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卦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世爻是這個卦變換而成的本卦,而應爻則是與世爻相對應的一爻。這種相對應關係是將卦拆成乾 trigram,將下乾對於上乾、下乾二對於上乾二、下乾三對於上乾三。而將六乾卦的爻位來説就是:一對於四、二對於五、三對於六。因此一世卦的應爻就在第四爻,二世卦的應爻在第五爻,三世卦的應爻在上爻,四世卦應爻在初爻,五世卦應爻在二爻,遊魂卦應爻在初爻,歸魂卦應爻在上爻,本宮卦應爻在三爻。因此世爻和應爻的產生,完全是就各卦所屬八宮卦中的那一卦而決定的。


為了方便讀者瞭解世爻的變化,因此將圖表製作成橫式的,並打破一般排列的方式,將本宮卦排列在最後。至於一般最常見的表格排列方式,則可以參考《易學象數論》中所製作的「八宮世應圖」。
一般通論都認為,解卦時世爻代表的是自己,而應爻則代表客體,也就是所詢問占卜的事情。或者是占卜者詢問自己身分的事用世爻,而詢問其他人的事則用應爻。吉凶的判斷上則是使用世爻或應爻的地支/五行,來觀察世爻與應爻之間、或者與占卜時間之間的生剋關係…等,然後做出判斷。但這只是一個非常簡要的大原則,坊間術士實際在論斷吉凶時,不見得會取用世應爻來判斷,反而多數會依據所詢問的事情、或者是占卜者之間的人際關係來決定「用神」,而取用用神時,除了占卜自己本身會使用「世爻」為用爻之外,多數會以「六親」為依據,而不是以世應為依據。關於六親的內容,請參考其他文獻的介紹。
而世爻旺盛的情況下,主安康,做事通順吉祥,謀望諸般皆遂意,從別人刑害也不能傷害。父母持世的事情憂愁不順心,身上帶著文書及官鬼,夫妻相剋不和睦,到老用求他姓的孩子。子孫持世的事情無憂愁,官鬼從今以後了了,求失此時應易得,營生作事有由來。鬼爻持世的事情難安,占卜的身體不病也遭官,財物時時擔心遺失,骨肉分離會合難。財爻持世利益金錢,若問求財一定稱心如意,更得子孫臨應上,官鬼從他斷定不成。兄弟持世剋妻財,擔心官未了事情還來,鬼旺正當防口舌,身體強健必定損其財。
世應相生則吉,世應相剋則兇。世應比和事情卻中,作事謀為可用。應動他人反變,應空他意難同。世空世動我心慵,只恐自家懶動。世應當中兩間爻,發動所求多阻隔。假饒有氣事分明,必定叨叨方始得。世應當中兩間爻,忌神發動莫相交。元辰與用當中動,事到酕醄始得梢。
世是平生之本,應為百歲之妻,人生一世,貴賤高低,合為何等人物,但將世爻為主。若得天貴祿馬並立,又有吉神生扶,無兇殺衝剋,乃富貴根基,清高品格。若與兇殺並立,或被惡殺刑衝,別無吉神救解,乃貧賤徵兆,無成之兆。若遇世空,最為不美,當有大難。只有九流術士之人,及僧道之輩,反為吉兆,是空手求財,財去財來,終無積聚。
世應二爻,乃一卦之主,凡佔以世為自己,應為妻,若與青龍吉神並立,其妻必賢,咸池玄武並立,其妻必淫。世爻無氣受應剋,必然妻奪夫權,應爻若落空亡,妻宮有損。相生相合,必然偕老齊眉。相剋相衝,決定終朝反目。世應二爻,若得相生相合,一生如魚得水,若逢相剋相衝,百歲似冰投炭,生合之處逢衝,始諧和,其後被人搬弄。若應來剋世,本不為佳,卻得動爻剋應,或被日辰衝破,則始雖不和,以後得人解勸,終歸好合。若世應比和,自然兩無高下。世為自己,應為人,大宜契合。卜卦分世應者,賓主象徵。世為自己、應為人和事,人事有彼此,所以辨人情之好惡。求謀用事,須得生合比和,則有成就。若刑衝剋害,必主艱難。此其所以大宜契合。
世應相剋,總然好事,也須費力。動為始,變為終,最怕交爭。六爻中用神與世應爻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其中世應爻又被看作是六爻卦的核心,用神是預測事物吉凶的主要依據,世應爻與用神之間的作用關係是學習六爻斷卦的重中之重。
六爻卦以世應爻為核心,世爻是我方、應爻是對方,兩者為主賓關係。它們分別表示所測之事中對立而相互呼應的兩個要素,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團體組織,或各種事物。根據所測之事,可以從不同的六親中選取用神,如佔長輩取父母爻為用神,佔平輩取兄弟爻,佔晚輩取子孫爻,女佔丈夫或男友取官鬼爻,男佔妻子或女友取妻財爻為用神。剋制用神的卦爻為忌神,它們的吉凶大體如下:用神逢生應吉,兩次逢生應大吉,忌神逢生應兇,兩次逢生應大凶,用神受制應兇,兩次受制應大凶,忌神受制應吉,兩次受制應大吉。
京氏分八卦為八宮,每宮以一純卦統七變卦,注以世應、飛伏、升降,並配天干地支五行,以佔兇吉。每卦皆取為佔世爻筮之兆象,觀其爻變而定其禍福災異。世卦按六爻順序,由初爻變起,變至某爻而成本宮卦卦象,則該爻便為此卦之世爻。確定了世爻就知道什麼是應爻,世爻隔兩個就是應爻。八宮卦中的本卦從初爻起逐步變至五爻,便是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五爻以上不能再變了,否則就超出了本宮,只能返變四爻,便是遊魂卦;再返變三爻及其以下,便是歸魂卦。
文章內容目錄
世應: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應對策略
世應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強調個人在面對不同社會環境和角色時,應採取相應的應對策略,以適應社會變遷和實現自我價值。
世應的內涵
世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應時:適應時代的變化,順應歷史潮流,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 應物:針對具體事物和現象,做出合乎情理的應對,妥善解決問題。
- 應人:根據不同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地位,調整自己的言語和行為,與他人和諧相處。
- 應心: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和價值觀,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心安理得。
世應的類型
按照對象的不同,世應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型 | 對象 |
---|---|
處世 | 社會環境 |
應物 | 具體事物 |
待人 | 人際關係 |
自省 | 個人修養 |
世應的實踐
實踐世應的具體方式,儒家學派有不同的看法,但核心思想都是強調:
- 因時而變:孔子認為,應當「順從時勢」,適應社會的變化。
- 從善如流:孟子強調,應當「見賢思齊」,向賢德之人學習。
- 知止而不殆:荀子認為,應當「守住本分」,堅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世應的案例
歷史上有很多 世應的經典案例,例如:
- 孔子周遊列國:適應亂世變遷,傳播仁道。
- 孟子入仕齊國:因時而異,勸諫君王修德。
- 荀子修身養性:堅守本分,培養君子風範。
世應的現代意義
世應思想對現代社會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