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打造健康住所不容忽視
前言:隨著都市化腳步加快,室內空間益發狹小,如何打造實用又不失質感的住家環境,成為民眾關注的議題,其中,櫃子扮演著提升收納與空間感的要角,其工法、材質選擇與整體質感應兼顧荷包與實用需求。


病態建築與健康危害
建築物猶如人體,也有健康與病態之分,所謂「病態建築」是指會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建築,而「病態建築症候羣」則是指居住者在病態建築中出現身體不適,離開建築後症狀便消失。世界衞生組織統計,空氣汙染造成每年約數百萬人死亡,室內空氣汙染更不容忽視,其程度甚至可能高於室外空氣五倍,主因來自裝潢材料釋放的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長時間待在空氣汙染的室內環境中,可能導致頭痛、喉嚨乾燥、皮膚發紅等症狀,甚至加劇過敏或呼吸道疾病。
老舊房屋病態風險高
台灣老舊房屋眾多,屋齡超過三十年的建築達四百萬棟,由於通風不良易造成潮濕、悶熱等問題,成為病態建築症候羣的高風險族羣。不僅如此,老舊房屋也容易釋放過量的PM2.5、黴菌等有毒物質,對居住者的健康構成危害。
新建物裝修也會影響健康
除了老舊房屋,新建物也可能因裝修材料污染、傢俱揮發有機物、照明閃頻等因素影響健康。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氣喘發作等。
打造健康住家環境
為了打造健康宜居的空間,應重視以下原則:
- 選擇低甲醛裝修材料:減少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的釋放。
- 加強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汙染物濃度。
- 選用無閃頻照明設備:避免眼睛不適和疲勞。
- 室內植物淨化空氣:利用植物吸收空氣汙染物,淨化室內空氣。
結論:居住環境對健康影響深遠,打造健康住家不容忽視。透過選擇適當的建材、加強通風與照明,以及適當綠化,可有效降低病態建築症候羣的發生風險,保障居住者的健康與福祉。
病態建築症狀表
症狀類別 | 主要症狀 |
---|---|
黏膜刺激 | 眼睛乾澀、喉嚨乾燥 |
皮膚刺激 | 皮膚乾燥、發紅 |
神經毒性 | 頭痛、注意力不集中 |
非特異性症狀 | 鼻塞、流鼻水、類似氣喘症狀 |
嗅覺與味覺異常 | 異味、 taste distortion |
文章內容目錄
看完房子頭痛:深入剖析原因及解方
當你花了好幾個小時瀏覽房屋,滿心期待地找到完美的家園,卻發現回到家後頭痛欲裂時,這絕不是一個愉快的經驗。看完房子後頭痛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會影響許多購房者,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疼痛?本文將深入探究看完房子頭痛的可能原因,並提供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案,幫助您避免這種令人不快的症狀。
原因:感官超負荷
表:可能原因和解決方案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案 |
---|---|
視覺刺激過度:明亮的燈光、誇大的裝潢、過多的傢俱和雜亂 | 穿著太陽眼鏡或使用偏頭痛眼鏡、請求房仲調整照明,並在預約看房前瞭解房子的佈置。 |
聽覺過度刺激:嘈雜的環境、交通噪音或施工噪音 | 戴上耳機或耳塞,並與房仲協調在安靜的時間預約看房。 |
嗅覺過度刺激:強烈的香水、空氣清淨機或氣味 | 預先通風或使用香氛噴霧。 |
觸覺過度刺激:過於柔軟的地毯、硬質地板或奇特的紋理 | 穿上舒適的鞋子,避免觸摸可能引起不適的表面。 |
原因:身體壓力
除了感官超負荷之外,身體壓力也可能是看完房子後頭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