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政 ─ 匡正之義
引言
政,意表端正,是匡正之舉。其繁體為「政」,拼音作「zhèng」,部首為「攵」,在康熙字典中筆畫數為 8,五行屬火。
取名含義


人名用「政」字,通常藴含為國家政事效力的意義。根據數據分析,每千萬人中約有 209,440 人次使用「政」字取名,五行屬火。
字義探究
「政」字源自「攴」和「正」兩個部件,引申出以權力正理國事的意涵。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正也」;《論語·有政》則定義為「改更匡正」。
五行屬性
「政」字五行屬火,與光輝正大相關。五行學説認為,萬物皆有五行屬性,而火象徵著熱情、活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姓名學分析
在姓名學中,漢字五行用於平衡八字中的五行,以求得中和之效。若八字五行中火氣不足,可考慮使用屬火的「政」字取名,以補充其能量。
延伸探討
「政」字不僅是一個漢字,更是一種理念,體現著治理國家、維護秩序的崇高使命。其在歷史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和學習。
附錄:與「政」字相關的資料
屬性 | 內容 |
---|---|
部首 | 攵 |
拼音 | zhèng |
五行 | 火 |
筆畫 | 8 |
是否為姓氏 | 是 |
取名頻率 | 每千萬人約 209,440 人次 |
取名宜用 | 組織出為國家政事效力等意義 |
政五行:五德終始與歷史循環論
政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體系,認為政治制度會和五行運化相呼應,呈現出相生相剋的週期循環。
五德終始論
政五行的核心概念是五德終始論,認為王朝興衰與五行相生相剋的週期循環相符。具體而言,各個王朝都對應著特定的德行和五行屬性,按如下順序遞進:
王朝 | 德行 | 五行 |
---|---|---|
夏 | 木 | 仁 |
商 | 金 | 義 |
周 | 火 | 禮 |
秦 | 水 | 智 |
漢 | 土 | 信 |
據此理論,每個王朝的統治都是暫時的,隨著德行的漸衰,政權會逐步轉移到與之相剋的德行和五行屬性的王朝。
政五行與歷史循環論
五德終始論與歷史循環論緊密相連,認為王朝更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每個王朝遵循著德行的興衰和政權轉移的週期性循環:
- 王道: 王朝建立初期,德行高尚,政權穩定。
- 霸道: 王朝中期,德行逐漸衰落,開始倚仗武力維持統治。
- 衰道: 王朝後期,德行極度敗壞,政權搖搖欲墜,等待覆滅。
政五行在歷史中的應用
政五行理論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得到了廣泛使用,成為解釋王朝更替和政治變化的重要依據。例如:
政五行理論的啟示在於:
- 政權的合法性和統治權力來自於道德的承載,失去了德行,就會失去統治的正當性。
- 王朝更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每個王朝都有興盛和衰落的週期,避免永恆統治。
- 統治者應時刻警醒,以道德修養為本,才能確保政權的穩定和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