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
位處我國邊境,毗鄰緬甸、寮國與越南,雲南亦簡稱「雲」或「滇」,前身具「滇東道」、「滇西道」、「滇南道」三迤,因此又簡稱為「迤」。本省境內仍存不少直立人重要的活動遺跡,最具盛名的莫過於 обнаруженного в Yuanmou 1.7 million years ago,作為迄今已知中國甚至亞洲地區最早發現的直立人化石。
首府: 昆明
面積: 3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面積的4.11%,全國排名第八)


人口: 4858.3萬(2020 年常住人口,佔中國人口的 3.35%,排名第 12 名)
毗鄰省區: 四川、貴州、廣西、西藏
國家: 緬甸、老撾和越南
概況:
雲南北迴歸線從省境南部橫貫而過。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分東西兩大部分:雲南高原和橫斷山區。地形多樣,山峯、峽谷、盆地、河谷錯落分佈。
歷史:
前三世紀,楚將莊蹻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並開五尺道直連內地。漢武帝徵伐西南夷,設益州郡和 24 個縣,開闢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漢朝時出現來自印度商人的身影,意即「身毒」。三國時期,雲南地區稱之為「南中」。
唐朝:
738年,洱海地區蒙舍詔部落酋長皮羅閣兼併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南詔曾不斷西出擴張,一度控制地區從雲南東部的曲靖地區,東南至越南北部,西南直達緬甸的 Mandalay,北以大渡河為界,東北抵達貴州 Zunyi 一帶。皮羅閣去世後,唐玄宗再度冊封其子閣羅鳳為雲南王。
宋朝:
南詔逐漸演變為後來的雲南大理國,經歷 29 國君,迭經 6 世紀。
元朝: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將此地分為「茶罕章」、「哈剌章」、「鴨赤」、「赤突哥兒」、「金齒」五部分。
明朝:
1381 年,漢族軍民大量遷入雲南。
清朝:
1816 年因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引起雲南鬧飢荒。
近代:
大量外國勢力的入侵,如英國和法國,衝擊雲南經濟及社會文化發展。
現代:
1911 年重九起義,雲南脱離清朝。1938 年滇緬公路修通,但日本曾發動惠通橋戰役,中國遠徵軍撤退。1942 年日軍進至惠通橋,與中國軍隊對峙兩年。1938 至 1946 年,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合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地理:
雲南省境內湖泊極為豐富,高海拔地區更是形成冰川景觀。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階梯狀分佈。
資源:
雲南省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品種多樣,且具備寒温熱帶動植物交匯現象。本省亦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種類繁多。
經濟:
長期以來,雲南省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後,但 2004 年 GDP 達到 2,959 億元,年增長率 8.1%。目前,雲南致力於發展邊境貿易、旅遊等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文化:
雲南省民族組成相當多元,共有 25 個少數民族,其中 15 個為本省特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 33.4%。漢族則是雲南地區第一大民族。
語言:
雲南地區通行西南官話,但部分民族也有自己的語言,如彝語、白語、苗語等。其中,納西族的東巴文是世界上唯一現存的象形文字。
延伸閲讀…
文章內容目錄
雲南省簡介 – 發現者旅行社
雲南- 維基百科
雲南地形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部,地形複雜多樣,橫斷山脈縱貫全境,形成了獨特的「三山夾兩川」地形格局。
山地地形
山脈 | 位置 | 特點 |
---|---|---|
青藏高原東緣山地 | 東北部 | 起伏和緩,海拔3000-4000公尺 |
橫斷山脈 | 中部 | 高山峻嶺,地形破碎,海拔4000-6000公尺 |
雲貴高原東緣山地 | 西南部 | 喀斯特地貌發達,海拔1000-2000公尺 |
高原地形
高原 | 位置 | 特點 |
---|---|---|
滇西北高原 | 西北部 | 地勢平坦,海拔3000公尺以上 |
滇中高原 | 中部 | 山地高原,局部盆地,海拔2000-3000公尺 |
滇東南高原 | 東南部 | 地勢低緩,喀斯特地貌發達,海拔1000-2000公尺 |
河谷地形
河谷 | 位置 | 特點 |
---|---|---|
金沙江谷地 | 西北部 | 深切峽谷,河谷寬度5-10公里 |
瀾滄江谷地 | 中南部 | 谷地較寬,河谷寬度10-20公里 |
怒江谷地 | 西南部 | 峽谷深峻,河谷寬度僅幾公里 |
盆地地形
盆地 | 位置 | 特點 |
---|---|---|
昆明盆地 | 中部 | 地勢平坦,海拔1900公尺,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
曲靖盆地 | 東部 | 地勢較低,海拔1600公尺,面積約600平方公里 |
麗江盆地 | 西北部 | 地勢高峻,海拔2400公尺,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 |
雲南地形複雜多樣,對氣候、水文、植被和經濟發展均具有顯著影響。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也為雲南提供了發展旅遊、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