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識字課本:急就章
歷史淵源與編纂


漢元帝時期,黃門令史游受命編纂識字教材《急就章》,作為漢代學童的基礎漢字課本。該文章以三言、四言、七言的韻文形式寫成,共1394字,涵蓋姓名、組織、生物、禮樂、職官等各方面知識,無一重複字。其名稱「急就」來源於篇首兩個字,也稱「急就篇」。《急就章》為西漢時期漢字教育的重要典籍,對後世識字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發展與演變
《急就章》從漢代開始廣泛流傳,作為主流識字課本延續至唐代。唐朝以後,《急就章》逐漸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取代。在元、清時期,最知名的識字文章為《三字經》。現代漢語學界重新重視《急就章》,因其內容現實而生動,與後世《三字經》等注重禮儀性的文章形成對比。
詞語編寫與章節劃分
《急就章》為識字教育設計,其詞語定序具有特點。每章內容以相同部首的字為主,且將詞語分為三言、四言、七言段落,便於學生識字與記憶。
影響與意義
《急就章》不僅是識字課本,也是秦漢時期廣為流傳的辭書之一。其文內容豐富,對漢語小學的發展和詞典編寫理論奠定了基礎。此外,《急就章》作為漢代楷書、草書臨習的範本,也對中國書法發展產生影響。
後世引用與評價
後世常以「急就章」比喻匆忙中完成的作品。李漁、龔自珍、袁鷹等文人墨客在不同場景下援引「急就章」,反映了其在不同時期的文化與文學意義。
表:漢代識字教材
文章內容目錄
急就章的內容和結構
段落 | 主題 | 字數 |
---|---|---|
第一章 | 人體部位及功能 | 109 |
第二章 | 動物名稱及特徵 | 93 |
第三章 | 植物名稱及用途 | 80 |
第四章 | 衣食住行及日常用品 | 105 |
第五章 | 社會關係及倫理道德 | 89 |
第六章 | 宗教、神話和傳説 | 79 |
第七章 | 數字、度量衡和天文學 | 97 |
第八章 | 地理知識和人文風情 | 84 |
急就章的意義
《急就篇》作為中國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在其後的漫長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識字教材:《急就篇》以其豐富的內容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成為古代兒童學習識字的基本教材。
- 啟蒙讀物:《急就篇》不僅教授識字,還藴含了豐富的知識和教訓,成為兒童早期啟蒙的讀物。
- 文化傳承:《急就篇》記錄了大量的漢代社會生活和文化知識,為後人研究漢代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 文學價值:《急就篇》語言簡潔凝練,富有節奏感,被後世譽為「文章之祖」。
急就章的影響
《急就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和形式被廣泛借鑒和模仿,例如:
- 後世的兒童識字課本,如《千字文》、《三字經》等,都借鑒了《急就篇》的四言韻文形式。
- 唐代詩人杜甫的《兵車行》,就化用了《急就篇》中「黃雀高飛,直入青天」的句子。
- 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也引用了《急就篇》中「大江東去」的句子。
《急就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意義。
延伸閲讀…
急就章-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急就章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