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溯源
[[泰山郡,古郡名,位處今山東省境內。]]
西漢建郡


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置泰山郡,轄地包含濟北郡和濟南郡部分縣域。泰山郡治所曾設於博縣和奉高縣。
東漢變遷
東漢初,泰山郡為張步控制,後歸降漢朝。郡境縮減,省併數縣。永平二年,華縣、蓋縣、南武陽縣轉屬琅邪郡。建初五年,三縣復歸泰山郡。永元二年,濟北國復置,析出泰山郡三縣。
北朝演變
北魏時,泰山郡治所遷至鉅平縣。北齊廢泰山郡,改置東平郡。
隋唐以後
隋初廢泰山郡。唐代,原泰山郡地域分屬棣州和兗州。
郡縣分佈
西漢綏和元年,泰山郡領十七縣:
| 縣名 |
|—|—|
| 奉高 |
| 博 |
| 茌 |
| 盧 |
| 肥成 |
| 虵丘 |
| 剛 |
| 蓋 |
| 梁父 |
| 東平陽 |
| 南武陽 |
| 萊蕪 |
| 鉅平 |
| 嬴 |
| 牟 |
| 蒙陰 |
| 華 |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泰山郡領十二縣:
| 縣名 |
|—|—|
| 奉高 |
| 博 |
| 茌 |
| 盧 |
| 剛 |
| 蓋 |
| 梁父 |
| 南武陽 |
| 萊蕪 |
| 鉅平 |
| 嬴 |
| 牟 |
泰山郡:歷史悠久的漢朝行政區
泰山郡,西漢初年設立的郡,位於今山東省東南部,以泰山得名。在西漢時期,泰山郡是一個重要的行政區,轄地遼闊,管轄著泰安、新泰、萊蕪、博山、沂源、沂水、蒙陰等縣。
歷史沿革
- 西漢時期:泰山郡初設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隸屬於齊國。
- 東漢時期:東漢初年,泰山郡改隸於青州。
- 魏晉時期:魏晉時期,泰山郡仍屬青州。
- 隋朝時期:隋朝廢除郡制,泰山郡改稱泰安郡。
- 唐朝時期:唐朝恢復郡制,泰安郡改稱泰山郡,但轄地有所縮小。
- 宋朝時期:宋朝廢除郡制,泰山郡改為泰安府。
地理位置
泰山郡位於今山東省東南部,東瀕黃海,西接泰山,南鄰徐州,北接齊郡。其境內多山丘,泰山為最高峯,海拔1545米。
轄地
西漢時期,泰山郡轄縣如下:
縣名 | 今地 |
---|---|
泰安 | 山東省泰安市 |
新泰 | 山東省新泰市 |
萊蕪 | 山東省萊蕪市 |
博山 |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 |
沂源 |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 |
沂水 |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 |
蒙陰 |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 |
經濟
泰山郡農業發達,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如小麥、水稻、高粱等。此外,泰山郡還盛產木材、藥材和礦產資源,如鐵、銅、金等。
文化
泰山郡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思想在此興盛。境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如泰山、岱廟、孔子廟等。
著名人物
延伸閲讀…
文章內容目錄
泰山郡とは – わかりやすく解説 Weblio辭書
泰山郡_百度百科
- 司馬遷: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出生於泰山郡。
- 鄒陽:西漢時期著名辭賦家,出生於泰山郡。
- 田橫:西漢時期齊國末代君主,據守泰山郡反抗漢朝。
參考資料
- 《漢書·地理志》
- 《後漢書·郡國志》
- 《魏書·地理志》
- 《隋書·地理志》
- 《新唐書·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