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段子說:少壯不努力,長大怪水逆。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的“塔羅牌(TAROT)”,是他們問詢“運勢”的獨特方式。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那麼熱衷“塔羅牌占卜”?這正是我們要解開的“謎團”。
01
迷信行為?
顧客在塔羅師妙妙對面落了座,拋出了他的問題。
“順時針洗牌,摞起來,用你不寫字的手,這一疊放這兒,這一疊放這兒……好,心裡想著問題,抽三張。”妙妙指示道。
顧客很順從地照做了。他面臨的情況是,今年疫情以來,自己的生意虧了不少,原本的擴張計劃也被迫推遲。如今一年快要過完了,他想知道自己在剩下的時間裡還能不能再掙上幾筆快錢。
根據牌面顯示的結果,妙妙做了解釋:“你今年接下來整體平順,沒有大的波動,在11月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筆小財,但要把握住機會,不要跟合夥人產生爭執。”
顧客的好奇心被點燃,開始追問起具體的情況來。他拿出手機,掃了店舖的二維碼,又購買了五個問題的套餐:他手中的生意分為好幾個不同的業務板塊,他想知道每一個板塊具體的收益情況。
塔羅牌,隸屬於西方神秘學的範疇,算得上是一門古老的技藝,被認為能夠預測命運的走向。就百度百科的資料總結:所謂“塔羅”是由“TAROT”一詞音譯而來,被稱為“大自然的奧秘庫”。
它是西方古老的占卜工具,中世紀就流行於歐洲,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周易》,其起源則“是個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全新的經濟形態、生活形態乃至社交形態也應運而生,日趨複雜的體系下,不確定性也席捲著每一個人。
都市生活強調個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多止步於淺層,而作為個體,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心力和定力去消化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
於是各種形態的占卜師開始出現,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對抗生活的無序。
這個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頗具爭議。很多人對其嗤之以鼻,認為其儘管是光鮮亮麗的舶來品,但也脫不開“封建迷信”糟粕本質。
但問題真的這麼簡單嗎?
一名顧客坦承,其實占卜師也不乏有算錯的時候,但自己來這兒,也並不是真的全信,更多時候就是為了求個心理安慰。
“有些東西吧,平時也不好找身邊人聊,自己憋著會憋出毛病,所以就來了這。再說。他們家比心理醫生還是便宜多了。”他說。
妙妙則乾脆覺得,很多問題,其實顧客來問的時候心裡就已經知道答案了。占卜只不過走是個形式,去引導客戶承認自己心裡不願意承認的東西,僅此而已。
02
緩解焦慮
花塔羅創始人君君表示,從統計的角度,前來諮詢的客戶男女比例大約是2:8,至於諮詢的問題,則基本離不開三個主題:感情、財運和健康。
出於職業道德和風險考慮,健康問題她們一概不接,而是會建議客戶去正規醫院諮詢醫生。
“這個肯定不能亂說,醫生畢竟比我們專業多了。”
就君君的觀察,男女諮詢者的行為模式差異明顯。
大多數女性客戶其實並不是真的相信牌面計算得出的結果,而往往是碰到了感情問題,心裡憋悶,想要找人傾訴;而男性客戶更多則是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然後藉此做下一步的決策,“信”的成分反而更多。
她舉了一個年齡40來歲的中年女人為例。這位顧客是她家的長期客戶,從自己最初在西單入行伊始,就前來諮詢了。
兜兜轉轉這麼多年過去,這名顧客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另一半,總是處在憂鬱狀態中,有一段時間,她每天都過來和君君聊天,詢問自己的事業發展如何,自己未來還有沒有可能找到合適老伴之類的問題。
一次占卜中,這名顧客向君君說出了心裡話:其實我就是想找個人陪我聊天,沒有別的意思。我覺得找你們比心理諮詢便宜多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業態可能會比心理諮詢,甚至比普通的算命還要更加豐富一些。”君君說。
價格的確是有競爭力的。
妙妙的收費是110元一個問題,如果一次性購買五個問題,則可以享受套餐價468元。相比之下,心理醫生則是按小時收費,根據水平、資歷和名氣大小的差異,價格從三百到數千元不等。而且為了保證諮詢效果,往往需要提前預定數個療程。
不過,占卜和心理諮詢依然有著本質不同。
後者更多是對人進行“向內”的挖掘,主要是通過對話,從諮詢者的原生家庭、童年經歷等角度出發,來探討其目前的行為成因,解決情緒控制、戀愛等諸多問題。但占卜師的回答更多是“向外”的:無論模糊還是精確,她們都會給出一個大致的結果,然後引導著客戶在不確定中摸索著前進。
以顧客常來諮詢的感情問題為例,塔羅牌除了會對來訪者進行疏導,也往往會針對第三方做出一定判斷,而這恰恰是心理醫生不會輕易做出的舉動。
前述顧客介紹,在他看來,占卜很多時候會起到一個心理暗示的作用:如果占卜得出的結果是好的,那麼就製造了一種希望感,他做這件事的動力也會更強,成功概率更大;如果得到的結果是壞的,那他對這個方向則會感到灰心,不再推進,事情自然大概率就成不了了。
某種程度上,這構成了一個自我驗證的循環。
但這個過程中,倘若和客戶的關係不是特別熟悉,占卜師也盡可能會趨向於將結果說得模糊,鮮少給出“是”或“否”的確定性答案。這其實也是一種基於風險的考慮:萬一說錯,不光有可能喪失客戶的信任,還有引起糾紛的風險。
就像流傳數千年的打卦算命一樣,相比卦象本身,這門藝術更重要的,其實是術士們多年走街串巷練出的“觀人”本事,背後考驗的,其實更多是占卜師的綜合積累。
積累來自於兩方面:一是自身的閱讀、經歷和思考,這是主動的求索;二是從大量客戶樣本中總結得出的規律,這是被動的接受。通常來說,占卜師從業年頭越長,性格越敏感,越耐心,對人性的了解越豐富,給出的建議也就越準確。
03
小眾產業,但收入頗豐
心理診療也好,情感安慰也好,無論如何去定義這門生意,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其背後經濟回報的潛力相當豐厚。
君君是2016年入行的,第一家店開在南鑼鼓巷,積累了第一批客戶後,又在西單大悅城開了一家更正規的店鋪。接下來幾年發展迅速,在北京各個主要商場都駐下了點。
如今,她在北京有了三家分店,原本計劃著今年開第四家,但疫情來襲,將她原本的擴張計劃打亂了。
君君稱在生意最火爆的2019年,平均每家店每天能產生至少一萬元的流水,而每個月的房租加人工開支僅在十萬元左右,折算下來,每家店每月至少能產生數十萬元的淨利潤。
但今年疫情一來,線下的收入直接腰斬,線上諮詢也比以往少了許多,平均每家店的日流水銳減到一千元左右。賠本運營了將近四個月後,疫情好轉,收入總算回到了鼎盛時期的一半。
2020年12月,央視新聞報導了內蒙古一女子因迷信網絡占卜被騙250餘萬元的事件,而微博評論中卻還有不少網友試圖為塔羅和星座占卜“正名”。說起來也真的很奇怪,這屆年輕人一邊吐槽父母購買療愈床墊和風水擺件,另一邊卻在微博、微信上為星座運勢、塔羅算命花錢,他們占卜的主題包括但不限於“期末考試能不能過”、“什麼時候遇到真愛”、“是否適合換工作”等等,不僅如此,他們還是某寶“轉運紅繩”、招桃花手鍊的消費主力。
本來嘛,年輕人對現實生活有迷茫和焦慮,偶爾謀求一下心理安慰也正常,可惜,在互聯網的助力下,這屆鐮刀跟以前不一樣了。下面就請和四像一起,看“新式玄學”如何花式收割年輕人。 。
文|滄海 編輯 | Sunny 圖|四象設計部
1
新式玄學的生意場 到底有多大?
提到占卜算命,很多人想到的是瞇著小眼、留著鬍子、戴著墨鏡、號稱十卦九靈的“老先生”,逢人便稱“印堂發黑”,但這在年輕人眼裡都是“老黃曆”了。
現在,玄學已經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以微博、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等熱門app為載體,占卜算命的賬號充斥著各大社交平台。以年輕人聚集的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為例,上面主打“占卜”、“算命”、“占星”的up主不計其數,粉絲群體和視頻播放量也十分可觀。
年輕人對爸媽找“xx大仙兒”抽籤兒算命那一套嗤之以鼻,但自己轉頭就在占卜up主視頻裡抽塔羅牌,弱弱地問一句:有什麼區別嗎? emmm,也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莫非,一幅牌真能看出70.6億人的未來?莫非我們的性格真能被天上的星星分成12種?
如果你不關心星座、塔羅,也沒關係,從中國傳統周易八卦,到西方塔羅星盤,再到泰國佛牌手相,網上各類占卜業務的發達程度真的是讓四像大開眼界,占卜方法橫跨古今中外,“只有消費者想不到,沒有我小法師做不到”。不管你信什麼,總有對應的占卜服務包你滿意。
為了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占卜師們更是緊跟潮流,連愛豆塌房子這種事都能和星座扯到一起。
關鍵是一個敢說另一個也敢信,還真有不少網友認為愛豆出事是因為星座不吉利。那全球70.6億人,是不是總有那麼幾億人星座不吉利? emmm,照這麼發展下去,那生孩子是不是也要看星座跟父母合不合適?就,離譜。
在各大占卜算命博主的努力下,微博上關於“塔羅牌占卜”的話題閱讀量已經高達25.8億。那麼,這麼多年輕人,到底在占卜什麼呢?
2
當代年輕人為何事占卜?
看年輕人為什麼占卜,就能發現他們的痛點。就像BAT老闆不會占卜自己什麼時候能變有錢、玄彬和孫藝珍也不會占卜什麼時候能脫單一樣,沒人會為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發愁。那麼,能讓年輕人甘心花錢占卜的都是什麼事情呢?
可以發現,愛情、整體運勢和個人發展,是年輕人在占卜時比較關注的領域。愛情更是一騎絕塵,成為最讓年輕人牽掛和煩惱的問題。 B站播放量最多的塔羅占卜視頻主題就是預測“你這一生會有多少段戀情?”,彈幕裡很多母胎solo都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除了b站,微博上還有不少占卜師專門做情侶分手後幫忙複合的生意。正是這些無處排解的憂愁和煩惱,才讓玄學大師們有了更多一夜暴富的機會。
3
玄學,當代發家致富新道路
數以億計的閱讀量,百萬級別的觀看量,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意味著什麼?當然是“錢”啊!
和拆機評測的數碼類up主、擼妝搭配的美妝類up主相比,占卜師的入門門檻明顯要低一些。塔羅牌占卜還需要買牌,看手相、面相占卜連硬件設施都不需要了。前期投資少、技術含量低、市場潛力大,自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
這麼多人連夜入股占卜算命的生意,那究竟能賺多少錢呢?我們選取了一位比較有名氣的占卜師開的淘寶店,根據店鋪商品的單價與月銷量,估算出了這家店的月銷售收入。
店裡賣的姻緣繩、開運銅錢和手串,看圖都平平無奇,但卻被占卜師們描述得出神入化,彷彿當代乾坤圈和混天綾,誰買誰就能走上人生巔峰。但就是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商品,銷售額接近20萬,1688上的義烏老闆看了這價格會氣死。經常被年輕人吐槽“迷信”的父母知道了估計也要重拳出擊——“我買個保健床墊好歹還能用來墊著睡覺,小兔崽子買個紅繩能有什麼用?”
但對許多占卜師來說,賣貨也只是其中一項收入,“付費占卜”也是他們賺錢的基本盤。有的占卜師,占卜一次需要199元,時間只有2分鐘。想再深入了解自己的運勢,可以購買1499的套餐,時間有一個半小時。
大約500元/小時的收入水平意味著什麼呢? 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入5400元,占卜師只需要工作11個小時,就能輕鬆超越一個剛畢業本科生的月薪了。這收入,換誰誰不想原地改行算命呢?
隨著相信玄學的人越來越多,占卜師的生意範圍也不斷擴大——從占卜算命,到賣課培訓收學生,再到賣轉運飾品,甚至是做起了星座漫畫、動畫等文娛產品。
有錢賺的地方就有人,有很多錢賺的地方就有投行的身影。星座占卜算命,成為創業投資項目的賽道之一。可以發現,一些占卜的“法師”們已經拿到了數十萬、數百萬甚至高達三千萬的融資。現在看到的影響力比較大的占卜博主,很可能就是資本運作的結果。
而最早一批進入星座生意場的人,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據報導,2016年,微博星座博主“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將同道文化72.5%的股權轉讓給美盛文化,直接套現約1.78億元。清華肄業,30歲出頭,1.78億,這幾個關鍵詞加起來能讓人聯想出一部霸道總裁小說了。但霸總本人是這麼說的——
一邊是“靠星座賺錢,so easy”,另一邊是為愛情流淚、為996禿頭的普通年輕人花幾百、上千塊占卜,希望能感情美滿、事業順利。恰恰是後者瘋狂買單,才讓一些占卜師有了凡爾賽的資本,有了普通人努力十輩子也賺不來的財富。
4
“新式玄學”真的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