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您要占卜的時間,事件類型,虔誠祈禱,然後開始您的塔羅牌占卜!
1、一事不二佔: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情不能佔卜兩次,起碼要等事情狀況有所改變之後才能再占卜一次,否則就要用不同的問法。
2、精神很差時不能佔卜:會影響到占卜的準度,有時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外靈入侵都有可能,如果屬緊急狀況非占卜不可,也請帶上水晶補充能量。
3、用在爭論或騙人上:如果是有人挑釁、懷疑牌的準度或純粹想讓你出糗,請不要占卜,用在挑戰別人或騙財上也是不行的,會污染牌。
塔羅牌的來源是一種神秘的傳說,被作為占卜工具由來已久,據傳,原本『塔羅』並不是以牌的形式來做占卜,它只是一本『叨忒之書』,是專門用來傳達天神旨意的神秘之書,每當古代的法老王有任何疑難問題需要解決時,就會打開這本『叨忒之書』,所有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了。
塔羅牌風行在西方的中世紀,從很多當時的圖畫、書籍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無論是王宮貴族或是平民百姓,塔羅牌無所不在,一直到教會的興起,塔羅牌被視為異教的神秘魔法,從此遭到打壓,在有心人士的保護下,塔羅牌還是存活了下來,在世人面前展現它的神秘氣息。
塔羅牌是一套古老的占卜工具,它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透過塔羅牌和我們的聯想,啟發我們認清現階段的狀態。
【陰曆陽曆轉換】
1、一事不二佔: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情不能佔卜兩次,起碼要等事情狀況有所改變之後才能再占卜一次,否則就要用不同的問法。
2、精神很差時不能佔卜:會影響到占卜的準度,有時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甚至外靈入侵都有可能,如果屬緊急狀況非占卜不可,也請帶上水晶補充能量。
3、用在爭論或騙人上:如果是有人挑釁、懷疑牌的準度或純粹想讓你出糗,請不要占卜,用在挑戰別人或騙財上也是不行的,會污染牌。
塔羅牌的來源是一種神秘的傳說,被作為占卜工具由來已久,據傳,原本『塔羅』並不是以牌的形式來做占卜,它只是一本『叨忒之書』,是專門用來傳達天神旨意的神秘之書,每當古代的法老王有任何疑難問題需要解決時,就會打開這本『叨忒之書』,所有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了。
塔羅牌風行在西方的中世紀,從很多當時的圖畫、書籍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無論是王宮貴族或是平民百姓,塔羅牌無所不在,一直到教會的興起,塔羅牌被視為異教的神秘魔法,從此遭到打壓,在有心人士的保護下,塔羅牌還是存活了下來,在世人面前展現它的神秘氣息。
塔羅牌是一套古老的占卜工具,它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透過塔羅牌和我們的聯想,啟發我們認清現階段的狀態。
【陰曆陽曆轉換】
【三藏算命占卜】 © 免費塔羅牌占卜,塔羅牌在線占卜,塔羅牌每日一佔,塔羅牌測試占卜 2005 – 2021 版權所有
對比塔羅有廣闊的牌義光譜,覆蓋了正面或負面的意義,在傳統上的雷諾曼卡或者占卜卡反而有所謂好牌壞牌的「吉凶」之分。占卜卡直指出事態形容,告訴你 Yes or No、好與壞,答法也通常非常直接…
內容節錄
(00:00:00) Intro/ 有時候教學或者學習手段,就是要有彈性(00:03:18) 牌卡占卜的樣貌,其實從來如此(00:05:31) Yes or No?!答我!(00:08:53) 從「吉凶占卜」到「解題指導」(00:13:49) 問牌,卻問不出個所以然?(00:16:33) 占卜時的直覺反應 (00:18:22) 新世代眼中的占卜卡(00:23:52) 靈活地思考牌義(00:26:10) 牌卡的吉、凶與中立(00:30:35) 雷諾曼 36 張卡的「吉凶」
📍前兩課介紹過配牌技巧 (2-card pairing),以及分享了三~九張牌橫線操作,應該是至目前為止最難明白的課堂部份。未有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填鴨式」分享牌義,原因是不希望學習者只管背誦牌義內容,卻從未懂得如何使用牌。來到這一課,在繼續討論牌陣、或開始進入個義部份之前,我打算改變一下教學方式 — — 牌陣的解釋會先押後;逐一介紹 36 張個別牌義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占卜卡與塔羅牌的分別,以及何謂「吉凶」。
編按:本集 Podcast 已於 2028.8.13 重新剪輯完成,文章亦盡力跟隨逐字稿以書面中文再編撰過。初期錄音,因為原講稿安排未完善,以致部份錄音分段未能完全配合文章段落分配,請各位見諒。
若論「占卜」的話,它歷史較悠久,樹枝、貝殼、龜殼等物品也能應用在「占卜」之中。
「牌卡占卜」在人類生活中出現,最多才不過三幾百年歷史;有人類社會就會出現占卜這事。因為我們都想了解「未知」,而且最有趣的是從它出現在我們眼前至今,它的樣貌、格局,還有 [問牌者提出的] 問牌問題,一直都沒改變過。
觀察最古老、最舊的牌陣,就可看到它在當時是什麼樣子的。問牌的人會提出的問題,通常與結果好壞、是否可行、可不可以…等等解答有關;問牌的提問有時會比較籠統,甚至完全不提問。
我們目前最常看到的「蘿蔔坑式 mini questions」牌陣 (常見於塔羅),是較為新派的做法;舊式牌卡占卜的話,「預測」成份則明顯比較重。以前的占卜師 (通常用紙牌) 會觀察牌陣的整體,看正面或負面牌的比例多寡再推測事件走向。但凡問牌者問牌占卜,都總希望得到正面的、肯定的、「吉利」的問事解答 — — 問「告白是否會成功」,我們總希望得到「會」這解答,沒有人想得到「不會」吧?這是正常人性的表現,即使過了多少年也不會改變喔 (歷史也一樣會重演。🌚)
如果你在比較舊式占卜操作中,看到它會以分析事件或形容事之「吉凶」作為問事的結論,其實也不必要大驚小怪或被嚇到。當我們用現在的眼光看舊社會的時候,其實我們知道不見得前人沒有分析過「吉凶」以外的深度提問;只是 [以現代人角度看] 就覺得他們當時的手法比較老派而已。
針對牌卡占卜的提問狀況,我相信從古至今一直如此。有人像迷途小羔羊,在迷失中找尋路向,於是向塔羅牌請教,包括最早期的馬賽塔羅 (Tarot de Marseille, TdM);到了過去的短短幾十年間,當有人需要被鼓勵或肯定 (affirmation),他們會求助於讀天使卡;花、樹、石神諭卡 (能量卡)、彩虹卡等牌卡工具。【占卜卡也是神諭卡的一種但本質不一樣】
重點來了:即使時代怎樣轉變都好,有一種提問老是常出現:是或否 (Yes-No question)。
會提出 Yes-No 提問類型的問牌者,大部份情況中,他們的目的就是想找出號向 1 或 2、或 Yes-No 的其中一個解答。他們的確是在找尋一條可行的道路;然而除了知道這兩個選擇該怎麼選以外 [亦即表示選不到他們*想要的*答案寧可不繼續],就是他們也不太需要被肯定或鼓勵 — — 即使每當 Yes-No 解答出來之後,例於問是否該去做某些事而出現「Yes」的解答,這將會是一次不錯的鼓勵 — — 他們需要的,其實就只是想知道 Go or Stop 的答案。
看目前的牌卡主流 (尤其塔羅牌、天使卡),或者比較年輕的自由流派,已經漸漸脫離「論吉凶」此古老的占卜手法 — — 除了主要因為時代及文化轉變,同一時間也是因為職業道德問題 (Code of Ethics, CoE)。當占卜的人漸漸了解到「占卜」是一個可以影響他人的行為,也開始對「論吉凶」這事比較留一手。
話雖古老的占卜方式好像漸漸不再「入流」,占卜卡卻在此刻回到我們眼前,總有原因。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先從新派的牌卡使用中找到答案。
新世代身心靈派系的使用牌卡方法、原因、手段,漸漸遠離了舊社會的占卜樣子。比較舊時代的社會,當時仍然並未有心理諮詢/商 (consultation) 服務,而占卜就像早年的心理學原型;到了現代社會,心理諮詢/商與心理學漸取代舊式占卜 [為人解惑],或被更多靈性指導 (spiritual guidance) 取代,也為想找尋解答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協助。
📍有關「靈性指導」的一點補充:又或稱身心靈指導者。有些新派占卜師認為此稱呼較為正(有)面(身份);舊社會一律稱呼會問牌占卜的人做「算命師 fortune-teller/ diviner」,他們認為這稱呼既過時又給人像騙子的感覺,也的確花了很長時間的努力,為在此行業中工作的人去(劃)污(清)名(界)化(線),來一次身份的平反。到了目前,新派的靈性指導是有別於傳統舊派占卜師 (包括水晶球占卜, scrying) 的角色;只是電影中那些包頭巾大耳環的壞蛋是錯誤的印象定形,絕對並非占卜師們的真實樣貌喔!
占卜師的形象、稱呼或甚至做事手法與心態,或有跟隨時代改變。那麼…問牌的人呢?
從以前到現在的問牌者,當然一直不乏喜歡問 Yes-No 的人,但更多是明白尋求務實建議的重要性的人,亦想從占卜中得到解決問題的解答或方法。牌卡師了解這根本問題;而他們也知道可以提供更深層次的、心理上的,甚至哲學式的解答,反過來讓問牌者反思問題所在。這就是新派占卜的價值。
現在的問牌,不再只有用「吉凶、好壞、是否」作為占卜的結束點。更甚有趣的情況是,如果你也曾經八卦過外國占卜師的部落格的話,你甚至會發現此問題更引伸出兩個「占卜師派別」 — — 第一種牌卡師是傾向靈性指導系 (pro-spiritual guidance),喜歡使用天使卡、神諭卡,為問牌的人給予肯定與鼓勵;第二種是傾向支持傳統占卜系 (pro-prediction),雷諾曼卡或其他占卜卡就是屬於此派系。這不表示兩派占卜師為「對立」,只是一種傾向的光譜 (或偏愛) 的問題。
時代過去,問牌歷史也那麼久了…為什麼來問事的人卻仍然最希望知道 Yes-No 的答案?
應該是「人性」吧。
有時候當你問牌使用塔羅、天使卡,卻可能會感覺難以從中得到直接或確切的答案,甚至出現模棱兩可的解釋。[這是為什麼?]
天使卡、神諭卡充滿正能量,讓你轉身離開鑽牛角尖的狀態,像牽著你的手一樣給你安全感,帶你走出情緒陰霾;塔羅的解答無疑很有深度 (無論是哪一個塔羅系統),卻因為塔羅牌義的「光譜」有時候太廣闊,答案反而有時變得模稜兩可。無論塔羅的解答屬「好」屬「壞」,如果牌卡師解釋時都通通交還給問牌者自己去思考的話,那麼不就讓對方再額外添煩惱嗎?這情況尤其出現在新派牌卡師不會直接回答「No」這個答案、從而將解答轉向其他建議部份的時候。這一點,真的必須要由牌卡師自己來平衡和衡量。
作為牌卡師,尤其塔羅師,給予問牌者指引和適切建議,可以讓問牌更有建設性和效益。不過我也會經常想起及提醒自己一件事:很多時候,問牌者其實並不需要你「指引」他們去些做什麼。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路徑和想下的決定為何;而他們其實只是需要一個是或否、好或壞、應該或不應該等等的答案,而這答案反而是他們心理狀態上最需要「被確定」的回應。
用塔羅問牌,最大的弱點是…太囉嗦了。當問牌的人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塔羅 (師) 卻一直在說其他的事,事實上真的會令人不耐煩。
這就是最適合使用占卜卡的時候了。
針對 Yes-No 這種解答,通常都是由直覺 (gut feeling, instinct) 引導出來的感覺。有一個很簡單的問 Yes-No 方法:在你翻開牌的一刻,在你眼前的第一個感覺是 Yes 或者 No,那就是你的答案!
千萬不要*懷疑*直覺給你的 Yes-No 解答。若那一刻你心裡有任何猶豫、有不確定的想法,或內心有恐懼,你需要分清楚那是你的「幻想 imagination」或者「直覺 instinct」 — — 因為後者是一個*第一印象*,而且不會為你帶來任何猶豫或不確定的感受。(–參考 Lisa Boswell)
占卜卡可以直接形容事件、物件、形容一個字、形容事態;然後告訴你 Yes-No、好與壞,使用方法與回答方法都非常直接。那些圖案感覺屬好屬壞,一看到就有解答。
這就是占卜卡比較其他牌卡更為優勝之處。
新世代眼中的占卜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大概在 2007 年左右 (如有錯請指正),終於再次出現了*正式有發行紀錄*的雷諾曼卡。這套牌似乎已經停產,應該仍可以在巿面找到舊貨,外貌也非常低調;它應該就是當雷諾曼卡脫離非英語地區後、開始在英語地區出版的幾套牌之一。
占卜卡脫離了非英語系地區之後,備受注目,其背後原因是有一群占卜師例如 Caitlín Matthews、Rana George,還有很多不具名又很努力的人在推動占卜卡的發展。事實上,絕大部份歐洲的占卜師都能使用雙語言 (甚是多語言);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完全沒有想過要將歐語系的學問帶入英語地區。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當那些 [歐語] 資訊融入英語地區之後,為本來有點封閉 (封建) 的學問帶來了新的衝擊,尤其是新世代靈性相關的概念,以及讓某些舊有的占卜卡概念起了變化。
作為新一代的占卜師,我們對占卜卡的理解與感覺都一直與時並進中 — — 這「進步」的意思是,例如傳統上小鳥象徵「溝通、說話」,來到當今此刻,小鳥亦可代表「社交媒體」。在保留傳統與切合現代社會、生活、人文的需要之間,巧妙地在傳統 VS 現代生活之間取得了平衡。這就是來到我們這一輩比較新的占卜師對占卜卡的理解。
一個延伸問題:在舊社會中曾經一度認為屬「凶多吉少」的牌,有些解釋方法可能已經與時代脫節;而學習占卜卡的人,其實可能也無法完全說服自已為什麼這張牌是「吉」還是「凶」。當牌義難以被理解或有共鳴,學習起來就會有困難。
馬上來一個認識「吉凶」的好例子:鐮刀 Scythe。在舊時占卜中必定會被定義為「大凶」的鐮刀,對於你來說,它的*意義與功能* (essence and function) 是什麼?它的本來功能在於切割、收割;如果你的占卜問牌與煩惱相關,鐮刀是否也可以「切走」你那種藕斷絲連的關係,屬一件好事?所以也不一定直指「凶兆 bad omen」吧?
當我們回頭了解這些占卜卡的本來象徵意義,會發現 [這些象徵意義] 在不同範疇裡都能發揮出來,而且都能夠延伸出正面*及*負面的意義。舊社會的人,都少有會質疑占卜解答;來到新一代,人都喜歡向不同的解答*挑戰*並提出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融入後也帶來了更新更好的結果 (效果)。
到底有哪些牌,在舊社會中感覺不會太好,來到新時代它卻可以屬好或屬壞呢?
例子 1:十字架 Cross
傳統的雷諾曼牌義上,十字架 Cross 本身為「凶」(negative) ,意指負擔、心理壓力、甚至是事件的結束,因為它是最後一張卡。但對於基督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基督十字架可代表救贖 (savior)、或者基督作為代罪羔羊的愛。這是比較「新」的牌義;它展現了新世代靈活思考的方式,而且也非一成不變地定義出牌卡本身的吉凶。相信舊派並不會有這一種解釋法。
例子 2:四葉草 Clove
四葉草象徵幸運,這是幾乎全球眾多文化中都會認同的象徵物品。但如果提問包括例如「是否繼續」、「態度如何」這些問題而四葉草出現,可能暗示事件狀況有點輕浮 (lighthearted),或者比較不會太長久 (short-lived)。四葉草是脆弱的物種,不能受壓或踐踏;在這種提問背景中,四葉草就不是「好」答案了。
多留意事件的背景脈落 (context),才可以知道這張牌在該次事件中的意義屬正面或負面喔。
對比塔羅或者天使卡、神諭卡,占卜卡有完全不同的分析手段與使用習慣。學習占卜卡,必須要放下 [尤其是] 塔羅的思考方式。
塔羅有廣闊的牌義,正面或負面的意義全涵蓋;雷諾曼卡都有相似邏輯,但牌義的分類邏輯是以所謂好牌、壞牌的「吉凶」來區分,包括正面 (positive)、中立 (neutral),以及負面或有挑戰性 (negative, challenging)。
最傳統的牌卡占卜例如使用紙牌,分析事物的好壞是以圖案的本質而言,例如紙牌中最「壞」的一組是葵扇 (Spade ♠)、最「好」的一組是紅心 (Heart ♥︎)。推測事件結果是好是壞,則以「吉凶」的數量多寡而決定 — — 雷諾曼也是如此。
Caitlín Matthews 對於「吉凶」,她這麼形容:
若正面的牌較多,負面牌帶來的壞影響會降低;若負面的牌較多,正面牌卡的程度亦會被抵消。如果所謂的「吉凶」牌在橫線牌陣 (3–5–7–9) 的中軸左右方之數量相同,那就唯有看個別情況或象徵形容而言。
⚠️ 牌卡諮詢時直接回答 Yes-No 的答案,必須思考是否到底會否構成所謂「鐵口直斷」的問題,千萬不能直接妄下判斷;解答時留一點空間,這一點非重要。
要讓占卜諮詢「有效」,或需要一些適當的技巧,不只有一個 Yes 或 No 的答案就叫做完成;是這是當代牌卡占卜師需要兼顧及不斷思考的疑難。牌卡屬「吉」屬「凶」、正面或負面,眾多牌義哪個才對?最終只能看問事的事件脈絡與背景而定。
即使如此,攤開牌陣後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屬好屬壞,這些所謂的「解不通」,這就是考驗你是否能夠對自己坦白的時候了。誠實地面對你的狀況;細心感受內心會否有一絲絲的不安感?這些感受都能告訴你答案。
至於占卜卡,它只是一件用作提示你答案的工具。
在填鴨式學習牌義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這 36 張牌的所謂「吉凶」概念,快速地讓直覺*感覺*一下它們帶來的意義。以下的有關解說,不是一個絕對解答,但最少就 [牌義本身] 整體而言、在我眼中我會如此理解。
假如你那一套雷諾曼卡數量超過 36 張,那些擴充牌的牌義也可以用相同的邏輯去建立意義,而不一定要跟隨作者的 LWB;思考一下那些牌對於你來說有哪些意義,你的直覺也能告訴你它的「吉凶」定義,以及為什麼有那些定義。能夠建立好這一種感覺,將有助你慢慢一步步學習到占卜卡的微妙之處。
又如果,你的雷諾曼卡畫面中帶有紙牌花式 (啤牌/ playing card insets),是因為雷諾曼與紙牌占卜同源。初學者的話可以簡單二分法來學習:紅色花式「比較好」、黑色花式「比較壞」。這並非絕對的解答,也並非 [同一牌組] 全部牌都一樣,不過這是整體而言的解釋。
對比塔羅有廣闊的牌義光譜,覆蓋了正面或負面的意義,在傳統上的雷諾曼卡或者占卜卡反而有所謂好牌壞牌的「吉凶」之分。占卜卡直指出事態形容,告訴你 Yes or No、好與壞,答法也通常非常直接…
內容節錄
(00:00:00) Intro/ 有時候教學或者學習手段,就是要有彈性(00:03:18) 牌卡占卜的樣貌,其實從來如此(00:05:31) Yes or No?!答我!(00:08:53) 從「吉凶占卜」到「解題指導」(00:13:49) 問牌,卻問不出個所以然?(00:16:33) 占卜時的直覺反應 (00:18:22) 新世代眼中的占卜卡(00:23:52) 靈活地思考牌義(00:26:10) 牌卡的吉、凶與中立(00:30:35) 雷諾曼 36 張卡的「吉凶」
📍前兩課介紹過配牌技巧 (2-card pairing),以及分享了三~九張牌橫線操作,應該是至目前為止最難明白的課堂部份。未有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填鴨式」分享牌義,原因是不希望學習者只管背誦牌義內容,卻從未懂得如何使用牌。來到這一課,在繼續討論牌陣、或開始進入個義部份之前,我打算改變一下教學方式 — — 牌陣的解釋會先押後;逐一介紹 36 張個別牌義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占卜卡與塔羅牌的分別,以及何謂「吉凶」。
編按:本集 Podcast 已於 2028.8.13 重新剪輯完成,文章亦盡力跟隨逐字稿以書面中文再編撰過。初期錄音,因為原講稿安排未完善,以致部份錄音分段未能完全配合文章段落分配,請各位見諒。
若論「占卜」的話,它歷史較悠久,樹枝、貝殼、龜殼等物品也能應用在「占卜」之中。
「牌卡占卜」在人類生活中出現,最多才不過三幾百年歷史;有人類社會就會出現占卜這事。因為我們都想了解「未知」,而且最有趣的是從它出現在我們眼前至今,它的樣貌、格局,還有 [問牌者提出的] 問牌問題,一直都沒改變過。
觀察最古老、最舊的牌陣,就可看到它在當時是什麼樣子的。問牌的人會提出的問題,通常與結果好壞、是否可行、可不可以…等等解答有關;問牌的提問有時會比較籠統,甚至完全不提問。
我們目前最常看到的「蘿蔔坑式 mini questions」牌陣 (常見於塔羅),是較為新派的做法;舊式牌卡占卜的話,「預測」成份則明顯比較重。以前的占卜師 (通常用紙牌) 會觀察牌陣的整體,看正面或負面牌的比例多寡再推測事件走向。但凡問牌者問牌占卜,都總希望得到正面的、肯定的、「吉利」的問事解答 — — 問「告白是否會成功」,我們總希望得到「會」這解答,沒有人想得到「不會」吧?這是正常人性的表現,即使過了多少年也不會改變喔 (歷史也一樣會重演。🌚)
如果你在比較舊式占卜操作中,看到它會以分析事件或形容事之「吉凶」作為問事的結論,其實也不必要大驚小怪或被嚇到。當我們用現在的眼光看舊社會的時候,其實我們知道不見得前人沒有分析過「吉凶」以外的深度提問;只是 [以現代人角度看] 就覺得他們當時的手法比較老派而已。
針對牌卡占卜的提問狀況,我相信從古至今一直如此。有人像迷途小羔羊,在迷失中找尋路向,於是向塔羅牌請教,包括最早期的馬賽塔羅 (Tarot de Marseille, TdM);到了過去的短短幾十年間,當有人需要被鼓勵或肯定 (affirmation),他們會求助於讀天使卡;花、樹、石神諭卡 (能量卡)、彩虹卡等牌卡工具。【占卜卡也是神諭卡的一種但本質不一樣】
重點來了:即使時代怎樣轉變都好,有一種提問老是常出現:是或否 (Yes-No question)。
會提出 Yes-No 提問類型的問牌者,大部份情況中,他們的目的就是想找出號向 1 或 2、或 Yes-No 的其中一個解答。他們的確是在找尋一條可行的道路;然而除了知道這兩個選擇該怎麼選以外 [亦即表示選不到他們*想要的*答案寧可不繼續],就是他們也不太需要被肯定或鼓勵 — — 即使每當 Yes-No 解答出來之後,例於問是否該去做某些事而出現「Yes」的解答,這將會是一次不錯的鼓勵 — — 他們需要的,其實就只是想知道 Go or Stop 的答案。
看目前的牌卡主流 (尤其塔羅牌、天使卡),或者比較年輕的自由流派,已經漸漸脫離「論吉凶」此古老的占卜手法 — — 除了主要因為時代及文化轉變,同一時間也是因為職業道德問題 (Code of Ethics, CoE)。當占卜的人漸漸了解到「占卜」是一個可以影響他人的行為,也開始對「論吉凶」這事比較留一手。
話雖古老的占卜方式好像漸漸不再「入流」,占卜卡卻在此刻回到我們眼前,總有原因。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先從新派的牌卡使用中找到答案。
新世代身心靈派系的使用牌卡方法、原因、手段,漸漸遠離了舊社會的占卜樣子。比較舊時代的社會,當時仍然並未有心理諮詢/商 (consultation) 服務,而占卜就像早年的心理學原型;到了現代社會,心理諮詢/商與心理學漸取代舊式占卜 [為人解惑],或被更多靈性指導 (spiritual guidance) 取代,也為想找尋解答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協助。
📍有關「靈性指導」的一點補充:又或稱身心靈指導者。有些新派占卜師認為此稱呼較為正(有)面(身份);舊社會一律稱呼會問牌占卜的人做「算命師 fortune-teller/ diviner」,他們認為這稱呼既過時又給人像騙子的感覺,也的確花了很長時間的努力,為在此行業中工作的人去(劃)污(清)名(界)化(線),來一次身份的平反。到了目前,新派的靈性指導是有別於傳統舊派占卜師 (包括水晶球占卜, scrying) 的角色;只是電影中那些包頭巾大耳環的壞蛋是錯誤的印象定形,絕對並非占卜師們的真實樣貌喔!
占卜師的形象、稱呼或甚至做事手法與心態,或有跟隨時代改變。那麼…問牌的人呢?
從以前到現在的問牌者,當然一直不乏喜歡問 Yes-No 的人,但更多是明白尋求務實建議的重要性的人,亦想從占卜中得到解決問題的解答或方法。牌卡師了解這根本問題;而他們也知道可以提供更深層次的、心理上的,甚至哲學式的解答,反過來讓問牌者反思問題所在。這就是新派占卜的價值。
現在的問牌,不再只有用「吉凶、好壞、是否」作為占卜的結束點。更甚有趣的情況是,如果你也曾經八卦過外國占卜師的部落格的話,你甚至會發現此問題更引伸出兩個「占卜師派別」 — — 第一種牌卡師是傾向靈性指導系 (pro-spiritual guidance),喜歡使用天使卡、神諭卡,為問牌的人給予肯定與鼓勵;第二種是傾向支持傳統占卜系 (pro-prediction),雷諾曼卡或其他占卜卡就是屬於此派系。這不表示兩派占卜師為「對立」,只是一種傾向的光譜 (或偏愛) 的問題。
時代過去,問牌歷史也那麼久了…為什麼來問事的人卻仍然最希望知道 Yes-No 的答案?
應該是「人性」吧。
有時候當你問牌使用塔羅、天使卡,卻可能會感覺難以從中得到直接或確切的答案,甚至出現模棱兩可的解釋。[這是為什麼?]
天使卡、神諭卡充滿正能量,讓你轉身離開鑽牛角尖的狀態,像牽著你的手一樣給你安全感,帶你走出情緒陰霾;塔羅的解答無疑很有深度 (無論是哪一個塔羅系統),卻因為塔羅牌義的「光譜」有時候太廣闊,答案反而有時變得模稜兩可。無論塔羅的解答屬「好」屬「壞」,如果牌卡師解釋時都通通交還給問牌者自己去思考的話,那麼不就讓對方再額外添煩惱嗎?這情況尤其出現在新派牌卡師不會直接回答「No」這個答案、從而將解答轉向其他建議部份的時候。這一點,真的必須要由牌卡師自己來平衡和衡量。
作為牌卡師,尤其塔羅師,給予問牌者指引和適切建議,可以讓問牌更有建設性和效益。不過我也會經常想起及提醒自己一件事:很多時候,問牌者其實並不需要你「指引」他們去些做什麼。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路徑和想下的決定為何;而他們其實只是需要一個是或否、好或壞、應該或不應該等等的答案,而這答案反而是他們心理狀態上最需要「被確定」的回應。
用塔羅問牌,最大的弱點是…太囉嗦了。當問牌的人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塔羅 (師) 卻一直在說其他的事,事實上真的會令人不耐煩。
這就是最適合使用占卜卡的時候了。
針對 Yes-No 這種解答,通常都是由直覺 (gut feeling, instinct) 引導出來的感覺。有一個很簡單的問 Yes-No 方法:在你翻開牌的一刻,在你眼前的第一個感覺是 Yes 或者 No,那就是你的答案!
千萬不要*懷疑*直覺給你的 Yes-No 解答。若那一刻你心裡有任何猶豫、有不確定的想法,或內心有恐懼,你需要分清楚那是你的「幻想 imagination」或者「直覺 instinct」 — — 因為後者是一個*第一印象*,而且不會為你帶來任何猶豫或不確定的感受。(–參考 Lisa Boswell)
占卜卡可以直接形容事件、物件、形容一個字、形容事態;然後告訴你 Yes-No、好與壞,使用方法與回答方法都非常直接。那些圖案感覺屬好屬壞,一看到就有解答。
這就是占卜卡比較其他牌卡更為優勝之處。
新世代眼中的占卜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大概在 2007 年左右 (如有錯請指正),終於再次出現了*正式有發行紀錄*的雷諾曼卡。這套牌似乎已經停產,應該仍可以在巿面找到舊貨,外貌也非常低調;它應該就是當雷諾曼卡脫離非英語地區後、開始在英語地區出版的幾套牌之一。
占卜卡脫離了非英語系地區之後,備受注目,其背後原因是有一群占卜師例如 Caitlín Matthews、Rana George,還有很多不具名又很努力的人在推動占卜卡的發展。事實上,絕大部份歐洲的占卜師都能使用雙語言 (甚是多語言);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完全沒有想過要將歐語系的學問帶入英語地區。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當那些 [歐語] 資訊融入英語地區之後,為本來有點封閉 (封建) 的學問帶來了新的衝擊,尤其是新世代靈性相關的概念,以及讓某些舊有的占卜卡概念起了變化。
作為新一代的占卜師,我們對占卜卡的理解與感覺都一直與時並進中 — — 這「進步」的意思是,例如傳統上小鳥象徵「溝通、說話」,來到當今此刻,小鳥亦可代表「社交媒體」。在保留傳統與切合現代社會、生活、人文的需要之間,巧妙地在傳統 VS 現代生活之間取得了平衡。這就是來到我們這一輩比較新的占卜師對占卜卡的理解。
一個延伸問題:在舊社會中曾經一度認為屬「凶多吉少」的牌,有些解釋方法可能已經與時代脫節;而學習占卜卡的人,其實可能也無法完全說服自已為什麼這張牌是「吉」還是「凶」。當牌義難以被理解或有共鳴,學習起來就會有困難。
馬上來一個認識「吉凶」的好例子:鐮刀 Scythe。在舊時占卜中必定會被定義為「大凶」的鐮刀,對於你來說,它的*意義與功能* (essence and function) 是什麼?它的本來功能在於切割、收割;如果你的占卜問牌與煩惱相關,鐮刀是否也可以「切走」你那種藕斷絲連的關係,屬一件好事?所以也不一定直指「凶兆 bad omen」吧?
當我們回頭了解這些占卜卡的本來象徵意義,會發現 [這些象徵意義] 在不同範疇裡都能發揮出來,而且都能夠延伸出正面*及*負面的意義。舊社會的人,都少有會質疑占卜解答;來到新一代,人都喜歡向不同的解答*挑戰*並提出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融入後也帶來了更新更好的結果 (效果)。
到底有哪些牌,在舊社會中感覺不會太好,來到新時代它卻可以屬好或屬壞呢?
例子 1:十字架 Cross
傳統的雷諾曼牌義上,十字架 Cross 本身為「凶」(negative) ,意指負擔、心理壓力、甚至是事件的結束,因為它是最後一張卡。但對於基督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基督十字架可代表救贖 (savior)、或者基督作為代罪羔羊的愛。這是比較「新」的牌義;它展現了新世代靈活思考的方式,而且也非一成不變地定義出牌卡本身的吉凶。相信舊派並不會有這一種解釋法。
例子 2:四葉草 Clove
四葉草象徵幸運,這是幾乎全球眾多文化中都會認同的象徵物品。但如果提問包括例如「是否繼續」、「態度如何」這些問題而四葉草出現,可能暗示事件狀況有點輕浮 (lighthearted),或者比較不會太長久 (short-lived)。四葉草是脆弱的物種,不能受壓或踐踏;在這種提問背景中,四葉草就不是「好」答案了。
多留意事件的背景脈落 (context),才可以知道這張牌在該次事件中的意義屬正面或負面喔。
對比塔羅或者天使卡、神諭卡,占卜卡有完全不同的分析手段與使用習慣。學習占卜卡,必須要放下 [尤其是] 塔羅的思考方式。
塔羅有廣闊的牌義,正面或負面的意義全涵蓋;雷諾曼卡都有相似邏輯,但牌義的分類邏輯是以所謂好牌、壞牌的「吉凶」來區分,包括正面 (positive)、中立 (neutral),以及負面或有挑戰性 (negative, challenging)。
最傳統的牌卡占卜例如使用紙牌,分析事物的好壞是以圖案的本質而言,例如紙牌中最「壞」的一組是葵扇 (Spade ♠)、最「好」的一組是紅心 (Heart ♥︎)。推測事件結果是好是壞,則以「吉凶」的數量多寡而決定 — — 雷諾曼也是如此。
Caitlín Matthews 對於「吉凶」,她這麼形容:
若正面的牌較多,負面牌帶來的壞影響會降低;若負面的牌較多,正面牌卡的程度亦會被抵消。如果所謂的「吉凶」牌在橫線牌陣 (3–5–7–9) 的中軸左右方之數量相同,那就唯有看個別情況或象徵形容而言。
⚠️ 牌卡諮詢時直接回答 Yes-No 的答案,必須思考是否到底會否構成所謂「鐵口直斷」的問題,千萬不能直接妄下判斷;解答時留一點空間,這一點非重要。
要讓占卜諮詢「有效」,或需要一些適當的技巧,不只有一個 Yes 或 No 的答案就叫做完成;是這是當代牌卡占卜師需要兼顧及不斷思考的疑難。牌卡屬「吉」屬「凶」、正面或負面,眾多牌義哪個才對?最終只能看問事的事件脈絡與背景而定。
即使如此,攤開牌陣後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屬好屬壞,這些所謂的「解不通」,這就是考驗你是否能夠對自己坦白的時候了。誠實地面對你的狀況;細心感受內心會否有一絲絲的不安感?這些感受都能告訴你答案。
至於占卜卡,它只是一件用作提示你答案的工具。
在填鴨式學習牌義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這 36 張牌的所謂「吉凶」概念,快速地讓直覺*感覺*一下它們帶來的意義。以下的有關解說,不是一個絕對解答,但最少就 [牌義本身] 整體而言、在我眼中我會如此理解。
假如你那一套雷諾曼卡數量超過 36 張,那些擴充牌的牌義也可以用相同的邏輯去建立意義,而不一定要跟隨作者的 LWB;思考一下那些牌對於你來說有哪些意義,你的直覺也能告訴你它的「吉凶」定義,以及為什麼有那些定義。能夠建立好這一種感覺,將有助你慢慢一步步學習到占卜卡的微妙之處。
又如果,你的雷諾曼卡畫面中帶有紙牌花式 (啤牌/ playing card insets),是因為雷諾曼與紙牌占卜同源。初學者的話可以簡單二分法來學習:紅色花式「比較好」、黑色花式「比較壞」。這並非絕對的解答,也並非 [同一牌組] 全部牌都一樣,不過這是整體而言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