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故鄉】李時珍故里傳承百草膏:揪出皮膚頑疾的秘密配方

李時珍:本草綱目之父

這位明朝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於1518年7月3日降生於湖廣黃州府蘄州。其父李言聞雖為當地名醫,然不允子承父業,冀其求取功名。然而,李時珍對醫學的熱忱有增無減,遂棄儒從醫,30歲即成為名醫。

1556年,李時珍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一年後辭官返鄉。翌年,於雨湖北岸築居,名為「紅花園」,潛心研究醫藥。三十餘年後,耗盡心力著成《本草綱目》。

李時珍故鄉 Play

在編撰《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李時珍發現古代本草書籍存在諸多舛誤,遂決心重整醫書資料。其於良醫所和太醫院廣泛涉獵醫籍,並結合個人行醫經驗,歷經12年的修訂,終於完善這部鉅著。

1593年,李時珍離世,葬於蘄州鎮東南2公里的雨湖之濱。其《本草綱目》集歷代藥物學著作之大成,對後世醫學和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

李時珍故鄉

藥材考證

李時珍在編纂《本草綱目》時,藥材的混雜和誤解令其備受困擾。為解決此問題,他親自深入調查,訪察藥材的實際形狀和生長狀況。與過去僅憑書本資料「紙上猜度」的本草學者不同,李時珍的實地考證使《本草綱目》藥材考證更加翔實。

毒藥謬誤

古籍中將許多毒性藥品認為「久服延年」,李時珍認為此乃謬誤。他發現,這些毒藥對人體有害無益。基於醫者仁心,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請求重整醫書資料,以糾正此類謬誤。

《本草綱目》的影響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集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收錄藥物約1892種,記載方劑超過10000條。其對後世醫學和博物學的影響深遠,至今仍是中醫藥學的經典著作和研究寶典。

表:李時珍生平

年事 事件
1518年7月3日 誕生於湖廣黃州府蘄州
14歲 考取秀才
30歲 成為當地名醫
38歲 受邀任楚王府「奉祠正」
1556年 補太醫院之闕
1557年 辭官返鄉
1593年 離世,葬於蘄州鎮雨湖之濱

李時珍故鄉: 中醫藥瑰寶孕育地

李時珍,明朝著名醫學家、藥物學家,其鉅著《本草綱目》為中醫藥典籍中不朽的傑作。説到李時珍,就不得不提他的故鄉湖北蘄春。

李時珍故居與紀念堂

李時珍故居: 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蘄春縣蘄州古城。故居由正堂、寢室、客廳、書房等組成,充分展現了李時珍當年的生活與工作場景。

李時珍紀念堂: 建造於1982年,位於蘄春縣城東門外。紀念堂內展示了李時珍生平事跡、著述手稿、中草藥標本等,是瞭解這位偉大醫聖的窗口。

蘄春藥文化

李時珍的成長與生活與蘄春當地獨特的藥材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蘄春古稱蘄州,自古以來以盛產中草藥聞名,素有「藥鄉」之稱。

中草藥品種 藥用功效
艾草 温經止血,祛寒除濕
連翹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菊花 清熱明目,平肝息風
桔梗 宣肺排膿,祛痰利喉
地黃 補血滋陰,清熱涼血

蘄春人世代傳承著傳統中醫藥文化,藥鋪林立,中醫館眾多。當地還舉辦「蘄艾藥文化節」等活動,弘揚藥鄉特色。

中醫藥產業發展

得益於李時珍故鄉的影響,蘄春中醫藥產業發展迅速。當地設立了國家中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吸引了眾多中醫藥企業入駐。

蘄春擁有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蘄州中藥城」,匯集了全國各地各類中藥材,促進了中醫藥原材料流通和產業發展。

延伸閲讀…

李時珍故鄉拔蘚根秘方蘚無憂百草膏(1入)

李時珍故鄉

如今,李時珍故鄉蘄春已成為中國重要的中醫藥產業基地和研究中心,承載著傳承中醫藥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的使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