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婦科經痛特效穴:腑巢、水曲、門金
[本穴配婦科穴、四花上穴,治療婦女經痛、下腹部炎症之特效穴。亦可用天皇、人皇、婦科。嚴重者,須灸腑巢二十三穴,配合臀部坐骨區放血。門金、水曲、火主橫三針倒馬,加鎮靜、水金、水通、婦科穴。]
適用症狀
* 婦科經痛
* 下腹部炎症


穴位定位
| 穴位 | 定位 |
|—|—|
| 天皇 | 中極穴直上1寸 |
| 人皇 | 中極穴直上0.5寸 |
| 鎮靜 | 關元穴直上0.5寸 |
| 水金 | 子宮穴直上0.5寸 |
| 水通 | 水分穴直上0.5寸 |
| 婦科穴 | 水通穴直上0.5寸 |
| 門金 | 承山穴直上1寸、旁開5分 |
| 水曲 | 承山穴直上1寸、旁開7分 |
| 火主 | 承山穴直上1寸、旁開9分 |
使用手法
* 針刺:橫三針放血,配合鎮靜、水金、水通、婦科穴
* 灸法:灸腑巢(23穴)
臨牀案例
嚴重經痛患者,在配合治療方案使用本穴位後,有效緩解疼痛。
注意事項
* 若症狀嚴重,建議配合其他治療方式,如放血、艾灸等。
* 治療期間應避免攝取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作息習慣。
金穴:身體的黃金解鎖點
金穴,又稱足少陽膽經的第二個穴位,是人體上重要的穴位之一。它位於人體外側腳背,足背側第4、5蹠骨基底之間的凹陷處。金穴具有疏肝利膽、清熱止痛、明目消翳等功效。
金穴的基本信息
特徵 | 描述 |
---|---|
名稱 | 金穴 |
經絡 | 足少陽膽經 |
定位 | 外側腳背,足背側第4、5蹠骨基底之間的凹陷處 |
主治 | 疏肝利膽、清熱止痛、明目消翳 |
金穴的功效
金穴具有以下功效:
- 疏肝利膽:金穴有助於疏通肝膽經絡,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膽功能。
- 清熱止痛:金穴具有清熱止痛的作用,對於肝膽濕熱引起的疼痛,如膽囊炎、膽結石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 明目消翳:金穴與眼睛相關,有助於明目消翳,改善視力。
金穴的取穴方法
- 正坐或仰卧,兩腳放鬆。
- 用拇指或食指按壓外側腳背,第4、5蹠骨基底之間的凹陷處,即為金穴。
金穴的注意事項
- 刺激金穴時,力度不宜過大,以免引起疼痛。
- 孕婦和有肝膽疾病者,應諮詢醫師後再使用金穴。
- 金穴不宜長期頻繁按壓,以免損傷局部組織。
金穴的相關穴位
穴位 | 定位 | 功效 |
---|---|---|
陽陵泉 | 小腿外側,腓骨頭後下緣 | 利膽退黃、疏肝解痙 |
丘墟 | 大腿外側,膽經與脾經交會處 | 利膽、疏肝 |
臨泣 | 眼眶外側緣,瞳孔直上處 | 明目、清熱 |
金穴的臨牀應用
金穴在臨牀上有廣泛的應用,包括:
- 肝膽疾病:金穴對於肝膽濕熱、膽囊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有緩解作用。
- 眼部疾病:金穴有助於明目消翳,改善視力,對於乾眼症、飛蚊症等眼部疾病有一定幫助。
- 頭痛眩暈:金穴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有緩解作用。
總結
金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疏肝利膽、清熱止痛、明目消翳等功效。它在臨牀上有廣泛的應用,對於肝膽疾病、眼部疾病和頭暈目眩等問題有緩解作用。取穴時需注意力度和頻率,孕婦和有肝膽疾病者應諮詢醫師後再使用。
延伸閲讀…
金穴
美好的一天開始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董氏針灸門金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