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尊托塔羅漢像,高9.5釐米,寬6.8釐米,羅漢光頭,雙目凝視前方,鼻寬目平,唇微合,唇及以下顎有細陰線刻的鬍鬚,內著袈裟式褊衫,衫上有陰刻水紋錦地纏枝蓮花邊,花芯間嵌有十二顆米珠,八顆為綠松石,四顆為紅色寶石,外披袈裟,左手托寶塔座,右手扶塔身,羅漢兩腿為左盤右支式坐。整體刀法嫺熟,構圖緊湊和諧,造型自然生動,堪稱清代壽山石雕精采之作。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楊玉璇托塔羅漢(高山石) 風格近似。
清前期壽山石雕刻藝術考察
摘錄—郭福祥
(北京故宮博物館宮廷部)
由於資料的局限,人們對乾隆以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研究顯得十分薄弱。本文即以現存實物為考察物件,結合有關得檔案文獻,對清前期壽山石雕刻藝術得 狀況進行分析,指出再壽山石雕的歷史上,清前期是一個極為繁榮的時代,其題材廣泛,表現技法多樣,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與同時期其他材質的雕刻相比,壽山石雕刻的藝術水準是毫不遜色的。
在中國眾多的石材雕刻中,壽山石的雕刻藝術水準恐怕是最高的。我個人認為,壽山石雕刻大致經歷了乾隆以前的清前期、同治光緒以後的清晚期和新中國成立至今等幾個高峰期。對於 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研究。由於資料的關係,學界對後兩個時期狀況的研究相對充分一些,而對前一個時期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筆者曾就清代皇帝璽印中的壽山石雕刻藝術進行了初步探討,這裏僅據璽印以外的其他資料對清前期的壽山石雕刻再作一點說明,以補前文之不足。
清早期壽山石雕刻之狀況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隨著文人雅士、上層名流的評價形容 ,壽山石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雍乾之際,承平日久,王侯巨邸,雅尚文玩。於是閩越舊坑之產,加以良工雕琢,致之京國。補充富家之饋餉,既供學士之搜羅。”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品優質佳的壽山石進入宮廷,甚至福建以外的其他官員也以壽山石充作獻給皇帝的禮物。如“太監王常貴交壽山石大小八塊,系貴州巡撫元展成進,傳旨:交造辦處有用處用,欽此。”可以想見,宮中壽山石存儲量之大。在清宮檔案保存了大量的有關這方面的記載,是我們認識清早期壽山石雕刻的十分難得的資料。同時,故宮博物館院所收藏的壽山石雕刻作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品質尚都相當引人注目。把這些實物和文獻相互比對,可以使我們對清前期壽山石雕的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清前期壽山石雕刻品種繁多,充分顯示出這一時期壽山石雕的繁榮景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大類:
圓雕人物作品
這類作品以佛教題材最多,包括羅漢、觀音等。此外,還有壽星及部分世俗人物。清宮檔案對此記載不是太多,如雍正四年三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持壽山石羅漢一件,隨糊錦匝合牌床,並傳皇帝諭旨:傍邊的獅子不好,著改西洋狗,配做漆邊玻璃罩;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造辦處工匠將樹根一件,配得洞石仙人一件,由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交太監毛團呈進。從中可知這一時期宮中製作此類作品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宮中留存下來的壽山石圓雕人物作品實物數量非常可觀,這些作品或出自內府禦工之手,或出自當時頗有名望的壽山石雕刻名家之手。故宮養心殿小佛堂至今仍保存著清代的原狀,其中供奉著一套壽山石佛像,非常引人注目,其石質為田黃和芙蓉,溫潤細密,純淨無雜質,刻工則厚重圓潤,精細異常,符合造像法度,是宮中內務府造辦處御用工匠的作品。
本尊托塔羅漢像,高9.5釐米,寬6.8釐米,羅漢光頭,雙目凝視前方,鼻寬目平,唇微合,唇及以下顎有細陰線刻的鬍鬚,內著袈裟式褊衫,衫上有陰刻水紋錦地纏枝蓮花邊,花芯間嵌有十二顆米珠,八顆為綠松石,四顆為紅色寶石,外披袈裟,左手托寶塔座,右手扶塔身,羅漢兩腿為左盤右支式坐。整體刀法嫺熟,構圖緊湊和諧,造型自然生動,堪稱清代壽山石雕精采之作。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楊玉璇托塔羅漢(高山石) 風格近似。
清前期壽山石雕刻藝術考察
摘錄—郭福祥
(北京故宮博物館宮廷部)
由於資料的局限,人們對乾隆以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研究顯得十分薄弱。本文即以現存實物為考察物件,結合有關得檔案文獻,對清前期壽山石雕刻藝術得 狀況進行分析,指出再壽山石雕的歷史上,清前期是一個極為繁榮的時代,其題材廣泛,表現技法多樣,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與同時期其他材質的雕刻相比,壽山石雕刻的藝術水準是毫不遜色的。
在中國眾多的石材雕刻中,壽山石的雕刻藝術水準恐怕是最高的。我個人認為,壽山石雕刻大致經歷了乾隆以前的清前期、同治光緒以後的清晚期和新中國成立至今等幾個高峰期。對於 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研究。由於資料的關係,學界對後兩個時期狀況的研究相對充分一些,而對前一個時期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筆者曾就清代皇帝璽印中的壽山石雕刻藝術進行了初步探討,這裏僅據璽印以外的其他資料對清前期的壽山石雕刻再作一點說明,以補前文之不足。
清早期壽山石雕刻之狀況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隨著文人雅士、上層名流的評價形容 ,壽山石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雍乾之際,承平日久,王侯巨邸,雅尚文玩。於是閩越舊坑之產,加以良工雕琢,致之京國。補充富家之饋餉,既供學士之搜羅。”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品優質佳的壽山石進入宮廷,甚至福建以外的其他官員也以壽山石充作獻給皇帝的禮物。如“太監王常貴交壽山石大小八塊,系貴州巡撫元展成進,傳旨:交造辦處有用處用,欽此。”可以想見,宮中壽山石存儲量之大。在清宮檔案保存了大量的有關這方面的記載,是我們認識清早期壽山石雕刻的十分難得的資料。同時,故宮博物館院所收藏的壽山石雕刻作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品質尚都相當引人注目。把這些實物和文獻相互比對,可以使我們對清前期壽山石雕的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清前期壽山石雕刻品種繁多,充分顯示出這一時期壽山石雕的繁榮景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大類:
圓雕人物作品
這類作品以佛教題材最多,包括羅漢、觀音等。此外,還有壽星及部分世俗人物。清宮檔案對此記載不是太多,如雍正四年三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持壽山石羅漢一件,隨糊錦匝合牌床,並傳皇帝諭旨:傍邊的獅子不好,著改西洋狗,配做漆邊玻璃罩;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造辦處工匠將樹根一件,配得洞石仙人一件,由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交太監毛團呈進。從中可知這一時期宮中製作此類作品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宮中留存下來的壽山石圓雕人物作品實物數量非常可觀,這些作品或出自內府禦工之手,或出自當時頗有名望的壽山石雕刻名家之手。故宮養心殿小佛堂至今仍保存著清代的原狀,其中供奉著一套壽山石佛像,非常引人注目,其石質為田黃和芙蓉,溫潤細密,純淨無雜質,刻工則厚重圓潤,精細異常,符合造像法度,是宮中內務府造辦處御用工匠的作品。
十八羅漢,最初只有十六座羅漢,後世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了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構成了現在的十八羅漢,它們分別為:長眉、歡喜、舉缽、托塔、靜坐、過江、騎象、笑獅、開心、探手、沉思、挖耳、布袋、芭蕉、坐鹿、看門、降龍、伏虎十八種羅漢。
和田玉羅漢得證果位,超脫生死,得天下人供奉,六根清淨,擁有金剛不壞之身,做為堅毅果敢、幸福如意的象徵,能助人在危難之時逢凶化吉,驅災解難,更是美好的心靈寄託。和田玉羅漢多變的造型,簡單卻充滿韻味,無論是留給自己還是贈給他人都是一塊相當好的寓意飾品。
降龍伏虎羅漢:兩人數羅漢雕刻,即降龍尊者和伏虎尊者。象徵著勇與德。
十八羅漢:長眉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茳囉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坐鹿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穆宇靜 新疆和田玉紅皮白玉籽玉手鐲 瑞澤四方 287克
穆宇靜 新疆和田玉一級白籽玉擺件 印像後海 271.3克
新疆和田玉秋梨皮白玉籽玉 原石 522克
新疆和田玉黃皮白玉籽玉 原石 12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