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做了個收聲的手勢後,姜晨一邊輕聲重複著剛才聽到的問題,一邊緩緩地從桌子旁的牌庫中抽出了一張牌。

  “第一張是戰車。”姜晨邊說邊拿起手機對準桌面上亮著的一張牌,牌面上是一名武士站在戰車上,右手拿著一根權杖,戰車的前方則有兩尊一黑一白的獅身人面獸分立左右。

  看了眼視頻通話那頭滿臉疑惑卻又暗含期待的小伙子,姜晨繼續解讀這張牌:“這張牌是倒立放置,代表著逆位,戰車逆位意味著你在這段感情中已經失去了方向,這讓對方在心中對你產生了不信任感,你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了……”

  作為一名塔羅牌占卜師,姜晨除了會在與塔羅牌相關的公眾號中發一些文章外,也會定期為人“視頻占卜”,每次收費100至300元。

  近日,廣東深圳一家以塔羅牌占卜為名實施營銷活動的線上商舖被警方調查,再次引起人們對於網絡占卜的關注。很多人心存疑慮,網絡占卜究竟算的是“命”還是“錢”?

  網絡占卜風靡網絡

  “9.9元測運勢”“19.9元測感情”“199元改運勢”……如今在網絡上,類似的網絡占卜廣告並不鮮見,不論是公眾號,還是私人微信;不論是電商平台,還是小程序,隨時有人為我們的命運“答疑解惑”。

  其中,塔羅牌成為瞭如今網絡占卜的“新貴”,在年輕群體中頗受歡迎,在短視頻平台,涉及塔羅牌占卜的一些視頻點贊數量甚至能達百萬。

  在姜晨看來,塔羅牌占卜之所以在年輕人中風靡,主要因其操作簡便、互動性強。比如,最常見的算法就是前來占卜者從1到78(整副塔羅牌共78張)中隨機選出幾個,再找到與數字相對應的牌來進行解讀。

  為何一些人在生活中遭遇難以抉擇的問題或出現焦慮時,會尋求占卜這一類幫助,而且對結果“深信不疑”?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分析指出,無論哪種形式的算命,都是為了滿足算命者的一些心理需求。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掌控感,是人們對於事物不確定性的一種規避,人們的很多情感或者生活壓力,正是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占卜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即給出一個相對模棱兩可的答案,人本身就很容易相信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在占卜者的言語引導下又讓人很容易去對號入座,進而覺得這種說法極為可信。

  “占卜是個和人打交道的項目,話術技巧的確很重要。”姜晨表示,占卜師很會察言觀色,先聽客人的主要訴求是什麼,如果是算情感、事業,那麼多數情況下是遇到了不順利的事或陷入了難以抉擇的兩難境地。

  “其實很多客人來占卜前,內心中已經有一個潛在答案或選擇,只是希望藉由占卜的形式,再次獲得這種‘神秘力量’的支持,進而堅定自己的想法。”儘管姜晨坦陳塔羅牌占卜很大程度上還是“心理安慰”居多,但他也表示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除了星座學外,也包含很多心理學的理論。

  “算命”還是“算錢”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占卜的主戰場開始從線下轉向網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相比線下,線上占卜的隱蔽性更強,傳播範圍更廣,客流量也更大。

  記者在某電商網站搜索“網絡占卜”關鍵詞,出現大量占卜服務,既有中國傳統的周易八卦,也包括西方的星座塔羅,內容涉及婚姻、事業、健康等,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些店舖的月銷量在1000+以上。

  姜晨透露,目前網絡占卜的渠道除了在電商平台開設店鋪外,還有的通過開設公眾號、微博號,甚至有的直接用朋友圈來招攬生意。

  便捷的網絡渠道也給擴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一些明星或熱門事件的評論區中留下略帶“玄學”的評論,吸引網友點開評論者個人主頁;提供免費的占卜服務,但需要客人將占卜者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一系列操作都讓網絡占卜“越傳越火”。

  除了占卜行為本身外,有些網絡占卜服務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據深圳警方介紹,近日被調查的塔羅牌店鋪自2018年開始在線上推廣攬客,以塔羅牌占卜為名義提供“占卜算命”“溝通陰陽”等花樣繁多的服務。占卜師以各類理由誘導顧客購買所謂“水晶”“硃砂”等貨品來辟邪,收取上萬元的費用。

  “占卜後忽悠顧客購買產品的行為在圈子裡很常見,畢竟這是來錢的‘大頭’。”姜晨稱,銷售產品也有“技巧”,一般是對那些深信不疑或者極力想要改變某種境況的客人才會繼續進一步銷售。

  如今,出現了一種更為便捷的AI算命,在一些公眾號中輸入個人信息或上傳照片,幾十秒後,就會有一份AI出具的“命理報告”,但這背後需要的同樣是“錢”。

  此前,有媒體調查了一個名為“AI手相面相分析”的微信公眾號,按照提示提交一份面部完整照片後不到30秒鐘,頁面就顯示“報告已生成”,但想要獲取需要支付9.9元,想要獲取其他單項報告還要另外付費。

  這些公眾號還通過招代理的形式繼續斂財,只需交納一定的代理費,就可以成為代理,代理轉介客戶,獲取相應的返點佣金,通過拉人頭、發展下家來升級,在斂財的同時繼續擴大了傳播影響。

  “算命”非法外之地

  “儘管算命占卜由來已久,但必須明確,無論傳統算命,還是網絡占卜,不管花樣如何翻新,其本質都是封建迷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委員、德衡律師集團高級合夥人毛洪濤指出,網絡占卜絕對不是“法外之地”。

  毛洪濤介紹,《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11修訂)》第十五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2011修訂)》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信息網絡製作、複製、發布、傳播含有宣揚封建迷信的信息。依照情節,給予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此外,毛洪濤說,網絡占卜套路眾多,很容易滋生其他關聯違法犯罪行為。比如,利用網絡占卜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以轉運等為由騙取客戶錢財,涉嫌詐騙罪;以網絡占卜為名發展下線代理,抽取提成和佣金,屬於傳銷性質,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利用網絡占卜,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牟利,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在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看來,當前針對網絡占卜的治理還是較“松”,雖然有一些法律法規可以對其進行規制,但往往針對的是出現嚴重後果的行為。比如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只有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才有可能處以拘留併罰款。對於一些社會危害不明顯的收費占卜行為監管並不嚴,多以宣傳教育為主。

  “對於網絡占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禁止性法律規定。”趙占領認為,鑑於網絡占卜傳播迅速,且可能會對年輕用戶產生負面影響,應考慮盡快將其納入法律法規範疇,出台禁止性規定,不能等釀成詐騙案或造成嚴重後果後才匆忙干預。建議可修改現有法規,比如,在《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明確增加禁止傳播網絡占卜相關的信息,還應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相關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對平台上存在的一些網絡占卜信息進行治理。

  “還應繼續強化教育,倡導科學精神,鼓勵有問題尋求真正的心理諮詢,並建立群眾舉報機制。”劉俊海補充指出。

中國足球協會官方通報 這兩人被給予停賽+罰款處罰

飯菜“趁熱吃”?專家提醒警惕“吃出來的癌”

這個嫦娥有點不一樣,飾演者曹曦文怎麼說?

國台辦回應“台獨”分子楊智淵案調查進度和有關情況

馮遠征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任院長

世界氣象組織: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至創紀錄高位

中國女排世錦賽賽程出爐 首秀對陣阿根廷女排

耳機“長”在身上 危險藏在耳邊

昆明公安破獲該市首例“美麗貸”醫美詐騙案

角色油膩到上熱搜 某演員“霸總情結”引反感

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 在校生2.91億人

福建永定:梯田美如畫 土樓稻花香

記者走訪多個市場:商家換名頭偷偷銷售鱷雀鱔

“00後”走向職場 求職心態更多元

本科無法畢業還能“跨本申碩”是捷徑還是騙局?

歌手因口腔癌去世 專家:長期食用檳榔有風險

2020年大抵是最難的一年了。疫情,裁員,失業,內捲……生活的每個角落似乎都透露著心酸疲累。

就像五條人歌中唱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正確性在無形中得到了驗證。而當問題真正出現時,你的腦海裡是否會出現“看似不起眼的決定,都會在未來某個節點產生重要影響”的心靈毒雞湯。

雖然你無法預測未來,但有些人“似乎”可以,如果讓這些人替你做決定,你會不會更有底氣呢?這就宛如溺水的人看見了一艘路過的小船,與其思考遠方的哭聲,不如抓住眼下的韁繩。

利用這種迷茫徬徨的心理,玄學師們在人類歷史的舞台上大放異彩。不管中國本土的周易八卦,還是國外舶來的塔羅占卜,各自都擁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

B站塔羅占卜短視頻截圖

與此同時,時代的變化讓玄學也趕上了互聯網的浪潮。關於這種現象,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曾在《抖音裡拜大佛,B站上追塔羅,玄學類短視頻會成下個風口? 》的文章中討論過世面上出現的玄學類短視頻,無論是藉著玄學內容髮展個人人設的,還是玄學知識的解答視頻,都紛紛流量成績斐然。

隨著深入了解,在各個平台上,塔羅占卜在短視頻領域的活躍度明顯更高。

通過公域流量吸引受眾,再圈粉到私域空間一對一占卜解惑,一套閉環打通後,塔羅似乎掌握了新的財富密碼。

為了真實感受到塔羅占卜的玄學魅力,壹娛觀察記者豪擲166元體驗了一次60分鐘的私人占卜,同時也找幾位塔羅占卜師聊了聊,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短視頻這個冉冉升起的“財富密碼”。

抖音:遍地開花,最難走心

“什麼時候能遇到甜甜的戀愛”、“超準,塔羅告訴你下半年運勢”……

近期以來,不管是刷抖音,還是逛B站,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發現塔羅占卜類型的短視頻推送頻率有所增加。與之同框出鏡的還有動輒上萬的點贊播放量,以及整整齊齊刷屏的“姐姐好準,領取好運”的彈幕牆。

“莫不是連大數據都已經監測到我是一隻萬年單身狗了嗎?”

通過進一步觀察後發現,即使是相同的塔羅占卜類型,在抖音與B站卻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發展趨勢。

首先以抖音為例,主要分為塔羅師占卜、塔羅占卜廣告以及塔羅主題劇情三種類型的短視頻。

其中,塔羅師占卜類型的短視頻主要表現為“提問——抽牌——解析”的流程。

但由於抖音時長限制,大部分視頻都會被分割為上下兩集,往往上集提問抽卡,下集解析回答,或者在評論區公佈詳情解析。對於用戶而言,如果對解析感興趣就需要自己在評論區或者賬號首頁尋找,出現了明顯的用戶體驗中斷,不夠流暢自然。

抖音截圖

其次,就是在以上基礎發展而來的塔羅占卜廣告。

大體上同樣是“提問——抽牌——解析”的流程,只不過加入了一些UI互動界面,配上神秘的bgm還多了一份私人訂製的儀式感,同時界面右上角還謹慎地標註了“內容純屬娛樂,暫不向未滿18歲青少年提供”的字樣。

當抽完牌後,畫面會自動跳轉到解析頁面,只不過如果想獲得這份解析,需要在線支付相應的費用。 “原價199,限時優惠29,距離優惠結束不足xx分鐘”的付費提醒更是被設置成高頻跳動效果,似乎在用全身力氣暗示用戶“只要29,你就可以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你不心動嗎?”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界面顯示已經有62萬人進行了分析。在假設數據屬實的前提下,相當於產生了近1800萬元的交易額。

抖音在線測試流程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該塔羅占卜廣告的投入成本,但從略帶沉浸感的氛圍體驗以及適中的價位來看,這或許是一門好生意。

與此同時,另外有趣的一點值得注意。

如果網速正常,從抽完牌到跳轉解析的頁面進度條讀取時長不超過5秒,這就意味著這份解析極大可能是由電腦數據自動推算形成的,而不是塔羅師為你精心打造的“私人訂製”。

這種以電腦為終端的推算方式,是否有讓你想起十餘年前興起的互聯網算命網站嗎?

只需要輸入出生日期、姓名、性別等基礎信息,便可知曉當年運勢。即使這些早期的互聯網運勢報告大多是由簡單重複的代碼計算而來,也阻擋不住人們對它的熱情,截止目前為止仍然有大量此類網站。

如此一比較,現在的塔羅占卜推算可能更複雜,解析更詳盡,但從本質上來看,這只是一次換湯不換藥的“偽科技進步”。

相比較以上數據推算的“不走心”,目前抖音還出現了另一種塔羅占卜廣告的方式。

前半段模擬抽牌的過程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在抽牌結束後由用戶自己寫下問題,並在多種價位的賞金中選擇其一,然後等待塔羅師的解答。

抖音截圖

頁面同時還備註“48小時未獲得解答自動退款”,似乎在暗示用戶,屏幕對面是真實存在的塔羅師為你解答困惑,而不是冷冰冰的演算代碼。

最後,抖音上出現了以塔羅為主題製作的劇情短視頻。

在一個月前,作者曾觀察到一個300多萬粉絲原名為“塔羅師朵拉”的抖音賬號(目前已經改名為黑魔仙朵拉)。在改名前主要以大上海舞女形象cos塔羅占卜師,劇情反轉為主,對於塔羅牌分析一筆帶過,整體顯得有些尷尬僵硬。

但就在一個月後的現在,作者發現該賬號下原先的塔羅劇情短視頻基本都被刪除或隱藏起來了,只保留了少數幾個,取而代之的則是美妝試色的內容,簡介也改成了好物分享種草姬。

這或許和目前短視頻的變現方式有直接關係,通過塔羅占卜師的身份包裝吸引粉絲,等待大批流量穩定後,再轉換賬號定位進行廣告植入跟電商帶貨。

畢竟漲粉道路千萬條,變現致富才是第一條。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據新抖顯示該賬號在塔羅師之前還有過一次改名記錄。參考同時期的直播記錄來看,推測該賬號曾經或是以男生的身份進行運營。

數據來源:新抖

從一定程度上,這反映出某些抖音運營者們對於流量變現的急功近利。換皮大法無疑好,掙一波快錢當然香,但當賬號主體反复切換甚至面目全非,最終只會讓創作者團隊們淪為沒有感情的工具人。

由此可以看來,抖音這波遍地開花的塔羅占卜的確可以大範圍狙擊到受眾人群,但這也就意味著難以走心認真對待每次塔羅占卜。

“相比較抖音,我作為塔羅師更看好B站”

相比較抖音的“遍地開花”,塔羅師們似乎更看好B站細水長流的氛圍。

一位B站塔羅占卜UP主告訴我們,“專業的塔羅占卜需要很大的信息密度去做支撐,抖音的時長以及強娛樂屬性對於塔羅師們來說可能並不適合,相比較而言,沒有時長限制的B站更適合塔羅師們發揮。”

不同於塔羅占卜在抖音的多種表現形式,B站的塔羅占卜視頻顯得比較純粹,主要都集中在塔羅師占卜這一類型。

打開B站塔羅占卜視頻,UP主大多本人不出境,只出現輕柔的講解音,畫面對準擺放水晶、星軌、香薰、牌組等充滿西方玄學感物品的桌面,配合著靜謐的bgm,一場塔羅占卜就這樣開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