

有所求的愛:慾望與害怕的集合體

感情當中,相處之前我們經常會因著對方的影子裡,有著我們認為自己「缺乏」的特質,不自覺被對方「吸引」,而開始仰慕對方、崇拜對方,對方成了自己心理上的依賴。因為在對方的影子裡,有我們「期待」的樣子。開始相處之後,發覺對方不如我們的期待,開始會「害怕」這個影子消失後我們將一無所有,這時開始投入更多的「期望」。

不自在的關係:塔羅中的惡魔牌

有些人開始試圖「改變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或是想「試圖控制事情的發生」。我們希望這個可以仰慕、依賴的對象的影子,可以一直與自己的影子在一起。也因為對方感受了這股控制,開始擔心無法做真實的自己,關係開始不自在了。

塔羅牌的惡魔牌,惡魔將慾望與害怕化為鎖鏈,牽引住兩個互相吸引的人,使我們屈服於惡魔的鎖鏈之下,控製或者被支配,背景則是一片虛無的黑暗。 (見惡魔牌牌義)

不愛自己,所以渴求被愛。

有所求的愛,所求的就是被愛,為了得到被愛的感覺,不斷投入付出與努力,卻經常不是真正站在對方立場認識對方,只是盲目用自己的方式在愛人。會重複這樣的行為,是因為還沒有真正開始愛自己,對自己不夠好、對自己不夠寬容,就像乾涸的土地,渴求水的滋養。

無所求的愛:專注充實自己的生活。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

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是盡本分在過好自己的生活的。沒有複雜的心智,去計算付出與得到是不是平衡。樹根僅僅做好他自己,就能使樹枝產生果實,他們是一體,自助而能互助。

自在的關係。

花朵、樹葉、果實、樹根之間,彼此關係既平等獨立卻又互相扶持。

如同戀人牌的畫面,在天使的祝福之下,兩人能自在地坦承與信任,也能接受彼此是平等及獨立的個體。 (見戀人牌牌義)

愛自己,也愛他人。

愛自己這個詞已經講到爛掉,但絕對不是喊口號,而是可以執行的。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無所求的愛,去探討什麼是愛?自然界中愛這個詞,包含了寬容、接受、無條件給予、平等、一體。

愛自己的作為,就是好好生活,對自己寬容、接受自己好的壞的情緒、無條件支持自己,每天都做對自己跟身邊人最好且有幫助的事情。

愛自己的事:看書、聽音樂、看電影、唱歌跳舞、爬山、健身、畫畫、與好友談心……

但記得,不是一次性的發洩叫愛自己,而是能支持自己可以「持續好好生活」的事情,對自己寬容,不是對自己縱容。所以這些興趣愛好最好能長遠的經營下去。 (不長遠怎麼叫真愛呢?)

也許找到「真愛的自己」之前,會需要花時間探索,直到找到自己真愛/熱愛的那一面自己之後,一切都值得。

愛他人的事:與他人一起完成彼此愛好的事、看見他人的需求而適時給予協助、真正去認識對方、同理傾聽對方……

然而這個前提,依然是建立在愛自己上,充分的認識自己與愛自己之後,我們才能平等對待他人,才能自愛而能相愛,愛人如愛己。

什麼是愛?

愛,等如充分的認識自己、無條件寬恕自己、接受自己,釋放自己,最後擴及到平等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我們這一生,都在學習如何愛。

不知道如何愛時,我們可以像詩人泰戈爾一樣,觀察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只要多多靜下心感受自然中的萬物,一定能有所體悟,若是你對閱讀有興趣,推薦你也跟我一起讀他的詩集。

此外,學習塔羅牌或者找尋塔羅占卜師諮詢感情問題,也是學習如何愛的方式,可以協助改進自己在感情中運用不當的想法或情緒,轉往成為更好的自己。

樹葉有愛時,便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 ——漂鳥集

The leaf becomes flower when it loves.The flower becomes fruit when it worship.The roots below the earth claim no rewards for making the branches fruitful.——Stray Birds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看電影《返校》的時候,殷老師在讀書會中帶大家讀的句子。

電影之所以選了這首詩,或許是為了間接傳遞出「愛與崇拜」的不同,年少的女主角方芮欣將對張老師的崇拜視為是愛,內心渴望著依賴與佔有張老師。

當然,我們都是凡人,凡人的愛經常是參與著七情六慾的,有所求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以對大自然的觀察,寫出了花朵、樹葉、果實、樹根之間的關係,他所指的「愛」,是屬大自然的,無所求的。

有所求的愛:慾望與害怕的集合體

感情當中,相處之前我們經常會因著對方的影子裡,有著我們認為自己「缺乏」的特質,不自覺被對方「吸引」,而開始仰慕對方、崇拜對方,對方成了自己心理上的依賴。因為在對方的影子裡,有我們「期待」的樣子。開始相處之後,發覺對方不如我們的期待,開始會「害怕」這個影子消失後我們將一無所有,這時開始投入更多的「期望」。

不自在的關係:塔羅中的惡魔牌

有些人開始試圖「改變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或是想「試圖控制事情的發生」。我們希望這個可以仰慕、依賴的對象的影子,可以一直與自己的影子在一起。也因為對方感受了這股控制,開始擔心無法做真實的自己,關係開始不自在了。

塔羅牌的惡魔牌,惡魔將慾望與害怕化為鎖鏈,牽引住兩個互相吸引的人,使我們屈服於惡魔的鎖鏈之下,控製或者被支配,背景則是一片虛無的黑暗。 (見惡魔牌牌義)

不愛自己,所以渴求被愛。

有所求的愛,所求的就是被愛,為了得到被愛的感覺,不斷投入付出與努力,卻經常不是真正站在對方立場認識對方,只是盲目用自己的方式在愛人。會重複這樣的行為,是因為還沒有真正開始愛自己,對自己不夠好、對自己不夠寬容,就像乾涸的土地,渴求水的滋養。

無所求的愛:專注充實自己的生活。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

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是盡本分在過好自己的生活的。沒有複雜的心智,去計算付出與得到是不是平衡。樹根僅僅做好他自己,就能使樹枝產生果實,他們是一體,自助而能互助。

自在的關係。

花朵、樹葉、果實、樹根之間,彼此關係既平等獨立卻又互相扶持。

如同戀人牌的畫面,在天使的祝福之下,兩人能自在地坦承與信任,也能接受彼此是平等及獨立的個體。 (見戀人牌牌義)

愛自己,也愛他人。

愛自己這個詞已經講到爛掉,但絕對不是喊口號,而是可以執行的。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無所求的愛,去探討什麼是愛?自然界中愛這個詞,包含了寬容、接受、無條件給予、平等、一體。

愛自己的作為,就是好好生活,對自己寬容、接受自己好的壞的情緒、無條件支持自己,每天都做對自己跟身邊人最好且有幫助的事情。

愛自己的事:看書、聽音樂、看電影、唱歌跳舞、爬山、健身、畫畫、與好友談心……

但記得,不是一次性的發洩叫愛自己,而是能支持自己可以「持續好好生活」的事情,對自己寬容,不是對自己縱容。所以這些興趣愛好最好能長遠的經營下去。 (不長遠怎麼叫真愛呢?)

也許找到「真愛的自己」之前,會需要花時間探索,直到找到自己真愛/熱愛的那一面自己之後,一切都值得。

愛他人的事:與他人一起完成彼此愛好的事、看見他人的需求而適時給予協助、真正去認識對方、同理傾聽對方……

然而這個前提,依然是建立在愛自己上,充分的認識自己與愛自己之後,我們才能平等對待他人,才能自愛而能相愛,愛人如愛己。

什麼是愛?

愛,等如充分的認識自己、無條件寬恕自己、接受自己,釋放自己,最後擴及到平等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我們這一生,都在學習如何愛。

不知道如何愛時,我們可以像詩人泰戈爾一樣,觀察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只要多多靜下心感受自然中的萬物,一定能有所體悟,若是你對閱讀有興趣,推薦你也跟我一起讀他的詩集。

此外,學習塔羅牌或者找尋塔羅占卜師諮詢感情問題,也是學習如何愛的方式,可以協助改進自己在感情中運用不當的想法或情緒,轉往成為更好的自己。

惡魔牌的本質是原始的歡樂、本能、慾望和狂喜,但是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在不同方面使用這種能量,卻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

我們可以在以下這些小秘儀/小阿爾克那牌上,觀察到惡魔的不同面向:

 

寶劍二(Two of Swords):代表陷於困境。

寶劍八(Eight of Swords):表示限制。

寶劍三(Three of Swords):象徵衝突與背叛。

 

 

首先,將惡魔牌取出來,翻開放在你的前方。其餘的牌進行洗牌,然後切牌的步驟。接下來,抽取出四張牌,依序圍繞著惡魔牌擺放,如下圖所示的牌陣。你可以這樣詢問:「是什麼東西在控制我?」或者「我該如何擺脫這個情況?」

 

① :當事者的目前情況

② :困住當事者的人事物

③ :應當採取的行動

④ :結果

 

只要勇敢踏出一步,就能得到自由。

 

 

同場加映:塔羅牌義:惡魔 The Devil

延伸閱讀:塔羅牌占卜牌陣大全(持續更新中!)

同場加映:你該知道的78張塔羅牌義與塔羅占卜知識大全(持續更新中!)

 

 

改善愛情關係占卜法/改善愛情關係牌陣:與伴侶相處更順利,讓你完全釐清親密關係中的兩人情狀

穿越陰影占卜法/穿越陰影牌陣:消滅恐懼與破除困惑,悅納並享受宇宙萬物精密的安排吧!

惡魔是古代冥府之王的中世紀範本,冥府之王一直被視為真神受到崇拜。他有不同的名字如布魯托,黑底斯、阿里曼,這些都是黑太陽不同的名稱。神與惡魔是孿生兄弟,他們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分,到後來的父系宗教才規定誰是神,誰是惡魔。中世紀,惡魔與上帝極為相似,具有高道德和高智慧,不欺騙,也不誘惑人,賦予權貴的象徵。而塔羅牌中出現惡魔也許有另外的原因,無論惡魔是否主任,基督教還是需要他的存在,基於二元論的權衡。如果上帝要邪惡存在,則不可能是善良的。惡魔有著屬於他的職責和責任,沒有伊甸園的誘惑者,就沒有誘惑,沒有墮落,沒有罪惡感,也沒有救贖的必要。他是上帝忠誠的僕人,完成上帝交派的任務。基於這些原因,惡魔的存在毋庸置疑。他的黑色陰影襯托出上帝的無上光芒。

二.牌面的相關信息

元素:土

土元素在這張牌顯示的特質:神秘、陰鬱、物質、肉體、富有、感官慾望享受、阻礙、困境、非靈性、利益、執著、自私、沉默、古板,固執不變通。

靈數數字:15

1跟5加起來是6,隱含戀人牌的含義,所以經常有人拿惡魔和戀人做比較,隱含戀人牌的意味,但是戀人牌的輕鬆自在、充滿新鮮感,在這裡已經不復存在:取代的是1的自我,5的領導慾望。當你關心的不再是對方的一切,而是如何滿足內心更多慾望時,這個關係就會成為對方的牢籠和枷鎖,束縛著對方。

惡魔在占星學意義中的摩羯座,在惡魔牌中,摩羯座需要超越物質的世界,接受精神思想層面的考驗,需要擁有一個精神層面上的目的,如果否認這一點,將會限制你一輩子的選擇和機遇。摩羯座理解並掌握了這一課題,不安現狀,會將自己從現實的物質世界做出選擇,解放自己,釋放能量。並會幫助同樣被生活幽禁在黑暗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無法自救的那些人,使他們依靠摩羯給予的正能量克服恐懼,攜手向彼此共同的目標前行。

意義:

惡魔代表在任何精神上的目的及理想,在狹隘的物質世界中孤獨追求,將會帶來負面的情緒,而最終便是絕望,即使你能能夠掌控自己,影響周遭的人,在你生命結束時,會對你所做出的努力及努力之後的成果失去控制,此時一切都是縹緲的,虛幻的,這些物質的,殘損的目標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其實只是自己內心虛榮的一面罷了。

如果你的身體被捆綁束縛,或許還可以幫你松解。但是如果你是精神上受到束縛,他們可能注意不到,即使他們觀察到了,還得先找出事件的緣由,才能幫助你得到自由。要讓某人從他局限的信念中解放出來,比讓他的身體得到自由,要復雜多了,因為信念是看不見的。只有他們所產生的後果,才能證明它們的存在,即使別人能夠幫助你,是否願意掙脫束縛。最終都會你自己的選擇承擔應有的後果,解開心中的那層霧霾,層層撥開,才能真正的解放自己,釋放能量。

關鍵詞:

控制、支配、固執、慾望、物質、精神、困境

人物原型,外貌特徵(牌面細節)

惡魔的長相:傳統的西洋魔鬼形象:長兩隻角這是由於角神的形象,另外還有一些異於常人的特徵~主要的形體是赤裸而有獸毛的,具有一對蝙蝠般的翅膀,而手和腳被描繪成老鷹般貪婪和殘酷的爪子。在十八世紀中塔羅牌的魔鬼就是這般模樣,呈現出野獸的獸性。而西洋魔鬼的羊頭形貌,最早出自埃及的重要神系,主神阿蒙神Amun,創造之神克努姆Khnum,都是羊頭人身的外型。由於成為基督教所敵對的宗教信仰,於是將這些其他各地地方信仰的豐饒神只全都貶低。這些神連同其他各地區的角神,信仰保留了下來行程了所謂異教【paganism】,並統稱這類的神為角神【horned god】。對基督教身為正教而言,這些異教即是所謂的巫術魔法,而角神更在實際面抵觸了他們行使宗教,角神就被看待等同於魔鬼,羊角後來也成為了魔鬼的象徵物。

希臘神話里山羊外型的神,是頭臉和身體幾乎皆為羊形的人身獸,只有上身和上肢像人,也算是角神的原始形象之一。然而整體的魔鬼樣貌卻是融入更多的其他形象。真正跟魔鬼的外型最接近的,是半羊半人的造型,上半身像人而下半身有山羊的後腿。

另外許多名字的來由,是出自文學作品或各式著作中為其中魔鬼角色的命名。像我們常聽到的一些名字,「梅菲斯特」Mephisto / Mephistopheles之名即來自於「浮士德」。十九世紀法國的神秘學家伊勒弗斯·李維(Eliphas Levi),他畫了一幅魔鬼畫像「曼德斯的巴弗滅」(The Baphomet of Mendes),使得這個魔鬼名稱巴弗滅Baphomet聲名大噪。

李維的繪畫將魔鬼的形象改造得法力和修持很高,相同的是有著山羊般的頭顱,有著一對山羊角和山羊鬍子般的下巴。不一樣的是兩角之間有一把火炬,生殖器以雙蛇杖來象徵,下半身覆蓋衣物而且像是再打坐著,看來像是某種神秘儀式。後來塔羅牌的魔鬼畫像形貌,多根據李維所畫會雛形而更動修改。偉特的魔鬼牌,也依據這個形象而加了變化,仍然使用羊頭像徵,而下半身是獸形長毛之姿。

魔鬼背後通常長著一對翅膀,偉特牌裡的魔鬼也不例外。這對翅膀是蝙蝠般的形狀,呈現灰色的無光澤,西洋都是以蝙蝠狀的翅膀表示墮入黑暗。任何物種只要加上這種翅膀,都與魔鬼相關。這個魔鬼的下半身滿佈著長毛,代表慾望的強烈,如獸的原始本性。

魔鬼伸出右手,手上掌紋清晰可見,那兩條橫豎交錯的線,就是厄運與邪念的意涵。指頭的樣式,是一種特殊的手勢,表示魔鬼的教義。這手勢卻也和教皇的手勢很接近,只是他所顯示的是和誘惑,而不是賜福和指示。

頭上兩角之間浮現倒五芒星的符號,這正是代表魔鬼的符號。五芒星的原意是,各種元素的均衡發展,而精神層面隨之成長。而反過來的倒五芒星,則是接通地底下的東西,圖形的尖端往下鑽,代表墮落的含意,因過度物質化而陷入黑暗,下沉的能量。

魔鬼多半也有他的信眾跟隨著,通常有兩隻「小惡魔」(small demons)在魔鬼跟前。而自Papus開始,小鬼被改成了裸體的人類,一男一女互相牽絆著。偉特牌的魔鬼承襲了這一點,在魔鬼的前方,畫面中很明顯的有一對男女,我們很容易想到戀人牌,而此時他們在魔鬼這裡的身份,相當於小惡魔,所以也同樣長著尾巴,但沒有翅膀。這一對戀人或許就是亞當和夏娃,面貌特徵也戀人牌中的相差無幾。

魔鬼蹲坐著,腳爪緊抓住一座長形的黑色立方石,這就是魔鬼的祭壇。立方石前扣著一個大金屬圓環,圓環鏈著兩條鐵鍊,分別套在這一男一女的脖子上,束縛著他們的肉體。由於這對男女本身已經墮落,頭上也都長出了角,還增生了邪惡的尾巴,已經是小惡魔的形態靈魂已經靠向魔鬼了。兩個人的尾巴都往上翹。女人的尾巴末端有智慧之果狀(像葡萄)的火焰,男人的尾巴末端也有如生命之樹的果實,清楚的顯示是受到引誘吃了禁果之後的墮落階段。魔鬼的左手拿著火炬,是慾望之火。火炬下垂,這把火幾乎接觸到男子的尾巴,使得他燒到而著了火,尾巴的果實已形成火焰。

在這魔鬼的控制下,這對男女的表情不同於戀人牌中天使下伊甸園內的男女,與戀人牌中的男女眼神著落點不一樣。這裡的男性,注視女性的下半身,女性則空洞地望向遠方。如今受魔鬼操控,也或許是因為墮落才成為魔鬼的俘虜。兩人與愛情從此被魔鬼控制,無法掙脫。

整體背景呈現紫黑色調,夾雜著慾望之火的感受。從整體畫面看來,生命力和活力仍然是旺盛的,只是精神趨向於黑暗面,此時的負能量超出正能量的範疇。我們自身體驗的局限性,不能夠認識到我們真正所傳承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