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學塔羅牌的人來說,肯定還不是很了解塔羅牌切牌和指示牌,甚至經常搞不懂切牌和指示牌的使用方法到底是什麼,那麼究竟這兩個牌怎樣使用?其又代表怎樣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剖析一下。
1.切牌
(1)切牌的使用場景和作用:
一般來說切牌也叫指示牌、關鍵牌、或者引導牌。切牌是用來了解問卜者心態的,所以通常要由問卜者來切牌。切牌並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問卜者是自己,那麼也就可以不進行這個步驟。
所以切牌主要的意義是了解所問問題的背景、發展趨勢、形成原因等。幫助解讀、提示牌陣的占卜問題。在一些牌陣中,在應用具體建議時也會考慮切牌的含義。
(2)切牌的抽取方法:
洗牌之後,讓問卜者從一疊牌中隨意拿起一疊,那麼被拿起一疊牌中最下面的那張牌則為切牌。
(3)切牌的實際應用:
切牌是從單張牌占卜演變而來,有時候,占卜師使用單張牌進行占卜,通過占卜者提的問題,然後,從單張牌裡進行牌義解讀。在實際應用中,也有不使用切牌的,具體根據占卜師的習慣而定。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切牌的運用,可以不適用切牌。
文章內容目錄
2.指示牌
(1)指示牌的使用場景和作用:
指示牌通常是抽取或者選擇所得。並非每個牌陣都需要指示牌,指示牌通常是一種指引或者對詢問者的狀態指向。
(2)切牌的抽取方法:
指示牌通常用於指示人物的特點,可以從宮廷牌中抽取指示牌,或者根據當事人的太陽星座選擇對應的宮廷牌代表。也可以根據長相、性格選取等。
·根據問卜者的年齡和性別: 成熟的男性-國王牌,成熟的女性-王后牌;年輕的男性-騎士牌,年輕的女性和未成年人-侍者牌。
·根據人的性格選用指示牌:權杖組性格外向,行動力強;杯組善於交際,處事穩妥;寶劍組性格內向,注意力集中;星牌組講究實際,善於理財。它只對那些我們了解的人適用,對大多數我們並不了解的人,則無法適用。
·以不同星座劃分牌組來選擇指示牌:以太陽星座為主,白羊座、獅子座和射手座-火-權杖組的宮廷牌,金牛座、處女座和摩羯座-土-星牌組的宮廷牌,雙子座、天秤座和水瓶座-風-劍牌組的宮廷牌,巨蟹座、天蠍座和雙魚座-水-杯牌組的宮廷牌。
由占卜者來挑選指示牌。常見的做法是,在洗牌之前,就從16張宮廷牌中選出一張來代表問卜者。
·由問卜者自己來抽取的方法:在讓問卜者選牌前,先將16張宮廷牌放在一起,讓問卜者洗牌後抽出一張。也可以事先把16張宮廷牌翻開,讓問卜者從中選出幾張認為差不多的牌,洗牌後抽出一張。
順帶一提,以前Tony叔說,萬智牌的規則裡,僅僅進行切牌(cut the cards)這一動作是不能視為牌已經被洗勻了的,必須麻將洗才行。
在塔羅里,可以同上,如偉特的書(1911)裡就出現了『洗切三次(shuffle and cut the pack three times),保持牌正面朝下。抽出最頂上的第一張牌擺在凱爾特十字牌陣的一號位上。 』
也可以是把牌分成幾疊,而且不需要收攏,如克勞利的書(1977)裡就出現了『將你面前的牌切出一半放到左邊。再把這兩堆牌各切一半放到各自的左邊(The pack being in front of you, cut, and place the top half to the left. Cut each pack again to the left.)。 ……在這四堆牌裡找出前面選好的指示牌。 』
『接著,將最上面的11張牌取出。再把剩餘21張牌中位於最頂端的那張拿開,留作“驚喜牌”。 (From the twenty-one left in his hand he takes the uppermost card and places it apart for “the surprise” before dealing out the other twenty and placing them in order on the table before him.)』
但要注意,這本書實際上講的是撲克占卜;這“驚喜牌”是在牌陣所有牌解讀完畢後才進行解讀,顧名思義代表額外的可能性,顯然它與切牌並不完全相同。
(圖片來自網絡,出處不明)
《塔羅葵花寶典》中切牌無需取出,但坊間流行的做法是要取出這張牌並跟其他牌一起擺牌陣。
切成三疊的做法如圖(這張圖是當年某次跟人討論三疊牌的順序時製作的,所以對比了不同收牌方法):
關於底牌:
如果按《塔羅葵花寶典》的步驟,切牌(名詞)=切牌(動詞)後的底牌,但人家用的名字是切牌。
“這個世界上的人很多,我希望為你帶來一點靈感。如果不行,一個故事也是好的,或者只是祝你天天開心。”
啊哈,終於開始寫乾貨專欄的第一篇了!
很多人笑說我們塔羅師就是在看圖說話,沒錯!
塔羅占卜=問卜者+塔羅牌+塔羅師
揭示真相預測未來是塔羅牌的事兒,而能不能把這些東西準確地翻譯出來是塔羅師的任務,同時根據問卜者的狀態把話巧說,幫助問卜者發現真正的客觀才是塔羅師的水平和本事。
所以我始終認為塔羅占卜的練習是建立在訓練兩種邏輯之上的:
一種是對於整副牌牌意的理解、
另一種是做占卜的時候形成的動態思維,
而這兩種思維訓練得當,最終會讓占卜師站在局外看到相對中立的信息。
“學了牌不會占卜”這樣的問題出現過太多次了。
我寫乾貨專欄的目的就在於幫助大家理清思路,什麼樣的資源適合我們訓練第一種邏輯,什麼樣的資源適合我們訓練第二種邏輯,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附加牌
(通常指代占卜過程中出現的除牌陣牌之外的牌)
最近小伙伴和我在討論關於“在占卜過程當中會出現的別的牌”,包括但不限於切牌、指示牌、解釋牌。
這些名字都好相像,但是認真辨析起來卻發現有很大問題,去查資料,好傢伙,名字和解釋更多了。 【Doge臉】
今天和大家來仔細辨析一下對這些牌,在一些國內外論壇資料中形成共識的區別,同時在第二篇專欄我會寫一下關於在占卜過程對這些牌的使用的占卜邏輯的探討。
首先先把他們列出來:
· 切牌 Cut the deck
· 底牌 Bottom Deck
· 陰影牌 Shadow deck
· 指示牌 Significator deck
· 解釋牌 Clarifier deck
· 跳牌 Jumper deck
注:deck是牌的意思,同card。
切牌
Cut the deck
其實從英文名稱我們可以看出來。
切牌,它首先是一個動作。
所以首先明確,切牌是我們在開始占卜的時候,在洗牌完畢之後進行的一項動作,通常是把洗好的牌以大致均等的方式分成幾份(兩份三份或四份等等),並將他們重新合成一份。
順便提一句:我逛遍了國內國外的論壇並且諮詢了一些40年以上從業經驗的老師關於塔羅切牌的正確流程,他們給我的回答是:隨你開心切就完了,厚薄份數都隨意。當然一般正常人也不會一切切成十幾份叭?
而名詞的切牌,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
“在這個占卜案例中,通過切牌我們通常可以知道……”
這個切牌,好像這並不是一個動詞,而是轉化成了一個名詞,在占卜中,確實是有一張牌它就叫“切牌”。
這張“切牌”的就是在切牌這個動作過程當中選取出來的。
根據知乎用戶HonoYoku寫的一篇關於切牌,底牌和指示牌的專欄,名詞切牌的出現或許和撲克占卜中的“驚喜牌”有關。
同時《塔羅葵花寶典》中提出了切牌的選取方式:
在牌收攏轉正之後,請問卜者任意拿起一疊牌放到旁邊,厚薄完全隨意。被拿起的牌中,最底部那張就是切牌。
一般名詞的切牌的目的是“在於得知問卜者對這個問題的心態,由問卜者切,反映出的才是他本人的想法。”(《塔羅葵花寶典》),同時也有朋友說能看出問卜者是不是來找茬砸場子的【大霧】,哈哈哈,大家可以參考著看。
以上是切牌的一些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