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譯文]一位商人渡河時船隻沉沒,緊抓著水草呼救。一位漁夫駕船前來救援,但商人見狀慌忙喊道:「我是濟北的大户,若你救我,我將贈與一百兩銀票。」
漁夫將商人載回岸邊後,商人卻只支付十兩銀票。漁夫疑惑:「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承諾贈與一百兩銀票,為何如今卻只有十兩?」


商人面色一沉,不悦地説:「你不過是一介漁夫,每日收入有多少?如今得十兩銀票,豈不滿足?」漁夫忿而離去。
時隔多日,商人乘船沿呂梁河東下,船舶撞上暗礁再度沉沒。巧合的是,同一位漁夫就在附近。旁人見漁夫無動於衷,便詢問:「為何不前去施救?」
漁夫冷哼一聲:「此人是那位答應贈與百兩卻反悔之人。」説罷,漁夫停船觀望,見商人掙扎後葬身河中。
事件順序 | 事件 | 相關人物 |
---|---|---|
事件 5 | 商人乘船沉沒,漁夫袖手旁觀 | 商人、漁夫 |
事件 4 | 商人承諾贈與漁夫百兩銀票,後反悔 | 商人、漁夫 |
事件 3 | 商人船隻沉沒,漁夫將其救回岸邊 | 商人、漁夫 |
事件 2 | 商人乘船渡河,船隻沉沒 | 商人 |
事件 1 | 商人請求漁夫營救 | 商人、漁夫 |
文章內容目錄
濟陰之賈人:渡河失舟的啟示
關鍵事件: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
孟子列舉的「濟陰之賈人」是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它深刻揭示了行動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故事講述一位濟陰的商人,在渡河時意外失去了他的船。他並沒有因此輕易放棄,而是赤腳上岸,沿著河岸尋找他的船。走了一段距離後,他發現了船隻的殘骸,非常傷心和懊惱。
表格:關鍵事件與後續行動
事件 | 後續行動 |
---|---|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 | 赤腳上岸找船 |
找到船隻殘骸 | 傷心懊惱 |
失舟的原因分析
濟陰之賈人失去船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他可能沒有仔細檢查船隻的情況,導致船隻在渡河過程中破損。其次,他也許沒有選擇合適的渡河時間,例如在風浪大的時候渡河。最後,他可能過度自信,沒有意識到河水潛藏的危險。
行動與後果的關係
濟陰之賈人的故事強調了行動與後果之間緊密的關聯。我們的行為選擇會塑造我們的命運。如果我們不仔細考慮我們的行動,可能會導致負面或意外的後果。
賈人未能找回船隻,説明瞭他的魯莽行動和判斷失誤。他本可以檢查船隻、選擇合適的渡河時間和地點,甚至可以僱用船伕來提高安全,但他的過度自信導致了損失。
啟示與教訓
濟陰之賈人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