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找到桃子老師就問,“你幫看看我這一生的姻緣問題吧”,或者“我和他這輩子到底合不合適”,又或者“老師您幫我看看我這一生的財運如何”。
桃子老師塔羅占卜
各位親們,你們要知道塔羅占卜跟一般人認為的算命是不一樣的,我們老祖宗俗稱的五術,包含山醫命相卜五種,一般人認為的算命屬於“命理類”,塔羅占卜則屬於“占卜類”。
命理通常是運用出生的年月日時辰來推算一個人一生的先天性格和後天的運勢起伏,比如咱們常見有:八字,紫微斗數,以及和塔羅占卜經常放在一起的占星術,其中占星現在人們常說的星座,星盤都是屬於其中,而咱們老祖宗說的“夜觀天象”也是屬於其中。這些都可以稱為算命吧,
網店搜索:五好女神修煉館
你要問桃子老師你一生的姻緣、一生的財運、你和他這輩子是否合適等一輩子的事, 桃子老師只能說結合您的星盤可以為您看,如果僅僅憑塔羅占卜不行哦。
塔羅類似於咱們中國的求籤,是屬於問卜類的,也就是當下有問題,有困惑,拿不定主意,對短期內某件事的發展比較擔心的時候才會去問的,塔羅可以根據共時性的原理結合塔羅占卜師的解牌水平做出預測分析,可針對對感情、事業、生活、學業等各個方面進行占卜,尤其當提問者對現階段生活難過失落、對待現在的工作,感情不知所措,或者面臨選擇時猶豫不決,塔羅都能成為咱們的指路明燈。
那你要問了,比如我情感方面出現令我煩惱的事情,我該如何向塔羅提問呢?怎樣才能得到塔羅的指導和幫助呢?
一個冬日傍晚,我出門前去體驗讀心術,這次是塔羅牌算命占卜。我熟知冷讀術(cold reading),知道哪些特徵或線索會讓算命師讀出我的未來。我苦心思索該透露哪些細節又該抹去哪些線索。我該把婚戒拿下嗎?或者別帶皮夾?我該穿什麼?最後,我決定以真實形象上場(但不用真名),讓這個實驗更加逼真。
占卜師開口問道,你想問什麼問題?我選擇事業。很快地,這個男人忙不迭地告訴我出版業的麻煩困擾、事業生涯充滿各種不確定,數位化更讓出版業雪上加霜。占卜師提到我可能工作不保,但不時加上樂觀說辭,據他所說,儘管一切難以掌握,但總會雨過天晴。他甚至知道當我最徬徨無措的時刻,曾想過要放棄一切。如果這一行逐漸沒落,我能順利轉行嗎?
當然,塔羅牌先生並不是真的在講出版業,他根本不知道我是個作家。他只是說些通用於不同行業的評論,以及大部分年輕女性在事業初期會遇到的困境與瓶頸,那些我們會捫心自問的問題。誰不擔憂他們的事業會如何發展?誰不認為他們的行業面臨轉折點,正在載浮載沉?
誰不曾想過放棄一切,轉身離開?塔羅牌先生所說的每句話都適用於各行各業,但對我來說,他似乎真有過人的洞察力,知道我的生活和工作。他對我下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結語:終會雨過天晴,我不用擔心失業或失去賺錢能力——只要我別懷疑自己,壞了好事。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可能會阻礙自己成功。我得停止那些侵蝕人心的思考模式,從更正面、更有建設性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做得到,就能站上世界峰巔。這建議還真不賴,我心懷感激地點頭同意,接著離開走回街上。也許,塔羅占卜真有兩把刷子。
通靈人士(包括詐欺犯)不只是厲害的冷讀大師和心理學家。他練習過無數次好讓技巧臻於純熟,熱切地避免犯下任何錯誤。若在判讀下手目標、對症下藥的過程中出了差錯,那可是得不償失,足以毀掉整個詐騙大計。事實上,即使是一般人,只要你熟知冷讀術,就能講中不少別人的事,甚至讓人大為吃驚。
1988 年,心理學家琳達.阿貝萊特(Linda Albright)和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團隊做了三項研究,試圖理解當雙方在完全不認識的情況下——阿貝萊特稱為「零相識」(zero acquaintance)條件——人若有明確動機,是否能夠精準判讀對方。她發現受試者在個性外向和嚴謹自律兩項的判讀都很準確,觀察者注意到這些特質,而被觀察者也認同自己帶給人這種印象。在另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中,動機強的人比較擅於分辨陌生人的臉部情緒表達和聲音抑揚頓挫。同時,有動機的人也會比較精準判斷陌生人的內在情緒。
文章內容目錄
心電感應怎麼做?抽離身體放開自己
2010 年,艾普利和本古里昂大學的塔爾.艾亞(Tal Eyal)公布一連串增進人際與心理認知技巧的實驗研究結果。他們的論文標題定為〈如何像是有心電感應?〉(How to Seem Telepathic)。學者們發現常人所犯的錯誤,都歸因於我們把自我分析與分析他人混淆在一塊。
我們在分析自己時會鉅細靡遺、注意每個旁枝末節與當下情境。然而,在分析他人時,容易概略化、抽象化,而不會深入探究。舉例來說,當我們回答與自身或他人相關的問題時,我們的思考模式截然不同。比如面對像「你多有魅力?」的問題,我們馬上想到自己的外表,回想今天早上的髮型如何,是否睡飽、精神抖擻,身上穿的襯衫是否能讓氣色看起來更好。當問的是別人多有魅力時,我們會依整體印象構成表面判斷。因此,我們混淆了兩件重要事情:第一,我們不知道別人對我們的印象;第二,我們搞不懂別人對他們自己的印象。
然而,若我們調整分析他人與自己的方式,馬上就會變得直覺敏銳且精準。有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若以為別人不會在當下評價自己的照片,而是幾個月後才評價時,他們突然能精確指出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模樣。而在另一項實驗中,受試者錄下一段形容自己的話,研究人員告訴他們這段錄音將在幾個月後播放。突然間,就像前面的試驗一樣,受試者的觀察角度改變了。藉由增加時間距離,受試者換成旁觀者的視角,用比較抽象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為,因此,他們意識到實際生活中別人眼中的自己,不再陷於自己的想法中。
對事業心強的讀心者來說(也就是正在物色下手目標的騙子)這技巧非常重要,你得懂得別人用什麼線索來評斷你,而哪些線索毫無用處。如果你覺得自己看來精神不濟,那麼自信心就會隨之降低,因而欠缺說服力。但若你明白根本沒人會注意到你氣色不佳,你的整體風度舉止才有決定性的影響,你就會著重於加強整體印象,而不因旁支末節影響自信。
艾普利和艾亞在第二次的系列研究中觀察到兩個相斥的效果:我們和旁人處在如同我們與自我一樣親密的解釋水平(level of construal)1時,我們是否能夠精準地判讀別人?這次,艾普利和艾亞把其他學生的照片交給受試者,分別告訴他們這些照片是在當天或幾個月前拍攝。顯而易見地,比起幾個月前的照片,受試者在判斷時比較注重當天拍攝的照片的瑣碎細節——他們觀看當天的照片和觀看自己的水平相同,因此特別注意微小細節。想法上的簡單變化,卻能帶來可觀的利益。詐欺犯觀察每個人都一樣縝密周詳。若要選定下手目標,精確性舉足輕重。
詐欺者想知道的不只是別人如何看待他們,他們想要毫釐不差地展現自己希望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印象與影響力。
和別人充滿共通點?熟悉感可能讓你更悲劇
不僅如此,詐欺犯會在與目標相處的過程中得到新資訊並善加利用,讓我們損失更多。人們傾向信任感到熟悉、和自己有共通點的人,在我們心中他們和一般陌生人不同,我們會向他們敞開心房:那些和我們類似、彼此認識或認知相近的人,比較不會傷害我們。而且,他們比較瞭解我們。如果你初識某人,發現對方和你一樣都喜歡看同一種喜劇表演,還喜歡同一種休閒洋裝,那說不定你們在其他領域也有相同喜好,能相處愉快。而我們難以理解那些和我們差異很大的人的動機想法,而且那些人說不定心存惡意。
剛開始進行塔羅占卜時,我的靈媒拋出一個聽來無關緊要的問題:「你不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吧?」我回答,不,我不是。他語帶認同地回答,他也不是,但他絕不會搬去別的地方生活。我同意地點點頭。占卜過程中,他不斷提出這些「共通點」——他對自己的事業也猶疑不安,他想做些改變,他其實喜歡藝術創作,而且有時覺得自己似乎在出賣靈魂,但他還有帳單要付。占卜結束時,我認為他根本是我的知音(我相信他大部分的客戶也都有這種感受,就像米歇爾的客人視她為知交,認為兩人有很多共通點,都和他們一樣在煩惱和抱負中掙扎)。
心理學家麗莎.德布伊恩博士(Lisa DeBruine)請受試者玩一個連貫的信任遊戲。在遊戲中受試者臆測夥伴會怎麼做,據此做出反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囚徒困境」測驗〔prisoner’s dilemma〕,每個人都保持沉默就沒事,但若有人開口而你沒有,那就倒大楣了)。然而,受試者的夥伴其實並不存在。受試者以為的同伴只是出現在照片中的人物,照片用兩種方式動過手腳:經過電腦處理,一張看來是毫不相關的陌生人,而另一張看起來像受試者本人。研究發現,若照片處理得愈像受試者,受試者對假想夥伴的信任度也愈高。看看那張臉,有誰能懷疑它、不尊重它?甚至其他表面共通點,比如生日是同一天(或在同一個月)、名字相似,都會促使受試者對假想夥伴產生更強烈的好感——同時也更願意彼此幫助、互相合作。
由於詐欺犯能輕鬆識破你的喜好,因此他能裝出與你有共通點,讓你感到熟悉——詐欺犯愈擅於偽裝,愈能得到真實資訊。偽裝共通點很簡單,當我們喜歡對方或彼此相處愉快,我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們的行為、表情、手勢,這現象叫做「變色龍效應」(chameleon effect)。
善用變色龍效應,釣魚比你想的容易
把變色龍效應反過來利用,也能達到效果。若我們模仿別人,他們就會親近我們、在我們身上找到相似感。偽裝這種自然的吸引過程並不困難。我們每天常不自覺地運用一些無關緊要的詐騙技巧,有時甚至對自己擅長偽裝的能力心知肚明。我們會重複別人說的話或嗜好興趣,假裝支持同一個球隊,或討厭同一個品牌。這些我們愛用的小手段往往很快就能帶來好處,也是詐欺犯必備的法寶。
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建議:「試著真誠地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他致力寫就贏得朋友與影響別人的專論,無意間成為詐欺者的培訓寶典。若你身陷麻煩之中?「談論對方能獲得的好處。」某人不經心地提到某件事?記起來,從各種面向再次提及。你是否正確地掌握線索——也許從不符節氣的黝黑皮膚獲悉一個佛羅里達州地址?抓住它,機不可失。只要你能掌握這些訣竅,將處處受人歡迎,你在別人眼中將比實際上更有吸引力。我們的心防消失,你突然間贏得眾人信任,足以影響種種利害關係,物色下手目標並對症下藥只是探囊取物。
第一步,他們先在社群網路上尋找公開資訊,從臉書、LinkedIn 專業人脈網站、MySpace 社交網站、Friendster 交友網站(別忘了,當時可是 2005 年),還有 LiveJournal 網站的「你朋友就是我朋友」計畫。隔天,他們假扮成受害者的大學友人,向這些人發送電郵。若收信人點擊電郵裡附的網址,就會通往和印第安納大學毫無關聯的網站,網站上會要求對方輸入印第安納大學網站需要的登入資訊。
本文摘自《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商周出版
0
文字
分享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謝爾頓(宅男行不行的主角之一)走進自家公寓的客廳,看到好友李奧納德與霍華德窩在那裡,現場氣氛緊繃。
「怎麼了?」他問道。
「霍華德今晚要睡這裡,他跟老媽吵架。」李奧納德解釋。
「你幫他倒一杯熱飲了嗎?」
李奧納德一臉不解地瞪著謝爾頓看,霍華德則是癱坐在沙發上,不發一語。
「李奧納德!這是社交禮儀,朋友鬱卒時,你應該幫他倒杯熱飲,比如熱茶之類的。」
「來杯茶確實不錯。」霍華德坦言。
溫度可以改變看法
我們的日常用語也充滿類似的譬喻。我們以「溫暖、熱情」(warm)來形容有愛心、反應熱烈的人。我們作客時,可能獲得「熱情接待」或「冷眼對待」。波蘭人可能 mówi ciepło(熱情地談論)某人;在法國,大家有時會用 battre froid a quelqu’un 的說法(字面意思是「冷對某人」),意思是「故意冷落某人」。
早在 1946 年,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阿希(Solomon Asch)的實驗就發現,描述一個人時,加入「熱情」或「冷淡」等字眼,會明顯改變別人對那個人的看法。別人可能認為你很聰明、技巧高超、很堅毅,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是熱情還是冷漠。
阿希發現,一般人認為熱情的人是慷慨大方、善於社交、溫厚良善的。冷漠不僅表示你缺乏上述特質,大家也會覺得你展現出相反的特質:小氣、疏離、刻薄。阿希認為,冷熱之別是社會觀感的基礎。
然而,科學研究經過多年才揭開一個事實:這種根本特質不是簡單的語言學或人為譬喻的產物。我們是在「生理上」,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現在把時間快轉到二十一世紀。2008 年,研究人員在耶魯大學的宏偉建築中做了一項簡單的實驗。一位自願參與的大學生走進心理系大廳,她在那裡遇到一名女性研究助理,說要帶她去四樓的實驗室做實驗。那位助理的手上拿了很多東西:一杯咖啡、一個寫字板、兩本課本。她們兩人一起走向電梯。
在電梯裡,研究助理請那個學生暫時幫她拿著杯子,好讓她在寫字板上隨手記下一些東西。不久,電梯門打開,她們一起走了出來。那位學生不知道的是,實驗的第一部分已經結束了。
一旦進入實驗室,研究人員會請她讀一段文字,那段文字是描述一個虛構的人「某甲」,某甲是聰明、熟練、勤奮、堅定、務實、謹慎的。學生的任務是針對十種性格特徵,為某甲打分數,其中五種性格特徵在語義上與「熱情」或「冷淡」有關。
這項實驗總共有四十一位大學生參與,他們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已經把他們分成兩組。電梯裡,其中一半人被要求拿著的,是從當地咖啡館買來的熱咖啡;另一半的人是拿冰咖啡。這個小差別就足以影響學生對某甲的觀感,相較於拿著冰咖啡的人,拿著熱咖啡的人明顯覺得某甲比較「熱情」。
對心理學家來說,這種發現是突破性的。那表示,身體實際感受到溫暖,確實可能增加心理或社交上的溫暖印象。
這個實驗就此敞開了研究的閘門(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研究溫度與社交性之間的關聯。如果暫時拿著一杯熱飲,就足以讓我們覺得某人比較善於交際、值得信賴,那是否也能讓我們覺得自己跟他比較親近呢?
不是身體上的親近,而是心理上與社交上的親密──就像我們說「親近的朋友」或「親近的家人」那種親近?我決心找出答案。
溫暖確實可以拉近關係
電梯裡拿咖啡的實驗做完一年後,我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指導教授一起發表了我們的變化版本。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室的研究,當實驗人員忙著在筆電上安裝問卷時,她會請參與者幫忙拿著一個杯子。半數參與者是握著裝熱茶的杯子,另一半是握著裝冰茶的杯子。無論是在電梯裡、還是在實驗室裡,讓人拿著一杯熱飲或冷飲,都會影響參與者對他人的看法。
接下來,是我們實驗的下一步。我們請參與者看一份基本的評估量表,那是畫在一張紙上的幾個簡單的文氏圖(Venn diagram)。每個文氏圖是由兩個圓圈組成。
在量表的左端,兩個圓圈幾乎沒有接觸;在量表的右端,兩個圓圈幾乎完全重疊。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兩個圓圈的重疊面積持續增加。
我們請參與者假設其中一個圓圈代表他本人,另一個圓圈代表實驗人員。我們想知道參與者畫出的兩個圓圈是否有重疊;如果有重疊,重疊比例是多少?我們已經知道,人際關係更好(更投入、更忠誠、更融洽)的人,通常會把圓圈畫得比較重疊。
在我們的實驗中,拿過熱飲的人所畫的圓圈,比拿過冷飲的人所畫的重疊更多。我們因此推論,熱飲組覺得他們自己與實驗人員的自我更融合。簡言之,他們感覺自己與實驗人員更親近了,只因為實驗人員給了他一杯熱飲,而且不用喝下肚,只要拿著就好。
後來,我們又繼續做相關的實驗,結果發現,參與者甚至會開始使用更多的詞彙來描述自己與他人的親近感。這項研究是這樣運作的:在烏特勒支大學,我們不是請參與者握住熱杯或冷杯,而是請他們待在一個暖氣房(攝氏二十二至二十四度)或冷氣房(攝氏十四至十八度)裡。接著,讓他們觀看一段西洋棋的紅棋與白棋移動的影片。
我們請參與者描述他們看到的情況時,一位待在暖氣房的參與者提到:「我看到一個紅棋跟在其他棋子後面,後來吃掉那些棋子。她先吃下左邊的第二棋子,然後吃掉右邊的棋子。接著,她往後移動,又吃下一個棋子。之後,她往前移動,又吃下一個棋子。」
一個待在冷氣房的參與者說:「小兵與皇后去冒險,但皇后不喜歡他,自己走了。這對白方不利,她的行為引發了衝突與問題。小兵只是個蠢蛋,他放任皇后消失,後來大家都很不滿,連驕傲的國王與小兵都很不滿。」
不管是待在冷氣房還是暖氣房,參與者都很容易採用擬人化的敘述。不過,待在暖氣房的參與者使用較多的動詞來描述看到的情況,待在冷氣房的參與者比較喜歡用形容詞。
0
文字
分享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編按:《全腦人生》作者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擁有「腦科學家」和「嚴重中風的康復者」雙重身分,她根據心理學和神經解剖學,用擬人化的方式,將大腦區分為四個人格區域:
前文提過,四大人格是腦半球細胞、迴路、思考及情緒組織功能模組的天然副產物,但這在你的日常生活有何意義?請想想,有哪一天你的內在沒感到衝突?兩個腦半球重視的事物迥然有異,是故,心想著東,腦袋卻說著西,基本上就是大腦不同部位起了爭執。
例如,左腦掌管思考的一號人格,依其價值觀,可能這樣想:「新工作薪水較高,明顯是升官,但要去新城市,我該接下嗎?」右腦掌管思考的四號人格,卻可能這樣想:「目前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待在熟悉的學校環境,和親友維繫感情,我該繼續做這份工作嗎?」
同理,左腦掌管情緒的二號人格可能這樣想:「這人傷得我好深,我只想討回公道,也想狠狠傷害他。」右腦掌管情緒的三號人格則是:「我就從遠處表達我的關愛,盡可能遠離對方,並創造我需要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心靈的傷才可能癒合,帶著尊嚴,往前邁進。」
若遇到上述情境,要是我們能了解是哪個人格出現在對話中,驅動因子是什麼,就能讓我們有意識的做出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要怎麼才能成為那樣的人。
了解彼此,共同合作,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
你愈來愈會辨識自己的四大人格,學會欣賞、重視各人格的技能組合,就得以更有意識的做出選擇。
不過,只是了解這些人格還不夠,最終目標是讓這些人格彼此熟悉,足以打造健康的互動關係;四大人格將集為一體,善用你所有天生才華,齊心並進。
不管是賽場上的球隊,還是職場上的同事,任何情況下,團隊成員都會集合開會,評估情勢,制定策略。你的大腦團隊則由四大人格組成,隨時都可開會,分析你人生的情勢,共同決定下一個情境中想當什麼人、要怎麼達到目的。
本書第二部除了仔細審視四大人格,還將說明大腦會議(Brain Huddle)的五大步驟,目的是要:有意識的暫停思緒,召喚四大人格進入我們的意識,接著以團隊之力,思量最好的下一步。
我鼓勵各位平常沒事就多練習召開大腦會議,以便大腦快捷有效的制定重大決策。如果你願意在日常承平時期訓練四大人格攜手合作,兵荒馬亂之時,就能收穫極大助益。
一個冬日傍晚,我出門前去體驗讀心術,這次是塔羅牌算命占卜。我熟知冷讀術(cold reading),知道哪些特徵或線索會讓算命師讀出我的未來。我苦心思索該透露哪些細節又該抹去哪些線索。我該把婚戒拿下嗎?或者別帶皮夾?我該穿什麼?最後,我決定以真實形象上場(但不用真名),讓這個實驗更加逼真。
占卜師開口問道,你想問什麼問題?我選擇事業。很快地,這個男人忙不迭地告訴我出版業的麻煩困擾、事業生涯充滿各種不確定,數位化更讓出版業雪上加霜。占卜師提到我可能工作不保,但不時加上樂觀說辭,據他所說,儘管一切難以掌握,但總會雨過天晴。他甚至知道當我最徬徨無措的時刻,曾想過要放棄一切。如果這一行逐漸沒落,我能順利轉行嗎?
當然,塔羅牌先生並不是真的在講出版業,他根本不知道我是個作家。他只是說些通用於不同行業的評論,以及大部分年輕女性在事業初期會遇到的困境與瓶頸,那些我們會捫心自問的問題。誰不擔憂他們的事業會如何發展?誰不認為他們的行業面臨轉折點,正在載浮載沉?
誰不曾想過放棄一切,轉身離開?塔羅牌先生所說的每句話都適用於各行各業,但對我來說,他似乎真有過人的洞察力,知道我的生活和工作。他對我下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結語:終會雨過天晴,我不用擔心失業或失去賺錢能力——只要我別懷疑自己,壞了好事。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可能會阻礙自己成功。我得停止那些侵蝕人心的思考模式,從更正面、更有建設性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做得到,就能站上世界峰巔。這建議還真不賴,我心懷感激地點頭同意,接著離開走回街上。也許,塔羅占卜真有兩把刷子。
通靈人士(包括詐欺犯)不只是厲害的冷讀大師和心理學家。他練習過無數次好讓技巧臻於純熟,熱切地避免犯下任何錯誤。若在判讀下手目標、對症下藥的過程中出了差錯,那可是得不償失,足以毀掉整個詐騙大計。事實上,即使是一般人,只要你熟知冷讀術,就能講中不少別人的事,甚至讓人大為吃驚。
1988 年,心理學家琳達.阿貝萊特(Linda Albright)和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團隊做了三項研究,試圖理解當雙方在完全不認識的情況下——阿貝萊特稱為「零相識」(zero acquaintance)條件——人若有明確動機,是否能夠精準判讀對方。她發現受試者在個性外向和嚴謹自律兩項的判讀都很準確,觀察者注意到這些特質,而被觀察者也認同自己帶給人這種印象。在另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中,動機強的人比較擅於分辨陌生人的臉部情緒表達和聲音抑揚頓挫。同時,有動機的人也會比較精準判斷陌生人的內在情緒。
心電感應怎麼做?抽離身體放開自己
2010 年,艾普利和本古里昂大學的塔爾.艾亞(Tal Eyal)公布一連串增進人際與心理認知技巧的實驗研究結果。他們的論文標題定為〈如何像是有心電感應?〉(How to Seem Telepathic)。學者們發現常人所犯的錯誤,都歸因於我們把自我分析與分析他人混淆在一塊。
我們在分析自己時會鉅細靡遺、注意每個旁枝末節與當下情境。然而,在分析他人時,容易概略化、抽象化,而不會深入探究。舉例來說,當我們回答與自身或他人相關的問題時,我們的思考模式截然不同。比如面對像「你多有魅力?」的問題,我們馬上想到自己的外表,回想今天早上的髮型如何,是否睡飽、精神抖擻,身上穿的襯衫是否能讓氣色看起來更好。當問的是別人多有魅力時,我們會依整體印象構成表面判斷。因此,我們混淆了兩件重要事情:第一,我們不知道別人對我們的印象;第二,我們搞不懂別人對他們自己的印象。
然而,若我們調整分析他人與自己的方式,馬上就會變得直覺敏銳且精準。有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若以為別人不會在當下評價自己的照片,而是幾個月後才評價時,他們突然能精確指出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模樣。而在另一項實驗中,受試者錄下一段形容自己的話,研究人員告訴他們這段錄音將在幾個月後播放。突然間,就像前面的試驗一樣,受試者的觀察角度改變了。藉由增加時間距離,受試者換成旁觀者的視角,用比較抽象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為,因此,他們意識到實際生活中別人眼中的自己,不再陷於自己的想法中。
對事業心強的讀心者來說(也就是正在物色下手目標的騙子)這技巧非常重要,你得懂得別人用什麼線索來評斷你,而哪些線索毫無用處。如果你覺得自己看來精神不濟,那麼自信心就會隨之降低,因而欠缺說服力。但若你明白根本沒人會注意到你氣色不佳,你的整體風度舉止才有決定性的影響,你就會著重於加強整體印象,而不因旁支末節影響自信。
艾普利和艾亞在第二次的系列研究中觀察到兩個相斥的效果:我們和旁人處在如同我們與自我一樣親密的解釋水平(level of construal)1時,我們是否能夠精準地判讀別人?這次,艾普利和艾亞把其他學生的照片交給受試者,分別告訴他們這些照片是在當天或幾個月前拍攝。顯而易見地,比起幾個月前的照片,受試者在判斷時比較注重當天拍攝的照片的瑣碎細節——他們觀看當天的照片和觀看自己的水平相同,因此特別注意微小細節。想法上的簡單變化,卻能帶來可觀的利益。詐欺犯觀察每個人都一樣縝密周詳。若要選定下手目標,精確性舉足輕重。
詐欺者想知道的不只是別人如何看待他們,他們想要毫釐不差地展現自己希望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印象與影響力。
和別人充滿共通點?熟悉感可能讓你更悲劇
不僅如此,詐欺犯會在與目標相處的過程中得到新資訊並善加利用,讓我們損失更多。人們傾向信任感到熟悉、和自己有共通點的人,在我們心中他們和一般陌生人不同,我們會向他們敞開心房:那些和我們類似、彼此認識或認知相近的人,比較不會傷害我們。而且,他們比較瞭解我們。如果你初識某人,發現對方和你一樣都喜歡看同一種喜劇表演,還喜歡同一種休閒洋裝,那說不定你們在其他領域也有相同喜好,能相處愉快。而我們難以理解那些和我們差異很大的人的動機想法,而且那些人說不定心存惡意。
剛開始進行塔羅占卜時,我的靈媒拋出一個聽來無關緊要的問題:「你不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吧?」我回答,不,我不是。他語帶認同地回答,他也不是,但他絕不會搬去別的地方生活。我同意地點點頭。占卜過程中,他不斷提出這些「共通點」——他對自己的事業也猶疑不安,他想做些改變,他其實喜歡藝術創作,而且有時覺得自己似乎在出賣靈魂,但他還有帳單要付。占卜結束時,我認為他根本是我的知音(我相信他大部分的客戶也都有這種感受,就像米歇爾的客人視她為知交,認為兩人有很多共通點,都和他們一樣在煩惱和抱負中掙扎)。
心理學家麗莎.德布伊恩博士(Lisa DeBruine)請受試者玩一個連貫的信任遊戲。在遊戲中受試者臆測夥伴會怎麼做,據此做出反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囚徒困境」測驗〔prisoner’s dilemma〕,每個人都保持沉默就沒事,但若有人開口而你沒有,那就倒大楣了)。然而,受試者的夥伴其實並不存在。受試者以為的同伴只是出現在照片中的人物,照片用兩種方式動過手腳:經過電腦處理,一張看來是毫不相關的陌生人,而另一張看起來像受試者本人。研究發現,若照片處理得愈像受試者,受試者對假想夥伴的信任度也愈高。看看那張臉,有誰能懷疑它、不尊重它?甚至其他表面共通點,比如生日是同一天(或在同一個月)、名字相似,都會促使受試者對假想夥伴產生更強烈的好感——同時也更願意彼此幫助、互相合作。
由於詐欺犯能輕鬆識破你的喜好,因此他能裝出與你有共通點,讓你感到熟悉——詐欺犯愈擅於偽裝,愈能得到真實資訊。偽裝共通點很簡單,當我們喜歡對方或彼此相處愉快,我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們的行為、表情、手勢,這現象叫做「變色龍效應」(chameleon effect)。
善用變色龍效應,釣魚比你想的容易
把變色龍效應反過來利用,也能達到效果。若我們模仿別人,他們就會親近我們、在我們身上找到相似感。偽裝這種自然的吸引過程並不困難。我們每天常不自覺地運用一些無關緊要的詐騙技巧,有時甚至對自己擅長偽裝的能力心知肚明。我們會重複別人說的話或嗜好興趣,假裝支持同一個球隊,或討厭同一個品牌。這些我們愛用的小手段往往很快就能帶來好處,也是詐欺犯必備的法寶。
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建議:「試著真誠地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他致力寫就贏得朋友與影響別人的專論,無意間成為詐欺者的培訓寶典。若你身陷麻煩之中?「談論對方能獲得的好處。」某人不經心地提到某件事?記起來,從各種面向再次提及。你是否正確地掌握線索——也許從不符節氣的黝黑皮膚獲悉一個佛羅里達州地址?抓住它,機不可失。只要你能掌握這些訣竅,將處處受人歡迎,你在別人眼中將比實際上更有吸引力。我們的心防消失,你突然間贏得眾人信任,足以影響種種利害關係,物色下手目標並對症下藥只是探囊取物。
第一步,他們先在社群網路上尋找公開資訊,從臉書、LinkedIn 專業人脈網站、MySpace 社交網站、Friendster 交友網站(別忘了,當時可是 2005 年),還有 LiveJournal 網站的「你朋友就是我朋友」計畫。隔天,他們假扮成受害者的大學友人,向這些人發送電郵。若收信人點擊電郵裡附的網址,就會通往和印第安納大學毫無關聯的網站,網站上會要求對方輸入印第安納大學網站需要的登入資訊。
本文摘自《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商周出版
0
文字
分享
謝爾頓(宅男行不行的主角之一)走進自家公寓的客廳,看到好友李奧納德與霍華德窩在那裡,現場氣氛緊繃。
「怎麼了?」他問道。
「霍華德今晚要睡這裡,他跟老媽吵架。」李奧納德解釋。
「你幫他倒一杯熱飲了嗎?」
李奧納德一臉不解地瞪著謝爾頓看,霍華德則是癱坐在沙發上,不發一語。
「李奧納德!這是社交禮儀,朋友鬱卒時,你應該幫他倒杯熱飲,比如熱茶之類的。」
「來杯茶確實不錯。」霍華德坦言。
溫度可以改變看法
我們的日常用語也充滿類似的譬喻。我們以「溫暖、熱情」(warm)來形容有愛心、反應熱烈的人。我們作客時,可能獲得「熱情接待」或「冷眼對待」。波蘭人可能 mówi ciepło(熱情地談論)某人;在法國,大家有時會用 battre froid a quelqu’un 的說法(字面意思是「冷對某人」),意思是「故意冷落某人」。
早在 1946 年,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阿希(Solomon Asch)的實驗就發現,描述一個人時,加入「熱情」或「冷淡」等字眼,會明顯改變別人對那個人的看法。別人可能認為你很聰明、技巧高超、很堅毅,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是熱情還是冷漠。
阿希發現,一般人認為熱情的人是慷慨大方、善於社交、溫厚良善的。冷漠不僅表示你缺乏上述特質,大家也會覺得你展現出相反的特質:小氣、疏離、刻薄。阿希認為,冷熱之別是社會觀感的基礎。
然而,科學研究經過多年才揭開一個事實:這種根本特質不是簡單的語言學或人為譬喻的產物。我們是在「生理上」,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現在把時間快轉到二十一世紀。2008 年,研究人員在耶魯大學的宏偉建築中做了一項簡單的實驗。一位自願參與的大學生走進心理系大廳,她在那裡遇到一名女性研究助理,說要帶她去四樓的實驗室做實驗。那位助理的手上拿了很多東西:一杯咖啡、一個寫字板、兩本課本。她們兩人一起走向電梯。
在電梯裡,研究助理請那個學生暫時幫她拿著杯子,好讓她在寫字板上隨手記下一些東西。不久,電梯門打開,她們一起走了出來。那位學生不知道的是,實驗的第一部分已經結束了。
一旦進入實驗室,研究人員會請她讀一段文字,那段文字是描述一個虛構的人「某甲」,某甲是聰明、熟練、勤奮、堅定、務實、謹慎的。學生的任務是針對十種性格特徵,為某甲打分數,其中五種性格特徵在語義上與「熱情」或「冷淡」有關。
這項實驗總共有四十一位大學生參與,他們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已經把他們分成兩組。電梯裡,其中一半人被要求拿著的,是從當地咖啡館買來的熱咖啡;另一半的人是拿冰咖啡。這個小差別就足以影響學生對某甲的觀感,相較於拿著冰咖啡的人,拿著熱咖啡的人明顯覺得某甲比較「熱情」。
對心理學家來說,這種發現是突破性的。那表示,身體實際感受到溫暖,確實可能增加心理或社交上的溫暖印象。
這個實驗就此敞開了研究的閘門(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研究溫度與社交性之間的關聯。如果暫時拿著一杯熱飲,就足以讓我們覺得某人比較善於交際、值得信賴,那是否也能讓我們覺得自己跟他比較親近呢?
不是身體上的親近,而是心理上與社交上的親密──就像我們說「親近的朋友」或「親近的家人」那種親近?我決心找出答案。
溫暖確實可以拉近關係
電梯裡拿咖啡的實驗做完一年後,我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指導教授一起發表了我們的變化版本。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室的研究,當實驗人員忙著在筆電上安裝問卷時,她會請參與者幫忙拿著一個杯子。半數參與者是握著裝熱茶的杯子,另一半是握著裝冰茶的杯子。無論是在電梯裡、還是在實驗室裡,讓人拿著一杯熱飲或冷飲,都會影響參與者對他人的看法。
接下來,是我們實驗的下一步。我們請參與者看一份基本的評估量表,那是畫在一張紙上的幾個簡單的文氏圖(Venn diagram)。每個文氏圖是由兩個圓圈組成。
在量表的左端,兩個圓圈幾乎沒有接觸;在量表的右端,兩個圓圈幾乎完全重疊。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兩個圓圈的重疊面積持續增加。
我們請參與者假設其中一個圓圈代表他本人,另一個圓圈代表實驗人員。我們想知道參與者畫出的兩個圓圈是否有重疊;如果有重疊,重疊比例是多少?我們已經知道,人際關係更好(更投入、更忠誠、更融洽)的人,通常會把圓圈畫得比較重疊。
在我們的實驗中,拿過熱飲的人所畫的圓圈,比拿過冷飲的人所畫的重疊更多。我們因此推論,熱飲組覺得他們自己與實驗人員的自我更融合。簡言之,他們感覺自己與實驗人員更親近了,只因為實驗人員給了他一杯熱飲,而且不用喝下肚,只要拿著就好。
後來,我們又繼續做相關的實驗,結果發現,參與者甚至會開始使用更多的詞彙來描述自己與他人的親近感。這項研究是這樣運作的:在烏特勒支大學,我們不是請參與者握住熱杯或冷杯,而是請他們待在一個暖氣房(攝氏二十二至二十四度)或冷氣房(攝氏十四至十八度)裡。接著,讓他們觀看一段西洋棋的紅棋與白棋移動的影片。
我們請參與者描述他們看到的情況時,一位待在暖氣房的參與者提到:「我看到一個紅棋跟在其他棋子後面,後來吃掉那些棋子。她先吃下左邊的第二棋子,然後吃掉右邊的棋子。接著,她往後移動,又吃下一個棋子。之後,她往前移動,又吃下一個棋子。」
一個待在冷氣房的參與者說:「小兵與皇后去冒險,但皇后不喜歡他,自己走了。這對白方不利,她的行為引發了衝突與問題。小兵只是個蠢蛋,他放任皇后消失,後來大家都很不滿,連驕傲的國王與小兵都很不滿。」
不管是待在冷氣房還是暖氣房,參與者都很容易採用擬人化的敘述。不過,待在暖氣房的參與者使用較多的動詞來描述看到的情況,待在冷氣房的參與者比較喜歡用形容詞。
0
文字
分享
編按:《全腦人生》作者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擁有「腦科學家」和「嚴重中風的康復者」雙重身分,她根據心理學和神經解剖學,用擬人化的方式,將大腦區分為四個人格區域:
前文提過,四大人格是腦半球細胞、迴路、思考及情緒組織功能模組的天然副產物,但這在你的日常生活有何意義?請想想,有哪一天你的內在沒感到衝突?兩個腦半球重視的事物迥然有異,是故,心想著東,腦袋卻說著西,基本上就是大腦不同部位起了爭執。
例如,左腦掌管思考的一號人格,依其價值觀,可能這樣想:「新工作薪水較高,明顯是升官,但要去新城市,我該接下嗎?」右腦掌管思考的四號人格,卻可能這樣想:「目前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待在熟悉的學校環境,和親友維繫感情,我該繼續做這份工作嗎?」
同理,左腦掌管情緒的二號人格可能這樣想:「這人傷得我好深,我只想討回公道,也想狠狠傷害他。」右腦掌管情緒的三號人格則是:「我就從遠處表達我的關愛,盡可能遠離對方,並創造我需要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心靈的傷才可能癒合,帶著尊嚴,往前邁進。」
若遇到上述情境,要是我們能了解是哪個人格出現在對話中,驅動因子是什麼,就能讓我們有意識的做出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要怎麼才能成為那樣的人。
了解彼此,共同合作,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
你愈來愈會辨識自己的四大人格,學會欣賞、重視各人格的技能組合,就得以更有意識的做出選擇。
不過,只是了解這些人格還不夠,最終目標是讓這些人格彼此熟悉,足以打造健康的互動關係;四大人格將集為一體,善用你所有天生才華,齊心並進。
不管是賽場上的球隊,還是職場上的同事,任何情況下,團隊成員都會集合開會,評估情勢,制定策略。你的大腦團隊則由四大人格組成,隨時都可開會,分析你人生的情勢,共同決定下一個情境中想當什麼人、要怎麼達到目的。
本書第二部除了仔細審視四大人格,還將說明大腦會議(Brain Huddle)的五大步驟,目的是要:有意識的暫停思緒,召喚四大人格進入我們的意識,接著以團隊之力,思量最好的下一步。
我鼓勵各位平常沒事就多練習召開大腦會議,以便大腦快捷有效的制定重大決策。如果你願意在日常承平時期訓練四大人格攜手合作,兵荒馬亂之時,就能收穫極大助益。
我是塔羅導師塔洛奇,如果你有任何塔羅問題,歡迎和我交流。
今天,我想給大家去聊一聊我所知道的一些騙局,讓大家去更好的利用塔羅牌這個工具,而非陷入別人製造的再次的混亂當中。
在看塔羅牌的時候,我想讓你問問你想要通過塔羅牌做什麼?
在很多人的眼中,覺得塔羅牌就是一個預測的工具,也有人覺得塔羅牌就是給自己一個安慰的工具,甚至有人覺得求助於塔羅牌,讓自己找到一個行動的方向。
無論哪種,塔羅牌通過不同的塔羅師的手裡,都會達到以下作用,第一,了解結果,第二,釋放情緒,第三,找尋建議,第四,了解自我的思維混亂的方向。
而只是有些塔羅師這些方面都可以給到,而有些只是給到你部分,是不是給到,主要取決於塔羅師的初心,還有些取決於商業利益。
越是商業利益濃厚的給到的就會越少,甚至給你的結果,都是敷衍了事,讓你陷入混亂。
以下我就想分享下一些常見的不靠譜的大v的手段。
第一,要你過多的背景信息,一般的話術如下:詳細描述下你的情況,然後付款**元,24小時給你結果。
這種很大程度上,你找的塔羅師其實並不是給你實際解讀的塔羅師,而且要過多的背景信息,會直接給你套取你的背景信息,而塔羅師最根本的原則之一,就是客觀性,這種根本做不到客觀。
第二,不讓你參與選牌甚至抽的牌的牌面你都不知道,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好點的給你抽個牌,不好的可能根本都沒有給你抽牌,怎麼做到客觀,難道塔羅師隨自己的主觀去抽牌嗎,哪怕個案在混亂,塔羅師都有義務安撫個案情緒,輔助個案去抽牌。
第三,過度誇大痛苦,讓你購買其他的一些產品,比如轉運物,水晶,手鍊,甚至是一些高價產品,而這種很大程度上,看的結果,很大程度都是有問題的,而主要目的就是搞亂你,去影響你,再次引導消費。
第四,簡單的發幾條語音,或者是簡單的發段文字,然後讓你去自我消化,連最起碼的你再去問問題,也沒有答覆。這種很大程度上,就是讓你了解一個結果,這種還不如自己扔個硬幣,花費幾百買個這種安慰,這個價格屬實高。
第五,最起碼的建議也沒有,或者是沒有告訴你為何有這種建議,這種方面,其實更加加劇了一個人的混亂。
第六,起碼的牌陣也沒有給你溝通,塔羅牌最關鍵還是牌陣,牌陣,牌陣,如果沒有牌陣,很多問題是無法去看到,而牌陣更多是一個問題的靈魂與核心,不同的牌陣所看到的點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