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紅書上看到塔羅牌占卜,本人是有一點相信塔羅牌占卜的,所以點進去看了文章,點進去之後說要加微信才能占卜,加了微信後1月5號騙子說我被抽到粉絲福利回饋了,只要在她那裡買東西滿299就可以抽獎一次,我看了她朋友圈很多人都兌獎了就沒有多想,在她那裡買了一雙299的鞋,後面抽到SK||,突然意識到不對勁,試探著問她可以不可以折現(因為她朋友圈裡也有人折現了,並且成功了!),但是她說貨都買好了,不可以折現,這時候我就知道完了,我被騙了!我就問可不可以不要鞋了,把錢退給我,她這時候說好!但是,好幾天過去了錢也沒退回來,微信也不回消息,我通過騰訊110舉報她被永久封號了。
我的錢是不可能追回來了,最多只能讓她的號被封,所以希望大家千萬不要相信網上這些打著塔羅占卜的名義讓你加微信的文章! ! ! !
“求好運”“求高考成功”“求感情順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近年來迷上了星座解析、塔羅牌等網絡占卜,而一次占卜費用並不低:收費標準依據時長、占卜內容來定,比如戀愛占卜收費每小時數百元乃至上千元。
由於學習或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年輕人選擇用網絡占卜進行解壓本來無可厚非,但一些“有心人”盯上了這個市場,要么誘導消費者購買“水晶”“硃砂”等“辟邪產品”從中收取不菲的費用,要么洩露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對網絡占卜進行調查發現,命理玄學成為一些“網絡占卜師”的騙人花招。對此,受訪專家認為,無論是線下占卜還是網絡占卜,都具備“封建迷信”的屬性,提醒消費者擦亮雙眼莫要上當。
情感學業占卜量大
收費標准設置隨意
“遇事佔一下”日漸成為年輕人的一種娛樂生活方式,每逢考試、新年等時間節點都會迎來網絡占卜熱潮。
公開資料顯示,星座占卜受眾群體呈年輕化趨勢。以近日“出圈”的星座情感占卜博主陶白白為例,其短視頻平台上近兩千萬粉絲中,超過半數為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其中女性群體佔87%。
記者調查發現,學業、情感、工作等成為年輕人熱衷於占卜的主要內容,“網絡占卜師”的收費標準不一。
一位擁有32.2萬粉絲的博主@酒友Trot在某網絡平台上為粉絲提供三檔占卜服務:第一種是免費學業占卜,可免費為學生提供學習狀況檢測,每月有固定免費名額;第二種是單個具體問題90元/個,每月40個名額;第三種是微信語音占卜360元/小時,需要視情況預約,但未成年人除外。
記者註意到,這名博主稱由於工作量太大,已於8月3日起停止提供前兩種占卜服務。有粉絲稱,自己從今年4月至5月一直在預約該博主為其占卜考研擇校問題,但都沒有預約成功。
一位擁有46.6萬粉絲的博主@龍女塔羅的收費標準則高達2000元/小時。儘管費用高昂,但其預約檔期已經排至一個月後。
網絡占卜的風靡讓不少“學生黨”也嗅到了商機,躍躍欲試。北京大興區某學校學生於虹(化名)做“轉運物”代理、經營“占卜小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她告訴記者,自己是以一名年近30歲的事業型女性身份為顧客占卜,顧客多為女性,年齡在20歲至35歲之間,有大學生也有已婚女性。
於虹在“占卜小屋”裡售賣水晶等“開運”物品,價格為100元至1000元不等。 “一般流程是,先在一些App上通過免費占卜、分享學習資料等手段引流,然後向他們推薦水晶。”
“網絡占卜師”羅令和於虹一樣,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不過他沒有店鋪,而是通過直播平台宣傳自己,再通過語音、電話或視頻給人占卜賺錢。單個問題占卜60元,一個方面的系列問題占卜一次140元,戀愛方面的占卜一次360元。
“轉運物”轉不了運
命理玄學套路多多
對於網絡占卜愛好者來說,他們購買占卜服務時是怎樣一種心理?占卜結果究竟能否實現他們的預期?
家住北京市的甄珍近來感情不順,剛和男朋友分了手。為了“轉運”,她從一位占卜微商處花288元購買了一串“轉運粉水晶”。賣家稱,該水晶手鍊可助其減肥,“帶來桃花”。為了遇見新戀情,甄珍花了一年時間進行減肥,但最後減肥成效不大,也沒有遇到新的戀情。
正在北京讀研的關黎習慣找“網絡占卜師”尋求心理安慰。備考研究生時,她經常找一些互動型的占卜視頻來看,“占卜師說的結果都挺美好的,但我的占卜結果並不准確,考上研究生還是靠自己的努力”。
記者註意到,對於網絡占卜,不少年輕人的想法和關黎一樣,只當做是一種心理安慰,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趨之若鶩,原因為何?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分析,年輕人學業、工作壓力大,社會閱歷欠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大,需要找到解壓空間,而網絡占卜具有心理暗示功能,能讓人獲得一定程度的壓力紓解。同時,占卜本身存在“倖存者偏差”,結果準確時會被無限放大,結果不准時則被人們忽視或找藉口搪塞。
值得注意的是,為年輕人占卜提供解壓服務本來可以理解,但有些人卻盯上了這個市場,使用不同的話術,打著“科技”的旗號,如使用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高科技相面、看手相等騙取錢財。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占卜師”一開始都是表演,慢慢就有了信徒。信徒不斷地向身邊人推廣,隨後便有人慕名而來。 “信則有,其實就是一個話術與機率問題。有人來算命,占卜師一般都會算一下這個人的基本信息,最常見的是算父母和家庭,通過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從他的反應中套出真實情況。”
“比如,推測兄弟姐妹有幾人,一般會用‘桃園三結義、獨出梅一枝’這句話。如果他是獨生子,大師可以圓話說,你命裡有兄弟仨,不過你命宮高隆,只留下你一個,正好應了獨出梅一枝,算對了;如果是兄弟倆,大師可以這樣圓,你們命中本來兄弟仨,因什麼原因而克掉一個,剩倆了,桃園三結義,去掉梅一枝,三減一,不正應了二嗎?還是算對了;要是有兄弟仨,直接就是桃園三結義,錯不了;要是有四個,三結義加梅一枝,三加一,四個,又算對了。”這位業內人士說完忍不住笑了起來。
記者調查發現,還有人打著“網絡占卜”的幌子,誘導消費者付款後卻不提供占卜服務。在一款占卜App的評論下方,有用戶表示,“付了280元但是沒人理”“付了錢沒人回复,客服聯繫不到人”。目前,這款軟件仍然可以下載。由於這些App使用者損失的金額小,所以即使發現自己被騙了也選擇不了了之。
更有甚者,隨著科技發展,有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占卜想出許多“新花樣”,對消費者進行洗腦,讓消費者認定為占卜掏錢是自願行為,而不是被欺騙。
今年4月,深圳一家以塔羅牌占卜為名實施迷信詐騙的商舖被警方查處。該店鋪以塔羅牌占卜為名義,提供“占卜算命”“溝通陰陽”等花樣繁多的服務,“占卜師”將東西方神話糅合一起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以幫助“償還陰債”等理由,誘導顧客購買“水晶”“硃砂”辟邪,收取上萬元費用。價目表上各類服務價格不等,如“了解自己的氣場”699元,“力量金字塔”739元,“能量療愈”1389元等。直至被警方查處,仍有部分被害人認為自己是自願轉賬付款不是詐騙。
“求好運”“求高考成功”“求感情順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近年來迷上了星座解析、塔羅牌等網絡占卜,而一次占卜費用並不低:收費標準依據時長、占卜內容來定,比如戀愛占卜收費每小時數百元乃至上千元。
由於學習或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年輕人選擇用網絡占卜進行解壓本來無可厚非,但一些“有心人”盯上了這個市場,要么誘導消費者購買“水晶”“硃砂”等“辟邪產品”從中收取不菲的費用,要么洩露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對網絡占卜進行調查發現,命理玄學成為一些“網絡占卜師”的騙人花招。對此,受訪專家認為,無論是線下占卜還是網絡占卜,都具備“封建迷信”的屬性,提醒消費者擦亮雙眼莫要上當。
情感學業占卜量大
收費標准設置隨意
“遇事佔一下”日漸成為年輕人的一種娛樂生活方式,每逢考試、新年等時間節點都會迎來網絡占卜熱潮。
公開資料顯示,星座占卜受眾群體呈年輕化趨勢。以近日“出圈”的星座情感占卜博主陶白白為例,其短視頻平台上近兩千萬粉絲中,超過半數為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其中女性群體佔87%。
記者調查發現,學業、情感、工作等成為年輕人熱衷於占卜的主要內容,“網絡占卜師”的收費標準不一。
一位擁有32.2萬粉絲的博主@酒友Trot在某網絡平台上為粉絲提供三檔占卜服務:第一種是免費學業占卜,可免費為學生提供學習狀況檢測,每月有固定免費名額;第二種是單個具體問題90元/個,每月40個名額;第三種是微信語音占卜360元/小時,需要視情況預約,但未成年人除外。
記者註意到,這名博主稱由於工作量太大,已於8月3日起停止提供前兩種占卜服務。有粉絲稱,自己從今年4月至5月一直在預約該博主為其占卜考研擇校問題,但都沒有預約成功。
一位擁有46.6萬粉絲的博主@龍女塔羅的收費標準則高達2000元/小時。儘管費用高昂,但其預約檔期已經排至一個月後。
網絡占卜的風靡讓不少“學生黨”也嗅到了商機,躍躍欲試。北京大興區某學校學生於虹(化名)做“轉運物”代理、經營“占卜小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她告訴記者,自己是以一名年近30歲的事業型女性身份為顧客占卜,顧客多為女性,年齡在20歲至35歲之間,有大學生也有已婚女性。
於虹在“占卜小屋”裡售賣水晶等“開運”物品,價格為100元至1000元不等。 “一般流程是,先在一些App上通過免費占卜、分享學習資料等手段引流,然後向他們推薦水晶。”
“網絡占卜師”羅令和於虹一樣,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不過他沒有店鋪,而是通過直播平台宣傳自己,再通過語音、電話或視頻給人占卜賺錢。單個問題占卜60元,一個方面的系列問題占卜一次140元,戀愛方面的占卜一次360元。
“轉運物”轉不了運
命理玄學套路多多
對於網絡占卜愛好者來說,他們購買占卜服務時是怎樣一種心理?占卜結果究竟能否實現他們的預期?
家住北京市的甄珍近來感情不順,剛和男朋友分了手。為了“轉運”,她從一位占卜微商處花288元購買了一串“轉運粉水晶”。賣家稱,該水晶手鍊可助其減肥,“帶來桃花”。為了遇見新戀情,甄珍花了一年時間進行減肥,但最後減肥成效不大,也沒有遇到新的戀情。
正在北京讀研的關黎習慣找“網絡占卜師”尋求心理安慰。備考研究生時,她經常找一些互動型的占卜視頻來看,“占卜師說的結果都挺美好的,但我的占卜結果並不准確,考上研究生還是靠自己的努力”。
記者註意到,對於網絡占卜,不少年輕人的想法和關黎一樣,只當做是一種心理安慰,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趨之若鶩,原因為何?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分析,年輕人學業、工作壓力大,社會閱歷欠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大,需要找到解壓空間,而網絡占卜具有心理暗示功能,能讓人獲得一定程度的壓力紓解。同時,占卜本身存在“倖存者偏差”,結果準確時會被無限放大,結果不准時則被人們忽視或找藉口搪塞。
值得注意的是,為年輕人占卜提供解壓服務本來可以理解,但有些人卻盯上了這個市場,使用不同的話術,打著“科技”的旗號,如使用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高科技相面、看手相等騙取錢財。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占卜師”一開始都是表演,慢慢就有了信徒。信徒不斷地向身邊人推廣,隨後便有人慕名而來。 “信則有,其實就是一個話術與機率問題。有人來算命,占卜師一般都會算一下這個人的基本信息,最常見的是算父母和家庭,通過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從他的反應中套出真實情況。”
“比如,推測兄弟姐妹有幾人,一般會用‘桃園三結義、獨出梅一枝’這句話。如果他是獨生子,大師可以圓話說,你命裡有兄弟仨,不過你命宮高隆,只留下你一個,正好應了獨出梅一枝,算對了;如果是兄弟倆,大師可以這樣圓,你們命中本來兄弟仨,因什麼原因而克掉一個,剩倆了,桃園三結義,去掉梅一枝,三減一,不正應了二嗎?還是算對了;要是有兄弟仨,直接就是桃園三結義,錯不了;要是有四個,三結義加梅一枝,三加一,四個,又算對了。”這位業內人士說完忍不住笑了起來。
記者調查發現,還有人打著“網絡占卜”的幌子,誘導消費者付款後卻不提供占卜服務。在一款占卜App的評論下方,有用戶表示,“付了280元但是沒人理”“付了錢沒人回复,客服聯繫不到人”。目前,這款軟件仍然可以下載。由於這些App使用者損失的金額小,所以即使發現自己被騙了也選擇不了了之。
更有甚者,隨著科技發展,有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占卜想出許多“新花樣”,對消費者進行洗腦,讓消費者認定為占卜掏錢是自願行為,而不是被欺騙。
今年4月,深圳一家以塔羅牌占卜為名實施迷信詐騙的商舖被警方查處。該店鋪以塔羅牌占卜為名義,提供“占卜算命”“溝通陰陽”等花樣繁多的服務,“占卜師”將東西方神話糅合一起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以幫助“償還陰債”等理由,誘導顧客購買“水晶”“硃砂”辟邪,收取上萬元費用。價目表上各類服務價格不等,如“了解自己的氣場”699元,“力量金字塔”739元,“能量療愈”1389元等。直至被警方查處,仍有部分被害人認為自己是自願轉賬付款不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