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英語:Anna)是華特迪士尼影業第53部經典動畫長片《冰雪奇緣》,以及其續集《冰雪奇緣2》(第58部)中的女主角之一,由演員克莉絲汀·貝爾擔任主要配音,片頭5歲時的安娜分別由李薇·司徒本萊奇(Livvy Stubenrauch)和凱蒂·洛佩茲(Katie Lopez)擔任配音和配唱,阿嘉莎·李·夢(Agatha Lee Monn)則負責為9歲時的安娜配音。角色創造者為該片的兩位導演克里斯·巴克及珍妮佛·李。

安娜在迪士尼對《冰雪女王》的改編計畫中,曾因為安徒生原著中各人物的關係和歌爾達的角色設定,而難以改編成長篇動畫人物,包括華特·迪士尼在內的多位動畫師都無法克服此難關。直到編劇組將歌爾達和冰雪女王設定為姊妹後,才建立了更富動態的角色關係,也使得安娜此一角色得以形塑。

安娜一角在《冰雪奇緣》上映後廣受許多評論的讚賞,評論中多對其充滿堅定決心和熱情的人格表示推崇,而克莉絲汀·貝爾替安娜配音的表現也連帶地得到影評界數位人士的肯定。

目次

角色編輯

早在1943年,華特·迪士尼早有意與塞繆·戈溫合作、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冰雪女王」改編成為動畫長片。「冰雪女王」中的兩個主要角色為歌爾達(Gerda)和凱伊(Kai),前者後來成為安娜的角色原型。但是在創作過程中,由於故事內容和冰雪女王的角色設定遇到了諸多挑戰,以致於迪士尼很難將之改編為令人滿意的作品,當中最明顯的問題為原作中的主要角色之間缺少足夠的互動,例如歌爾達進入冰雪女王的宮殿、並以眼淚拯救了心被冰封的凱伊時,冰雪女王已消失無蹤。這些對迪士尼而言並不足以改編出一部動畫長片[2]。

繼迪士尼本人後,多位動畫界人士亦投入了冰雪女王的製作計畫,當中包括保羅與蓋坦·布里茲(英語:Paul and Gaëtan Brizzi)兄弟、迪克·宗達格(Dick Zondag)、葛連·基恩及戴夫·高茲(Dave Goetz)等,但最後都無人能成功。2008年時,克里斯·巴克向迪士尼提出了冰雪女王的改編計畫,預計製作成名為「安娜和冰雪女王」 (Anna and the Snow Queen)的傳統動畫片。好景不常,改編工作在2010年初遇到了相同的問題,而使得整個計畫再度被迫擱置[3]。但是隨著《魔髮奇緣》在2010及2011年之後大獲成功,迪士尼再次宣布了冰雪女王的改編計畫,任命彼得·德維寇(Peter Del Vecho)和約翰·拉薩特為專案製作人,並將影片更為今名,預定在2013年11月27日上映。隨著計畫的起死回生,巴克和他的團隊必須解決人物設定這項挑戰[4]。導演珍妮佛·李表示「原著中的議題對我們來說是個太象徵化的故事,很難表達得具體。而電影就是個具體的東西,你需要轉譯它」[5]。

當劇本交到了約翰·拉薩特手上後,他隨即召開了一場會議,請製作團隊聽聽他的想法。拉薩特當時說「你們刻劃得還不夠深入」。雖然他認為巴克的最後一個版本相當輕鬆有趣,但也表示角色還不足以使人引起共鳴、不夠多面向,觀眾會無法對角色們有深刻感受[2]。在那時劇本中總共有三個主要角色:安娜、冰雪女王艾莎,以及以凱伊為藍本的阿克(Kristoff),但是角色之間的互動不夠緊密[6]。之後編劇組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建議——讓艾莎和安娜成為姐妹。這成為一道突破點,並解決了長久以來的問題[2][7][8],珍妮佛·李說該項建議「非常戲劇性地改變了整個故事」[9],又解釋這樣的選擇將原始版本中的光明與黑暗之爭,轉化為愛和恐懼的衝突[10]。巴克表示當時的故事稿還保有了原著架構中的基本元素、和歌爾達一角身上的基本特質。他談及自己的版本與原著間的相似之處時說道:「(歌爾達)絕不放棄尋找自己的青梅竹馬凱伊…她不是超級英雄之類的大人物,但她有的就是愛,而愛最後會戰勝恐懼」[5]。

在2012年5月5號時,選中了演員克莉絲汀·貝爾來擔任安娜成年時的配音員[11][12],李薇·司徒本萊奇負責配音5歲時的安娜[13][14][15],而在歌曲《想不想要做個雪人》(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中,分別由凱蒂·洛佩茲(配樂創作師勞勃·羅培茲夫婦的女兒)替9歲時的安娜配唱[16][17]、阿嘉莎·李·夢(導演珍妮佛·李的女兒)替青少女時期的安娜配唱[7][18][19][20]。珍妮佛·李解釋這種安排的考量是「我們想要用這首曲子的前兩段歌來向觀眾展現安娜的性格,並且是用真實的孩童配音,而不是採用比較職業化的百老匯兒童配音」[20]。替安娜配音的克莉絲汀·貝爾和艾莎的配音者——伊迪娜·曼佐均曾參加《魔髮奇緣》角色「樂佩」的面試,兩人在當時就認識了彼此,但她們都沒有獲得此角的配音機會[18][21]。

談到自己獲得演出機會時的感想,克莉絲汀·貝爾解釋道「我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夢想能加入迪士尼動畫電影的製作,這也是我當初給自己設定的第一個目標,在那時候看來卻是多麼的遙不可及」[12]。因此,貝爾表示她在發現自己雀屏中選、成為安娜的配音者時,當下的反應是「雀躍不已」[22]。導演珍妮佛·李承認貝爾會中選,有一部分是因為《冰雪奇緣》製作團隊聽了她小時候演唱《小美人魚》片中曲的錄音,進而影響了他們任用貝爾的決定。李表示,假如沒有這些錄音,會很難去找到安娜的配音人選[18][23]。

巴克和李兩位導演也對貝爾與曼佐之間的相處印象深刻[9][24],巴克表示「在製片初期的一次劇本朗讀中,克莉絲汀·貝爾和伊迪娜·曼佐對唱了一段歌謠,兩人都在歌聲裡注入豐富情感,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淚」「這不單表示他們的歌聲配在一起是多麼完美,更彰顯了音樂在片中會帶來的力量」[25]。然而,貝爾在與曼佐一起錄音時,並非全然地有信心[12][26],她形容自己及曼佐搭檔、共事時的經驗「讓人緊張兮兮」[22],兩人曾在曼佐家裡一起排練一首歌《翼下之風》(Wind Beneath My Wings),貝爾對曼佐那次的強力歌喉讚不絕口[22]。提到自己在片中所唱的曲子時,貝爾讚道「我們唱的都是洛佩茲夫婦寫的動聽歌曲,他們還創作過《摩門經》(百老匯音樂劇)呢,所以這些音樂都很有趣、很好聽,能與他們工作很令人驚豔」[27]。

導演珍妮佛·李深信克莉絲汀·貝爾就是詮釋安娜的不二人選。她說「我們(在面試時)聽到她的聲音,而不知道她曾受過正規訓練,這真的是一個完美驚喜。而且她擁有的聲音是如此溫和甜美,我們希望安娜能具有的條件,她樣樣不缺」[26]。另一位導演巴克評論道「克莉絲汀·貝爾正是我們第一位選中的人物,我們面試過很多人來尋找安娜的配音者,但是她就這樣脫穎而出了,一開始我們就很喜歡她,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她變成了安娜、安娜也變成了她,我已分不清誰是誰了」[28][29]。伊迪娜·曼佐同樣對於自己這位搭檔的歌唱功力大感驚訝,她說「我都不知道她能夠唱的這麼棒,我必須常常告訴她這件事情,因為她都不跟別人說!她總是對此保持低調」[26]。與丈夫搭擋、替《冰雪奇緣》配樂的作曲師克莉絲汀·安德森-羅培茲亦稱讚貝爾很快就能對他們的構思融會貫通,還表示若是自己可以的話,就會與她「一輩子」繼續合作下去[30]。安娜的動畫師貝琪·布里斯(Becky Bresee)也評論說貝爾的嗓音「恰到好處」[31]。

在整個動畫製作過程中,貝爾和曼佐必須做多次錄音和重複錄音的動作,並且在替兩姊妹關鍵的情感對戲配音時,需要一起到同個錄音室內進行。製片人德維寇表示「我們讓克莉斯汀和伊迪娜在一起唱歌。由於兩人在片中就有一段對唱,因而將歌曲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巴克後來也都盡可能地讓她倆待在一起,以在兩人之間增添真摯而絕妙的交流,也令她們實地進行互動[31]。貝爾份內的錄音是在她懷孕時完成的,而她在生產完後因為嗓音變低,而必須回來補做某些台詞的重錄[32]。在看完影片成品後,貝爾形容她自己的表現「感覺有點酷、卻又有點古怪,還有些不太現實或不調和的感覺」,但她也表示,自己對於安娜最終的樣貌符合了「導演對她的表現所下的要求」而感到無比光榮[33]。

相對於原本的故事,安娜的角色屬性和動畫劇情都做了不小的改變,最明顯的一點就讓她成為了冰雪女王的妹妹[9]。導演珍妮佛·李談到動畫角色的製作過程時,說道「雖然安娜這個角色現在是這麼的棒,但是我們當初設計她時也歷經了一段不短的拉鋸苦戰,有些元素還是直至最後才決定追加到安娜身上的,我們甚至要為此修改掉某些已經做好的動畫來予以配合」[34]。貝爾形容安娜這個角色「沒有完美的儀態,但卻是有著堅強決心的大好人」。李也補充道「安娜並不具有什麼特殊能力,但她就是那種能做出非凡之舉的平凡人」[12],相對於姐姐艾莎所代表的恐懼,安娜自己象徵的則是愛[7][35][36],並擁有著樂觀的個性[36]和一顆不凡的心靈[35]。導演巴克後來也表示「(安娜的)絕密武器就是愛」[10],總編劇保羅·布利格(Paul Briggs)則說安娜是「一位願意陪在你身邊、或是願意為了正確之事挺身而出的角色,她姐姐與生俱來的超能力形塑出了一個她所不屬於的世界」[37]。在2013年7月時,迪士尼為安娜發布的角色簡介如下:

安娜的膽大多過於優雅,有時也會不假思索就付諸行動,但她也是你所能見過最樂觀、最替人著想的女孩,她渴望能與艾莎重拾兒時有過的親密情誼。當艾莎不小心使艾倫戴爾王國陷入永久寒冬時,安娜踏上了危險的旅程去挽回大局。僅以一顆無畏之心、永不放棄的態度及對他人的善意當武器的安娜,決心要拯救國家和自己的親人[38]。

為了找到一個能理解、發展好自己角色的人選,而且能在之後將此傳達給製作團隊,導演和編劇決定替各個角色指派動畫總監[39]。第一任角色設計師貝琪·布里斯原先擔任艾莎的角色動畫總監[9][39],她談到她的工作就是讓角色們「讓人更感同身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在動畫中他們設計了數個安娜和阿克之間的細膩互動片段,每個版本都讓這些角色的刻畫在觀眾眼中越見鮮明。布里斯解釋道「像安娜其實就有些容易緊張和小焦慮,那麼我就必須把這些細節巧妙放進動畫裡,讓觀眾們能理解」[9]。

貝爾表示一開始的安娜被描寫的比較平庸而普通,「以我的話來講,她在一開始的劇本中就是有些拘謹,而且女孩子氣過重」,而她覺得這樣的設計並不吸引人。貝爾承認自己一直以來都想加入迪士尼動畫的陣容,但是她「想當的是一個比較與眾不同的公主」、「比一般公主更笨拙」,而不像某些優雅或談吐合宜的淑女[22][27][40]。當她負責擔當安娜這角色時,便向導演提出了很多建議,導演不但對此表示認可、也容許演員將這些角色形塑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好讓角色更顯得真實[41][22]。貝爾為安娜做了幾個特別變動,將自己的個人特質注入到安娜的性格中[40][42],使她成為更加具體化的女主角[27],並且受到導演的全力支持[43]。她將安娜第一次與鄰國王子漢斯撞在一起的場景形容為「一個典型的迪士尼片刻」,雙方不小心在肢體上接觸過近,之後又發現自己對對方萌生出愛意。貝爾希望安娜那時說出的台詞,能更貼近自己現實中碰到類似情形時所會出現的反應,例如「語無倫次」等狀況。貝爾表示「我可能會這樣說吧:『這太糗了,不是說你糗啦,只有我糗。你看起來好可口啊。等等——我在說什麼?』」,話就這樣不假思索的直接脫口而出,她總要急忙把這些收回」[41]。另一個例子是安娜帶著滿臉口水睡醒的情景,貝爾「還希望能讓頭髮垂到自己的嘴裡」,而這也是她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她說「有時我就像安娜那樣起床,然後發現嘴裡都是髮絲,害人開始咳嗽。動畫師們總能理解我想要代入的情景,能有這種現實中的情景出現確實很酷,而且有趣多了,而不是那種連睫毛膏都已經塗好的完美晨起」[22]。此外,安娜在片中的呼氣聲,或者是到處跑跳的模樣也都有從貝爾的生活中取得靈感[22][42],而她在配音期間錄下的影帶中常出現咬唇、撅嘴等微小動作,動畫師們也將這些添加到片中的安娜身上[44]。根據導演珍妮佛·李的說法,安娜是個有些小毛病的姑娘[43]。她解釋:「安娜並不完美,但我就愛她這點」[45]。

問及安娜最大的魅力時,貝爾回答「大概就是她那真摯的誠意以及樂觀的心性吧。安娜總是那麼地不做作、真誠、樂觀正向,而且永保樂觀的人是最吸引人的,比那些總是懷著壞心情的人有魅力多啦」。她也解釋說自己為何覺得安娜這角色很可愛,她說「故事一開始時的安娜沒有任何朋友,她的生活不允許自己擁有完整的王國,所以她到處跑跳著,只因為她滿心都想要交朋友」[22][40]。貝爾形容《冰雪奇緣》對迪士尼動畫作品來說是「另外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因為這部片描述的愛,是兄弟姐妹間的親情,而非男女之間的戀情。她說「安娜渴望能擁有世界、也希望去探索,但她同時一樣想好好培養自己與身邊每個人的感情,尤其是與親人的感情」「這對於迪士尼動畫來說是非常突破傳統的」[33]。

導演克里斯·巴克在檢視貝爾對安娜的角色性格造成的影響時,表示她的個性既有趣又充滿了活力。「原本我們已設定出安娜這個角色,但克莉絲汀加入後還讓她變得更加有趣和迷人,對一個3D動畫人物而言也更加逼真」[46],他還承認自己「深深被(貝爾的)嗓音和精神迷上了」,另一位導演珍妮佛·李則表示自己也很喜歡貝爾,並補充說「她是位很好的合作對象」[5]。洛佩茲夫婦同樣談到他們在為安娜譜寫歌曲的過程中,「越和克莉絲汀·貝爾共事,受到她的影響就越多」,他們很快就理解了安娜這個角色,因為她就是克莉絲汀·貝爾[47]。

在羅培茲夫妻忙於創作配樂、用以呈現劇中安娜的內心情感時,安娜在《想不想要做個雪人》(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一曲中被姐姐關在門外的場景最讓兩人觸動。安德森-羅培茲表示:「一個在童年裡吃盡了閉門羹的小女孩、老是眼睜睜看著房間當著自己的面關上…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揪心的呢?」、「所以我們得對安娜的情緒加以挖掘,需要更了解她,呈現出這位樂天憨直的姑娘在生命中所失去的一切。姐妹倆分隔在房門兩端的那一刻,是全片中最打動人心的橋段了」[45]。

由於製片團隊將艾莎的加冕日視為安娜人生中的一個新開始,因此編劇組也希望以一首角色主題曲來帶出長大後的安娜,但這到後來卻演變成一項高而難攀的目標。安德森-羅培茲解釋道:「這首歌中要出場的安娜得是開朗、活潑的,但又不可太脫出劇情的架構」。最後在編劇室的一場會議中,有人提倡以《前所未有的感覺》(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兼作新歌名和劇情轉折點的概念,不但解決了困境,更深得迪士尼音樂部總裁克理斯·蒙坦(Chris Montan)的心。蒙坦表示:「就是這了!這就是安娜的曲子啊!」、「正是這一刻、『在這前所未有的感覺中,我就要發現心上人、就要活出自己了』,這實在讓人振奮」[45]。

安娜在片中的服裝設計是參考了挪威服飾風格的研究,負責視覺研發的概念插圖藝術家布蘭妮·李(Brittney Lee)和其團隊就依據這些研究結果,知道他們該為安娜的服裝引入什麼素材[31],導演珍妮佛·李創造了一系列帶有歡樂感的戲中服飾,並融入特殊的花卉圖案和飽和的用色,以準確映照出安娜的人格特質,動畫師也考慮到安娜家鄉的天氣,為安娜的服飾設計了厚重的布料以及天鵝絨,對應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的傳統冬服[48][49],又為服裝加了褶裙等細部設計,好讓肢體活動更加方便,進而使角色能在全片中都能隨心所欲地行動自如。而為了深化片中的文化元素,團隊在片中每位角色的衣服上融入了挪威民俗彩繪「樂斯梅林」風格的裝飾[31]。安娜和艾莎兩個角色都擁有大量且樣式繁多的衣裝,服飾層次也是前所未有的。當角色於雪地裡活動時,必須內穿襯衣、外著披肩,布蘭妮·李解釋說「這層層服飾都經過精心設計」[28][31]。

評價與獲獎編輯

安娜(英語:Anna)是華特迪士尼影業第53部經典動畫長片《冰雪奇緣》,以及其續集《冰雪奇緣2》(第58部)中的女主角之一,由演員克莉絲汀·貝爾擔任主要配音,片頭5歲時的安娜分別由李薇·司徒本萊奇(Livvy Stubenrauch)和凱蒂·洛佩茲(Katie Lopez)擔任配音和配唱,阿嘉莎·李·夢(Agatha Lee Monn)則負責為9歲時的安娜配音。角色創造者為該片的兩位導演克里斯·巴克及珍妮佛·李。

安娜在迪士尼對《冰雪女王》的改編計畫中,曾因為安徒生原著中各人物的關係和歌爾達的角色設定,而難以改編成長篇動畫人物,包括華特·迪士尼在內的多位動畫師都無法克服此難關。直到編劇組將歌爾達和冰雪女王設定為姊妹後,才建立了更富動態的角色關係,也使得安娜此一角色得以形塑。

安娜一角在《冰雪奇緣》上映後廣受許多評論的讚賞,評論中多對其充滿堅定決心和熱情的人格表示推崇,而克莉絲汀·貝爾替安娜配音的表現也連帶地得到影評界數位人士的肯定。

目次

角色編輯

早在1943年,華特·迪士尼早有意與塞繆·戈溫合作、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冰雪女王」改編成為動畫長片。「冰雪女王」中的兩個主要角色為歌爾達(Gerda)和凱伊(Kai),前者後來成為安娜的角色原型。但是在創作過程中,由於故事內容和冰雪女王的角色設定遇到了諸多挑戰,以致於迪士尼很難將之改編為令人滿意的作品,當中最明顯的問題為原作中的主要角色之間缺少足夠的互動,例如歌爾達進入冰雪女王的宮殿、並以眼淚拯救了心被冰封的凱伊時,冰雪女王已消失無蹤。這些對迪士尼而言並不足以改編出一部動畫長片[2]。

繼迪士尼本人後,多位動畫界人士亦投入了冰雪女王的製作計畫,當中包括保羅與蓋坦·布里茲(英語:Paul and Gaëtan Brizzi)兄弟、迪克·宗達格(Dick Zondag)、葛連·基恩及戴夫·高茲(Dave Goetz)等,但最後都無人能成功。2008年時,克里斯·巴克向迪士尼提出了冰雪女王的改編計畫,預計製作成名為「安娜和冰雪女王」 (Anna and the Snow Queen)的傳統動畫片。好景不常,改編工作在2010年初遇到了相同的問題,而使得整個計畫再度被迫擱置[3]。但是隨著《魔髮奇緣》在2010及2011年之後大獲成功,迪士尼再次宣布了冰雪女王的改編計畫,任命彼得·德維寇(Peter Del Vecho)和約翰·拉薩特為專案製作人,並將影片更為今名,預定在2013年11月27日上映。隨著計畫的起死回生,巴克和他的團隊必須解決人物設定這項挑戰[4]。導演珍妮佛·李表示「原著中的議題對我們來說是個太象徵化的故事,很難表達得具體。而電影就是個具體的東西,你需要轉譯它」[5]。

當劇本交到了約翰·拉薩特手上後,他隨即召開了一場會議,請製作團隊聽聽他的想法。拉薩特當時說「你們刻劃得還不夠深入」。雖然他認為巴克的最後一個版本相當輕鬆有趣,但也表示角色還不足以使人引起共鳴、不夠多面向,觀眾會無法對角色們有深刻感受[2]。在那時劇本中總共有三個主要角色:安娜、冰雪女王艾莎,以及以凱伊為藍本的阿克(Kristoff),但是角色之間的互動不夠緊密[6]。之後編劇組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建議——讓艾莎和安娜成為姐妹。這成為一道突破點,並解決了長久以來的問題[2][7][8],珍妮佛·李說該項建議「非常戲劇性地改變了整個故事」[9],又解釋這樣的選擇將原始版本中的光明與黑暗之爭,轉化為愛和恐懼的衝突[10]。巴克表示當時的故事稿還保有了原著架構中的基本元素、和歌爾達一角身上的基本特質。他談及自己的版本與原著間的相似之處時說道:「(歌爾達)絕不放棄尋找自己的青梅竹馬凱伊…她不是超級英雄之類的大人物,但她有的就是愛,而愛最後會戰勝恐懼」[5]。

在2012年5月5號時,選中了演員克莉絲汀·貝爾來擔任安娜成年時的配音員[11][12],李薇·司徒本萊奇負責配音5歲時的安娜[13][14][15],而在歌曲《想不想要做個雪人》(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中,分別由凱蒂·洛佩茲(配樂創作師勞勃·羅培茲夫婦的女兒)替9歲時的安娜配唱[16][17]、阿嘉莎·李·夢(導演珍妮佛·李的女兒)替青少女時期的安娜配唱[7][18][19][20]。珍妮佛·李解釋這種安排的考量是「我們想要用這首曲子的前兩段歌來向觀眾展現安娜的性格,並且是用真實的孩童配音,而不是採用比較職業化的百老匯兒童配音」[20]。替安娜配音的克莉絲汀·貝爾和艾莎的配音者——伊迪娜·曼佐均曾參加《魔髮奇緣》角色「樂佩」的面試,兩人在當時就認識了彼此,但她們都沒有獲得此角的配音機會[18][21]。

談到自己獲得演出機會時的感想,克莉絲汀·貝爾解釋道「我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夢想能加入迪士尼動畫電影的製作,這也是我當初給自己設定的第一個目標,在那時候看來卻是多麼的遙不可及」[12]。因此,貝爾表示她在發現自己雀屏中選、成為安娜的配音者時,當下的反應是「雀躍不已」[22]。導演珍妮佛·李承認貝爾會中選,有一部分是因為《冰雪奇緣》製作團隊聽了她小時候演唱《小美人魚》片中曲的錄音,進而影響了他們任用貝爾的決定。李表示,假如沒有這些錄音,會很難去找到安娜的配音人選[18][23]。

巴克和李兩位導演也對貝爾與曼佐之間的相處印象深刻[9][24],巴克表示「在製片初期的一次劇本朗讀中,克莉絲汀·貝爾和伊迪娜·曼佐對唱了一段歌謠,兩人都在歌聲裡注入豐富情感,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淚」「這不單表示他們的歌聲配在一起是多麼完美,更彰顯了音樂在片中會帶來的力量」[25]。然而,貝爾在與曼佐一起錄音時,並非全然地有信心[12][26],她形容自己及曼佐搭檔、共事時的經驗「讓人緊張兮兮」[22],兩人曾在曼佐家裡一起排練一首歌《翼下之風》(Wind Beneath My Wings),貝爾對曼佐那次的強力歌喉讚不絕口[22]。提到自己在片中所唱的曲子時,貝爾讚道「我們唱的都是洛佩茲夫婦寫的動聽歌曲,他們還創作過《摩門經》(百老匯音樂劇)呢,所以這些音樂都很有趣、很好聽,能與他們工作很令人驚豔」[27]。

導演珍妮佛·李深信克莉絲汀·貝爾就是詮釋安娜的不二人選。她說「我們(在面試時)聽到她的聲音,而不知道她曾受過正規訓練,這真的是一個完美驚喜。而且她擁有的聲音是如此溫和甜美,我們希望安娜能具有的條件,她樣樣不缺」[26]。另一位導演巴克評論道「克莉絲汀·貝爾正是我們第一位選中的人物,我們面試過很多人來尋找安娜的配音者,但是她就這樣脫穎而出了,一開始我們就很喜歡她,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她變成了安娜、安娜也變成了她,我已分不清誰是誰了」[28][29]。伊迪娜·曼佐同樣對於自己這位搭檔的歌唱功力大感驚訝,她說「我都不知道她能夠唱的這麼棒,我必須常常告訴她這件事情,因為她都不跟別人說!她總是對此保持低調」[26]。與丈夫搭擋、替《冰雪奇緣》配樂的作曲師克莉絲汀·安德森-羅培茲亦稱讚貝爾很快就能對他們的構思融會貫通,還表示若是自己可以的話,就會與她「一輩子」繼續合作下去[30]。安娜的動畫師貝琪·布里斯(Becky Bresee)也評論說貝爾的嗓音「恰到好處」[31]。

在整個動畫製作過程中,貝爾和曼佐必須做多次錄音和重複錄音的動作,並且在替兩姊妹關鍵的情感對戲配音時,需要一起到同個錄音室內進行。製片人德維寇表示「我們讓克莉斯汀和伊迪娜在一起唱歌。由於兩人在片中就有一段對唱,因而將歌曲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巴克後來也都盡可能地讓她倆待在一起,以在兩人之間增添真摯而絕妙的交流,也令她們實地進行互動[31]。貝爾份內的錄音是在她懷孕時完成的,而她在生產完後因為嗓音變低,而必須回來補做某些台詞的重錄[32]。在看完影片成品後,貝爾形容她自己的表現「感覺有點酷、卻又有點古怪,還有些不太現實或不調和的感覺」,但她也表示,自己對於安娜最終的樣貌符合了「導演對她的表現所下的要求」而感到無比光榮[33]。

相對於原本的故事,安娜的角色屬性和動畫劇情都做了不小的改變,最明顯的一點就讓她成為了冰雪女王的妹妹[9]。導演珍妮佛·李談到動畫角色的製作過程時,說道「雖然安娜這個角色現在是這麼的棒,但是我們當初設計她時也歷經了一段不短的拉鋸苦戰,有些元素還是直至最後才決定追加到安娜身上的,我們甚至要為此修改掉某些已經做好的動畫來予以配合」[34]。貝爾形容安娜這個角色「沒有完美的儀態,但卻是有著堅強決心的大好人」。李也補充道「安娜並不具有什麼特殊能力,但她就是那種能做出非凡之舉的平凡人」[12],相對於姐姐艾莎所代表的恐懼,安娜自己象徵的則是愛[7][35][36],並擁有著樂觀的個性[36]和一顆不凡的心靈[35]。導演巴克後來也表示「(安娜的)絕密武器就是愛」[10],總編劇保羅·布利格(Paul Briggs)則說安娜是「一位願意陪在你身邊、或是願意為了正確之事挺身而出的角色,她姐姐與生俱來的超能力形塑出了一個她所不屬於的世界」[37]。在2013年7月時,迪士尼為安娜發布的角色簡介如下:

安娜的膽大多過於優雅,有時也會不假思索就付諸行動,但她也是你所能見過最樂觀、最替人著想的女孩,她渴望能與艾莎重拾兒時有過的親密情誼。當艾莎不小心使艾倫戴爾王國陷入永久寒冬時,安娜踏上了危險的旅程去挽回大局。僅以一顆無畏之心、永不放棄的態度及對他人的善意當武器的安娜,決心要拯救國家和自己的親人[38]。

為了找到一個能理解、發展好自己角色的人選,而且能在之後將此傳達給製作團隊,導演和編劇決定替各個角色指派動畫總監[39]。第一任角色設計師貝琪·布里斯原先擔任艾莎的角色動畫總監[9][39],她談到她的工作就是讓角色們「讓人更感同身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在動畫中他們設計了數個安娜和阿克之間的細膩互動片段,每個版本都讓這些角色的刻畫在觀眾眼中越見鮮明。布里斯解釋道「像安娜其實就有些容易緊張和小焦慮,那麼我就必須把這些細節巧妙放進動畫裡,讓觀眾們能理解」[9]。

貝爾表示一開始的安娜被描寫的比較平庸而普通,「以我的話來講,她在一開始的劇本中就是有些拘謹,而且女孩子氣過重」,而她覺得這樣的設計並不吸引人。貝爾承認自己一直以來都想加入迪士尼動畫的陣容,但是她「想當的是一個比較與眾不同的公主」、「比一般公主更笨拙」,而不像某些優雅或談吐合宜的淑女[22][27][40]。當她負責擔當安娜這角色時,便向導演提出了很多建議,導演不但對此表示認可、也容許演員將這些角色形塑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好讓角色更顯得真實[41][22]。貝爾為安娜做了幾個特別變動,將自己的個人特質注入到安娜的性格中[40][42],使她成為更加具體化的女主角[27],並且受到導演的全力支持[43]。她將安娜第一次與鄰國王子漢斯撞在一起的場景形容為「一個典型的迪士尼片刻」,雙方不小心在肢體上接觸過近,之後又發現自己對對方萌生出愛意。貝爾希望安娜那時說出的台詞,能更貼近自己現實中碰到類似情形時所會出現的反應,例如「語無倫次」等狀況。貝爾表示「我可能會這樣說吧:『這太糗了,不是說你糗啦,只有我糗。你看起來好可口啊。等等——我在說什麼?』」,話就這樣不假思索的直接脫口而出,她總要急忙把這些收回」[41]。另一個例子是安娜帶著滿臉口水睡醒的情景,貝爾「還希望能讓頭髮垂到自己的嘴裡」,而這也是她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她說「有時我就像安娜那樣起床,然後發現嘴裡都是髮絲,害人開始咳嗽。動畫師們總能理解我想要代入的情景,能有這種現實中的情景出現確實很酷,而且有趣多了,而不是那種連睫毛膏都已經塗好的完美晨起」[22]。此外,安娜在片中的呼氣聲,或者是到處跑跳的模樣也都有從貝爾的生活中取得靈感[22][42],而她在配音期間錄下的影帶中常出現咬唇、撅嘴等微小動作,動畫師們也將這些添加到片中的安娜身上[44]。根據導演珍妮佛·李的說法,安娜是個有些小毛病的姑娘[43]。她解釋:「安娜並不完美,但我就愛她這點」[45]。

問及安娜最大的魅力時,貝爾回答「大概就是她那真摯的誠意以及樂觀的心性吧。安娜總是那麼地不做作、真誠、樂觀正向,而且永保樂觀的人是最吸引人的,比那些總是懷著壞心情的人有魅力多啦」。她也解釋說自己為何覺得安娜這角色很可愛,她說「故事一開始時的安娜沒有任何朋友,她的生活不允許自己擁有完整的王國,所以她到處跑跳著,只因為她滿心都想要交朋友」[22][40]。貝爾形容《冰雪奇緣》對迪士尼動畫作品來說是「另外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因為這部片描述的愛,是兄弟姐妹間的親情,而非男女之間的戀情。她說「安娜渴望能擁有世界、也希望去探索,但她同時一樣想好好培養自己與身邊每個人的感情,尤其是與親人的感情」「這對於迪士尼動畫來說是非常突破傳統的」[33]。

導演克里斯·巴克在檢視貝爾對安娜的角色性格造成的影響時,表示她的個性既有趣又充滿了活力。「原本我們已設定出安娜這個角色,但克莉絲汀加入後還讓她變得更加有趣和迷人,對一個3D動畫人物而言也更加逼真」[46],他還承認自己「深深被(貝爾的)嗓音和精神迷上了」,另一位導演珍妮佛·李則表示自己也很喜歡貝爾,並補充說「她是位很好的合作對象」[5]。洛佩茲夫婦同樣談到他們在為安娜譜寫歌曲的過程中,「越和克莉絲汀·貝爾共事,受到她的影響就越多」,他們很快就理解了安娜這個角色,因為她就是克莉絲汀·貝爾[47]。

在羅培茲夫妻忙於創作配樂、用以呈現劇中安娜的內心情感時,安娜在《想不想要做個雪人》(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一曲中被姐姐關在門外的場景最讓兩人觸動。安德森-羅培茲表示:「一個在童年裡吃盡了閉門羹的小女孩、老是眼睜睜看著房間當著自己的面關上…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揪心的呢?」、「所以我們得對安娜的情緒加以挖掘,需要更了解她,呈現出這位樂天憨直的姑娘在生命中所失去的一切。姐妹倆分隔在房門兩端的那一刻,是全片中最打動人心的橋段了」[45]。

由於製片團隊將艾莎的加冕日視為安娜人生中的一個新開始,因此編劇組也希望以一首角色主題曲來帶出長大後的安娜,但這到後來卻演變成一項高而難攀的目標。安德森-羅培茲解釋道:「這首歌中要出場的安娜得是開朗、活潑的,但又不可太脫出劇情的架構」。最後在編劇室的一場會議中,有人提倡以《前所未有的感覺》(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兼作新歌名和劇情轉折點的概念,不但解決了困境,更深得迪士尼音樂部總裁克理斯·蒙坦(Chris Montan)的心。蒙坦表示:「就是這了!這就是安娜的曲子啊!」、「正是這一刻、『在這前所未有的感覺中,我就要發現心上人、就要活出自己了』,這實在讓人振奮」[45]。

安娜在片中的服裝設計是參考了挪威服飾風格的研究,負責視覺研發的概念插圖藝術家布蘭妮·李(Brittney Lee)和其團隊就依據這些研究結果,知道他們該為安娜的服裝引入什麼素材[31],導演珍妮佛·李創造了一系列帶有歡樂感的戲中服飾,並融入特殊的花卉圖案和飽和的用色,以準確映照出安娜的人格特質,動畫師也考慮到安娜家鄉的天氣,為安娜的服飾設計了厚重的布料以及天鵝絨,對應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的傳統冬服[48][49],又為服裝加了褶裙等細部設計,好讓肢體活動更加方便,進而使角色能在全片中都能隨心所欲地行動自如。而為了深化片中的文化元素,團隊在片中每位角色的衣服上融入了挪威民俗彩繪「樂斯梅林」風格的裝飾[31]。安娜和艾莎兩個角色都擁有大量且樣式繁多的衣裝,服飾層次也是前所未有的。當角色於雪地裡活動時,必須內穿襯衣、外著披肩,布蘭妮·李解釋說「這層層服飾都經過精心設計」[28][31]。

評價與獲獎編輯

安娜(英语:Anna)是华特迪士尼影业第53部经典动画长片《冰雪奇缘》,以及其续集《冰雪奇缘2》(第58部)中的女主角之一,由演员克里斯滕·贝尔担任主要配音,片头5岁时的安娜分别由李薇·司徒本莱奇(Livvy Stubenrauch)和凯蒂·洛佩兹(Katie Lopez)担任配音和配唱,阿嘉莎·李·梦(Agatha Lee Monn)则负责为9岁时的安娜配音。角色创造者为该片的两位导演克里斯·巴克及詹妮弗·李。

安娜的人物原型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冰雪女王》中的角色“歌尔达”(Gerda)。而在迪士尼的版本中,她被设定为北欧虚构王国“阿伦黛尔”(Arendelle)的二公主、也是长公主艾莎的亲妹妹,性格乐观开朗。当艾莎在自己的登基大典当晚不慎使王国陷入冰封、并且在恐慌下逃亡到山中后,安娜无畏地踏上危机重重的路途、一心想将艾莎带回,以拯救国家和自己的姐姐,同时在冒险过程和采冰人克里斯多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患难见真情。 而在《冰雪奇缘2》中,姐姐艾莎在魔法森林中她找到自己的归属成为了魔法森林的女王,自己更是接受恋人克里斯多夫的求婚,继承了姐姐的王位成为艾伦戴尔新的女王。姐妹两人合起来就是第五灵,在人界与魔法森林各自成为桥梁的两端,彼此掌管父亲与母亲的国度。

安娜在迪士尼对《冰雪女王》的改编计划中,曾因为安徒生原著中各人物的关系和歌尔达的角色设定,而难以改编成长篇动画人物,包括华特·迪士尼在内的多位动画师都无法克服此难关。直到编剧组将歌尔达和冰雪女王设定为姐妹后,才建立了更富动态的角色关系,也使得安娜此一角色得以形塑。

安娜一角在《冰雪皇后》上映后广受许多评论的赞赏,评论中多对其充满坚定决心和热情的人格表示推崇,而克里斯滕·贝尔替安娜配音的表现也连带地得到影评界数位人士的肯定。

目录

角色[编辑]

早在1943年,华特·迪士尼早有意与塞缪·戈温合作、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冰雪女王”改编成为动画长片。“冰雪女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为歌尔达(Gerda)和凯伊(Kai),前者后来成为安娜的角色原型。但是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故事内容和冰雪女王的角色设定遇到了诸多挑战,以致于迪士尼很难将之改编为令人满意的作品,当中最明显的问题为原作中的主要角色之间缺少足够的互动,例如歌尔达进入冰雪女王的宫殿、并以眼泪拯救了心被冰封的凯伊时,冰雪女王已消失无踪。这些对迪士尼而言并不足以改编出一部动画长片[2]。

继迪士尼本人后,多位动画界人士亦投入了冰雪女王的制作计划,当中包括保罗与盖坦·布里兹(英语:Paul and Gaëtan Brizzi)兄弟、迪克·宗达格(Dick Zondag)、葛连·基恩及戴夫·高兹(Dave Goetz)等,但最后都无人能成功。2008年时,克里斯·巴克向迪士尼提出了冰雪女王的改编计划,预计制作成名为“安娜和冰雪女王” (Anna and the Snow Queen)的传统动画片。好景不常,改编工作在2010年初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而使得整个计划再度被迫搁置[3]。但是随着《长发公主》在2010及2011年之后大获成功,迪士尼再次宣布了冰雪女王的改编计划,任命彼得·戴尔·维克(Peter Del Vecho)和约翰·拉塞特为专案制作人,并将影片更为今名,预定在2013年11月27日上映。随着计划的起死回生,巴克和他的团队必须解决人物设定这项挑战[4]。导演詹妮弗·李表示“原著中的议题对我们来说是个太象征化的故事,很难表达得具体。而电影就是个具体的东西,你需要转译它”[5]。

当剧本交到了约翰·拉塞特手上后,他随即召开了一场会议,请制作团队听听他的想法。拉塞特当时说“你们刻划得还不够深入”。虽然他认为巴克的最后一个版本相当轻松有趣,但也表示角色还不足以使人引起共鸣、不够多面向,观众会无法对角色们有深刻感受[2]。在那时剧本中总共有三个主要角色:安娜、冰雪女王艾莎,以及以凯伊为蓝本的阿克(Kristoff),但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不够紧密[6]。之后编剧组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让艾莎和安娜成为姐妹。这成为一道突破点,并解决了长久以来的问题[2][7][8],詹妮弗·李说该项建议“非常戏剧性地改变了整个故事”[9],又解释这样的选择将原始版本中的光明与黑暗之争,转化为爱和恐惧的冲突[10]。巴克表示当时的故事稿还保有了原著架构中的基本元素、和歌尔达一角身上的基本特质。他谈及自己的版本与原著间的相似之处时说道:“(歌尔达)绝不放弃寻找自己的青梅竹马凯伊…她不是超级英雄之类的大人物,但她有的就是爱,而爱最后会战胜恐惧”[5]。

在2012年5月5号时,选中了演员克里斯滕·贝尔来担任安娜成年时的配音员[11][12],李薇·司徒本莱奇负责配音5岁时的安娜[13][14][15],而在歌曲《你想不想堆雪人》(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中,分别由凯蒂·洛佩兹(配乐创作师罗伯特·洛佩兹夫妇的女儿)替9岁时的安娜配唱[16][17]、阿嘉莎·李·梦(导演詹妮弗·李的女儿)替青少女时期的安娜配唱[7][18][19][20]。詹妮弗·李解释这种安排的考量是“我们想要用这首曲子的前两段歌来向观众展现安娜的性格,并且是用真实的孩童配音,而不是采用比较职业化的百老汇儿童配音”[20]。替安娜配音的克里斯滕·贝尔和艾莎的配音者——伊迪娜·门泽尔均曾参加《长发公主》角色“乐佩”的面试,两人在当时就认识了彼此,但她们都没有获得此角的配音机会[18][21]。

谈到自己获得演出机会时的感想,克里斯滕·贝尔解释道“我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梦想能加入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制作,这也是我当初给自己设定的第一个目标,在那时候看来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12]。因此,贝尔表示她在发现自己雀屏中选、成为安娜的配音者时,当下的反应是“雀跃不已”[22]。导演詹妮弗·李承认贝尔会中选,有一部分是因为《冰雪皇后》制作团队听了她小时候演唱《小美人鱼》片中曲的录音,进而影响了他们任用贝尔的决定。李表示,假如没有这些录音,会很难去找到安娜的配音人选[18][23]。

巴克和李两位导演也对贝尔与门泽尔之间的相处印象深刻[9][24],巴克表示“在制片初期的一次剧本朗读中,克里斯滕·贝尔和伊迪娜·门泽尔对唱了一段歌谣,两人都在歌声里注入丰富情感,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不单表示他们的歌声配在一起是多么完美,更彰显了音乐在片中会带来的力量”[25]。然而,贝尔在与门泽尔一起录音时,并非全然地有信心[12][26],她形容自己及门泽尔搭档、共事时的经验“让人紧张兮兮”[22],两人曾在门泽尔家里一起排练一首歌《翼下之风》(Wind Beneath My Wings),贝尔对门泽尔那次的强力歌喉赞不绝口[22]。提到自己在片中所唱的曲子时,贝尔赞道“我们唱的都是洛佩兹夫妇写的动听歌曲,他们还创作过《摩门经》(百老汇音乐剧)呢,所以这些音乐都很有趣、很好听,能与他们工作很令人惊艳”[27]。

导演詹妮弗·李深信克里斯滕·贝尔就是诠释安娜的不二人选。她说“我们(在面试时)听到她的声音,而不知道她曾受过正规训练,这真的是一个完美惊喜。而且她拥有的声音是如此温和甜美,我们希望安娜能具有的条件,她样样不缺”[26]。另一位导演巴克评论道“克里斯滕·贝尔正是我们第一位选中的人物,我们面试过很多人来寻找安娜的配音者,但是她就这样脱颖而出了,一开始我们就很喜欢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变成了安娜、安娜也变成了她,我已分不清谁是谁了”[28][29]。伊迪娜·门泽尔同样对于自己这位搭档的歌唱功力大感惊讶,她说“我都不知道她能够唱的这么棒,我必须常常告诉她这件事情,因为她都不跟别人说!她总是对此保持低调”[26]。与丈夫搭挡、替《冰雪皇后》配乐的作曲师克里斯汀·安德生-洛佩兹亦称赞贝尔很快就能对他们的构思融会贯通,还表示若是自己可以的话,就会与她“一辈子”继续合作下去[30]。安娜的动画师贝琪·布里斯(Becky Bresee)也评论说贝尔的嗓音“恰到好处”[31]。

在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贝尔和门泽尔必须做多次录音和重复录音的动作,并且在替两姐妹关键的情感对戏配音时,需要一起到同个录音室内进行。制片人戴尔·维克表示“我们让克莉斯汀和伊迪娜在一起唱歌。由于两人在片中就有一段对唱,因而将歌曲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巴克后来也都尽可能地让她俩待在一起,以在两人之间增添真挚而绝妙的交流,也令她们实地进行互动[31]。贝尔分内的录音是在她怀孕时完成的,而她在生产完后因为嗓音变低,而必须回来补做某些台词的重录[32]。在看完影片成品后,贝尔形容她自己的表现“感觉有点酷、却又有点古怪,还有些不太现实或不调和的感觉”,但她也表示,自己对于安娜最终的样貌符合了“导演对她的表现所下的要求”而感到无比光荣[33]。

相对于原本的故事,安娜的角色属性和动画剧情都做了不小的改变,最明显的一点就让她成为了冰雪女王的妹妹[9]。导演詹妮弗·李谈到动画角色的制作过程时,说道“虽然安娜这个角色现在是这么的棒,但是我们当初设计她时也历经了一段不短的拉锯苦战,有些元素还是直至最后才决定追加到安娜身上的,我们甚至要为此修改掉某些已经做好的动画来予以配合”[34]。贝尔形容安娜这个角色“没有完美的仪态,但却是有着坚强决心的大好人”。李也补充道“安娜并不具有什么特殊能力,但她就是那种能做出非凡之举的平凡人”[12],相对于姐姐艾莎所代表的恐惧,安娜自己象征的则是爱[7][35][36],并拥有着乐观的个性[36]和一颗不凡的心灵[35]。导演巴克后来也表示“(安娜的)绝密武器就是爱”[10],总编剧保罗·布利格(Paul Briggs)则说安娜是“一位愿意陪在你身边、或是愿意为了正确之事挺身而出的角色,她姐姐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形塑出了一个她所不属于的世界”[37]。在2013年7月时,迪士尼为安娜发布的角色简介如下:

安娜的胆大多过于优雅,有时也会不假思索就付诸行动,但她也是你所能见过最乐观、最替人着想的女孩,她渴望能与艾莎重拾儿时有过的亲密情谊。当艾莎不小心使艾伦戴尔王国陷入永久寒冬时,安娜踏上了危险的旅程去挽回大局。仅以一颗坚强的心、永不放弃的态度及对他人的善意当武器的安娜,决心要拯救国家和自己的亲人[38]。

为了找到一个能理解、发展好自己角色的人选,而且能在之后将此传达给制作团队,导演和编剧决定替各个角色指派动画总监[39]。第一任角色设计师贝琪·布里斯原先担任艾莎的角色动画总监[9][39],她谈到她的工作就是让角色们“让人更感同身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动画中他们设计了数个安娜和阿克之间的细腻互动片段,每个版本都让这些角色的刻画在观众眼中越见鲜明。布里斯解释道“像安娜其实就有些容易紧张和小焦虑,那么我就必须把这些细节巧妙放进动画里,让观众们能理解”[9]。

贝尔表示一开始的安娜被描写的比较平庸而普通,“以我的话来讲,她在一开始的剧本中就是有些拘谨,而且女孩子气过重”,而她觉得这样的设计并不吸引人。贝尔承认自己一直以来都想加入迪士尼动画的阵容,但是她“想当的是一个比较与众不同的公主”、“比一般公主更笨拙”,而不像某些优雅或谈吐合宜的淑女[22][27][40]。当她负责担当安娜这角色时,便向导演提出了很多建议,导演不但对此表示认可、也容许演员将这些角色形塑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好让角色更显得真实[41][22]。贝尔为安娜做了几个特别变动,将自己的个人特质注入到安娜的性格中[40][42],使她成为更加具体化的女主角[27],并且受到导演的全力支持[43]。她将安娜第一次与邻国王子汉斯撞在一起的场景形容为“一个典型的迪士尼片刻”,双方不小心在肢体上接触过近,之后又发现自己对对方萌生出爱意。贝尔希望安娜那时说出的台词,能更贴近自己现实中碰到类似情形时所会出现的反应,例如“语无伦次”等状况。贝尔表示“我可能会这样说吧:‘这太糗了,不是说你糗啦,只有我糗。你看起来好可口啊。等等——我在说什么?’”,话就这样不假思索的直接脱口而出,她总要急忙把这些收回”[41]。另一个例子是安娜带着满脸口水睡醒的情景,贝尔“还希望能让头发垂到自己的嘴里”,而这也是她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她说“有时我就像安娜那样起床,然后发现嘴里都是发丝,害人开始咳嗽。动画师们总能理解我想要代入的情景,能有这种现实中的情景出现确实很酷,而且有趣多了,而不是那种连睫毛膏都已经涂好的完美晨起”[22]。此外,安娜在片中的呼气声,或者是到处跑跳的模样也都有从贝尔的生活中取得灵感[22][42],而她在配音期间录下的影带中常出现咬唇、撅嘴等微小动作,动画师们也将这些添加到片中的安娜身上[44]。根据导演詹妮弗·李的说法,安娜是个有些小毛病的姑娘[43]。她解释:“安娜并不完美,但我就爱她这点”[45]。

问及安娜最大的魅力时,贝尔回答“大概就是她那真挚的诚意以及乐观的心性吧。安娜总是那么地不做作、真诚、乐观正向,而且永保乐观的人是最吸引人的,比那些总是怀着坏心情的人有魅力多啦”。她也解释说自己为何觉得安娜这角色很可爱,她说“故事一开始时的安娜没有任何朋友,她的生活不允许自己拥有完整的王国,所以她到处跑跳着,只因为她满心都想要交朋友”[22][40]。贝尔形容《冰雪皇后》对迪士尼动画作品来说是“另外一个重大的转捩点”,因为这部片描述的爱,是兄弟姐妹间的亲情,而非男女之间的恋情。她说“安娜渴望能拥有世界、也希望去探索,但她同时一样想好好培养自己与身边每个人的感情,尤其是与亲人的感情”“这对于迪士尼动画来说是非常突破传统的”[33]。

导演克里斯·巴克在检视贝尔对安娜的角色性格造成的影响时,表示她的个性既有趣又充满了活力。“原本我们已设定出安娜这个角色,但克里斯滕加入后还让她变得更加有趣和迷人,对一个3D动画人物而言也更加逼真”[46],他还承认自己“深深被(贝尔的)嗓音和精神迷上了”,另一位导演詹妮弗·李则表示自己也很喜欢贝尔,并补充说“她是位很好的合作对象”[5]。洛佩兹夫妇同样谈到他们在为安娜谱写歌曲的过程中,“越和克里斯滕·贝尔共事,受到她的影响就越多”,他们很快就理解了安娜这个角色,因为她就是克里斯滕·贝尔[47]。

在洛佩兹夫妻忙于创作配乐、用以呈现剧中安娜的内心情感时,安娜在《你想不想堆雪人》(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一曲中被姐姐关在门外的场景最让两人触动。安德森-洛佩兹表示:“一个在童年里吃尽了闭门羹的小女孩、老是眼睁睁看着房间当着自己的面关上…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揪心的呢?”、“所以我们得对安娜的情绪加以挖掘,需要更了解她,呈现出这位乐天憨直的姑娘在生命中所失去的一切。姐妹俩分隔在房门两端的那一刻,是全片中最打动人心的桥段了”[45]。

由于制片团队将艾莎的加冕日视为安娜人生中的一个新开始,因此编剧组也希望以一首角色主题曲来带出长大后的安娜,但这到后来却演变成一项高而难攀的目标。安德森-洛佩兹解释道:“这首歌中要出场的安娜得是开朗、活泼的,但又不可太脱出剧情的架构”。最后在编剧室的一场会议中,有人提倡以《好久没在生命里》(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兼作新歌名和剧情转折点的概念,不但解决了困境,更深得迪士尼音乐部总裁克理斯·蒙坦(Chris Montan)的心。蒙坦表示:“就是这了!这就是安娜的曲子啊!”、“正是这一刻,‘我好久没在生命里发现心上人、好久没活出自己了’,这实在让人振奋”[45]。

安娜在片中的服装设计是参考了挪威服饰风格的研究,负责视觉研发的概念插图艺术家布兰妮·李(Brittney Lee)和其团队就依据这些研究结果,知道他们该为安娜的服装引入什么素材[31],导演詹妮弗·李创造了一系列带有欢乐感的戏中服饰,并融入特殊的花卉图案和饱和的用色,以准确映照出安娜的人格特质,动画师也考虑到安娜家乡的天气,为安娜的服饰设计了厚重的布料以及天鹅绒,对应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的传统冬服[48][49],又为服装加了褶裙等细部设计,好让肢体活动更加方便,进而使角色能在全片中都能随心所欲地行动自如。而为了深化片中的文化元素,团队在片中每位角色的衣服上融入了挪威民俗彩绘“乐斯梅林”风格的装饰[31]。安娜和艾莎两个角色都拥有大量且样式繁多的衣装,服饰层次也是前所未有的。当角色于雪地里活动时,必须内穿衬衣、外著披肩,布兰妮·李解释说“这层层服饰都经过精心设计”[28][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