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中山陵物語:孫中山總統的永恆安息之地,揭開輝煌歷史與建築之美

倒序

由陵堂之南沿石階向上,階上安置紀念物品點綴,分別為豆綠色石獅、銅鼎、石欄。

祭堂坐北朝南,以琉璃瓦重檐,石斗拱飛檐,十足展現為三段式古典主義構圖,堂內有孫中山坐像,底部雕刻其生平事蹟。

中山陵 Play

祭堂平台兩側設華表望柱,大平台東西廣及南北進深,以正中入口處兩側青石鼎分設。登臨祭堂,需經第九、第八、第七層平台,第六層平台置放紀念銅鼎。

陵墓主要建築沿紫金山中茅山南北軸線依次分佈,由台階相連,共三百九十二級石階。

中山陵

碑亭建築以花崗巖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置於墓門後的第二層平台。墓門正門題字“天下為公”,門上梅花鏤空,石階分八段,間以平台。

陵門以花崗石構築三間無樑殿,上覆琉璃瓦,上有石獅增添氣勢,平台東西側建點綴性建築。

入口處石牌樓又名博愛坊,置於墓道南端,陵道內有五對花壇,以雪松、檜柏種植。

中山陵建築羣建築方位對稱,與紫金山的輪廓相呼應,體現了喚醒民眾之意。

1925年3月因膽囊癌辭世後的孫中山,其遺體依照其願望葬於南京紫金山。陵墓工程分三部進行,呂彥直主持,歷經五年才竣工。

1925年5月,葬事籌備委員會通過《陵墓懸獎徵求圖案條例》,呂彥直的方案被評為首獎,其後正式擔任中山陵建築工程的設計師。

4月15日,《陵墓懸獎徵求圖案條例》公告;4月10、20日,孫中山家屬親臨勘察墓址;4月23日,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將墓址選在中茅山的南坡。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因膽囊癌辭世,其遺體移靈後暫厝香山碧雲寺,等待陵寢建成後安葬南京。

中山陵為中國國父孫中山的陵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由呂彥直設計,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31年6月1日全面完工,後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山陵:孫中山先生永恆的安息之地

中山陵位於中國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這座宏偉的陵墓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座紀念性建築。

簡介與歷史

中山陵始建於1926年,由建築大師呂彥直設計,耗時9年建成。陵墓採用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風格,整體呈半圓形,坐北朝南,寓意「日月同輝,江山永固」。

中山陵匯集了中西方建築元素,既有中國傳統的飛檐斗拱,又有西方的石雕廊柱。陵墓由祭堂、碑亭、墓道、石階等組成,其中祭堂的屋頂是中國最大的琉璃瓦屋頂。

建築結構

構造 特點
祭堂 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琉璃瓦覆蓋
碑亭 四柱三間漢白玉碑亭,亭內立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石像
mộ道 長700米的墓道,兩側設花崗岩石獅、石人、石馬等石雕
石階 392級石階連接墓道和祭堂,象徵孫中山先生92歲的壽命

紀念意義

中山陵不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座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紀念館。陵墓內陳列著孫中山先生的照片、手稿、遺物等,生動展示了孫中山先生的一生和革命事業。

中山陵每年接待數百萬遊客,是南京市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這裡不僅是憑弔先賢的場所,更是激勵後人愛國主義情懷的聖地。

延伸閲讀…

中山陵

中山陵景區_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

附:如何參觀中山陵

  • 開放時間: 每日8:00-17:00
  • 門票: 70元(含祭堂、碑亭、石獅、石像參觀)
  • 交通: 可乘坐公交車或地鐵前往,步行或乘坐景區擺渡車至遊客中心
  • 建議參觀時間: 2-3小時
  • 注意事項: 參觀過程中請保持安靜和尊重,禁止飲食和吸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