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地球的姊妹星
天文數據
金星,又稱維納斯,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它的軌道具有極高的圓度,且運行週期為 224.7 地球日,軌道週期第二短僅次於水星。與地球和火星不同,金星沒有天然衞星。


金星的大小和質量與地球相似,因此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其大氣層組成和表面狀況卻與地球截然不同。金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壓力是地球的 92 倍。其表面被厚厚的硫酸雲層所覆蓋,阻擋了太陽光並導致温室效應失控。金星的表面温度異常高,平均温度達到 462 °C,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甚至比距離太陽更近的水星還要熱。
地質特徵
金星的表面是一個乾燥的沙漠景觀,點綴著火山活動形成的岩石。儘管金星的火山活動強度並不比地球高,但由於其地殼年齡較大,因此火山數量遠多於地球。金星大部分的表面地形都以女性的名字命名。
金星表面的地形幾乎都是火山活動形成的,擁有 167 座直徑超過 100 公里的大型火山。這些火山噴發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導致大氣層中的温度升高。此外,金星還存在近千個大小不等的撞擊坑,其分佈位置顯示出這顆行星約在 3 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全球性事件。
大氣層
金星的大氣層異常濃厚,其質量是地球大氣層的 93 倍。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還包含少量氮氣。這種濃稠的大氣層產生了強大的温室效應,導致金星表面温度異常高。金星的雲層主要由二氧化硫和硫酸水滴組成,遮擋了來自太陽的陽光。
金星的大氣層中經常出現閃電現象,其閃電頻率至少相當於地球的一半。此外,金星還存在一個雙極渦旋系統,以及一個臭氧層。
自轉和軌道
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太陽系其他行星不同,屬於逆行自轉。其自轉週期為 243 地球日,是太陽系中自轉最慢的行星。由於自轉緩慢,金星的自轉軸傾角也極小,只有一個極小的季節變化。
金星的軌道平均距離太陽為 1.08 億公里,離心率極低,接近於圓形。金星與地球的會合週期約為 584 天。當金星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會出現金星凌日的罕見現象,其週期大約為 7002243000000000000♠243\xa0年。
探索歷史
金星是人類最早探索的行星之一。1967 年,蘇聯的金星 4 號探測器首次探測了金星,並發現了其微弱的磁場。此後,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也陸續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前往金星。這些探測器提供了金星表面、大氣層和磁場等方面的寶貴資料。
現狀與未來
金星的獨特環境和未解之謎引起了科學家的持續興趣。目前,有幾個國際合作的任務正在計劃或進行中,旨在進一步探索金星,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文章內容目錄
金星:晨昏星的奧秘與探索歷程
金星,作為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是自古以來備受矚目的天體之一。其耀眼的亮度在黎明和黃昏時可見,因此又稱為「晨昏星」。
物理特性
特性 | 資料 |
---|---|
平均半徑 | 6,051 公里 |
質量 | 4.867 × 10^24 公斤 |
重力加速度 | 8.87 米/平方秒 |
表面温度 | 464 °C (867 °F) |
大氣壓力 | 92 倍地球 |
大氣組成 | 96.5% 二氧化碳、3.5% 氮 |
大氣層
金星擁有太陽系中最稠密的行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由於温室效應極強,其表面温度比水星還要高,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金星大氣中還含有硫化物,產生硫酸雲並造成強烈的酸雨。
探測歷程
| 太空任務 | 發射時間 | 目標 | 成果 |
|—|—|—|—|
| 蘇聯2號 | 1958 年 | 飛掠 | 首次接近金星 |
| 水手2號 | 1962 年 | 飛掠 | 測量大氣温度和壓力 |
| 金星4號 | 1967 年 | 大氣層進入 | 傳回大氣層數據 |
| 先驅者金星2號 | 1978 年 | 著陸器 | 表面成像和數據 |
| 金星13號和14號 | 1981 年 | 著陸器 | 表面土壤分析和全景圖 |
| 維納斯快車 | 2005 年 | 軌道器 | 大氣成分和環流 |
| 阿卡蘇裡號 | 2015 年 | 軌道器 | 表面雷達成像 |
地質活動
金星表面佈滿火山,火山噴發頻率極高。其地表被熔岩流覆蓋,顯示過去可能有大量的火山活動。科學家推測,金星可能還存在活躍的火山。
延伸閲讀…
金星_百度百科
金星(中國內地女舞蹈家、脱口秀主持人、演員)
未來探索
對金星的探索持續進行中。歐洲太空總署和日本太空探索局正計畫於 2028 年合作發射 BepiColombo 任務,探索金星和水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也正研擬於 2031 年發射 VERITAS 任務,以進一步研究金星的地質活動和大氣層。