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深且廣,站在很高的視角整合了科學,藝術,哲學,魔法,靈性…等諸多範疇,通過揭露塔羅二十二張大阿卡納的秘密,傳達基督隱修教義和課程。我自己大約在兩年前看完本書,只覺作者在諸多方面所呈現出的廣博深刻以及高度都堪稱生平僅見,某種意義上對我也有「二次啟蒙」之功。不過本書涉獵實在太廣,看時基本可以理解書中內容,卻未能將「點」連成「線」乃至「面」,因此起了日後做讀書筆記的想法。最近梳理了下書中每章的脈絡和重點,確實清晰很多。不過太費時間了,目前先做一章,列於此也是希望起一個引介的作用,有興趣者可以自行購書觀看。

第一張大阿卡納的冥想

魔法師

風隨意吹動,

你聽見它的聲音,

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凡從聖靈生的,也都是這樣。

——《約翰福音》第3章,第8節

祕密地進入這愉悅的暗夜,

眼前空無一物,

連應當看見的也沒出現,

雖然缺少別的光和指引,

藏在我心底的那個東西依舊燃燒著。

——聖十字若望

一、介紹大阿卡納的性質作用以及隱修士的角色和隱修之道的精神。 (P27-32)

1. 第一段主耶穌的話語如同鑰匙一樣開啟了「魔法師」的門,而「魔法師」又是進入其他大阿卡納之門的鑰匙,因此我特別選它作為第一封信的開場白。接著我引述了聖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在《靈魂之歌》(Songs of the Soul)裡的一段詩句,原因是它能喚醒心靈深處的東西,而這正是第一張以及後續所有大阿卡納的主旨。

2. 所有的大阿卡納其實是可信的、被印證過的象徵系統。人們可以藉由它們所蘊含的「魔法、心智、精神及道德的作用力」,激發出嶄新的想法、概念、觀點和渴望,因此你必須採取比探究或解釋更深的方式來體認它們…..聖十字若望所謂的「暗夜」,指的就是回到內在這個隱密部分。

3. 寓言是運用象徵性故事來表達抽象道理,秘密則是蓄意隱藏某些事實、程序、手法或原理以免別人因理解而開始付諸練習。大阿卡納兼具了隱藏和揭露的功能,關鍵就在於冥想能進展到多深。

4.如果將「神聖啟蒙」理解為「重生」或「進入神秘淨光」,我們就會明白主耶穌指的是沒有任何人能夠為人啟蒙。只有上界的主宰可以為人帶來永恆的神聖啟蒙……真正的隱修士不會自稱為他人的「大師」或「啟蒙者」,因為每個人都是彼此教學相長的靈修夥伴。

5. 基督隱修士扮演的角色並不是大師而是服務者…..他們擁有的僅僅是與人分享的精神,但這份精神的使命究竟是什麼?守護它有什麼意義? ……(舉例教會中約翰的「密教派」與彼得的「顯教派」)。

6. 由於心臟的使命不是要取代腦子,所以約翰的使命也不是要取代彼得。 「心」當然是身體與靈魂的守護者,但是在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中,「腦子」才是主宰,負責做出決策及指揮,為組織找到達成任務方式的方式。約翰的使命是維護教會的活力與精神直到基督再現…..他活化這個結構卻不指導它的作為。

7. 隱修士一直聆聽著人類精神層面的心跳聲。他們不可能不守護宗教、科學及藝術的精髓…..隱修之道是——也僅僅是——一種具有活化功能的「酵素」,它激勵著人類在心靈成長的有機過程中產生「發酵」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隱修之道是一種密修法門,也是密契重生或神聖啟蒙之前要做的功課。

二、揭示第一張大阿卡納的實修法則,並詳細檢視第一句話(不用力的專注)——「把大腦的主宰權讓渡給自律系統——從思維和想像的領域轉到德性和意志的領域」。 (P32-38)

1.(檢視了第一張大阿卡納的圖像和內容)。這張大阿卡納背後的奧義和個人的實修狀態及心靈真相有關,也是其他二十一張大阿卡納的根基。它是「奧祕中的奧祕」,揭露了進入這所心靈研習院必須具備的認識和意願。

2. 簡單的說,實修的第一個基本法則就是:學習不用力的專注;把工作轉化為遊戲;讓你願意承受的軛變得不費力,讓你背負的擔子變得輕鬆。這段忠告、指示甚至可以說是訓誡,不論你對它的感受是什麽,都必須認真對待,因為主耶穌說過:「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第 11 章,第30節)。

3. 第一句話是學習不用力的專注,這在實修和認知上究竟意味著什麽?專注指的就是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小的範圍內(若想有所成就或渴望擁有一技之長,「必須學會安靜而持續地集中註意力在一個點上面。」)無論在任何領域這都是成功的關鍵。

4. 藉由克制力讓腦子停止活動——(帕坦伽利-瑜伽經開篇)。換句話說,這是一門培養專注力的心靈藝術。腦子裡的思維或想像是一種自動化作用,和專注力恰好相反。人只有處在平靜無念的狀態,擺脫了思維和想像的自動化作用,才可能真正專注。

5. 「靜默」是在發展「真知」、「意志」 與「膽識」 之前必須進行的修煉…..不再信口開河,不再被思維或想像牽制,內外都祥和寧靜,而且有能力覺知話語的內涵,學生才擁有說話的「權力」。

6. Dengdeng 專注還可以細分成兩種;一種是不感興趣的專注,另一種則是感興趣的專注。前者是藉由意志力來擺脫束縛人心的激情、迷戀或執著。後者則是被激情、迷戀或執著掌控而產生的。完全沉浸於祈禱的僧侶和被激怒的公牛都是專注的,但前者是處於寧靜的默觀狀態,後者則是被憤怒沖昏了頭……牽動他們的並非專注力而是執念。

7. 正確的專注乃自在地處於清明安祥狀態,先決條件是抽離而澹定的意志,因為意誌所處的狀態決定了專注的程度。基於此理,瑜伽的持戒(遵守五種道德規範)與精進(遵守五種節慾準則),通常是在身體鍛鍊(呼吸與體位法)之前進行的,而專注力的修練又可分為等持、靜慮、三摩地(或是專注、冥想、默觀)。

8. 何為不用力的專注(舉例走高空繩索的人及聖德宜展現的奇蹟。)…..當他在表演特技時,同樣也像是用雙手捧著被砍下的頭顱——斬斷所有的思維與想像——藉著頭腦以外的另一種智慧和身體本有的律動,從一個點走到了另一個點。

9. 魔法師頭上的那頂雙曲線大帽子就如同他從容的態度,暗示著這種意識上的轉變。雙曲線(橫向的數字8:∞)不只象徵永恆,也像徵著呼吸和循環的節奏——一種永恆韻律或韻律的永恆性。因此,魔法師代表的就是不用力的專注,意志的主宰權已經從大腦「下降」(其實是提升)到自律系統。

10. 不用力的專注——默觀變得像呼吸或心跳一樣自然,沒有任何壓仰的成分——是一種平靜無波的意識狀態,伴隨而來的是神經與肌肉的徹底放鬆。處在這種狀態下,所有的慾望、執著、想像、記憶和妄念全都止息了….一開始練習時,你的寧靜和不用力的專注可能只出現一霎那,接著是幾分鐘,然後是「幾刻鐘」。與日俱增之下,這種狀態會在你的精神生活裡成為永存元素…無論是活動、辦公或與人交談,這份寧靜都存在於內心深處。

三、檢視了第二、三句話;闡述背後的理論即存在的一體性,以及由其發展出的求知方式(類比法);表明類比法的兩種運用:空間上的類型象徵手法,時間上的神話象徵手法。 (P38—43)

1. 把工作轉化為遊戲。透過「不用力的專注」學會寧靜的人,永遠不會是孤獨的。你不再需要獨自承擔任何重負;從那一刻起,來自天國的神力,從上界降下來的力量,將隨時和你在一起,與你一同運作。

2. 讓你願意承受的軛變得不費力,讓你背負的擔子變得輕鬆…… 寧靜是心與屬靈世界有了真實連結的印證,這份連結附帶地引發了上界力量的湧入。這就是密契體驗、靈知、魔法及實修功夫的基礎。

3. 一切的實修功夫都奠基於以下的法則:內心處於不用力的專注狀態(與自己合一),它的某個部分一直維持著寧靜(與神合一),如此才能獲得真實、富啟示性的屬靈經驗。若想嘗試某種真實可信的深奧修煉——不論是在密契體驗(mysticism)、靈知(gnosis)或魔法(magic)的哪一個層次——都都必須先成為魔法師,達成不用力的專注,遊戲般把玩著手上的工作,行為舉止都展現出沉著穩重的特質。這便是第一張大阿卡納在實修上的宗旨,也是給所有靈修者的第一個忠告、指示或訓誡。如同所有的數字都是從「一」衍生出來的,其他的大阿卡納所蘊含的修煉法則,也都是以這個公式為基礎延展開來的。

4. (「魔法師」背後的理論即一體性)。如果說「專注」是實修功夫的基礎,那麽「一體性」就是真理的宗旨。哲學與科學最終的目標或理想都是發現「真理」,亦即在現象的多元性中發現根本的一體性——在事實中找到法則,在法則中找到原則,在原則中發現存在的本質。所有對真理的探究——密契體驗、靈知、哲學和科學的途徑——都主張多元現象背後的一體性乃存在之本質。缺少了它,如何能從已知進入未知?假設已知的和未知的事物毫無關聯,那麽要如何跨出已知的範疇進入未知?

5. 當我們說宇宙是可以被認知的,亦即這樣的知識是存在的,我們指的就是這種一體性或可知性。宇宙不是一幅馬賽克拼圖,它不是由多元且不相關的事物拼湊成的。它是一副完整的有機體,所有部分都是由同一個法則支配;它們同時都在揭露這個法則,也都能還原成它。連結一切事物和生命的就是這份可知性。

6. 從事物或生命的關聯性發展出一套對應的求知方式,被學者們稱為類比法…..它是發展知識最主要的途徑。

7. 『若想成就與「一」融合的奇蹟,必須理解「上界如是,下界亦然」的奧義』(赫密士——《翡翠石板》)。運用到時間上:『若想成就永恆的奇蹟,必須體悟「過去即未來,未來即過去」』。

8. 用類比法來說明空間這個議題,就要採用「類型象徵手法」(typological symbolism)來闡明上界原型與下界現象的對應關係。試圖用類比法來說明時間這個議題,則要採用「神話象徵手法」(mythological symbolism) 來闡明過往的神話原型與當下現象的對應關係。

9. 至於亞當和夏娃、該隱和亞伯,或是「依疏與兄長決裂」的故事,則屬於神話象徵:代表在歷史或個人傳記裡不斷出現的原型。這兩種不同屬性的象徵系統藉由彼此的共通點(都是由類比法構成的),形成了一個交叉的十字。

10. 每個神話都是在藉由一段故事來闡明恆真的理念。任何再次體驗神話內涵的人,都能直觀到其中的理念真理。 (漢斯.雷瑟岡)……我們的感覺是受外境的影響而產生的反應,但是不能代表外境本身…..哲學家康德(Kant)、漢密爾頓(Hamilton)及史賓賽(Spencer)把內在活動化約為底層真相的表徵,其實這樣的想法比天真的唯實論觀點更正確合理。科學應該認定自己只是一套帶著自覺性的象徵系統,而古老的象徵系統才是前人們口中的「科學中之科學」——能證實並說明原型界與物質界的階級關係之普世語言。換句話說,只有像徵系統能夠鮮活具體地說明生命的同源性。

感謝您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看更多書評請前往 【讀者書評】專區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我心教言——敦珠法王的智慧心語

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

心靜雲閒:2023年法鼓山桌曆

漢傳佛教專題史

【魔法香氛套書】(二冊):《魔法精油寶典:102種植物香氣的能量運用》、《魔法薰香寶典:燃燒吧魔藥,從配方、製作到使用》

楞嚴經蠡測【第肆冊】

薩古魯談業力:一個瑜伽士關於改變命運的教導

要命的時刻

有些事,真不好說【首刷限定.子駿牧師手繪扉頁印簽】:9堂神效溝通TALK(透明真實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