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種 | 描述 |
---|---|
火口魚 | 原產中美洲;體長可達 18 釐米;頭大身小,上半身青色,下半身火紅色;體態健壯,背鰭迷人;兇猛,喜動物性餌料;產卵後移除親魚以保護魚卵。 |
虎魚 | 兇猛的巨型品種;體長可達 40-50 釐米;適合單獨飼養;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 |
藍火口 | 體長 15-20 釐米;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領地性強,需要較大的水族箱。 |
朱巴力 | 温和的食土鯛品種;體長 20-25 釐米;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可以和多種魚類混養。 |
牛頭 | 小型南美慈鯛;體長 15-20 釐米;不咬水草;適合新手,但很少進口。 |
西德藍寶石 | 強健好養的品種;體長 25-30 釐米;有清理底沙的習慣;不耐低温。 |
藍寶石 | 難飼養的品種;體長 20-25 釐米;對水質要求高;適合温和的魚類混養。 |
紅珍珠關刀 | 食土鯛品種;體長 20-25 釐米;個性温和;適合多種魚類混養。 |
七彩菠蘿 | 常見的繁殖品種;體長 15 釐米;雄魚具有婚姻色;雌魚有黑斑;容易護卵和保護幼魚。 |
紅尾花豹 | 體長 30-35 釐米;具有一定的食魚性;領地性強;混養時需注意。 |
花老虎 | 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體長 30-40 釐米;性情兇暴,適合單養。 |
古巴酋長 | 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體長 20 釐米;習性兇猛,會主動攻擊其他魚。 |
珍珠豹 | 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體長 25-30 釐米;個性兇猛,有「拳擊手」的稱號。 |
道氏火口 | 怪獸級品種;體長可達 60 釐米;性情兇暴,適合單養。 |
弗氏三角麗魚 | 夢幻級品種;體長 25 釐米;發情時會有黑眼圈,故稱「熊貓慈鯛」。 |
亞塔紅孔雀龍 | 體長 25 釐米;對水質較為敏感,繁殖不易。 |
花豹 | 體長 30-40 釐米;容易混淆與花老虎;野生個體體側的黑斑較濃。 |
銀藍色 | 人工改良品種;體長 15-20 釐米;對水質有要求,水質不佳時體色發黑。 |
巴西紅肚火口 | 外型和習性與紅肚火口相似;體型雖小但兇悍非常。 |
藍鑽珍珠 | 食土鯛品種;體長 15-20 釐米;對人工飼料接受度一般,羣居性魚種。 |
黑菠蘿 | 黑菠蘿屬裏最兇悍的品種之一;體長 30-35 釐米;領域性較強。 |
黃尾 | 強健好養的品種;體長 15-20 釐米;曾被歸於 Copora 屬。 |
紅肚火口 | 外型和習性與巴西紅肚火口相似;體長 35-50 釐米;對人工飼料接受度高。 |
胭脂火口 | 分佈在德州與南墨西哥;體長 35 釐米以上;性格比較兇猛。 |
一線天 | 分佈在德州與南墨西哥;體長 35 釐米以上;適應力強。 |
紅胸花鱸 | 體長 15 釐米以上;頭大身小,上半身青色,下半身火紅色;兇猛的魚。 |
文章內容目錄
火口魚種類
火口魚是一種極端的環境棲息者,生活在水温高達45℃、酸性且富含硫磺的火山湖中。目前已知的火口魚種類有四種,分別為:


種類 | 棲息地 | 身長 | 特徵 |
---|---|---|---|
阿德雷德火口魚 | 印尼東爪哇省伊真火山 | 5-7公分 | 身體呈現金黃色,背鰭有黑色條紋 |
雅拉火口魚 | 新幾內亞巴布亞省巴格爾湖 | 5-7公分 | 身體呈銀白色,背鰭有紅色條紋 |
盧森島火口魚 | 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瑙湖 | 5-7公分 | 身體呈淺褐色,背鰭有藍色條紋 |
錫卡羅火口魚 | 印尼北蘇門答臘省錫卡羅湖 | 5-7公分 | 身體呈深灰色,背鰭有白色條紋 |
適應極端環境的能力
火口魚之所以能適應極端環境,要歸功於其獨特的生理構造和代謝機制:
- 耐熱性:火口魚體內含有耐高温的蛋白質,可以保護細胞在高温下不被破壞。
- 耐酸性:火口魚的皮膚和鱗片具有較高的pH值,可以抵禦酸性水的侵蝕。
- 硫磺代謝:火口魚的體內有硫氧化酶,可以將硫磺分解為無毒的亞硫酸鹽,並將其排出體外。
生態重要性
火口魚作為極端環境的指標物種,對於瞭解火山生態系統和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它們的存在表明了生命在極端條件下也能蓬勃發展,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適應性提供了證明。
保育現況
火口魚由於棲息地狹窄且易受環境變化影響,目前被列為瀕危物種。火山爆發、水污染和觀光活動等因素都威脅著它們的生存。因此,保護火口魚的棲息地和控制觀光活動對於維持這些獨特物種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火口魚(慈鯛科麗體魚屬動物)
火口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