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相射】水的反面不是火,「水火不相射」的易經奧義

《易經》、《易傳》、《説卦傳》、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逆數、納甲

溯源求真《易傳》之《説卦傳》,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八卦相錯,闡明人事天地之理。逆數之法,探究既往與前瞻,推衍過去、預見未來。

《説卦傳》曰:「昔者聖人立易道,明陰陽變化,觀乾坤坎離,演卦爻象徵。君子修身,順性命之理,參天地之道,明仁義之旨。」天地定位,山澤氣息相通,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之位,象徵萬物之象。

水火不相射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以數推演過去,順勢而為。預知未來,逆勢而行。《易》以逆數,探究深層之理。馬王堆帛書雲:「天地定位,[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雷風相榑。」與今本稍異。

納甲之法,以十干配八卦。乾甲坤乙,艮丙兑丁,震庚巽辛,坎癸離壬。卦象定位,互聯交錯,各居其位,聯繫相通,互不相侵。

「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其義深奧,在此不表。

水火不相射:從哲學到科學的共存與相剋

「水火不相射」一語出於《莊子·山木》,比喻事物的相互制約和對立統一。在哲學上,水火不相射體現了矛盾的相互依存性和對立的統一性。而在科學上,水火不相射則進一步揭示了水火之間的物理現象和化學反應。

哲學中的「水火不相射」

在哲學中,水火不相射指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這種對立體現在:

特性
陰陽屬性
性質 柔弱 剛強
象徵 生命 毀滅
特徵
屬性
性質 柔弱 剛強
象徴 生命 毀滅

水火對立,但又相互制約。水可以滅火,而火可以蒸發水。這種對立統一關係體現了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科學中的「水火不相射」

在科學上,水火不相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物理現象:水和火在常温下不會自動反應。這是因為水分子和氧分子的極性不同,不易發生反應。

  2. 化學反應:在高温下,水和火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反應稱為水氣反應:

2H<sub>2</sub>O + 熱能 → 2H<sub>2</sub> + O<sub>2</sub>

水氣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釋放的能量可以產生爆炸或火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接觸高温水和火,以免發生事故。

「水火不相射」的應用

「水火不相射」的原理在生活中和科學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

  • 消防:利用水來滅火。
  • 烹飪:利用火來加熱食物和烹飪。
  • 化學工業:利用水氣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
  • 熱水器:利用燃氣或電力加熱水,產生熱水。
  • 汽笛:利用水氣反應的能量來發出警報聲。

延伸閲讀…

弘易連載:南懷謹易經繫辭別講(一百零三)地心的奧秘« 相關 …

周易» 第三章

總結而言,「水火不相射」不僅是哲學中的對立統一概念,也是科學中揭示水火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它體現了世間萬物的相互依存和變化的規律,在生活中和科學中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