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個多義的字
17. 姓氏
16. 泛指中國
15.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亞人建立的國名
14. 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13. 春夏秋冬中的第二季,在中國習慣上指立夏到立秋的三個月
12. 朝代名,即夏后氏
11.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10. 北宋仁宗時,趙元昊建立的西夏
9. 封建割據政權或農民起義政權的稱號
8. 大屋
7. 通「廈」
6. 朝代名,公元407年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夏國
5. 姓
4. 古代漢民族自稱
3. 夏季
2. 人,古代漢字的本義
1. 上古形體像人


字源
「夏」字的原始形體類似人形,上為頭、中間為軀幹、兩側為手、下為足。隨著文字的演化,小篆的形體保留人形,但已經簡化。楷書的形體則完全看不出人像。
意義
「夏」作為一個符號,有著豐富的含義:
意義 | 舉例 |
---|---|
中國 | 華夏 |
朝代 | 夏后氏、西夏 |
季節 | 長夏 |
人 | 華夏子孫 |
姓氏 | 夏姓 |
五行
在五行理論中,「夏」屬火。根據五行相生的關係,火生土。因此,在四季中,「夏」與「長夏」之間形成了一個連接,使得五行之氣形成一個循環。
「長夏」
「長夏」是指農曆的六月份,是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在五行中,它屬土,是夏季和秋季的連接線。因此,它也被稱為「土母」。
文章內容目錄
夏五行
夏五行,在中醫理論中,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時,相應臟腑氣血盛衰的五行變化規律。此規律與「五行學説」息息相關,認為春夏秋冬各個季節對應不同的「行」,而對應的行又和不同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夏五行相配臟腑
季節 | 五行 | 對應臟腑 | 主時 | 主色 |
---|---|---|---|---|
夏季 | 火 | 心、小腸 | 11 – 13 時、19 – 21 時 | 紅色 |
夏五行基本特質
夏五行屬火,火性炎上,具有温熱、明朗、積極的特質,同時也具有破壞、暴烈的一面。
夏季養生重點
夏季屬火,心主火,主神志,因此夏季時心氣旺盛,應著重養心安神。此外,夏季天氣炎熱,容易造成體內津液流失,此時宜多補充流質,且忌暴飲暴食,避免過度損傷脾胃。
其他相關
除了臟腑外,夏五行還與五官、五志、五色、五味也有對應關係。其具體對應關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