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庇佑,祈福安康
此神廟供奉多位尊神,誠心祈願,神靈護佑,萬事如意。


神尊 | 聖誕 | 事蹟 |
---|---|---|
註生娘娘 | 農曆正月十五日 | 掌管生育保佑嬰孩 |
土地公 | 農曆二月初二日 | 佑護地方,祈求平安豐收 |
黃府千歲 | 農曆三月廿六日 | 唐朝將領,封為蒼州城主 |
蘇府七代巡 | 農曆十月十二日 | 奉旨巡狩,賜予進士功名 |
盧府千歲 | 農曆五月十二日 | 十二千歲之首,掌管天盤巡狩 |
包府千歲 | 農曆五月十二日 | 北宋清官,以孝順傳名 |
五府三千歲 | 農曆八月十五日 | 日據時代顯靈,救世安民 |
文章內容目錄
盧府千歲:傳説與信仰
盧府千歲,又稱「盧公」、「盧仙祖」,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廣泛受人崇敬的神明之一。相傳盧府千歲為五代十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的後裔,於唐朝末年隨唐僖宗南渡來台。在台灣,盧府千歲的信仰分佈於全台各地,其中尤以新北市、宜蘭縣、基隆市、桃園市等北部地區為盛。
盧府千歲的歷史淵源:
相傳,盧府千歲原名盧珍,為劉備部將盧翊之子。劉禪即位後,封其為「蜀郡公」。後蜀漢滅亡,盧珍隨唐僖宗南渡至江南,因功受封為「南安王」。唐末五代之亂,盧珍率部眾渡海來台。由於盧珍治軍嚴謹、愛護百姓,死後被尊為「盧公」,後逐漸神格化,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盧府千歲。
盧府千歲的信仰:
盧府千歲信仰的形成與傳播:
盧府千歲的信仰起源於唐代,隨著閩粵移民渡台,逐漸傳播至全台各地。早期,盧府千歲主要被奉祀於軍營、衙門等公共場所,作為保護神。後來,民間逐漸出現私人民宅供奉盧府千歲的情形,信仰日漸興盛。
盧府千歲的職掌:
盧府千歲在民間信仰中具有多重職掌,主要包括:
職掌 | 説明 |
---|---|
軍事之神 | 保護國家、保家衞國 |
平亂之神 | 制止戰亂、維護社會安寧 |
瘟疫之神 | 降伏瘟疫、保佑百姓健康 |
財神 | 賜福納財、招財進寶 |
航海守護神 | 保佑出海者平安歸來 |
盧府千歲的廟宇:
盧府千歲的廟宇在台灣各地廣為分佈,其中較著名的廟宇有:
廟宇 | 所在地 |
---|---|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 新北市中和區 |
蘆洲湧蓮寺 | 新北市蘆洲區 |
三重先嗇宮 | 新北市三重區 |
宜蘭慶和行修宮 | 宜蘭縣五結鄉 |
基隆慈雲寺 | 基隆市仁愛區 |
盧府千歲的文化意義:
盧府千歲與台灣社會:
盧府千歲信仰與台灣社會緊密相連。作為保護神,盧府千歲在台灣歷史上多次顯靈救世,受到百姓的尊崇。此外,盧府千歲的廟宇也成為民眾聚會、聯誼的場所,發揮重要的社會功能。
盧府千歲與藝陣文化:
盧府千歲信仰也帶動了豐富的藝陣文化發展。在廟會慶典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陣頭表演,如:八家將、北管戲曲、獅陣等。這些陣頭不僅展現了盧府千歲的威靈,也豐富了台灣民間文化內涵。
盧府千歲與民俗傳承:
盧府千歲信仰與台灣民俗息息相關。廟會祭典、神明遶境、祈福儀式等活動,都是盧府千歲信仰的具體體現。這些民俗活動不僅保存了傳統文化,也凝聚了社區居民的情感。
總之,盧府千歲是台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的神明之一,其信仰與歷史、社會、文化等層面息息相關,反映出台灣豐富多元的宗教文化面貌。
延伸閲讀…
神尊介紹 – 馬鳴山鎮安宮 五年千歲祖廟
【神佛傳奇盧千歲1】十二神明戰將成仁排行十一保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