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好運連連呢?倒霉的時候連喝口涼水都感覺塞牙縫,似乎做什麼都感覺不順利,一天的心情可能就會因為某件事情而糟糕透頂。現在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占卜,看看你是否要好運爆棚了~

占卜規則: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想著這次占卜的問題,然後抽取一張你最有感覺的塔羅牌,然後下翻看解析答案哦。

A 愚人正位

從這張牌來看,這段時間你整個情緒都非常高漲,態度積極樂觀。因此,也特別容易展現出自信的一方面,在許多事情上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的你,在他人眼中就是極具魅力的存在,也是行走的荷爾蒙。戀愛中的寶寶,對方似乎更愛你了,不管是出去玩,還是在家談心,似乎都會讓雙方的感情更加親密。單身的寶寶,這段時間比較享受社交帶來的快樂,有可能會遇到心動的那個人。

B 皇帝正位

此牌顯示,這段時間在與他人的相處交流過程中,你會顯得有些激動,不過是積極正面的激動。你不需要感到尷尬,其實你很少出現這樣的狀態,只有與別人說到點子上的時候才會比較激動一點。也正是因為這樣,你的話語在這段時間也會變得很有說服力,若你要與身邊的人談事情,或者相關的合作事宜,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都會比較順利。

C 戀人正位

從這張牌來看,戀愛中的寶寶,這段時間可能會與對方展開一場浪漫的約會。這場約會包含著真心和一些小驚喜,所以這是一場充滿粉紅泡泡的約會,從而也會增進和伴侶之間的感情。特別是對於之前雙方之間有小誤會和矛盾的情侶很管用,約會就是你們感情升溫的好時機。單身的寶寶,這段時間對自己好一點,可以安排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你的那個他可能就在來的路上了。

這裡是占卜師子鳴記錄個人命理研究心得的地方,涉及塔羅、占星、易卦、風水、生命靈數、命理研究法…等。

部落格全站分類:星座命理

大牌主精神,小牌掌實質,是這樣嗎?

眾所周知,塔羅牌分為22張的大阿爾克納牌,簡稱大牌,與56張的小阿爾克納牌,簡稱小牌,標題則是前兩天在PTT塔羅板看到的問題,讓我想起某次教學時也跟學生有過類似討論,想想不如把我的覆文改一改以後,放在這裡當個紀錄也好。 (文中所提書籍請自行搜索博客來,就不另附連結了)

大牌主心理,小牌掌實質,這個說法很常見,比如丹尼爾寫《學會塔羅的十六堂課》,第39頁就有類似主張。二十二張大牌代表抽象的精神層面,五十六張小牌代表具體可見的人事物。單照字面去理解,這說法很妙,因為如果大牌主心理,小牌主實質,那如小牌杯四、杯五、杯八、劍三、劍八、劍九、劍十,難道都沒有心理意涵?又如占卜心態,出現小牌,又豈會無法分析?是以若單純照字面去理解此事,是不合於現實的使用狀況。而若針對這個概念持續去追索文獻,會發現,上述說法只是個概述罷了。總結手邊幾本書的論點,小牌主日常事件,代表構成我們日常生活情境的關懷、活動以及情緒。 (這個概念較無疑義),大牌的話,則相對於小牌,是主抽象的原則,這是由於塔羅牌設計之初,當時人們對世界普遍的觀點,是認為「具象的東西是帶有四要素性質的,抽象的部份是有另一套超越世俗的原理原則」。是以塔羅牌的設計是依據抽象原則、人與事物的三個層次,區分為依據大牌、宮廷牌及數字牌。又因為宮廷牌與數字牌屬於世俗層次,所以可以由當中辨認、區分出四要素的屬性。 (此說可見於《學會塔羅的十六堂課》39、40頁。) 這抽象的原則,也有書籍主張是「人類經驗中某個普遍的面向」,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也是問卜者最基本的關懷。是以大牌所代表的能量是深刻強大長期而具決定性的。小牌並沒有承載相同的份量,但他們仍然很重要;小牌反映日常生活的起起伏伏,並紀錄感情和思想的變化,儘管發生時很扣人心弦,但一旦新的事情取而代之。他們便隨時間過去了。上述說法載於瓊.邦寧所撰《塔羅入門》27頁、65頁。保羅.凡頓寫在《其實你已經很塔羅了》一書的主張也與此相似,認為大牌是「有形事件背後的精神原因,或在所經歷過的事件中應學習的教訓…大阿爾克納牌是在告訴你事情為甚麼會發生,而小阿爾克納牌則告訴你會發生什麼事情,在進行一個整體的分析時,兩者均不可偏廢」,此說載於該書212頁。而照上述《塔羅入門》的論點,也說明了大小牌重要性的差異點:小牌比較容易會事過境遷,而大牌不會。其實大小牌的定義與區分在這幾本書的相關章節中都已經有了陳述,至於怎麼練習、使用,這幾本書也有提及,有心理解的人可自行翻閱,我在此簡單整理如下: 若照《學會塔羅的十六堂課》121頁的論點:學習時要比對圖形的象徵和代表的意義,並去體會為何會與這些具體的人物事件有關。而照《其實你已經很塔羅了》212頁的論點:抽到大牌時,可直接再補一張牌(而這張牌有很高的機率會是小牌),來強化分析的準確度。這觀點在保羅.凡頓所撰的另一本書《你可以再塔羅一點》第281頁,也可以看到,而在該書 359頁更提到:「假如擺在桌上的牌令你感到困惑,要求顧客再多選一或兩張牌」,亦即推敲此書作者的觀點,遇到不懂不明確的牌,就多補一張兩張也是無妨。在此原則之下,如果看了他的牌義說明後,還是無法掌握大牌的意思,當然也可以應用同一原則再多抽一張。 《塔羅入門》則在121頁提供兩個練習法:一是直接拿意義相近的大小牌放在一起作比對,來理解兩者的差異。二是試著只用大牌占卜。我採用的是保羅.凡頓跟瓊.邦寧的主張,三種作法我都拿來用,尤其是保羅.凡頓遇到疑義就補牌的作法,一直到現在占卜時我也都常用,作為檢驗假設的手段。三百五十年前,研究文王卦的野鶴老人,也有類似主張:如果對占卜結論有疑義,再佔一次也無妨。之前也曾為了掌握大小牌的差異,實測只用小牌跟只用大牌進行占卜,但覺確實單用大牌,行為面的描述就少了、明確性也跟著降低,單用小牌,發現一些問題裡裡的法則面、人性面的概念確實也薄弱許多。真的去練習幾次會發現只用大牌或只用小牌,怎麼解就是少了一塊,除非占卜師另外又發展一套技術來處理這個問題,否則塔羅牌確實是大小牌並用,其牌義才會是完整的。最後把本文提到的四本書封面放在這兒:

*熟悉塔羅牌的老手也會有瓶頸,因為自己習慣解牌的方式已經固定, 所以很難脫出原有的窠臼,造成某種遺漏或偏重,很難再進步。

*塔羅解牌要進入神而明之的境界, 重點就是「不落窠臼」。 有人為了避免這個現象, 就主張不要記牌義,偏重直覺和聯想,又落入另一個窠臼。 也容易造成解牌浮泛、穩定性不夠的現象, 在解牌上也容易因基礎不夠而導致日後進境有限 ; 同時這樣的方法在解大牌陣時,也會發生困難。

*有些朋友覺得研究學術會障礙直覺的發展,其實並不會。 其實直覺有直覺的途徑, 理性思惟有理性思惟的途徑, 並不一定會互相干擾, 會互相干擾的原因是我們的習慣性。*我們一但習慣一條途徑,就容易產生依賴, 這樣的依賴就會限制我們利用其他途徑, 因為我們總是不願意離開熟悉的領域來思考或行動。

*不害怕嘗試新的途徑,這樣的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這個問題在心態和見地,不在途徑。*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第一步是打下深厚的學術基礎。 學術基礎深厚有什麼好處呢? 就拿籃球作比方吧! 如果基本動作不紮實,一開始就學一些花俏的技巧。開始的時候好像學技巧的人會比較強, 但是到後來會因為根基不深而無法進步。

打學術底子時, 剛開始會讓你覺得有一種有力難施、懂很多但用不上力的感覺, 但是卻是你解牌的養料,你學得越多、了解得越透,你可供使用的內容就越多。 等到底子厚了, 再加上解牌途徑的練習,自然會水到渠成。 這部分就要靠多讀書 多思考和多解牌以增加經驗上下功夫。 這基本上是沒有花巧的,也是比較潛沉無法馬上表現的部分,所以比較辛苦。 但是要成為塔羅大家,卻是必備的工夫..

@第二步是增加解牌的途徑, 就是我現在要介紹的五個途徑的目的。 我們要探索新的解牌途徑, 意味著我們解牌的角度、觀點與方式就會增加, 解牌的廣度和深度也會提高。這些途徑同時也能增加直覺力。

@@這五個途徑分別為:靈視者、智者、觀察者、愚者、練金術師。

它和塔羅牌的大阿克那中的牌,又有巧妙的對應。 

@解牌的五個途徑的名稱 分別為靈視者、觀察者、煉金師、愚者、智者五種。 它們代表了我們五種看待或學習事情的五個角度或方式。

@分別依次為看見影像、明察秋毫、整合連結、讚揚缺失、化繁為簡五種方式 來獲取牌面的意義。

@其實也代表著我們在思考或解決問題的時候所採用的習慣方式。

我們通常會已經對某一兩種解牌的途徑非常熟悉了。 所以,很可能你會覺得某一種途徑的描述, 驚訝的發現, 所描述的就是自己常用來解牌的方法..

@@一.靈視者~採用的方式是「看到影像」。 什麼是看到影像? 就是當靈視者看到牌面時, 由於牌面的觸動, 他會在腦中出現一幅影像,然後說出他所看到的東西。 這個過程,好像是在編織某一個畫面, 經由牌面圖案的觸動, 開啟了某個開關, 然後依照牌義編織出一個畫面。

#打個比方說, 在關係排陣當中, 代表女方的牌面是女教皇,而代表男方的人是愚者,而代表兩人關係的是劍九。 在靈視者的眼中就編織出一個畫面: 一個嚴肅又敏感的女性正與一個玩世不恭的男人有所爭吵, 女性可能正在要求男性要符合某種規矩, 而男性卻覺得那是束縛,會失去自由。 同時男人自由而奔放的個性, 也讓女性感到無法掌握而沒有安全感。 兩人的落差極大,又不知如何調整,關係中充滿了痛苦。 然後靈視者就將這幅他所「看」到的景象講出來。

#有時候,靈視者會更快的出現影像。 在眼睛一接觸牌面時,腦中就閃電般閃過影像, 然後靈視者將所見的講出來。 通常這種突然閃現的畫面,精確度頗高。 不過像這種突然閃現的畫面比較接近通靈,跟解牌較無關係。

#塔羅對靈視者而言像是水晶球, 是讓他「看」到東西的工具或媒介。

#我們如何使用靈視者的途徑呢? 靈視者的能力是「看見」, 所以在腦海中編織影像的能力就是這類途徑最重要的關鍵。 首先我們可以練習閉起眼睛回想, 「看」到我們的房間的擺設、燈光與其他的細節。 然後從熟悉實在的東西開始, 練習在腦中重現它的影像, 熟練了之後,再去想像比較不熟悉的東西。

#如果可能,可以練習將所有的塔羅牌影像, 一張張在腦裡重現,這會對於解牌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有時候我們看到某人或某個場景, 我們心中可能會跳出某張牌的影像。 這時候我們就會領會到牌和實際狀況的連結, 以及和牌義本身的關係。

#靈視者這個途徑, 有一個缺點, 所看見的畫面容易散亂而片段, 會缺乏一種整合有邏輯順序的理路。 因為這個途徑是比較空間向度的途徑, 缺乏時間向度的條理, 除非他發展「看到時間」的能力。 所以必須和其他的途徑合用, 才不會流於片段、失去整體性。  @塔羅玩家解牌容易發生一個問題,就是看到牌面的時候,馬上就在腦中搜尋牌義或過往的解牌經驗,這時候就容易失去觀察,忽略了牌面上的細節所提示的訊息。

@尤其是老玩家,更容易因為解牌的經驗多,看到牌面就直接反射出牌義,熟極而流的解牌。雖然準確度不錯,但是總差了那麼一點,感覺上就是無法正中紅心。原因就是我們如果只依賴過去的經驗解牌,缺乏了對當下現況的覺察,我們最多成為塔羅「匠」,而無法成為塔羅「師」。

 

@@二..觀察者~有兩個重點,1.是觀察細節,2.是保持好奇。一個觀察者他是敞開而好奇的,他的眼睛和耳朵都是開放的,他對每一件事情都有興趣,包括最細微的細節都興味盎然。所以他常常能在最不起眼的細節上看到重要的徵兆。這在中國我們稱為「應機 」,所謂的「機」,常常在不起眼處閃閃發光。

#面對塔羅牌和受占者,我們也應該打開我們的感官。請記得,占卜不是只有牌面而已,還包含占卜者與受占者以及整個空間與時間背景的總合。細微的觀察牌面圖案細節,以及受占者的狀態,讀取當下時空所有的訊息,對應於牌面的象徵做出回應。如此在占卜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話會正中紅心,深深的打進受占者的心中。同時,我們也會明瞭,我們應該說什麼,才會對受占者有所幫助。

#在解牌時~如何運用觀察者的途徑呢?我們可以自問下面幾個問題提醒自己:在占卜時,我們是否有敞開心胸,像是第一次看到牌面一樣,觀察所有的圖案細節?牌的顏色、牌面的象徵,哪一個細節特別吸引你的注意?你是否感覺到對方的狀態、氣息甚至小動作,和牌面的哪一個象徵是「共鳴」的?在牌面上是否有某些細節是共通的? 然後用沒有成見的好奇,去觀察和感受牌面帶給你的感覺--這就是觀察者的途徑。

#觀察者常是有耐心而向後退一步的,他不會急著去做出結論,而是保持著一個距離,充滿興趣的觀察所有的細節。

#與觀察者途徑牴觸的心態就是急著想要表現或下結論,即所謂的「鐵口直斷」。這樣的心態會障礙我們心胸的開放,讓我們固於舊有的經驗無法再進步。

#而觀察者的途徑,讓我們再度擁有一個空間,能重新審視所解之牌是否有所遺漏。   

#觀察者途徑也有它的缺失,就是容易迷失在細節當中。當細節佔據了我們所有注意力的時候,我們就會見樹不見林,在細節中忘失整體。所以我們必須訓練自己發展另一個途徑,就是綜合歸納、化繁為簡的「智者」途徑。

解牌的第三個途徑是「智者」@@三…智者~喜歡在複雜的事件當中,找到一條共通的軌則。 假如觀察者是點的發現,那智者喜歡把「點」連成「線」。 智者喜歡研究的方向有幾個:

#一個是共同的點(特徵、狀況),

#一個是共同的線(趨勢、軌道),

#一個是架構(整體的考量)。 吸引他們注意的是事物的共同面, 他們喜歡去異存同, 找出一個簡單而有效的道理。

#在塔羅的解牌上,智者的途徑是適合解牌陣的, 因為解牌陣的時候忌散亂、東解一個西解一個, 然後又互相矛盾,牛頭不對馬嘴。

#智者會優先去觀察一個牌陣架構的「流向」、「位置」, 才考慮牌在這個流向和位置結構中呈現的意義。 然後在這個架構中,他又會特別注意牌面共通的部份, 並把這個共通的部分和架構再做一個統整和歸納, 最後找一個比較合乎邏輯的答案。

#以透特牌為例, 在關係牌陣中, 代表男方的是劍之騎士,女方為劍九,關係為死神, 面臨的挑戰為杖五,結果為世界。

*智者會先看到牌陣的架構, 看到牌面我們大概可以猜到, 男方和女方在吵架, 而且男方得理不饒人(劍知騎士有集中和銳利之意), 女方很傷心(劍九上都滴著眼淚和血), 而挑戰是杖五(衝突)更顯示出彼此的衝突,吵架是從這三張牌的結構上我們可以綜合的出來。 同時男女都是劍, 所以可以歸納出爭吵的原因可能是觀念上的不合,而不是情感要求的落差。   

*可是結果是世界,而關係是死神,感覺上很矛盾、難以理解。 其實,仔細觀察這兩張牌,他們有一個共通處: 都是結束和完成之意。 所以就從共同性的部份, 智者途徑的人可能就會做出下面的推測: 男女吵架吵的很兇,甚至吵到要鬧分手的地步,而且是觀念不合。 同時也推斷這份關係也有重修舊好的可能, 因為主要是觀念不合,不是情感的斷裂,同時與連結死神和世界也有另一個共同的部份, 就是重生。 所以又可以歸納出解決之道: 彼此的觀念上要做一些調整, 互相包容對方的看法,講話稍微做修飾,不要刺傷對方, 那這個關係就有重生的可能。

*從上面的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出, 智者的途徑重視邏輯上的合理和牌面共通的部份, 並在共同的點上找出合理的軌道。 所以這個途徑在解牌陣的時候,是蠻適合使用的。

#但是智者的途徑有一個缺點, 就是太重視相同的部份,以至於過度簡化, 有時候會太過武斷和粗糙。 這條路和觀察者剛好是相對的, 觀察者的開放和重視細節可以互相補其不足。

接下來我們要談「愚者」, 他的途徑有時是另闢新境, 給我們新的驚奇,讓我們的解牌有一些新的可能。

@解牌的第四個途徑是「愚者」@@四….愚者~這個途徑感覺上比較不容易掌握, 因為這個途徑主要是讚揚缺點,從不可能當中看出可能,絕望中看出希望。 在大家覺得不該那樣想的地方,找出一條路子來,另闢一條蹊徑。   

#愚者有一種特質,他喜歡反其道而行,專走別人不走的路。 但是他也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而是他了解到,事物在發展到極限的時候,自然會向另一極移動。 所謂陰極生陽,明極生暗,循環往復。 愚者選擇的路常常是表面看似不可行,但其實是可行的。 別人看起來可能覺得這個人是傻瓜, 做一些愚不可及的事,其實日後才知他正確的。 先知常常被當成笨蛋、被眾人所恥笑的例子屢見不鮮。

#但是光是跟人家走相反或不一樣的路就是愚者的途徑嗎? 恐怕不是。 要能正確的使用愚者的途徑, 一定先得經過觀察者與智者兩條路徑的思索, 再翻過一番,從反方向來思考,往往會赫然發現解牌的新世界。

#尤其我們發現, 牌面混亂矛盾到我們不知如何下手解牌時, 愚者的途徑常常可以為我找出一條路。

#或者我們在解牌感覺很順暢的時候, 有時候不妨也反過來想想看, 說不定可以看到新的、隱藏於合理之下的隱喻。

#..塔、惡魔與死神常常被當作是不祥的牌, 從愚者的角度來看,它們是非常好的牌面。 塔與死神常暗示著毀壞和結束, 但是沒有結束哪會有開始?沒有毀壞哪會有新生? 只要我們能坦然面對, 重生就是接下來的道路。

#惡魔代表的是欲望與誘惑, 但何嘗不是提醒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欲望,用一個輕鬆的心情去看待它。 慾望並不是洪水猛獸, 當我們不接受自己的欲望, 把它扭曲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時才可怕。 能正視自己的慾望並且接受它所帶來的結果, 不逃避也不扭曲, 那麼慾望並不會帶來痛苦。 即使結束、慾望帶來痛苦, 只要我們如實的去面對和穿越,傷害必能減到最小。

#世界這張牌看來有完成、達成的意思, 其實完成不就代表結束? 花朵開到頂點就會凋謝;果子成熟就會掉落, 它同時也暗喻著結束。 所以它不一定是做好的解釋。 對相同的牌面, 從一個嶄新的不同的角度出發, 從另一面來看待牌義, 就是愚者途徑的精髓。

#所以,在解牌時, 如果能利用愚者的途徑, 可以在很不好的牌面上找到啟示:一種解決之道的提醒; 或者是在很好的牌面上,提示我們可能發生的弊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