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底主義(英語:Gnosticism字源於古希臘語:γνωστικός,或稱靈知派和靈智派)的“諾斯底”一詞在希臘語中意為“知識”,諾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運動及團體中的同一信念,這信念可能源自於史前時代,但卻於公元的首數個世紀活躍於地中海週圍與伸延至中亞地區。這信念的主旨就是透過「靈知(英語:Gnosis)」(Gnosis,或譯「真知」)來獲得知識。 “靈知”在希臘語原文,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所獲得的一種知識或意識。諾斯底主義者相信透過這種超凡的經驗,可使他們脫離無知及現世。諾斯底主義可分為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而傾向善惡二元神論的波斯學派、以及受柏拉圖主義影響而傾向一元神論的敘利亞/埃及學派。
目錄
文章內容目錄
歷史[編輯]
歷史上不同的諾斯底主義教派(尤其基督教的諾斯底教派)都是被持有對抗信念的教派所迫害。缺乏證明早期諾斯底主義者自稱為「諾斯底」,這個稱呼在現今學者中經常用來表示那些以個人智慧來獲得拯救的人。雖然很多諾斯底主義者都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甚至自稱為基督徒,但當中亦有很多不同宗教定位的諾斯底主義者,尤其是遠久的波斯先知摩尼的跟隨者(摩尼教)及在伊拉克及伊朗早於基督教的曼達安教。
歐洲諾斯底主義嚴重地受到光與暗的鬥爭的神話觀念所影響。這影響導致強烈的二元論發展:在天國的國土與物質的世界有著明顯的分隔,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創造它的無知的神巨匠造物主(德謬哥)所支配。受到基督教廣泛的傳播所影響,巨匠造物主被認為與撒但[註 1]十分相似。其中一個二元論的來源可能是直接由其他近東諾斯底主義引入,如鮑格米勒教派。
在二十世紀發現的《死海古卷》可找到諾斯底主義的痕跡,但在十九世紀前,基督徒的知識幾乎都來自愛任紐、希波律陀、奧利振、鐵徒良、伊皮法紐(Epiphanius)等基督教教父與神學家著作。
性質及構成[編輯]
儘管很難為諾斯底主義下一個定義,但那些稱為諾斯底主義的古代哲學能給予一個典型的模樣。諾斯底主義通常都具備以下標記:
以上諾斯底主義的特徵只是敘利亞/埃及教派的特徵,而最大的波斯教派則以摩尼教及曼達安教自稱。事實上,諾斯底主義只是指敘利亞/埃及教派,而摩尼教則是指波斯教派。
諾斯底主義只是普遍地為二元論,他們可以由徹底的二元論(即摩尼教)到傳統較輕的緩和二元論。華倫提努另外發展了一套一元論,是以過往為二元論的用字來表達的。
諾斯底主義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慾主義的,尤以性及飲食方面最為要緊。在其他地方上,諾斯底主義者則會採取較溫和的禁慾,以改正其行為。根據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慾主義是個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靈魂能從洛格斯中獲得好處。
另一方面,根據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記述,一部份的諾斯底主義者不是奉行禁慾主義,相反卻是奉行放蕩主義,或是假裝禁慾。伊皮法紐就曾指執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慾念,但有些卻是假裝禁食以此欺騙他人。愛任紐在其《反異端》中指術士賽門·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學派(即道德無涉主義),說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倫,就不需理會任何《聖經》中的先知和他們有關道德的教訓,他們因賽門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雖然對賽門與放蕩主義的關係所知甚少,但的確有他的跟隨者結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見他們亦非完全的禁慾。
愛任紐亦指賽門的門生華倫提努吃異教祭物、性濫交及娶了收養的姊妹為妻子。華倫提努更以性事作為聖禮的儀式,意思是以此來模仿一對構成普累若麻的陰陽基質(syzygy)。諾斯底主義的迦坡加德派則聲稱他們有著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惡的或是無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類眼中的善良或邪惡。迦坡加德的兒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導說雜婚是神的律法。
諾斯底也特指現在所謂占星術,其理論是認為每一個星球都有一個屬靈的統治者,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影響力,並將和地球會分開。
概念介紹[編輯]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神被稱為 “一元”(Monad),即 “一(英語:Neoplatonism#The One)”。神是普累若麻的濫觴,是光之領域。神流溢出的各種存在稱為移湧。根據希坡律陀的說法,這種觀點是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啟發,畢氏學派把首個存在之物稱為 “一元”,”一元 “生 “二元”,”二元 “生數字,數字生點,生線,如此衍生。
約翰密傳中最著名的是”塞特派(英語:Sethian)宇宙論,其中描述了一位未知之神,這一論述與正統的否定神學非常相似,但與正統教義不同的是,這個神不是天地的創造者。正統神學家經常試圖通過一系列明確的正面陳述來定義神:他是全知的、全能的、全善的。相比之下,塞特派隱藏的超越之神是通過否定神學來定義的:他是不可移,不可視,不可觸,不可描述的;通常,”他 “被視為雌雄同體的,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有力像徵。在《約翰密傳》中,這個神是好的,因為它賜予良善。在否定的陳述之後,常會用神聖行動的過程來描述這樣一位神的影響。
普累若麻(古希臘語:πλήρωμα,羅馬化:plḗrōma,充實盈滿)指的是神的全部力量。天上的普累若麻是神性生命的中心,是 “高於 (這個詞不能從空間上理解)”我們世界的光之領域,由靈性生命如移湧(永生者),有時是執政佔據。這種闡釋認為耶穌是一位由普累若麻送來的中介永生體,在他的幫助下,人類可以恢復關於人類神聖起源的失落知識。因此,這個詞是諾斯替主義宇宙論的一個核心要素。
普累若麻也用於一般的希臘語中,因為這個詞出現在《歌羅西書》中,所以也被希臘正教會以這種一般形式使用。支持保羅實際上是一個諾斯底主義者的觀點的人,如伊萊恩·佩吉斯(英語:Elaine_Pagels),會認為歌羅西書中的提法是一個必須在諾斯底意義上解釋的術語。
至高無上的光或意識通過一系列的階段、等級、世界或位格下降,逐漸變得更加物質化,具有了形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返回到 “一”,通過靈性知識和冥想來回顧它的足跡。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移湧是上位神或一元流溢出的各種存在。在某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從第一個流溢的雌雄同體的移湧巴貝洛(英語:Barbelo)開始,[1][2][3]祂與一元發生各種互動,導致連續的成對移湧的發出,通常是稱作同軛(英語:syzygies,古希臘語:συζυγίαι,詞源古希臘語:σύζυγοι,羅馬化:súzugos,共負一軛、結對相伴之意)的男女搭配。[4]這些配對的數量因文本而異,儘管有些文本認為它們的數量為30。移湧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了普累若麻,即 “光之領域” 。而普累若麻最低的區域也最接近黑暗,即實體世界。[5]< br>
最常見的兩個成對的移湧是基督和索菲亞(希臘語意為”智慧”);在《瓦倫廷註解(英語:Valentinian_Exposition)》中索菲亞稱基督為她的 “伴侶” 。 [6]
在諾斯替主義傳統中,索菲亞(希臘語:Σοφία,希臘語中的 “智慧”)一詞指的是神的最後和最底層的所流溢之物,並被認為是 anima mundi(英語:anima mundi) 或塵世之魂。在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諾斯替主義神話的版本中,索菲亞生了造匠,而造匠又帶來了物質的創造。因此,對物質的正面或負面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神話中對索菲亞行為的描述。她偶爾會被稱為希伯來語的阿卡莫斯(英語:Sophia_(Gnosticism)#Achamōth)(這是托勒密(英語:Ptolemy_(gnostic))版本的瓦倫廷派諾斯底(英語:Valentinianism)神話的一個特點)。以索菲亞為中心的猶太諾斯替主義在公元90年之前就很活躍了。
索菲亞在沒有夥伴的情況下流溢,導致產生了造匠,[7]造匠在一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也被稱為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及其變體。 [1]這一受造物被隱藏在普累若麻之外;[1]在隔絕中,它獨自思考,創造了物質和一系列自己的協作者,這些協作者稱為執政。造匠對人類的創造負責;他將從索菲亞那裡偷來的普累若麻元素困在人體內。 [1][8]作為回應,神格流溢出兩個救主移湧,即基督和聖靈;然後基督以耶穌的形式為自己塑形,以便教導人類如何取得靈知,藉此人類能得以返回普累若麻。 [9]
造匠(英語:demiurge,古希臘語:δημιουργός,羅馬化:dēmiourgós)一詞,字面意思是 “公共工人或技術工人”。這個形像也被稱為 “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1]薩麥爾(阿拉姆語:sæmʻa-ʼel,”盲神”),或 “Saklas”(敘利亞語:sækla,”愚者”),他有時對上級神不了解,有時與它對立;因此在後一種情況下,他也相應地是惡意的。他其他的名稱或標識有阿里曼、埃爾、撒但和雅威。
造匠創造了實體的宇宙和人類的實體層面。 [10]造匠通常創造了一群名為執政的協作者,這些執政主持著物質的國度,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會阻礙靈魂尋求從物質國度攀升。 [1]造匠創造的差劣可以比作藝術作品、繪畫、雕塑等的技術上的差劣,二者都是一種摹仿。
在諾斯替主義的大範疇內,各流派對造匠的道德判斷各不相同,有的將物質看作是固有的邪惡,當物質(包括肉體)被視為邪惡和束縛,是對其居民的蓄意監禁時,這種看法就會變得更加極端,對物質存在持否定態度;有的則看作僅僅是有缺陷的,在其被動元件允許的範圍內是好的。 [11]
在古典時代晚期,諾斯替主義的一些變種使用執政一詞來指代造匠的幾個僕人。 [8] 執政的數量和形像在不同的文本中說法也不同(詳見主條目)。根據奧利金的《駁塞爾修斯(英語:Contra_Celsum)》,一個被稱為奧菲特(英語:Ophites)的教派認為存在七名執政,從Iadabaoth或者Ialdabaoth開始,他還接著創造了六名執政:Iao、Sabaoth、Adonaios、Elaios、Astaphanos和Horaios。 [12]
諾斯底主義(英語:Gnosticism字源於古希臘語:γνωστικός,或稱靈知派和靈智派)的“諾斯底”一詞在希臘語中意為“知識”,諾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運動及團體中的同一信念,這信念可能源自於史前時代,但卻於公元的首數個世紀活躍於地中海週圍與伸延至中亞地區。這信念的主旨就是透過「靈知(英語:Gnosis)」(Gnosis,或譯「真知」)來獲得知識。 “靈知”在希臘語原文,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所獲得的一種知識或意識。諾斯底主義者相信透過這種超凡的經驗,可使他們脫離無知及現世。諾斯底主義可分為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而傾向善惡二元神論的波斯學派、以及受柏拉圖主義影響而傾向一元神論的敘利亞/埃及學派。
目錄
歷史編輯
歷史上不同的諾斯底主義教派(尤其基督教的諾斯底教派)都是被持有對抗信念的教派所迫害。缺乏證明早期諾斯底主義者自稱為「諾斯底」,這個稱呼在現今學者中經常用來表示那些以個人智慧來獲得拯救的人。雖然很多諾斯底主義者都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甚至自稱為基督徒,但當中亦有很多不同宗教定位的諾斯底主義者,尤其是遠久的波斯先知摩尼的跟隨者(摩尼教)及在伊拉克及伊朗早於基督教的曼達安教。
歐洲諾斯底主義嚴重地受到光與暗的鬥爭的神話觀念所影響。這影響導致強烈的二元論發展:在天國的國土與物質的世界有著明顯的分隔,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創造它的無知的神巨匠造物主(德謬哥)所支配。受到基督教廣泛的傳播所影響,巨匠造物主被認為與撒但[註 1]十分相似。其中一個二元論的來源可能是直接由其他近東諾斯底主義引入,如鮑格米勒教派。
在二十世紀發現的《死海古卷》可找到諾斯底主義的痕跡,但在十九世紀前,基督徒的知識幾乎都來自愛任紐、希波律陀、奧利振、鐵徒良、伊皮法紐(Epiphanius)等基督教教父與神學家著作。
性質及構成編輯
儘管很難為諾斯底主義下一個定義,但那些稱為諾斯底主義的古代哲學能給予一個典型的模樣。諾斯底主義通常都具備以下標記:
以上諾斯底主義的特徵只是敘利亞/埃及教派的特徵,而最大的波斯教派則以摩尼教及曼達安教自稱。事實上,諾斯底主義只是指敘利亞/埃及教派,而摩尼教則是指波斯教派。
諾斯底主義只是普遍地為二元論,他們可以由徹底的二元論(即摩尼教)到傳統較輕的緩和二元論。華倫提努另外發展了一套一元論,是以過往為二元論的用字來表達的。
諾斯底主義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慾主義的,尤以性及飲食方面最為要緊。在其他地方上,諾斯底主義者則會採取較溫和的禁慾,以改正其行為。根據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慾主義是個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靈魂能從洛格斯中獲得好處。
另一方面,根據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記述,一部份的諾斯底主義者不是奉行禁慾主義,相反卻是奉行放蕩主義,或是假裝禁慾。伊皮法紐就曾指執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慾念,但有些卻是假裝禁食以此欺騙他人。愛任紐在其《反異端》中指術士賽門·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學派(即道德無涉主義),說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倫,就不需理會任何《聖經》中的先知和他們有關道德的教訓,他們因賽門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雖然對賽門與放蕩主義的關係所知甚少,但的確有他的跟隨者結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見他們亦非完全的禁慾。
愛任紐亦指賽門的門生華倫提努吃異教祭物、性濫交及娶了收養的姊妹為妻子。華倫提努更以性事作為聖禮的儀式,意思是以此來模仿一對構成普累若麻的陰陽基質(syzygy)。諾斯底主義的迦坡加德派則聲稱他們有著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惡的或是無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類眼中的善良或邪惡。迦坡加德的兒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導說雜婚是神的律法。
諾斯底也特指現在所謂占星術,其理論是認為每一個星球都有一個屬靈的統治者,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影響力,並將和地球會分開。
概念介紹編輯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神被稱為 “一元”(Monad),即 “一(英語:Neoplatonism#The One)”。神是普累若麻的濫觴,是光之領域。神流溢出的各種存在稱為移湧。根據希坡律陀的說法,這種觀點是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啟發,畢氏學派把首個存在之物稱為 “一元”,”一元 “生 “二元”,”二元 “生數字,數字生點,生線,如此衍生。
約翰密傳中最著名的是”塞特派(英語:Sethian)宇宙論,其中描述了一位未知之神,這一論述與正統的否定神學非常相似,但與正統教義不同的是,這個神不是天地的創造者。正統神學家經常試圖通過一系列明確的正面陳述來定義神:他是全知的、全能的、全善的。相比之下,塞特派隱藏的超越之神是通過否定神學來定義的:他是不可移,不可視,不可觸,不可描述的;通常,”他 “被視為雌雄同體的,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有力像徵。在《約翰密傳》中,這個神是好的,因為它賜予良善。在否定的陳述之後,常會用神聖行動的過程來描述這樣一位神的影響。
普累若麻(古希臘語:πλήρωμα,羅馬化:plḗrōma,充實盈滿)指的是神的全部力量。天上的普累若麻是神性生命的中心,是 “高於 (這個詞不能從空間上理解)”我們世界的光之領域,由靈性生命如移湧(永生者),有時是執政佔據。這種闡釋認為耶穌是一位由普累若麻送來的中介永生體,在他的幫助下,人類可以恢復關於人類神聖起源的失落知識。因此,這個詞是諾斯替主義宇宙論的一個核心要素。
普累若麻也用於一般的希臘語中,因為這個詞出現在《歌羅西書》中,所以也被希臘正教會以這種一般形式使用。支持保羅實際上是一個諾斯底主義者的觀點的人,如伊萊恩·佩吉斯(英語:Elaine_Pagels),會認為歌羅西書中的提法是一個必須在諾斯底意義上解釋的術語。
至高無上的光或意識通過一系列的階段、等級、世界或位格下降,逐漸變得更加物質化,具有了形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返回到 “一”,通過靈性知識和冥想來回顧它的足跡。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移湧是上位神或一元流溢出的各種存在。在某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從第一個流溢的雌雄同體的移湧巴貝洛(英語:Barbelo)開始,[1][2][3]祂與一元發生各種互動,導致連續的成對移湧的發出,通常是稱作同軛(英語:syzygies,古希臘語:συζυγίαι,詞源古希臘語:σύζυγοι,羅馬化:súzugos,共負一軛、結對相伴之意)的男女搭配。[4]這些配對的數量因文本而異,儘管有些文本認為它們的數量為30。移湧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了普累若麻,即 “光之領域” 。而普累若麻最低的區域也最接近黑暗,即實體世界。[5]
最常見的兩個成對的移湧是基督和索菲亞(希臘語意為”智慧”);在《瓦倫廷註解(英語:Valentinian_Exposition)》中索菲亞稱基督為她的 “伴侶” 。 [6]
在諾斯替主義傳統中,索菲亞(希臘語:Σοφία,希臘語中的 “智慧”)一詞指的是神的最後和最底層的所流溢之物,並被認為是 anima mundi(英語:anima mundi) 或塵世之魂。在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諾斯替主義神話的版本中,索菲亞生了造匠,而造匠又帶來了物質的創造。因此,對物質的正面或負面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神話中對索菲亞行為的描述。她偶爾會被稱為希伯來語的阿卡莫斯(英語:Sophia_(Gnosticism)#Achamōth)(這是托勒密(英語:Ptolemy_(gnostic))版本的瓦倫廷派諾斯底(英語:Valentinianism)神話的一個特點)。以索菲亞為中心的猶太諾斯替主義在公元90年之前就很活躍了。
索菲亞在沒有夥伴的情況下流溢,導致產生了造匠,[7]造匠在一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也被稱為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及其變體。 [1]這一受造物被隱藏在普累若麻之外;[1]在隔絕中,它獨自思考,創造了物質和一系列自己的協作者,這些協作者稱為執政。造匠對人類的創造負責;他將從索菲亞那裡偷來的普累若麻元素困在人體內。 [1][8]作為回應,神格流溢出兩個救主移湧,即基督和聖靈;然後基督以耶穌的形式為自己塑形,以便教導人類如何取得靈知,藉此人類能得以返回普累若麻。 [9]
造匠(英語:demiurge,古希臘語:δημιουργός,羅馬化:dēmiourgós)一詞,字面意思是 “公共工人或技術工人”。這個形像也被稱為 “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1]薩麥爾(阿拉姆語:sæmʻa-ʼel,”盲神”),或 “Saklas”(敘利亞語:sækla,”愚者”),他有時對上級神不了解,有時與它對立;因此在後一種情況下,他也相應地是惡意的。他其他的名稱或標識有阿里曼、埃爾、撒但和雅威。
造匠創造了實體的宇宙和人類的實體層面。 [10]造匠通常創造了一群名為執政的協作者,這些執政主持著物質的國度,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會阻礙靈魂尋求從物質國度攀升。 [1]造匠創造的差劣可以比作藝術作品、繪畫、雕塑等的技術上的差劣,二者都是一種摹仿。
在諾斯替主義的大範疇內,各流派對造匠的道德判斷各不相同,有的將物質看作是固有的邪惡,當物質(包括肉體)被視為邪惡和束縛,是對其居民的蓄意監禁時,這種看法就會變得更加極端,對物質存在持否定態度;有的則看作僅僅是有缺陷的,在其被動元件允許的範圍內是好的。 [11]
在古典時代晚期,諾斯替主義的一些變種使用執政一詞來指代造匠的幾個僕人。 [8] 執政的數量和形像在不同的文本中說法也不同(詳見主條目)。根據奧利金的《駁塞爾修斯(英語:Contra_Celsum)》,一個被稱為奧菲特(英語:Ophites)的教派認為存在七名執政,從Iadabaoth或者Ialdabaoth開始,他還接著創造了六名執政:Iao、Sabaoth、Adonaios、Elaios、Astaphanos和Horaios。 [12]
影響編輯
諾斯底對人們實際的生活有兩方面的影響:
諾斯底主義(英語:Gnosticism字源於古希臘語:γνωστικός,或稱靈知派和靈智派)的“諾斯底”一詞在希臘語中意為“知識”,諾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運動及團體中的同一信念,這信念可能源自於史前時代,但卻於公元的首數個世紀活躍於地中海周圍與伸延至中亞地區。這信念的主旨就是透過“靈知(英語:Gnosis)”(Gnosis,或譯“真知”)來獲得知識。 “靈知”在希臘語原文,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所獲得的一種知識或意識。諾斯底主義者相信透過這種超凡的經驗,可使他們脫離無知及現世。諾斯底主義可分為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而傾向善惡二元神論的波斯學派、以及受柏拉圖主義影響而傾向一元神論的敘利亞/埃及學派。
目錄
歷史[編輯]
歷史上不同的諾斯底主義教派(尤其基督教的諾斯底教派)都是被持有對抗信念的教派所迫害。缺乏證明早期諾斯底主義者自稱為“諾斯底”,這個稱呼在現今學者中經常用來表示那些以個人智慧來獲得拯救的人。雖然很多諾斯底主義者都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甚至自稱為基督徒,但當中亦有很多不同宗教定位的諾斯底主義者,尤其是遠久的波斯先知摩尼的跟隨者(摩尼教)及在伊拉克及伊朗早於基督教的曼達安教。
歐洲諾斯底主義嚴重地受到光與暗的鬥爭的神話觀念所影響。這影響導致強烈的二元論發展:在天國的國土與物質的世界有著明顯的分隔,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創造它的無知的神巨匠造物主(德謬哥)所支配。受到基督教廣泛的傳播所影響,巨匠造物主被認為與撒但[注 1]十分相似。其中一個二元論的來源可能是直接由其他近東諾斯底主義引入,如鮑格米勒教派。
在二十世紀發現的《死海古卷》可找到諾斯底主義的痕跡,但在十九世紀前,基督徒的知識幾乎都來自愛任紐、希波律陀、奧利振、鐵徒良、伊皮法紐(Epiphanius)等基督教教父與神學家著作。
性質及構成[編輯]
儘管很難為諾斯底主義下一個定義,但那些稱為諾斯底主義的古代哲學能給予一個典型的模樣。諾斯底主義通常都具備以下標記:
以上諾斯底主義的特徵只是敘利亞/埃及教派的特徵,而最大的波斯教派則以摩尼教及曼達安教自稱。事實上,諾斯底主義只是指敘利亞/埃及教派,而摩尼教則是指波斯教派。
諾斯底主義只是普遍地為二元論,他們可以由徹底的二元論(即摩尼教)到傳統較輕的緩和二元論。華倫提努另外發展了一套一元論,是以過往為二元論的用字來表達的。
諾斯底主義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慾主義的,尤以性及飲食方面最為要緊。在其他地方上,諾斯底主義者則會採取較溫和的禁慾,以改正其行為。根據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慾主義是個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靈魂能從洛格斯中獲得好處。
另一方面,根據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記述,一部份的諾斯底主義者不是奉行禁慾主義,相反卻是奉行放蕩主義,或是假裝禁慾。伊皮法紐就曾指執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慾念,但有些卻是假裝禁食以此欺騙他人。愛任紐在其《反異端》中指術士賽門·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學派(即道德無涉主義),說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倫,就不需理會任何《聖經》中的先知和他們有關道德的教訓,他們因賽門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雖然對賽門與放蕩主義的關係所知甚少,但的確有他的跟隨者結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見他們亦非完全的禁慾。
愛任紐亦指賽門的門生華倫提努吃異教祭物、性濫交及娶了收養的姊妹為妻子。華倫提努更以性事作為聖禮的儀式,意思是以此來模仿一對構成普累若麻的陰陽基質(syzygy)。諾斯底主義的迦坡加德派則聲稱他們有著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惡的或是無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類眼中的善良或邪惡。迦坡加德的兒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導說雜婚是神的律法。
諾斯底也特指現在所謂占星術,其理論是認為每一個星球都有一個屬靈的統治者,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影響力,並將和地球會分開。
概念介紹[編輯]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神被稱為 “一元”(Monad),即 “一(英語:Neoplatonism#The One)”。神是普累若麻的濫觴,是光之領域。神流溢出的各種存在稱為移湧。根據希坡律陀的說法,這種觀點是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啟發,畢氏學派把首個存在之物稱為 “一元”,”一元 “生 “二元”,”二元 “生數字,數字生點,生線,如此衍生。
約翰密傳中最著名的是”塞特派(英語:Sethian)宇宙論,其中描述了一位未知之神,這一論述與正統的否定神學非常相似,但與正統教義不同的是,這個神不是天地的創造者。正統神學家經常試圖通過一系列明確的正面陳述來定義神:他是全知的、全能的、全善的。相比之下,塞特派隱藏的超越之神是通過否定神學來定義的:他是不可移,不可視,不可觸,不可描述的;通常,”他 “被視為雌雄同體的,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有力像徵。在《約翰密傳》中,這個神是好的,因為它賜予良善。在否定的陳述之後,常會用神聖行動的過程來描述這樣一位神的影響。
普累若麻(古希臘語:πλήρωμα,羅馬化:plḗrōma,充實盈滿)指的是神的全部力量。天上的普累若麻是神性生命的中心,是 “高於 (這個詞不能從空間上理解)”我們世界的光之領域,由靈性生命如移湧(永生者),有時是執政佔據。這種闡釋認為耶穌是一位由普累若麻送來的中介永生體,在他的幫助下,人類可以恢復關於人類神聖起源的失落知識。因此,這個詞是諾斯替主義宇宙論的一個核心要素。
普累若麻也用於一般的希臘語中,因為這個詞出現在《歌羅西書》中,所以也被希臘正教會以這種一般形式使用。支持保羅實際上是一個諾斯底主義者的觀點的人,如伊萊恩·佩吉斯(英語:Elaine_Pagels),會認為歌羅西書中的提法是一個必須在諾斯底意義上解釋的術語。
至高無上的光或意識通過一系列的階段、等級、世界或位格下降,逐漸變得更加物質化,具有了形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返回到 “一”,通過靈性知識和冥想來回顧它的足跡。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移湧是上位神或一元流溢出的各種存在。在某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從第一個流溢的雌雄同體的移湧巴貝洛(英語:Barbelo)開始,[1][2][3]祂與一元發生各種互動,導致連續的成對移湧的發出,通常是稱作同軛(英語:syzygies,古希臘語:συζυγίαι,詞源古希臘語:σύζυγοι,羅馬化:súzugos,共負一軛、結對相伴之意)的男女搭配。[4]這些配對的數量因文本而異,儘管有些文本認為它們的數量為30。移湧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了普累若麻,即 “光之領域” 。而普累若麻最低的區域也最接近黑暗,即實體世界。[5]< br>
最常見的兩個成對的移湧是基督和索菲亞(希臘語意為”智慧”);在《瓦倫廷註解(英語:Valentinian_Exposition)》中索菲亞稱基督為她的 “伴侶” 。 [6]
在諾斯替主義傳統中,索菲亞(希臘語:Σοφία,希臘語中的 “智慧”)一詞指的是神的最後和最底層的所流溢之物,並被認為是 anima mundi(英語:anima mundi) 或塵世之魂。在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諾斯替主義神話的版本中,索菲亞生了造匠,而造匠又帶來了物質的創造。因此,對物質的正面或負面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神話中對索菲亞行為的描述。她偶爾會被稱為希伯來語的阿卡莫斯(英語:Sophia_(Gnosticism)#Achamōth)(這是托勒密(英語:Ptolemy_(gnostic))版本的瓦倫廷派諾斯底(英語:Valentinianism)神話的一個特點)。以索菲亞為中心的猶太諾斯替主義在公元90年之前就很活躍了。
索菲亞在沒有夥伴的情況下流溢,導致產生了造匠,[7]造匠在一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也被稱為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及其變體。 [1]這一受造物被隱藏在普累若麻之外;[1]在隔絕中,它獨自思考,創造了物質和一系列自己的協作者,這些協作者稱為執政。造匠對人類的創造負責;他將從索菲亞那裡偷來的普累若麻元素困在人體內。 [1][8]作為回應,神格流溢出兩個救主移湧,即基督和聖靈;然後基督以耶穌的形式為自己塑形,以便教導人類如何取得靈知,藉此人類能得以返回普累若麻。 [9]
造匠(英語:demiurge,古希臘語:δημιουργός,羅馬化:dēmiourgós)一詞,字面意思是 “公共工人或技術工人”。這個形像也被稱為 “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1]薩麥爾(阿拉姆語:sæmʻa-ʼel,”盲神”),或 “Saklas”(敘利亞語:sækla,”愚者”),他有時對上級神不了解,有時與它對立;因此在後一種情況下,他也相應地是惡意的。他其他的名稱或標識有阿里曼、埃爾、撒但和雅威。
造匠創造了實體的宇宙和人類的實體層面。 [10]造匠通常創造了一群名為執政的協作者,這些執政主持著物質的國度,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會阻礙靈魂尋求從物質國度攀升。 [1]造匠創造的差劣可以比作藝術作品、繪畫、雕塑等的技術上的差劣,二者都是一種摹仿。
在諾斯替主義的大範疇內,各流派對造匠的道德判斷各不相同,有的將物質看作是固有的邪惡,當物質(包括肉體)被視為邪惡和束縛,是對其居民的蓄意監禁時,這種看法就會變得更加極端,對物質存在持否定態度;有的則看作僅僅是有缺陷的,在其被動元件允許的範圍內是好的。 [11]
在古典時代晚期,諾斯替主義的一些變種使用執政一詞來指代造匠的幾個僕人。 [8] 執政的數量和形像在不同的文本中說法也不同(詳見主條目)。根據奧利金的《駁塞爾修斯(英語:Contra_Celsum)》,一個被稱為奧菲特(英語:Ophites)的教派認為存在七名執政,從Iadabaoth或者Ialdabaoth開始,他還接著創造了六名執政:Iao、Sabaoth、Adonaios、Elaios、Astaphanos和Horaios。 [12]
諾斯底主義(英語:Gnosticism字源於古希臘語:γνωστικός,或稱靈知派和靈智派)的“諾斯底”一詞在希臘語中意為“知識”,諾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運動及團體中的同一信念,這信念可能源自於史前時代,但卻於公元的首數個世紀活躍於地中海周圍與伸延至中亞地區。這信念的主旨就是透過“靈知(英語:Gnosis)”(Gnosis,或譯“真知”)來獲得知識。 “靈知”在希臘語原文,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所獲得的一種知識或意識。諾斯底主義者相信透過這種超凡的經驗,可使他們脫離無知及現世。諾斯底主義可分為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而傾向善惡二元神論的波斯學派、以及受柏拉圖主義影響而傾向一元神論的敘利亞/埃及學派。
目錄
歷史編輯
歷史上不同的諾斯底主義教派(尤其基督教的諾斯底教派)都是被持有對抗信念的教派所迫害。缺乏證明早期諾斯底主義者自稱為“諾斯底”,這個稱呼在現今學者中經常用來表示那些以個人智慧來獲得拯救的人。雖然很多諾斯底主義者都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甚至自稱為基督徒,但當中亦有很多不同宗教定位的諾斯底主義者,尤其是遠久的波斯先知摩尼的跟隨者(摩尼教)及在伊拉克及伊朗早於基督教的曼達安教。
歐洲諾斯底主義嚴重地受到光與暗的鬥爭的神話觀念所影響。這影響導致強烈的二元論發展:在天國的國土與物質的世界有著明顯的分隔,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創造它的無知的神巨匠造物主(德謬哥)所支配。受到基督教廣泛的傳播所影響,巨匠造物主被認為與撒但[注 1]十分相似。其中一個二元論的來源可能是直接由其他近東諾斯底主義引入,如鮑格米勒教派。
在二十世紀發現的《死海古卷》可找到諾斯底主義的痕跡,但在十九世紀前,基督徒的知識幾乎都來自愛任紐、希波律陀、奧利振、鐵徒良、伊皮法紐(Epiphanius)等基督教教父與神學家著作。
性質及構成編輯
儘管很難為諾斯底主義下一個定義,但那些稱為諾斯底主義的古代哲學能給予一個典型的模樣。諾斯底主義通常都具備以下標記:
以上諾斯底主義的特徵只是敘利亞/埃及教派的特徵,而最大的波斯教派則以摩尼教及曼達安教自稱。事實上,諾斯底主義只是指敘利亞/埃及教派,而摩尼教則是指波斯教派。
諾斯底主義只是普遍地為二元論,他們可以由徹底的二元論(即摩尼教)到傳統較輕的緩和二元論。華倫提努另外發展了一套一元論,是以過往為二元論的用字來表達的。
諾斯底主義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慾主義的,尤以性及飲食方面最為要緊。在其他地方上,諾斯底主義者則會採取較溫和的禁慾,以改正其行為。根據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慾主義是個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靈魂能從洛格斯中獲得好處。
另一方面,根據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記述,一部份的諾斯底主義者不是奉行禁慾主義,相反卻是奉行放蕩主義,或是假裝禁慾。伊皮法紐就曾指執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慾念,但有些卻是假裝禁食以此欺騙他人。愛任紐在其《反異端》中指術士賽門·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學派(即道德無涉主義),說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倫,就不需理會任何《聖經》中的先知和他們有關道德的教訓,他們因賽門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雖然對賽門與放蕩主義的關係所知甚少,但的確有他的跟隨者結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見他們亦非完全的禁慾。
愛任紐亦指賽門的門生華倫提努吃異教祭物、性濫交及娶了收養的姊妹為妻子。華倫提努更以性事作為聖禮的儀式,意思是以此來模仿一對構成普累若麻的陰陽基質(syzygy)。諾斯底主義的迦坡加德派則聲稱他們有著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惡的或是無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類眼中的善良或邪惡。迦坡加德的兒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導說雜婚是神的律法。
諾斯底也特指現在所謂占星術,其理論是認為每一個星球都有一個屬靈的統治者,在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影響力,並將和地球會分開。
概念介紹編輯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神被稱為 “一元”(Monad),即 “一(英語:Neoplatonism#The One)”。神是普累若麻的濫觴,是光之領域。神流溢出的各種存在稱為移湧。根據希坡律陀的說法,這種觀點是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啟發,畢氏學派把首個存在之物稱為 “一元”,”一元 “生 “二元”,”二元 “生數字,數字生點,生線,如此衍生。
約翰密傳中最著名的是”塞特派(英語:Sethian)宇宙論,其中描述了一位未知之神,這一論述與正統的否定神學非常相似,但與正統教義不同的是,這個神不是天地的創造者。正統神學家經常試圖通過一系列明確的正面陳述來定義神:他是全知的、全能的、全善的。相比之下,塞特派隱藏的超越之神是通過否定神學來定義的:他是不可移,不可視,不可觸,不可描述的;通常,”他 “被視為雌雄同體的,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有力像徵。在《約翰密傳》中,這個神是好的,因為它賜予良善。在否定的陳述之後,常會用神聖行動的過程來描述這樣一位神的影響。
普累若麻(古希臘語:πλήρωμα,羅馬化:plḗrōma,充實盈滿)指的是神的全部力量。天上的普累若麻是神性生命的中心,是 “高於 (這個詞不能從空間上理解)”我們世界的光之領域,由靈性生命如移湧(永生者),有時是執政佔據。這種闡釋認為耶穌是一位由普累若麻送來的中介永生體,在他的幫助下,人類可以恢復關於人類神聖起源的失落知識。因此,這個詞是諾斯替主義宇宙論的一個核心要素。
普累若麻也用於一般的希臘語中,因為這個詞出現在《歌羅西書》中,所以也被希臘正教會以這種一般形式使用。支持保羅實際上是一個諾斯底主義者的觀點的人,如伊萊恩·佩吉斯(英語:Elaine_Pagels),會認為歌羅西書中的提法是一個必須在諾斯底意義上解釋的術語。
至高無上的光或意識通過一系列的階段、等級、世界或位格下降,逐漸變得更加物質化,具有了形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返回到 “一”,通過靈性知識和冥想來回顧它的足跡。
在許多諾斯替主義體系中,移湧是上位神或一元流溢出的各種存在。在某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從第一個流溢的雌雄同體的移湧巴貝洛(英語:Barbelo)開始,[1][2][3]祂與一元發生各種互動,導致連續的成對移湧的發出,通常是稱作同軛(英語:syzygies,古希臘語:συζυγίαι,詞源古希臘語:σύζυγοι,羅馬化:súzugos,共負一軛、結對相伴之意)的男女搭配。[4]這些配對的數量因文本而異,儘管有些文本認為它們的數量為30。移湧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了普累若麻,即 “光之領域” 。而普累若麻最低的區域也最接近黑暗,即實體世界。[5]
最常見的兩個成對的移湧是基督和索菲亞(希臘語意為”智慧”);在《瓦倫廷註解(英語:Valentinian_Exposition)》中索菲亞稱基督為她的 “伴侶” 。 [6]
在諾斯替主義傳統中,索菲亞(希臘語:Σοφία,希臘語中的 “智慧”)一詞指的是神的最後和最底層的所流溢之物,並被認為是 anima mundi(英語:anima mundi) 或塵世之魂。在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諾斯替主義神話的版本中,索菲亞生了造匠,而造匠又帶來了物質的創造。因此,對物質的正面或負面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神話中對索菲亞行為的描述。她偶爾會被稱為希伯來語的阿卡莫斯(英語:Sophia_(Gnosticism)#Achamōth)(這是托勒密(英語:Ptolemy_(gnostic))版本的瓦倫廷派諾斯底(英語:Valentinianism)神話的一個特點)。以索菲亞為中心的猶太諾斯替主義在公元90年之前就很活躍了。
索菲亞在沒有夥伴的情況下流溢,導致產生了造匠,[7]造匠在一些諾斯替主義文本中也被稱為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及其變體。 [1]這一受造物被隱藏在普累若麻之外;[1]在隔絕中,它獨自思考,創造了物質和一系列自己的協作者,這些協作者稱為執政。造匠對人類的創造負責;他將從索菲亞那裡偷來的普累若麻元素困在人體內。 [1][8]作為回應,神格流溢出兩個救主移湧,即基督和聖靈;然後基督以耶穌的形式為自己塑形,以便教導人類如何取得靈知,藉此人類能得以返回普累若麻。 [9]
造匠(英語:demiurge,古希臘語:δημιουργός,羅馬化:dēmiourgós)一詞,字面意思是 “公共工人或技術工人”。這個形像也被稱為 “亞大伯斯(英語:Demiurge#Yaldabaoth)”、[1]薩麥爾(阿拉姆語:sæmʻa-ʼel,”盲神”),或 “Saklas”(敘利亞語:sækla,”愚者”),他有時對上級神不了解,有時與它對立;因此在後一種情況下,他也相應地是惡意的。他其他的名稱或標識有阿里曼、埃爾、撒但和雅威。
造匠創造了實體的宇宙和人類的實體層面。 [10]造匠通常創造了一群名為執政的協作者,這些執政主持著物質的國度,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會阻礙靈魂尋求從物質國度攀升。 [1]造匠創造的差劣可以比作藝術作品、繪畫、雕塑等的技術上的差劣,二者都是一種摹仿。
在諾斯替主義的大範疇內,各流派對造匠的道德判斷各不相同,有的將物質看作是固有的邪惡,當物質(包括肉體)被視為邪惡和束縛,是對其居民的蓄意監禁時,這種看法就會變得更加極端,對物質存在持否定態度;有的則看作僅僅是有缺陷的,在其被動元件允許的範圍內是好的。 [11]
在古典時代晚期,諾斯替主義的一些變種使用執政一詞來指代造匠的幾個僕人。 [8] 執政的數量和形像在不同的文本中說法也不同(詳見主條目)。根據奧利金的《駁塞爾修斯(英語:Contra_Celsum)》,一個被稱為奧菲特(英語:Ophites)的教派認為存在七名執政,從Iadabaoth或者Ialdabaoth開始,他還接著創造了六名執政:Iao、Sabaoth、Adonaios、Elaios、Astaphanos和Horaios。 [12]
影響編輯
諾斯底對人們實際的生活有兩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